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双人被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3437发布日期:2019-01-29 17:51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双人被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双人被套。



背景技术:

被套是人们在冬天经常使用的被褥产品之一,其往往用来封装棉絮等保暖件,可保持这些较难清洗的保暖件的清洁。随着使用的普遍,人们赋予它越来越多的新功能,一方面是在外观上做的越来越让人赏心悦目,另一方面是在结构上进行改进,使其能满足更多使用场景的需求。

目前使用量最多的是双人被套,传统双人被套只是一个简单的袋状结构,只能容纳一整块单一的被芯。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同用户的体质不同,在外界气温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往往需要盖不同厚度的被子才能达到最佳舒适度,显然普通的双人被套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双人被套,在被套的中部设置能隔断被套的部件,将被套分为两个部分,从而装入不同厚度的被芯,满足不同用户盖不同厚度被子的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双人被套,包括第一织物、第二织物、连接织物、第一粘扣和第二粘扣,所述第一织物通过连接织物与第二织物相连,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上均设有拉链,所述第一粘扣设在第一织物内靠近连接织物的一端,第一粘扣的背面沿连接织物的方向与第一织物缝合连接,第二粘扣设在第二织物内靠近连接织物的一端,第二粘扣的侧端部沿连接织物的方向与第二织物缝合连接,所述第一粘扣的带钩部与第二粘扣的黏合部设在被套的同一面,第一粘扣的黏合部与第二粘扣的带钩部设在被套的同一面,所述第二粘扣的黏合部两侧均设有毛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之间设有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织物为环状结构,连接织物的横截端面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织物的宽度为被套宽度的6-10%。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织物的材质为氨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被套的中部设置两个粘扣,当需要装入不同厚度被芯时,将第一粘扣的带钩部与第一粘扣的黏合部贴合在一起,将第二粘扣的带钩部与第二粘扣的黏合部贴合在一起,从而将被套分隔为两个腔室,当需要装入一整块被芯时,将第一粘扣的带钩部与第二粘扣的黏合部贴合在一起,将第二粘扣的带钩部与第一粘扣的黏合部贴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连通,被套能满足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2)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之间设有连接织物,且连接织物的横截端面为圆弧形,在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之间形成收容槽,当被套被分隔为两个腔室时,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便于从厚被过渡到薄被,避免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的连接处架空,使冷空气钻入被窝,当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连通时,连接织物能收纳进收容槽内,实现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无缝连接,用户使用时舒适度更高;

(3)连接织物采用高弹性的氨纶材料制成,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的相对位置更灵活,用户使用时独立性更强;

(4)第二粘扣的侧端部沿连接织物的方向与第二织物缝合连接,当被套被分隔为两个腔室时,第二粘扣处于竖直直立状态,第二织物的端面宽度更宽,更便于装入厚被芯,同时也便于从厚被芯到薄被芯过渡,有效防止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的连接处架空,提升保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粘扣和第二粘扣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

1-第一织物,2-第二织物,3-连接织物,4-第一粘扣,41-第一带钩部,42-第一黏合部,5-第二粘扣,51-第二带钩部,52-第二黏合部,6-拉链,7-收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双人被套,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第一织物1、第二织物2、连接织物3、第一粘扣4和第二粘扣5,所述第一织物1通过连接织物3与第二织物2相连,第一织物1和第二织物2上均设有拉链6,所述第一粘扣4设在第一织物1内靠近连接织物3的一端,第一粘扣4的背面沿连接织物3的方向与第一织物1缝合连接,第二粘扣5设在第二织物2内靠近连接织物3的一端,第二粘扣5的侧端部沿连接织物3的方向与第二织物2缝合连接,所述第一粘扣4的带钩部与第二粘扣5的黏合部设在被套正面,第一粘扣4的黏合部与第二粘扣5的带钩部设在被套背面,所述第二粘扣5的黏合部两侧均设有毛圈。为了便于生产,降低制造成本,第二粘扣5的黏合部可通过把两个粘扣黏合部对称缝合在一起生产出来,且带毛圈的一面朝外。

当需要装入不同厚度被芯时,将第一粘扣4的带钩部(即第一带钩部41)与第一粘扣4的黏合部(即第一黏合部42)贴合在一起,将第二粘扣5的带钩部(即第二带钩部51)与第二粘扣5的黏合部(即第二黏合部52)正面贴合在一起,从而将被套分隔为两个腔室,当需要装入一整块被芯时,将第一粘扣4的带钩部(即第一带钩部41)与第二粘扣5的黏合部(即第二黏合部52)背面贴合在一起,将第二粘扣5的带钩部(即第二带钩部51)与第一粘扣4的黏合部(即第一黏合部42)贴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一织物1与第二织物2连通,被套能满足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织物3为环状结构,连接织物3的横截端面为圆弧形,连接织物3的宽度为被套宽度的6-10%,第一织物1与第二织物2之间形成收容槽7,当被套被分隔为两个腔室时,第一织物1与第二织物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便于从厚被过渡到薄被,避免第一织物1与第二织物2的连接处架空,使冷空气钻入被窝,当第一织物1与第二织物2连通时,连接织物3能收纳进收容槽7内,实现第一织物1与第二织物2无缝连接,用户使用时舒适度更高。

作为优选的,连接织物3可采用高弹性的氨纶材料制成,第一织物1与第二织物2的相对位置更灵活,用户使用时独立性更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