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5217发布日期:2019-01-29 17:5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调煮食设备领域,特指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



背景技术:

电烤盘是一种现代流行的不粘锅烧烤设备,且已经不局限于烧烤的单一用途,还可以用于平盘炒饭、贴面皮、煎牛排等用途;而且相对于以往烧烤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使用电烤盘烧烤不仅能够实现无烟烧烤,而且不粘锅,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电烤盘作为一种烧烤设备,在使用时必然会发热并处于高温状态,为了避免在使用电烤盘时,高温损坏放置电烤盘的桌椅或者烫伤用户,应对电烤盘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但由于电烤盘的内部体积有限,现有技术的散热结构难以均匀对电烤盘的发热部作散热处理,并有效地排出热量,因此,有必要对电烤盘的散热结构作重新改进,从而有效地在电烤盘内的有限空间内设置完善的散热结构,合理布局,为电烤盘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用以解决玻璃烤盘散热装置布局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差,散热不均匀,使得烤盘温度过高,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烫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包括表面的微晶面板、控制面板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发热管和反光罩;还包括设于底座内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固定于加热模块底部的导风盘、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所述反光罩两侧设有向下延伸且与导风盘抵触的凸沿,使得导风盘与反光罩之间形成导风腔;导风盘底面与底座内表面设有导风间隙,且导风盘底面两端设有导风口,所述导风口设有向下延伸的导风板;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设于加热模块两侧,与导风盘两端的导风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风机从外部抽风向导风间隙输送,通过导风板引入导风腔内,并由第二风机将导风口排出的风流吹出外部,形成内环导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导风盘,所述反光罩两侧设有向下延伸且与导风盘抵触的凸沿,使得所述所述反光罩与导风盘之间形成导风腔,导风盘底面与底座内表面设有导风间隙,导风盘底面两端设有导风口,所述导风口设有向下延伸的导风板;将第一风机输送的冷风通过导风板导引至导风腔内贴近反光罩底部的位置处,为所述加热模块散热,增强了散热结构的散热性能;所述第一风机从外部抽风向导风间隙输送,通过导风板引入导风腔内,并由第二风机将导风口排出的风流吹出外部,形成内环导风通道,持续地为所述加热模块循环散热,有效地加强该散热结构的散热性能,使得该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更佳,散热更佳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板从导风口向下翘开,延伸到底座底面,使得所述导风盘底部形成呈梯形形状的导风桥,引导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之间风流进入所述导风腔内,紧贴反光罩底部流向散热。通过呈梯形形状的导风桥将风流导引至导风腔内,紧贴所述反光罩底部,为所述反光罩进行流向散热,使得风流与所述反光罩直接接触,有效的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口与导风盘两端内壁之间还具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将未从导风口输出的风流阻挡,回流于导风腔内形成滞风区域。未能从导风口中输出的风流经过挡风板的阻挡和滞风区域的导引,回流至导风腔内,使得所述风流均匀分布在导风腔内,进一步的对加热模块进行散热处理,提高该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和散热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对应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一进风口连通,将外部冷风抽入底座内,并向所述导风腔送风;所述底座还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送风风道;所述第二风机与第二进风口相连通,将从所述导风盘内导风口输出的风流,随送风风道向出风口吹出外部。通过第一风机对导风盘送风,第二风机通过送风风道将热风吹出外部,从而形成的循环散热过程,能持续的对加热模块进行散热处理,增强该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为离心式风机,且所述第一风机功率大于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功率大于所述第二风机,能保证所述第一风机能将冷风从导风盘一侧输送到另一侧;离心风机可以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并改变流向,使得从底座底部进入底座内的冷风能经过风机的引导向导风盘送风,避免扰乱底座内的风流走向,从而有效地为所述加热模块进行散热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均设置于控制面板背侧,避免用户在操作烤盘时,从出风口中排出的热风烫伤用户,合理地进行布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罩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插接块,所述凸沿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插接块,所述导风盘底面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相配合的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并通过第一插接块与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块与第二插接槽的插接配合,使得所述反光罩固定于导风盘上。通过插合连接的方式将反光罩与导风盘相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连接稳固,便于反光罩的拆装、清洗或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罩的反射面对应所述发热管呈波浪状设置。将所述反光罩的反射面对应发热管设置为波浪状,使得反射面的表面结合发热管的折射光波角度而设置,且反射面的底面能配合导风腔内的散热风流走向,有效地增强对加热模块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对应导风盘位置处设有多条导风槽,且所述导风槽与导风间隙相连通,所述导风板架置于导风槽上。在底座内设置多条与导风间隙连通的导风槽,与所述导风板配合,使得所述第一风机抽入底座内的冷风,通过导风间隙时,一方面被导风板引导进入导风腔内为加热模块散热;另一方面进入所述导风槽内,为底座底部整体作散热,形成整体的散热结构,有效地利用散热风流,进一步提高对整机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周侧设有多个散热孔,进一步疏通底座与外部的空气流动,提高整机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烤盘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放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安装在底座上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

如图1所示,该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包括微晶面板1、控制面板2以及底座3,所述微晶面板1和控制面板2设置于底座面盖上;

还包括用于产生热量的加热模块4,所述加热模块4包括发热管42和反光罩43,所述反光罩43设置于发热管42下方;

