一种防盗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8391发布日期:2019-01-14 17:4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窗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安全居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盗窗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居防盗用品多以防盗门为主,但如果小偷选择破窗而入,则无法起到防盗功能。

为了实现窗户的防盗功能,现在很多家庭安装的防盗窗,都是在窗户外层或内层安装一层防盗网或者用刚硬材料编织的防盗体,出门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把防盗体拉上,防止不法分子进入。但由于防盗网或防盗体设置较密集,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室内的通风。

并且,这种防盗结构仅能进行机械性的加固,防盗性能较差。

随着户主对防盗性能要求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电子防盗窗户,然而,这些防盗窗户的性能也仅仅在于报警或记录不法分子的信息,即使户主能够及时意识到被盗的情况,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损失。

综上,急需提供一种新的防盗窗户,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盗窗户,包括窗框和活动枢设于窗框内的活动窗,所述活动窗包括能够相互左右运动的内侧活动窗以及外侧活动窗,

内侧活动窗和外侧活动窗的下部均通过滚轮与窗框活动连接,所述窗框内设置有电源模块、处理电路、电机及报警系统,其中,

处理电路与电机及报警系统连接,用于控制电机带动内侧活动窗及外侧活动窗下方的滚轮运动,同时在感应到入侵信号时控制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电源模块用于给处理电路、电机及报警系统的工作提供电源。

其中,所述外侧活动窗和内侧活动窗的玻璃主体部分,沿室内到室外方向,均包括三层结构:基础玻璃本体层、绝缘层以及触摸报警层,其中,触摸报警层内设置有感应人体的触摸面板。

其中,所述触摸面板由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50-85份、粘结剂3-10份以及纳米硅10-12份。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包括rfid读写器、红外线感应器、导电线路以及逻辑电路,并且,所述rfid读写器、红外线感应器以及导电线路均与逻辑电路连接,其中,

rfid读写器用于感应户主钥匙上携带的rfid标签;

红外线感应器用于感应有无入侵者靠近;

导电线路与外侧活动窗和内侧活动窗上触摸报警层内的触摸面板电性连接,用于将入侵信号传递给逻辑电路。

其中,所述逻辑电路的电路设置逻辑包括:

(1)红外线感应器和导电线路均感应到入侵信号时,逻辑电路与电机及报警系统之间的电路导通,逻辑电路控制电机带动滚轮运动以关闭窗户,并控制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2)仅在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入侵信号时,逻辑电路与电机及报警系统之间的电路即导通,逻辑电路控制电机带动滚轮运动以关闭窗户,并控制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其中,所述防盗窗户的窗框内还设置有wifi发射器,该wifi发射器与处理电路无线连接,用于将处理电路的处理信号发送给远程物业或户主。

其中,所述wifi发射器配置为:

(1)在需要报警并关窗时,如果rfid读写器能够读取到rfid标签信息,则逻辑电路与wifi发射器之间的电路断开;

(2)在需要报警并关窗时,如果rfid读写器无法读取rfid标签信息,则逻辑电路与wifi发射器之间的电路导通。

其中,所述内侧活动窗及外侧活动窗上分别设置有自锁机构和自锁孔,在内侧活动窗和外侧活动窗分别活动至窗框的两端时,该自锁机构及自锁孔自锁定位,将窗户关闭,其中,

自锁孔为一个穿设于外侧活动窗边缘的盲孔;

自锁机构包括:

自锁管体,为一个贯穿内侧活动窗边缘的通孔;

活动杆,其中间设置一弹簧,在自锁机构及自锁孔对位时,弹簧处于舒展状态,活动杆穿出自锁管体,卡掣于自锁孔内使窗户关闭;在自锁机构及自锁孔处于非对位状态时,弹簧处于挤压状态,活动杆位于自锁管体内;

复位帽,设置于内侧活动窗边缘外,用于供户主打开窗户时带动活动杆脱离自锁孔。

其中,所述活动杆沿户外向户内的方向,依次包括一体连接成型的:

卡掣段,用于在自锁机构及自锁孔对位时,在弹簧的弹跳作用下卡入自锁孔;

弹簧,以及

限位段,与复位帽连接,并且,该限位段与复位帽连接的一端外周处,设置一组限位机构,用于在自锁机构及自锁孔处于非对位状态时,避免活动杆向户内方向弹出自锁管体。

其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环设于限位段与复位帽连接的末端外周的多组限位凸片,该限位凸片的材质选自弹性橡胶。

本发明提供的防盗窗户,在出现盗窃情形时,不仅可以发出报警信号,且可保证窗户自动关闭,安全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防盗窗户。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防盗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防盗窗户的电路逻辑图。

