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蒸汽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2308发布日期:2019-01-22 21:4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蒸汽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锅具,具体是一种分体式蒸汽锅具。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蒸汽锅具,其通过加热水至沸腾从而产生蒸汽,再通过蒸汽对中胆进行加热,以得到较高的加热效率,而且热能损耗较小,但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此种蒸汽锅,由于锅体上设置有插座,插座通过电源线连接外部电路,但由于蒸汽锅烹饪后锅体中残留有水,使用时需要倾倒锅体中存留的废水,且需要清洗锅体,故插座和电源线需要经常插拔分离,使用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锅体不带插座、容易分离,使换水和清洗操作方便、简易的蒸汽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体式蒸汽锅具,包括蒸汽锅,所述蒸汽锅包括锅体、锅盖、中胆、中胆盖和加热装置,锅体上设置有蒸汽区间和存水区间,存水区间连通蒸汽区间,加热装置对存水区间加热,中胆盖设置在中胆的上部开口、并一起置于蒸汽区间上,锅盖设置在锅体的上部开口、并位于中胆盖上方,还包括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下导电部位,蒸汽锅上设置有上导电部位,上导电部位与加热装置电性连接,蒸汽锅坐于底座上、且上导电部位与下导电部位接触导电;此款分体式蒸汽锅具,通过增设底座,使锅体不带插座(电源线),锅体与底座通过上导电部位与下导电部位的接触导电,在换水或清洗时,锅体容易从底座中分离,无需插拔电源线,操作极为方便、简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下导电部位和上导电部位分别为插接配合的下耦合器和上耦合器,以使底座与蒸汽锅之间为插接耦合导电连接;这种上、下耦合器的插接耦合导电方式,其使用安全,操作简易,且实施容易。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锅盖与中胆盖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连接;弹性组件可以为弹簧或硅胶垫,弹性组件可将中胆盖紧紧地盖设在中胆上,避免中胆的水分及营养流失,同时也避免蒸汽进入中胆内。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锅体的蒸汽区间与存水区间之间通过蒸汽孔或蒸汽通道连通;存水区间中的水被加热装置加热至沸腾生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孔或蒸汽通道进入蒸汽区间,高温、高压的蒸汽对中胆多角度加热。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蒸汽区间与存水区间之间设置有隔层,隔层上设置有所述蒸汽孔或蒸汽通道。隔层将蒸汽区间与存水区间明显区分开,避免用户在锅体内加入过多的水,影响蒸汽的生成率,进而降低加热效率,蒸汽孔或蒸汽通道不仅供蒸汽由蒸汽区间进入存水区间,也便于蒸汽附着在锅体、锅盖、中胆、中胆盖上形成的冷凝水回流进蒸汽区间内。

作为另一种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蒸汽区间与存水区间之间被中胆的底壁和/或侧壁分隔,中胆底壁和/或侧壁与蒸汽区间、存水区间之间存有的间隙构成所述蒸汽孔或蒸汽通道。蒸汽区间与存水区间仅通过中胆的底壁和/或侧壁大致区分,蒸汽区间中生成的蒸汽能快速、无障碍进入存水区间,蒸汽附着在锅体、锅盖、中胆、中胆盖上形成的冷凝水也能直接回流进蒸汽区间内。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所述内锅底部设置有敞开口,加热装置设置在内锅底部的敞开口上,蒸汽区间和存水区间按上下位置设置在内锅内,中胆和中胆盖设置在所述内锅内,锅盖设置在内锅的上部开口,所述锅盖上还设置有蒸汽阀。加热装置直接置于存水区间中,减少热能传递损耗,蒸汽阀确保蒸汽区间内压力超过预设值时将内锅中的蒸汽排放到外界,使用更安全。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锅体内还设置有触控板和压力保护开关,触控板与压力保护开关相抵或相近,所述加热装置以可微动方式安装在存水区间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与触控板相抵或相近,所述压力保护开关串联所述加热装置。锅体内压力过大时,推动加热装置下压,加热装置挤压触控板形变进而触发压力保护开关动作,压力保护开关断开电路,即:加热装置停止加热,避免锅体内压力继续增加。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所述内锅底部设置有敞开口,蒸汽区间和存水区间按上下位置设置在内锅内,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体和弹性密封件,加热装置压置所述弹性密封件、并一起安装在内锅底部的敞开口上,以使加热装置以微动方式安装在存水区间的底部,所述内锅和电加热体分别与触控板连接。加热装置的向下微动通过挤压弹性密封件实现,同时,内锅和电加热体分别与触控板连接,限制加热装置向上移动,防止加热装置和弹性密封件出现间隙,避免内锅中的水通过间隙进入外锅。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有温控器,温控器设置在加热装置上,且温控器串联所述加热装置。温控器检测加热装置温度,并在加热装置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断开电路,迫使加热装置停止加热,避免蒸汽锅烧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分体式蒸汽锅具,通过增设底座,使锅体不带插座(电源线),锅体与底座通过上导电部位与下导电部位的接触导电,在换水或清洗时,锅体容易从底座中分离,无需插拔电源线,操作极为方便、简易。

(2)其次,锅盖与中胆盖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弹性组件可以为弹簧或硅胶垫,弹性组件将中胆盖紧紧地盖设在中胆上,避免中胆的水分和营养流失,同时也避免蒸汽进入中胆内。

