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890发布日期:2019-03-05 17:55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杯。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使用饮水杯饮用冷热水,有时会饮用冲泡类饮品。当使用杯子饮用冲泡类饮品时,在加入冲泡物过后,倒入水,我们需要对杯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是其充分溶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外在的搅拌棒对液体进行搅拌,因此出现了带有搅拌装置的杯子,便于人们对杯中物体进行搅拌。

目前,公开号为CN2043515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杯子,它包括一个杯体和两个杯盖,杯体的上下两端开口,形成两个杯口,两个杯盖分别对应盖装在两个杯口上,杯体内设有滤网,滤网连接两个杯口的任一个。

这种杯子虽然在清洗时,通过卸下两个杯盖,分别从两个杯口端清洗杯体,即可完成杯子的清洗,解决了传统杯子不易充分清洗杯子内部的问题,但是在需要冲泡粉类饮品时需要借助外部的勺子对其进行搅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杯,其具有能对杯内液体进行搅拌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搅拌杯,包括杯身,所述杯身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凹槽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中部固定安装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杆贯穿底座,所述主动齿轮一侧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二锥齿轮与主动齿轮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贯穿底座及杯身连接有搅拌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操纵杆,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及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与之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支杆上的搅拌叶旋转,搅拌叶实现了对杯内液体的搅拌;手动搅拌相比于电动搅拌更加环保,节约电能,同时避免了漏电的危险;手动搅拌能控制搅拌叶的转速,在杯中液体较多的情况下,缓慢搅拌能避免液体溅出,在杯中液体较少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快速搅拌,使其快速溶解。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杆上设有卡槽,所述搅拌叶上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槽与卡块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过后,可以将搅拌叶从支杆上拆卸下来,将搅拌叶从杯中取出,对搅拌叶进行充分清洗。

进一步设置: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卷弹簧,所述卷弹簧一端固定于操纵杆上,另一端固定于转动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扭动操纵杆时,操纵杆带动卷弹簧收缩,在扭转完毕后,松开操纵杆,卷弹簧不受外部拉力,自动复位,在复位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支杆旋转,从而带动搅拌叶对杯中液体进行反向搅拌,反向搅拌使杯中液体进一步溶解。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杆与杯身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杯身中装入液体之后,防水密封圈阻挡了液体浸入凹槽中,防止液体沾染到搅拌机构上,导致搅拌机构生锈,还防止了搅拌机构污染杯内液体。

进一步设置:所述操作杆远离杯身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指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将手指套入指环中,控制操纵杆转动,省时省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杯身底部设有防倒机构,所述防倒机构包括位于底座底部的静止板,所述静止板靠近底座的一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与静止板及活动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活动板,活动板与静止板分开,将活动板与静止板夹在桌面边缘,使得杯身固定于桌面上,从而实现了杯身的防倒。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底部设有销孔,所述静止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静止板底部设有磁性插销,所述插销贯穿通孔与销孔相吸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销孔与插销相互吸合,可以进一步增加杯身的稳定性;在出行需要携带搅拌杯时,将销孔与插销分开,从而使得杯身与活动板相互分离,便于携带。

进一步设置:所述活动板靠近杯身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杯身放置于弧形连杆中,进一步增加其稳定性;可以通过按压连杆带动活动板与静止板分离,省时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旋转操纵杆,利用齿轮传动带动搅拌叶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杯内液体进行搅拌;将底座放置在防倒装置上,连杆对阻挡了杯身的摇晃,避免了搅拌杯在误碰误撞的情况下摔倒,实现了杯身的防倒。

附图说明

图1是搅拌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搅拌杯用于显示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搅拌杯用于显示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搅拌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搅拌杯用于显示防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搅拌杯用于杯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身;2、底座;3、凹槽;4、搅拌机构;401、主动齿轮;402、操纵杆;403、从动齿轮;404、转动杆;405、第一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7、支杆;408、搅拌叶;409、卡槽;410、卡块;411、卷弹簧;412、指环;413、轴承;5、防水密封圈;6、防倒机构;601、静止板;602、转轴;603、活动板;604、扭簧;605、销孔;606、通孔;607、插销;608、连杆;7、杯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搅拌杯,如图1所示,包括杯身1及杯把7,杯身1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2,底座2靠近杯身1的一面设有凹槽3,凹槽3内设有搅拌机构4。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搅拌机构4包括位于凹槽3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动齿轮401,主动齿轮401中部固定安装有操纵杆402,操纵杆402贯穿底座2,操纵杆402位于底座2靠近杯把7的一侧,且垂直于杯身1,操作杆远离杯身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指环412,操纵杆402两端设有轴承413,并通过轴承413与底座2转动连接,主动齿轮401一侧设有从动齿轮403,从动齿轮403与主动齿轮401相互啮合,从动齿轮403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杆404,转动杆404两端通过轴承413与凹槽3与底座2转动连接,凹槽3内设有卷弹簧411,其一端固定于操纵杆402上,另一端固定于转动杆404上,转动杆40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405,第一锥齿轮405与从动齿轮403相互平行,第一锥齿轮405一侧设有第二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6与第一锥齿轮405相互啮合,且第二锥齿轮406与主动齿轮401相互垂直,第二锥齿轮406上固定安装有支杆407,支杆407贯穿底座2及杯身1,支杆407与杯身1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圈5,支杆407位于杯身1内的一端设有四个卡槽409,卡槽409内拆卸连接有卡块410,卡块410上固定安装有搅拌叶408。

如图5、图6及图7所示,杯身1底部设有防倒机构6,防倒机构6包括位于底座2底部的静止板601,静止板601中部设有通孔606,静止板601底部设有磁性插销607,插销607贯穿通孔606,插销607与静止板601拆卸连接,插销607的高度小于活动板603与静止板601之间的距离,底座2的高度大于活动板603与静止板601之间的距离,底座2底部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销孔605,底座2靠近销孔605处为金属材质,使得插销607与销孔605能相互吸合,静止板601靠近底座2的一面通过转轴602转动连接有活动板603,转轴602上安装有扭簧604,扭簧604两端分别与静止板601及活动板603连接,活动板603靠近杯身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连杆608,连杆608共有两根,分别位于活动板603两侧,连杆608之间的直径大于杯身1的直径,避免了在按压连杆608的过程中,杯身1阻挡连杆608的位移,两根连杆608之间形成开口,开口的大小大于杯把7及操纵杆402的宽度,防倒机构6在不使用时,可用来放置其他的杯子,在放置其他杯子时,开口的设置避免了连杆608阻挡杯把7,使杯子能顺利放下。

其主要工作原理为:使用者通过将手指套入指环412中,控制操纵杆402转动,此时卷弹簧411收缩,带动主动齿轮401转动,主动齿轮401带动从动齿轮403及第一锥齿轮405转动,第一锥齿轮405带动与之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06转动,从而带动支杆407上的搅拌叶408旋转,松开操纵杆402,卷弹簧411复位,从而带动主动齿轮401反向转动,对杯内的液体进行反向搅拌,正向搅拌及反向搅拌使杯内物体能充分溶解,实现了对杯内液体充分搅拌;在不使用杯子时,按压连杆608及静止板601,带动活动板603及静止板601分开,将活动板603及静止板601夹紧在桌面边缘,再将杯身1放置在连杆608之间,为了进一步对杯身1进行稳固,可将插销607与销孔605相互吸合,实现了搅拌杯防倒。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