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8309发布日期:2019-03-02 02:3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床系统和智能床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床是人们必须的家具,人们可以在床上休息或休闲娱乐。在冬天或者夏天,人们为了追求舒适性,会使用空调或者风扇对床所在的房间进行升温或者降温,现有的智能床通常只能对整个床进行降温升温或者人工选择降温升温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床系统。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高一种智能床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包括:床本体,所述床本体限定有一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垫层,所述垫层设于所述开口处;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均匀分布于所述垫层以用于监测位于所述垫层上的使用者的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监测数据确定调温区域;调温层,所述调温层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垫层下方,所述调温层与所述传感器连接以用于根据所述监测数据调整所述调温区域的温度;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与所述调温层连接以用于调整所述调温区域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温装置包括:升温组件,所述升温组件与所述调温层连接以用于使所述调温层升温;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与所述调温层连接以用于使所述调温层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调温层包括:多个第一调温层,多个所述第一调温层间隔开分布;多个第二调温层,所述第二调温层与所述第一调温层相互间隔开布置且所述第二调温层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调温层之间;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调温层和所述第二调温层连接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调温层和所述第二调温层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能床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温层和所述第二调温层不同步升降。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第一调温层和所述第二调温层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温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杆,多个所述第一支杆成排设置,所述第一支杆沿与所述垫层平行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一调温块,多个所述第一调温块间隔开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杆上;所述第二调温层包括:多个第二支杆,多个所述第二支杆成排设置,所述第二支杆沿与所述垫层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杆设于所述第一支杆一侧;多个第二调温块,多个所述第二调温块间隔开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杆上,所述第一调温块设于两个相邻所述第二调温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组件设于所述调温层下方且与所述调温层相对设置,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多个降温风扇,所述降温风扇与所述第一调温层或所述第二调温层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设于垫层的传感器收集位于垫层上的使用者的监测数据;S2、通过所述监测数据确定调温区域;S3、通过调温装置对所述调温区域调温。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通过采用床本体、垫层、传感器、调温层和调温装置相结合的装置,通过根据使用者在垫层上的位置确定调温区域,并对调温区域进行调温,不仅可以快速调温,提升人体舒适度,而且还能节约能源,智能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智能床系统100

床本体10;垫层20;传感器30;

调温层40;第一调温层41;第二调温层42;第一支杆43;第一调温块44;第二支杆45;第二调温块46;

智能床系统的控制方法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100包括床本体10、垫层20、多个传感器30、调温层40和调温装置。

具体地,床本体10限定有一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垫层20设于开口处,多个传感器30均匀分布于垫层20以用于监测位于垫层20上的使用者的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确定调温区域,调温层40设于容纳空间内且位于垫层20下方,调温层40与传感器30连接以用于根据监测数据调整调温区域的温度,调温装置与调温层40连接以用于调整调温层40的温度。

换言之,床本体10上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在容纳空间的开口处设有垫层20,使用者可以在垫层20上进行休息或娱乐,在垫层20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传感器30,通过传感器30可以监测使用者在垫层20上的位置等监测数据,进而可以确定调温区域,在垫层20下方设有调温层40,调温层40与传感器30连接并对调温区域内的温度进行调节,通过调温装置可以调节调温层40的调温区域的温度。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100,通过采用床本体10、垫层20、多个传感器30、调温层40和调温装置结合的装置,通过根据使用者在垫层20上的位置确定调温区域,并对调温区域进行调温,不仅可以快速调温,提升人体舒适度,而且还能节约能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调温装置包括升温组件和降温组件。

具体地,升温组件与调温层40连接以用于使调温层40升温,降温组件与调温层40连接以用于使调温层40降温,通过升温组件和降温组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升温和降温,满足夏季、冬季时人体对温度的需求。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调温层40包括多个第一调温层41和多个第二调温层42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多个第一调温层41间隔开分布,第二调温层42与第一调温层41相互间隔开布置且第二调温层42设于相邻两个第一调温层41之间,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调温层41和第二调温层42连接以用于带动第一调温层41和第二调温层42升降。

也就是说,可以使第一调温层41和第二调温层42升降,不仅可以提高容纳空间内的气流流速,还能使调温区域的温度快速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智能床系统100还包括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一调温层41和第二调温层42不同步升降。也就是说,当第一调温层41或第二调温层42降至下方时,通过调温装置对第一调温层41或第二调温层42进行调温,随后第一调温层41或第二调温层42上升,靠近调温区域的垫层20,甚至可以与垫层20接触,从而调整调温区域的垫层20的温度,提高舒适度,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相邻第一调温层41和第二调温层42之间留有间隙,提高空气流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调温层41包括多个第一支杆43和多个第一调温块44,第二调温层42包括多个第二支杆45和多个第二调温块46。

具体地,多个第一支杆43成排设置,第一支杆43沿与垫层20平行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一调温块44间隔开分布在第一支杆43上,多个第二支杆45成排设置,第二支杆45沿与垫层20平行的方向延伸,第二支杆45设于第一支杆43一侧,多个第二调温块46间隔开分布在第二支杆45上,第一调温块44设于两个相邻第二调温块46之间。

也就是说,当第一调温层41升降时,不影响第二调温层42的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调温层41和/或第二调温层42上可设有温度传感器,当第一调温层41或第二调温层42调节至所需温度后,第一调温层41或第二调温层42上升靠近垫层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降温组件设于调温层40下方且与调温层40相对设置,降温组件包括多个降温风扇,降温风扇可以对调温区域的温度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是,降温组件还可以与空调组件连接。

具体地,降温风扇与第一调温层41或第二调温层42相对设置。

可选地,传感器30为压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当使用者在垫层20上时,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等快速确定调温区域。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床系统100,能够快速对使用者所在区域进行升温或者降温,提升舒适度,具有使用方面、智能化程度高、节约能源等优点。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的控制方法200,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设于垫层20的传感器30收集位于垫层20上的使用者的监测数据;

S2、通过监测数据确定调温区域;

S3、通过调温装置对调温区域调温。

进一步地,传感器30为压力传感器30或红外传感器30。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床系统的控制方法200可以快速对使用者所在区域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使用方便,节约生活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