(3)再有,锅体的蒸汽区间与存水区间之间通过蒸汽孔或蒸汽通道连通,存水区间中的水被加热装置加热至沸腾生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孔或蒸汽通道进入蒸汽区间,高温、高压的蒸汽对中胆加热。

(4)另,通过在锅体内设置触控板和压力保护开关,触控板与压力保护开关相抵或相近,所述加热装置以可微动方式安装在蒸汽腔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与触控板相抵或相近,所述压力保护开关串联所述加热装置;工作时,当蒸汽腔内压力过大时,加热装置受中胆的下压力影响,会轻微向下移动,并下压触控板,触控板变形触动压力保护开关,从而断开加热装置,防止蒸汽腔内汽压过大。

(5)最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体、弹性密封件和温控器,这里的弹性密封件,主要是让电加热体受到中胆下压力影响时,有一定弹性,即:电加热体下压弹性密封件,从而使电加热体有轻微的下行行程,以下压触控板;另,温控器作为监测电加热体的温度,以便过热时可断开电加热体的电源,以实现断电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蒸汽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蒸汽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蒸汽锅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蒸汽锅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5所示,一种分体式蒸汽锅具,包括蒸汽锅,所述蒸汽锅包括锅体、锅盖1、中胆3、中胆盖2、加热装置5和底座9。所述锅体包括外锅8和内锅4,所述内锅4底部设置有敞开口41,加热装置5包括电加热体51、弹性密封件52和温控器53,加热装置5压置所述弹性密封件52、并一起安装在内锅4底部的敞开口41上,温控器53设置在电加热体51底部,且温控器53串联所述电加热体51。

中胆3和中胆盖2设置在所述内锅4内,锅盖1设置在内锅4的上部开口,并位于中胆盖2上方,锅盖1与中胆盖2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12连接,弹性组件12为弹簧,弹簧固定在锅盖1底部,锅盖1上还设置有蒸汽阀11。

内锅4设置有蒸汽区间45和存水区间44,且蒸汽区间45和存水区间44按上下位置设置,蒸汽区间45与存水区间44之间通过蒸汽孔或蒸汽通道连通,即蒸汽区间45与存水区间44之间被中胆3的底壁和/或侧壁分隔,中胆3底壁和/或侧壁与蒸汽区间45、存水区间44之间存有的间隙构成所述蒸汽孔或蒸汽通道。

或者在蒸汽区间45与存水区间44之间设置有隔层,隔层上设置有所述蒸汽孔或蒸汽通道。

本实施例中,内锅4底部设置有承台43,承台43之间的空隙构成所述蒸汽通道,且中胆3底壁以下部分为存水区间44,中胆3底壁以上、中胆3侧壁外部分为蒸汽区间45。

外锅8内还设置有触控板6、压力保护开关7和上导电部位,内锅4的底壁和电加热体51的底壁分别延伸出内锅连接柱42和电加热体连接柱50,内锅连接柱42和电加热体连接柱50均与触控板6连接。内锅4通过固定板71悬挂压力保护开关7,且触控板6与压力保护开关7相抵或相近,压力保护开关7串联所述电加热体51。上导电部位设置在外锅8底部,且上导电部位所述电加热体51,电加热体51、上导电部位、温控器53和压力保护开关7四者串联。

底座9上设置有下导电部位,蒸汽锅坐于底座9上、且上导电部位与下导电部位接触导电。

本实施例中,下导电部位和上导电部位分别为插接配合的下耦合器91和上耦合器81,以使底座9与蒸汽锅之间为插接耦合导电连接。

工作原理:中胆3内放置食物,内锅4中加入适当的水,将中胆3放置在内锅4内,再将中胆盖2设置在中胆3的上部开口上,当锅盖1盖在内锅4上时,锅盖1通过弹性组件12与中胆盖2相抵,中胆盖2与中胆3紧密连接构成一个密封腔体,锅盖1和内锅4也构成另一个密封腔体。

内锅4和外锅8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即锅体),外锅8置于底座9上,外锅8的上耦合器81和底座9的下耦合器91耦合导电,加热装置5对内锅4的存水区间44中的水直接加热,存水区间44生成的蒸汽通过蒸汽通道进入蒸汽区间45并对中胆3加热。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内锅4的蒸汽增加,压力变大,蒸汽温度就越高,当内锅4的压力超过蒸汽阀11阀值时,蒸汽阀11打开对内锅4泄压。若蒸汽阀11泄压的速度低于内锅4增加的压力时,内锅4中强大的压力下压电加热体51,由于弹性密封件52具有一定弹性,即弹性密封件52使电加热体51以微动方式安装在存水区间44的底部,故电加热体51向下微移以使触控板6形变,进而触控板6触动压力保护开关7,压力保护开关7断开电路,电加热体51停止加热。内锅4中压力降低后,弹性密封件52推动电加热体51复位,但由于外锅8、内锅4和电加热体51均与触控板6固定连接,即电加热体51被限位,电加热体51始终保持紧压弹性密封件52,防止内锅4漏水。

温控器53检测电加热体51温度,当电加热体51干烧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温控器53断开电路,电加热体51断电并停止加热。

外锅8与底座9耦合连接,即锅体与底座9耦合连接,锅体与底座9分离容易,锅体能够轻松移动,用户取出中胆3后,将外锅8、内锅4和加热装置5构成的整体,一起拿去换水或清洗,使用更便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