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870发布日期:2019-03-27 10:0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折叠床。



背景技术:

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床,它方便实用,存放方便,现有的折叠床多为采用骨架加套装帆布制作,仅能作为午休床来用,折叠后存放需占用空间,功能单一,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床,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折叠床,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面开设矩形透槽,矩形透槽内设有盖板,盖板的左端与矩形透槽的左侧内壁顶端铰接连接,矩形透槽的底端外部设有箱体,箱体的顶面与外界相通,箱体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设有两根液压杆,液压杆的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的左侧前后两端,液压杆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右侧设有两根第一支柱,第一支柱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端,第一支柱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T型滑轨,T型滑轨的左端内侧分别开设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内设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右侧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位于两根T型滑轨内侧,T型滑轨的内侧分别开设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的前后侧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设有两根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的前后两端通过阻尼式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的顶面开设数个第二盲孔,第二盲孔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端,支撑杆的另一端能够与对应的第二盲孔配合,第二支撑板的右端与第三支撑板的左端铰接连接,T型滑轨的右端分别位于第三支撑板的前后两侧,第三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T型滑条,T型滑条的侧部与第三支撑板的侧部固定连接,T型滑条能够与对应的T型滑轨配合,T型滑条能够沿对应的T型滑轨左右滑动,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四个角边缘处分别设有第二支柱,第二支柱的顶端与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所述的盖板的顶面右侧开设L型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所述的第二支撑板的顶面设有拉带,拉带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顶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所述的第二支柱的底端活动安装滚轮。

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所述的两根第二支柱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液压杆的升降调节折叠床的头枕的高度,从而满足使用舒适度,当把本实用新型折叠起来时,能够把床上使用的被褥等放入箱体内,通过向上提拉第二支撑板的左端,第二连接柱沿导向槽向上运动,同时将第三支撑板向左移动,此时T型滑条沿T型滑轨向左滑动,当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向一侧拉动支撑杆,将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盲孔配合,本实用型能够通过调节一端的高度满足使用者的舒适度,具有收纳的功能,折叠后能够作为沙发使用,具有多功能性,结构稳定,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2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折叠床,如图所示,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第三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1的顶面开设矩形透槽4,矩形透槽4内设有盖板5,盖板5的左端与矩形透槽4的左侧内壁顶端铰接连接,矩形透槽4的底端外部设有箱体6,箱体6的顶面与外界相通,箱体6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设有两根液压杆7,液压杆7的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1的左侧前后两端,液压杆7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右侧设有两根第一支柱8,第一支柱8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端,第一支柱8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T型滑轨9,T型滑轨9的左端内侧分别开设第一盲孔10,第一盲孔10内设有第一连接柱11,第一连接柱1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右侧设有第二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2位于两根T型滑轨9内侧,T型滑轨9的内侧分别开设导向槽12,导向槽12内设有第二连接柱13,第二连接柱1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2的前后侧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的底部设有两根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2的前后两端通过阻尼式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顶面开设数个第二盲孔15,第二盲孔15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端,支撑杆14的另一端能够与对应的第二盲孔15配合,第二支撑板2的右端与第三支撑板3的左端铰接连接,T型滑轨9的右端分别位于第三支撑板3的前后两侧,第三支撑板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T型滑条16,T型滑条16的侧部与第三支撑板3的侧部固定连接,T型滑条16能够与对应的T型滑轨9配合,T型滑条16能够沿对应的T型滑轨9左右滑动,第三支撑板3的底部四个角边缘处分别设有第二支柱17,第二支柱17的顶端与第三支撑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液压杆7的升降调节折叠床的头枕的高度,从而满足使用舒适度,当把本实用新型折叠起来时,能够把床上使用的被褥等放入箱体6内,通过向上提拉第二支撑板2的左端,第二连接柱13沿导向槽12向上运动,同时将第三支撑板3向左移动,此时T型滑条16沿T型滑轨9向左滑动,当第二支撑板2的顶端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向一侧拉动支撑杆14,将支撑杆14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盲孔15配合,本实用型能够通过调节一端的高度满足使用者的舒适度,具有收纳的功能,折叠后能够作为沙发使用,具有多功能性,结构稳定,提高使用安全性。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盖板5的顶面右侧开设L型槽18。该结构能够使手指伸入,方便将盖板5打开,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快捷。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支撑板2的顶面设有拉带19,拉带19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2的顶部。通过拉动该结构,能够方便将第二支撑板2的左端拉起,使折叠过程更加省力,简化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支柱17的底端活动安装滚轮20。该结构能够方便第二支柱17左右滑动,使其运动更加省力。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两根第二支柱17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杆21。该结构能够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使用更加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