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2839发布日期:2018-11-09 20:3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产品领域,特别是一种折叠沙发。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沙发的普及量越来越大。但现有的沙发大多结构是固定的,无法根据需要进行收折,其用途多用于人们坐立休息使用,其用途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多种生活需求。由于,沙发一般体积较窄,给人们躺下休息的空间区域有限,其睡卧的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折叠沙发,该折叠沙发具有用途广泛、舒适度高、结构可靠好、美观性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折叠沙发,其特点在于包括主支撑架、坐卧架板、左摆动架板、右摆动架板、左转动架板、右转动架板、左支撑杆架、右支撑杆架、左倚靠软垫、右倚靠软垫、坐卧软垫、左软垫、右软垫,其中左支撑杆架与右支撑杆架上端端面上分别设有水平连接片;所述坐卧架板呈水平设置,并使坐卧架板后侧边固定在主支撑架顶部中部上,还使坐卧架板底面与主支撑架顶面之间形成有让位缺口,所述左摆动架板与右摆动架板分别呈竖向设置,并使左摆动架板下侧边、右摆动架板下侧边分别通过90度翻折器与坐卧架板后侧边左右两侧相接,所述坐卧架板底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转动连接盘、右转动连接盘,所述左转动架板一端从坐卧架板前侧伸入至坐卧架板底部,并使左转动架板与左转动连接盘相接,以使左转动架板另一端端部能向左转动至坐卧架板左侧,所述右转动架板一端从坐卧架板前侧伸入至坐卧架板底部,并使右转动架板与右转动连接盘相接,以使右转动架板另一端端部能向右转动至坐卧架板右侧,所述左支撑杆架上端铰接在左转动架板另一端上,并使左支撑杆架下端能绕着该铰接中心向后转动90度,所述右支撑杆架上端铰接在右转动架板另一端上,并使右支撑杆架下端能绕着该铰接中心向后转动90度,所述坐卧软垫固定在坐卧架板顶面上,所述左倚靠软垫固定在左摆动架板外表面上,所述右倚靠软垫固定在右摆动架板外表面上,所述左软垫安放在坐卧架板外侧的左转动架板上,并使左软垫固定于左支撑杆架的水平连接片上,所述右软垫安放在坐卧架板外侧的右转动架板上,并使右软垫固定于右支撑杆架的水平连接片上。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主支撑架的结构,所述主支撑架由前架体、后架体构成,所述前架体包括前横杆、两个前竖向杆、两个前纵向杆,两个前竖向杆呈并排设置并相互平行,两个前纵向杆前端分别与两个前竖向杆上端相接,所述前横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前竖向杆上或固定在两个前纵向杆上;所述后架体包括后横杆、两个后竖向杆、两个后纵向杆,两个后竖向杆呈并排设置并相互平行,两个后纵向杆后端分别与两个后竖向杆上端相接,所述后横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后竖向杆上或固定在两个后纵向杆上;所述后架体上的两个后纵向杆前端分别固定在前架体上的两个前纵向杆后端顶部,所述坐卧架板后侧边固定在后架体的后纵向杆前端,所述坐卧架板底面与前架体顶面之间形成有让位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沙发在上述状态时,坐卧架板上的坐卧软垫可供人们坐立;左摆动架板与右摆动架板上的左倚靠软垫与右倚靠软垫可供背部依靠;左转动架板与右转动架板上的左软垫与右软垫可供脚放置。这样在沙发上就可形成两个躺椅的结构,且两个躺椅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其使用的便利性与可靠性十分好,以方便人们休息使用。当将左支撑杆架收折起来后,并使左转动架板转动至坐卧架板左侧时,左支撑杆架上的左软垫可形成扶手结构,其不会妨碍到人们使用沙发。同理,右支撑杆架收折起来后,右支撑杆架上的右软垫可形成扶手结构,这时该沙发就如同传统的沙发结构。当将左摆动架板与右摆动架板向后放下时,该折叠沙发就具有很大的躺卧区域,其可被当成床使用,其躺卧的舒适性十分好。该折叠沙发具有多种用途,其用途广泛,能够满足人们更多的生活需求。