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8468发布日期:2019-03-02 01:3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木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木门。



背景技术:

木门是以取材自森林的天然原木做门芯,经过干燥处理,然后经下料、刨光、开榫、打眼、高速铣形等工序科学加工而成。由于木门可适应多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且造型大气,故在民、商用建筑或住宅中木门都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应用。但传统的木门基本采用全木材结构,不仅原生态的木材耗费严重,且木门基本只能采用插配的方式实现连接,连接牢固度较低,且装配操作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操作简单、木门牢固度高的木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木门,包括

门板,包括第一门板和与该第一门板相连的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上设有第一固连部件和第二固连部件;

拉拽组件,用于对门板的端角两两进行斜向拉拽;包括分别与门板的四个端角相配合的l形的四个定位板、用于实现第一对角侧定位板之间的连接的第一拉拽组件及用于实现第二对角侧定位板之间的连接的第二拉拽组件;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拉拽组件和定位支撑结构相配合的定位腔;

定位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拉拽组件相配合的第一稳定部件和与第二拉拽组件相配合的第二稳定部件。

本发明中通过四个定位板包覆住木门的四个端角,并且通过第一、第二拉拽组件将两个对角侧的定位板两两进行拉拽,实现了木门的牢固组装;且由于部分采用了拉拽组件,从而木门无需全部采用木材,更为节约耗材,且可减小插配的结构,装配和加工速度均得到提升,工作效果高;

再者,拉拽组件能够有效阻止了木门向外膨胀的趋势,即使木门因为防潮效果较差出现受潮的情况,木门向外膨胀的趋势也会被两组拉拽组件限制,保证木门的大小不会出现变化,木门与门洞始终保持良好配合,不会出现无法关门的情况;通过定位制成结构和防脱结构的设置,保障第一、第二拉拽组件的结构稳定,且能够承受的拉拽力更大,对木门的防膨胀效果更为良好。

所述第一固连部件包括多个l型的连接条,所述第二门板上设有与该连接条契合的契槽;所述第二固连部件包括设于第一门板上的多个“×”字型结构的嵌块,所述第二门板上设有与该嵌块相配合的嵌槽。

所述连接条和嵌块的横截面均为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

所述拉拽组件上设有与第一门板相配合的多个第一防滑齿和与第二门板相配合的多个第二防滑齿,该第一、第二防滑齿的朝向相反。

所述第一拉拽组件包括第一v形连接架、第二v形连接架、用于实现第一、第二v形连接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拆装部件及用于实现第一、第二v形连接架连接后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限定部件;第一、第二v形连接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得木门组件在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小,节省空间和包装材料;且由于两者为拆装配合,从而能够自行调整连接的第二v形连接架结构来对应不同规格的木门,适用范围广;由于限定部件能够保持第一、第二v形连接架在同一平面上,包装后期门板安装后门板的表面更为平整。

所述第二拉拽组件包括第三v形连接架、第四v形连接架、用于实现第三、第四v形连接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件及用于实现第三、第四v形连接架连接后处于同一平面的调位部件;第一、第二拉拽组件均能够拆卸,运输和包装时均可将拉拽组件拆卸成多块,占用空间小,耗材少,实现节能减耗。

所述第一稳定部件设置为两组,分别与所述第一v形连接架和第二v形连接架相配合;每组第一稳定部件均包括两撑杆、设于两撑杆中部位置上的垫块、一端与垫块相连一端与第一v形连接架或第二v形连接架的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定位杆相连的第三定位杆;所述两撑杆与所述定位板之间呈三角状结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定位杆之间呈三角状结构,所述第三定位杆与第一v形连接架或第二v形连接架之间呈三角状结构;通过两撑杆对定位板进行支撑,且由于撑杆与定位板之间为三角结构,支撑效果稳定,不易出现形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拉拽组件对木门的限位效果,降低木门膨胀的可能;且撑杆设置为两个,相较于仅设置单根撑杆的方式而言,能够避免定位板的边缘处出现形变的情况;且两撑杆在与门板连接时的连接更为牢固,保证木门的结构稳定,不易损坏;再者第一、第二、第三定位杆能够对v型连接架内部进行支撑,提高连接架的稳定性,避免连接架在受到较大拉拽力之后出现形变的可能;且三者之间为三角结构,稳定性更高;通过三处的三角结构配合实现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连接架和稳定部件的耗材,从而木门整体的结构不会过重,零部件少,加工方便,生产效果高。

所述第一、第三定位杆上分别设有与第一门板相配合的限位齿,所述两撑杆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相配合的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