还包括为所述加热模块4进行散热处理的散热结构,包括导风盘5、第一风机6以及第二风机7,所述导风盘5设置于反光罩43下方,将外界的冷风导引至贴近反光罩43的底面位置处;所述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围绕加热模块4设置于底座3内,分别位于加热模块4两侧;对所述加热模块4进行送风散热处理。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反光罩43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凸沿431,所述反光罩43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插接块432,所述凸沿431上设有多个第二插接块433,当所述反光罩43通过插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风盘5上时,所述凸沿431与导风盘底面相抵接触,使得所述导风盘5与加热模块4之间形成导风腔。使得所述进入所述导风盘5可以将冷到导引至导风腔内,对导风腔上方的反光罩43进行散热处理,散热更加均匀。

优选地,所述反光罩43的反射面对应发热管42呈波浪状设置。所述反光罩43的反射面对应发热管42设置为波浪状,使得反射面的表面结合发热管42的折射光波角度而设置,且反射面的底面能配合导风腔内的散热风流走向,有效地增强对加热模块4的散热效果。

如图3至5所示,优选地,所述导风盘5底面两端设有导风口51,所述导风口51设有向下延伸的导风板52,所述导风板52从导风口51向下翘开,延伸到底座3底面,使得所述导风盘5底部形成梯形状的导风桥8,引导第一风机6与第二风机7之间的风流进入所述导风腔内,紧贴反光罩3底部流向散热;所述导风口51与导风盘5两端内壁之间还具有挡风板55,所述挡风板55将未从导风口51输出的风流阻挡,回流于导风腔内形成滞风区域56。当所述导风盘5通过导风桥8将冷风导引至导风腔内对加热模块4进行散热处理后,未能从导风口51排出导风腔的风会经过滞风区域56的缓冲和导引作用继续在导风腔内为加热模块4进行散热处理,增强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同时使得散热更佳均匀。

优选地,所述导风盘5上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块432和第二插接块433相配合的第一插接槽54和第二插接槽53,通过插合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反光罩43设置于导风盘5上,连接方式简单,连接稳固,便于反光罩43的拆装、清洗或者更换。

优选地,所述导风盘5底部的导风板52与底座3相抵接触,使得所述导风盘5与底座3之间形成导风间隙9。使得冷风可从所述导风间隙9进入导风腔内对加热模块4进行散热处理,并从另一端的导风间隙9排出散热处理后的热风。

如图6至7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设置于底座4内,分别位于加热模块4的两侧,并与所述导风间隙9相连通,所述底座4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31、第二进风口35和出风口32,所述第一风机6与所述第一进风口31相连通,用于将外部的冷风抽入底座3内,并通过导风间隙9向所述导风腔送风,所述第二风机7将所述导风口51内排出的热风经过送风风道从所述出风口32吹出外部,使得所述第一风机6、第二风机7以及导风桥8在底座3内形成内环散热风道,对所述加热模块4进行散热处理。形成内环散热风道,能循环对加热模块4进行散热处理,有效的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32设置于控制面板2的背侧。避免用户在操作烤盘时,从出风口32中排出的热风烫伤用户,合理地进行布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6功率大于第二风机7,所述第一风机6功率大于所述第二风机7,能保证所述第一风机6能将冷风从导风盘5一侧输送到另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使用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可以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并减速改变流向,使得从底座3底部进入底座3内的冷风能经过风机的引导向导风盘送风,从而有效地为所述加热模块4进行散热处理。

优选地,所述底座3内对应导风盘5位置处还设有多条导风槽33,且所述导风槽与导风间隙相连通,所述导风板架置于导风槽上。设置多个与所述导风板52配合的导风槽33,使得所述第一风机6抽入底座3内的冷风,通过导风间隙9时,一方面被导风板52引导进入导风腔内为加热模块4散热;另一方面进入所述导风槽33内,为底座3底部整体作散热,形成整体的散热结构,有效地利用散热风流,进一步提高了对整机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底座3两侧设有多个散热孔34。进一步疏通底座3与外部的空气流动,提高整机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玻璃烤盘,在反光罩43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凸沿431,使得所述反光罩43与导风盘5之间形成导风腔,在导风盘5底面两端设有导风口51,所述导风口51设有向下延伸的导风板52,所述导风板52从导风口51向下翘开,延伸到底座3底面,使得所述导风盘5底部形成梯形状的导风桥8,引导第一风机6与第二风机7之间的风流进入所述导风腔内,紧贴反光罩3底部流向散热,通过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实现对加热模块4的循环散热,使得散热效果更佳;所述导风腔内还设有滞风区域56,未能从排风口52排出的冷风可经过滞风区域56的导引,在导风腔内继续为加热模块进行散热处理,增强了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同时使得散热更加均匀;且导风腔5能将冷风导引至贴近反光罩43的底部位置,使得散热效果更加显著;所述底座3内还设有导风槽33,一方面能将第一风机6抽入底座3内的冷风经过导风板52导引至导风腔内为加热模块4散热;另一方面将风道导入导风槽33内,为底座3底部整体散热,形成整体的散热结构,有效的利用散热风流,挺高整机的散热下过;通过在底座3内设置有两侧的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结合导风盘5内的导风腔将冷风导引至反光罩43底部,充分利用底座3内的空间,使得该散热结构具有散热效果佳,散热均匀;设计合理的特点;有效的解决了玻璃烤盘散热装置布局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差,散热不均匀,使得烤盘温度过高,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烫伤的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