图3:本发明的防盗窗户关闭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本发明的防盗窗户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本发明的防盗窗户另一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本发明的限位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窗框、200-内侧活动窗、300-外侧活动窗、400-滚轮;

11-电源模块、12-电机、13-报警系统、14-wifi发射器、15-移动终端、16-物业管理终端;

20-处理电路、21-红外线感应器、22-导电线路、23-rfid读写器、24-逻辑电路;

30-自锁孔、40-自锁机构、50-自锁管体;

41-活动杆、411-卡掣段、412-弹簧、413-限位段、413a-限位凸片、42-复位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产生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防盗窗户,是基于这样一种设想:在感应到窗户外面有人靠近时,一方面,启动报警信号,提醒户主及相关的物业公司采取行动,另一方面,启动相应的机械部件运作,使窗户自动关闭,以保证在户主或物业公司反应不及时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避免损失的出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防盗窗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防盗窗户包括窗框100、内侧活动窗200及外侧活动窗300,内侧活动窗200靠近户内,外侧活动窗300靠近户外,内侧活动窗200及外侧活动窗300均可通过滚轮400沿窗框100左右滑动,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请结合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防盗窗户相关的电路逻辑图,本发明于窗框100内设置有电源模块11、处理电路20、电机12、报警系统13及wifi发射器14,于窗框100和两个活动窗之间,分别设置一个滚轮400;当处理电路20检测到入侵信号时,处理电路20控制电机12带动滚轮400活动,进而带动两扇活动窗向窗框100两侧运动,将窗户关闭;同时,处理电路20控制报警系统13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户主注意;最后,处理电路20控制wifi发射器14向户主的移动终端15及物业管理终端16发出信号,在户主不在家时,提醒户主采取相关措施。

处理电路20对不法分子的入侵信号的检测和处理,主要通过两大部件来完成:1、红外线感应器21,当有入侵者靠近窗户时,红外线感应器21会感应到人体的温度信息。2、导电线路22,导电线路22功能的实现借助于窗户的特殊结构设计,本发明的两扇活动窗中,沿室内到室外方向,均包括三层结构:基础玻璃本体层、绝缘层以及触摸报警层(图未视),其中,触摸报警层内设置有感应人体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与导电线路22电性连接,当不法分子欲打开窗户时,导电线路22检测到窗户最外层与人体接触的信息。本发明所使用的触摸面板由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50-85份、粘结剂3-10份以及纳米硅10-12份,此成分的触摸面板可对抗风雨等极端天气,在刮风下雨天也能保证检测准确度。

处理电路20还包括rfid读写器23,在装设防盗窗户的情况下,户主可将对应的rfid标签(图未视)悬挂在钥匙串上,当家里有人时,rfid读写器23能够读取到rfid标签;当家里没人时,rfid读写器23无法读取到rfid标签。因此,根据rfid读写器23的信号获取情况,处理电路20可以判断家里是否有人。

处理电路20还包括逻辑电路24,逻辑电路24与红外线感应器21、导电线路22以及rfid读写器23连接,逻辑电路24内设置多种逻辑电路路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逻辑电路24控制着电机12、报警系统13以及wifi发射器14的工作:其中,电机12和报警系统13的工作方式,由逻辑电路24根据红外线感应器21和导电线路22提供的信号进行控制;wifi发射器14的工作方式,由逻辑电路24根据rfid读写器23提供的信号进行控制。

考虑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逻辑电路24对电机12和报警系统13的逻辑控制方式包括两种情况:

1、当红外线感应器21感应到入侵者靠近的信号时,逻辑电路24与电机12和报警系统13之间的电路导通,电机12带动滚轮400运动,将窗户关上,同时,报警系统13发出报警信号。此种逻辑模式主要针对家中无人的情况,防盗窗户的防盗性能最高,不法分子甚至无法靠近窗户,防盗窗户所起到的不仅仅是防盗作用,更在于保护户主的隐私。

2、当红外线感应器21和导电线路22均感应到入侵者靠近的信号时,逻辑电路24与电机12和报警系统13之间的电路导通,电机12带动滚轮400运动,将窗户关上,同时,报警系统13发出报警信号。实际上,当导电线路22感应到入侵者靠近的信号时,说明不法分子正在打开窗户,此时红外线感应器21也一定能够接收到感应信号,此种逻辑模式下,户主允许其他人靠近自己家,但是不允许其他人尝试打开自己家的窗户。此种逻辑模式主要是考虑到当户主在家,且离自家窗户预定距离时,红外线感应器21也能感应到有人靠近的信号,如果仅凭红外线感应器21的信号即发出报警信号,会给户主及周围居民带来困扰。