本发明中的木门部分采用了拉拽组件,从而木门无需全部采用木材,更为节约耗材,且该种结构下可减小插配的结构,装配和加工速度均得到提升,工作效果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拉拽组件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中拉拽组件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5中的部分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木门,包括门板1、用于对门板1的端角两两进行斜向拉拽的拉拽组件、定位支撑结构以及防脱结构;其中拉拽组件包括分别与门板的四个端角相配合的l形的四个定位板2、用于实现第一对角侧定位板之间的连接的第一拉拽组件3及用于实现第二对角侧定位板之间的连接的第二拉拽组件,故而两拉拽组件成为交叉状结构;四个定位板2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门板的厚度,从而能够将门板的端角进行包覆;具体的,所述第一拉拽组件3包括第一v形连接架31、第二v形连接架32、用于实现第一、第二v形连接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拆装部件及用于实现第一、第二v形连接架连接后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限定部件;所述第二拉拽组件4包括第三v形连接架41、第四v形连接架42、用于实现第三、第四v形连接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件及用于实现第三、第四v形连接架连接后处于同一平面的调位部件;上述提及的定位板、第一v形连接架31、第二v形连接架、第三v形连接架41、第四v形连接架42均为轻钢制成,重量较轻,强度较大;第一v形连接架31、第二v形连接架、第三v形连接架41、第四v形连接架42分别与其中一个定位板相连;且由于第一、第二拉拽组件均能够拆卸,运输和包装时均可将拉拽组件拆卸成多块,占用空间小,耗材少,实现节能减耗。

所述定位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拉拽组件3相配合的第一稳定部件和与第二拉拽组件4相配合的第二稳定部件;具体的,第一稳定部件设置为两组,分别与所述第一v形连接架31和第二v形连接架32相配合;每组第一稳定部件均包括两撑杆51、垫块52、第一定位杆53、第二定位杆54以及第三定位杆55,上述部件均为轻钢制成;其中,垫块52设于两撑杆中部位置上,与两撑杆固连,两撑杆51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板的侧板相连,且两撑杆51与所述定位板2之间呈三角状结构;通过两撑杆对定位板进行支撑,且由于撑杆与定位板之间为三角结构,支撑效果稳定,不易出现形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拉拽组件对木门的限位效果,降低木门膨胀的可能;且撑杆设置为两个,相较于仅设置单根撑杆的方式而言,能够避免定位板的边缘处出现形变的情况;且两撑杆在与门板连接时的连接更为牢固,保证木门的结构稳定,不易损坏。

第一定位杆53和第二定位杆54均为一端与垫块相连一端与第一v形连接架或第二v形连接架,第三定位杆55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定位杆相连,从而使得第一、第二、第三定位杆之间呈三角状结构,第三定位杆55与第一v形连接架31或第二v形连接架32之间呈三角状结构;第一、第二、第三定位杆能够对v型连接架内部进行支撑,提高连接架的稳定性,避免连接架在受到较大拉拽力之后出现形变的可能;且三者之间为三角结构,稳定性更高;通过三处的三角结构配合实现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连接架和稳定部件的耗材,从而木门整体的结构不会过重,零部件少,加工方便,生产效果高。

第二稳定部件的结构与第一稳定部件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与第一v形连接架31或第二v形连接架32连接或配合的地方为第三v形连接架41或第四v形连接架42,故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拆装部件包括连接座61、固设于该连接座上的螺纹套62、底板63、固设于该底板上的连接杆64及设于该连接杆上与螺纹套螺接配合的螺纹段65;连接座61设于第一v形连接架呈尖子的端部上,所述底板63固定在第二v形连接架呈尖子的端部上;位置限定部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杆左右外壁上的两条形轨66、可前后移动的设于该连接杆上的活动套67、设于该活动套内壁上的两条止转槽68、设于该活动套左右侧壁上的两凸部69以及设于所述螺纹套上的两卡槽610,两卡槽610的位置与两凸部相对应,凸部能够卡入至卡槽内;两止转槽68的位置与条形轨相对应,且两者为止转配合;由于活动套可上下移动,从而当连接杆与螺纹套连接时,活动套并不会对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造成影响,而当两者实现锁紧之后,通过将活动套上推而使得凸部卡入至卡槽内,即可对两者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第一、第二v形连接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保证v形连接架连接后表面的平整度,从而避免木门在安装之后出现表面倾斜的情况,提高木门的平整度;且仅通过活动套的移动即可实现,操作简单,结构简单,方便加工;采用螺接方式实现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成承受的拉拽力更大,进一步保证了木门结构的稳定性,减低其受潮膨胀的可能。

上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平板71、固设于该第一平板上的轴体72、设于该轴体上的外螺纹段73、第二平板74以及固设于该第二平板上的套筒75,其中,第一平板71设于所述第三v形连接架呈尖子的端部上,第二平板74设于所述第四v形连接架呈尖子的端部上,该套筒75内壁设有与外螺纹段螺接配合的内螺纹;调位部件具体包括设于所述轴体外的移动套76、左右对称的设于移动套上的两调位部77、设于套筒左右侧壁上供调位部插入的定位槽78、左右对称的设于轴体外壁上的两凸轨79及设于移动套内壁上供凸轨卡入的轨道槽710;轨道槽710设置为两个,且位置对应于两凸轨79的位置设置,且凸轨79与轨道槽710之间为止转配合;上述提及的拆装部件、位置限定部件、连接部件、调位部件的具体零部件均为金属制成,优选为轻钢制成。

防脱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第二拉拽组件的连接处,可有效避免该第一、第二拉拽组件之间出现位置移动;具体的,防脱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螺纹套上的柱形的通孔81、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柱形的防脱开孔82、设于所述轴体上的防脱部83及设于该轴体上的防脱件84;通孔81和防脱开孔82相互连通,装配完成时,轴体72穿设于该通孔和防脱开孔内,且防脱部83位于螺纹套的其中一侧位置,所述防脱件84位于螺纹套的另一侧位置;通过防脱件和防脱部的设置,使得轴体无法相对螺纹套发生位置移动,而又由于轴体穿过了螺纹套和连接杆,使得螺纹套和连接杆不会相互被拉动,从而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两个拉拽组件在连接处的稳定性,保证即使在极大拉拽力的作用下,两个拉拽组件依旧不会相互脱开,稳定性良好。

优选的,所述防脱件84包括第一螺母841和第二螺母842,且所述第一螺母841和第二螺母842连接在所述轴体上时,第一、第二螺母其中一表面相互抵触;进一步的,防脱部83为由所述轴体72侧壁直接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圈凸缘;所述第一、第二螺母分别与轴体可拆卸连接,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一、第二螺母由轴体上拆卸之后,将轴体72穿过通孔和防脱开孔,之后再将第一、第二螺母螺接至轴体上,且第一螺母841与螺纹套62侧壁相抵、第二螺母842与第一螺母841相抵;由于两个螺母分别螺纹段相连,而同时两个螺母又相互抵靠,从而使得螺母不会相对螺纹杆发生位置移动,进一步提升了连接处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门板1包括第一门板11和与该第一门板相连的第二门板12,第一门板11和第二门板12均为木材结构,且第一门板11和第二门板12的外表面和侧壁上均涂刷了油漆,初步避免第一门板11和第二门板12受潮;为了保证装配后门板的平整度,所述第一门板11和第二门板1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拉拽组件和定位支撑结构相配合的定位腔13;具体的,第一门板、第二门板上对应于第一v形连接架31、第二v形连接架、第三v形连接架41、第四v形连接架42、第一稳定部件、第二稳定部件、防脱结构位置处均设置有与对应处的零部件相对应的定位腔(图中有部分未示出);

为了实现第一、第二门板之间的稳定连接,我们在第一门板11上设置了第一固连部件和第二固连部件,具体的,该第一固连部件包括多个l型的连接条111,所述第二门板上设有与该连接条契合的契槽121;第二固连部件包括设于第一门板上的多个“×”字型结构的嵌块112,所述第二门板上设有与该嵌块相配合的嵌槽122;连接条111和嵌块112均与第一门板一体成型,直接在第一门板上加工得到;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条111和嵌块112的横截面均为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能够实现与契槽121和嵌槽122之间的过盈配合,连接牢固。

进一步的,拉拽组件上设有与第一门板相配合的多个第一防滑齿91和与第二门板相配合的多个第二防滑齿92;具体为第一v形连接架31、第二v形连接架、第三v形连接架41、第四v形连接架42上均分别设有第一、第二防滑齿,且第一、第二防滑齿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结构设置,第一、第二防滑齿均与连接架一体成型;作为优选的,第一、第二防滑齿的朝向相反,从而当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受潮向外胀开或脱开时,各自都能够受到向内的拉力,避免两者脱开,增大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第三定位杆上分别设有与第一门板相配合的限位齿93,所述两撑杆5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相配合的第一啮合齿94和第二啮合齿95;从而第一、第二门板在相互脱开时将会受到不同位置的拉拽力,结构更为稳定,连接牢固;所述限位齿93、第一啮合齿94和第二啮合齿95均设置为多个,且横截面积均为三角形结构;其中,第一啮合齿94和第二啮合齿95的朝向也设置为相反,进一步增强两个门板的连接牢固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