逻辑电路24对wifi发射器14的逻辑控制方式也包括两种:1、在需要报警并关窗时,如果rfid读写器23能够读取到rfid标签信息,则逻辑电路24与wifi发射器14之间的电路断开,wifi发射器14不工作,这是因为,此时家里通常有人,报警系统13完全能够起到提醒作用。2、在需要报警并关窗时,如果rfid读写器23无法读取rfid标签信息,则逻辑电路24与wifi发射器14之间的电路导通,wifi发射器14工作,移动终端15和物业管理终端16接收到报警信号,户主或物业公司会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逻辑电路24在不同逻辑控制方式下,其电路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的,本发明在这里不多加限制;通常情况下,逻辑电路24都设置为能分别实现不同的逻辑控制方式,户主可根据需要进行遥控切换或按钮切换。

图3-图5为本发明的防盗窗户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剖视图,为了避免窗户自动关闭后再被不法分子打开,本发明于外侧活动窗300及内侧活动窗200上分别设置了自锁孔30及自锁机构40:自锁孔30为一个穿设于外侧活动窗300边缘的盲孔,自锁机构40主要设置于内侧活动窗200内设置的自锁管体50内,在内侧活动窗200及外侧活动窗300分别滑动至窗框100的两端时,自锁孔30及自锁机构40的位置对位,自锁机构40通过其内设置的一系列自锁结构,自动将窗户锁上。本发明自锁机构40和自锁孔30实现自锁的意义在于:当逻辑电路24判断需要关窗并报警时,电机12带动滚轮400运动,使内侧活动窗200和外侧活动窗300分别运动至窗框100的两端时,自锁机构40及自锁孔30对位自动将窗户锁上,避免不法分子打开;当需要开窗时,用户回家手动操作自锁机构40并带动活动窗运动以将窗户打开。

自锁机构40实现上述机制所依赖的细节结构包括:活动杆41,该活动杆41沿户外向户内的方向,依次包括一体连接成型的:卡掣段411、弹簧412以及限位段413,其中,卡掣段411用于在自锁机构40及自锁孔30对位时,在弹簧412的弹跳作用下卡入自锁孔30;自锁机构40还包括位于内侧活动窗200外侧,朝向户内方向的复位帽42,复位帽42与活动段41靠近户内的限位段413可一体连接,也可活动连接;当户主需要打开窗户时,通过施加力于复位帽42上,带动整个活动杆41从自锁孔30内脱离即可。

为了保证自锁机构40与自锁孔30自动卡掣时,避免活动杆41在弹簧412的作用下从自锁管体50里弹跳出,同时也为了保证在户主打开窗户后,能够稳定将整个活动杆41“挤压”在自锁管体50的空间里,请参见图6所示,为本发明限位段413靠近户内末端的横截面示意图,本发明于限位段413设置了由多个限位凸片413a组成的限位机构,限位凸片413a用于与内侧活动窗200靠近户内的内壁面卡掣,以达到上述目的。限位凸片413a的材质选自弹性橡胶,使其可弹性变形,根据需要处于内侧活动窗200内部或外部。

具体的,请首先参阅图3所示,为窗户自锁关闭时的剖视图,此时,自锁机构40和自锁孔30对位,卡掣段411在弹簧412的作用下弹跳卡掣于自锁孔30内,同时,限位凸片413a卡抵内侧活动窗200靠近户内一侧的内壁面,避免活动杆41跳出自锁管体50;接着,请参阅图4所示,当户主需要打开窗户时,施力于复位帽42,带动整个活动杆41向右侧移动,此时,必须将限位段413的一部分拉到自锁管体50外部,才能保证卡掣段411完全脱离自锁孔30;最后,请参阅图5所示,当户主将窗户打开后,再通过施力于复位帽42,将限位段413压入自锁管体50内,限位凸片413a卡抵内侧活动窗200靠近户内一侧的内壁面,卡掣段411的左端卡抵外侧活动窗300靠近内侧活动窗200一侧的外壁面,弹簧412处于压缩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红外线感应器和导电线路,可自动感应入侵者靠近的信息,从而启动相应的防盗措施。

2、通过逻辑电路的设置,使户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防盗模式。

3、通过rfid读写器的设置,可准确判断房屋内户主是否在家,以开启不同的防盗机制。

4、通过电机、滚轮以及自锁机构的设置,可保证在有入侵者靠近时,不仅能够及时报警,还能够及时关闭窗户,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虽然本发明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仍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