由于,坐卧架板、左摆动架板、右摆动架板、左转动架板与右转动架板上分别设有坐卧软垫、左倚靠软垫、右倚靠软垫、左软垫、右软垫,其表面十分柔软舒适,这能有效地提高折叠沙发坐卧的舒适性,避免人们的健康受到影响,且其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与美观性都十分好。同时,该折叠沙发的整体结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其可靠性十分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沙发内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沙发内架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沙发内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支撑架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折叠沙发,包括主支撑架1、坐卧架板2、左摆动架板3、右摆动架板4、左转动架板5、右转动架板6、左支撑杆架7、右支撑杆架8、左倚靠软垫10、右倚靠软垫20、坐卧软垫30、左软垫40、右软垫50,其中,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左支撑杆架7与右支撑杆架8上端端面上分别设有水平连接片78;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坐卧架板2呈水平设置,并使坐卧架板2后侧边固定在主支撑架1顶部中部上,还使坐卧架板2底面与主支撑架1顶面之间形成有让位缺口102,所述左摆动架板3与右摆动架板4分别呈竖向设置,并使左摆动架板3下侧边、右摆动架板4下侧边分别通过90度翻折器60与坐卧架板2后侧边左右两侧相接,所述坐卧架板2底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转动连接盘21、右转动连接盘22,所述左转动架板5一端从坐卧架板2前侧伸入至坐卧架板2底部,并使左转动架板5与左转动连接盘21相接,以使左转动架板5另一端端部能向左转动至坐卧架板2左侧,所述右转动架板6一端从坐卧架板2前侧伸入至坐卧架板2底部,并使右转动架板6与右转动连接盘22相接,以使右转动架板6另一端端部能向右转动至坐卧架板2右侧,所述左支撑杆架7上端铰接在左转动架板5另一端上,并使左支撑杆架7下端能绕着该铰接中心向后转动90度,所述右支撑杆架8上端铰接在右转动架板6另一端上,并使右支撑杆架8下端能绕着该铰接中心向后转动90度,所述坐卧软垫30固定在坐卧架板2顶面上,所述左倚靠软垫10固定在左摆动架板3外表面上,所述右倚靠软垫20固定在右摆动架板4外表面上,所述左软垫40安放在坐卧架板2外侧的左转动架板5上,并使左软垫40固定于左支撑杆架7的水平连接片78上,所述右软垫50安放在坐卧架板2外侧的右转动架板6上,并使右软垫50固定于右支撑杆架8的水平连接片78上。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沙发在上述状态时,坐卧架板2上的坐卧软垫30可供人们坐立;左摆动架板3与右摆动架板4上的左倚靠软垫10与右倚靠软垫20可供背部依靠;左转动架板5与右转动架板6上的左软垫40与右软垫50可供脚放置。这样在沙发上就可形成两个躺椅的结构,且两个躺椅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其使用的便利性与可靠性十分好,以方便人们休息使用,这时折叠沙发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当将左支撑杆架7收折起来后,并使左转动架板5转动至坐卧架板2左侧时,左支撑杆架7上的左软垫40可形成扶手结构,其不会妨碍到人们使用沙发。同理,右支撑杆架8收折起来后,右支撑杆架8上的右软垫50可形成扶手结构,这时该沙发就如同传统的沙发结构,这时沙发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当将左摆动架板3与右摆动架板4向后放下时,该折叠沙发就具有很大的躺卧区域,其可被当成床使用,其躺卧的舒适性十分好,这时沙发处于图6所示的状态。该折叠沙发具有多种用途,其用途广泛,能够满足人们更多的生活需求。由于,坐卧架板2、左摆动架板3、右摆动架板4、左转动架板5与右转动架板6上分别设有坐卧软垫30、左倚靠软垫10、右倚靠软垫20、左软垫40、右软垫50,其表面十分柔软舒适,这能有效地提高折叠沙发坐卧的舒适性,避免人们的健康受到影响,且其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与美观性都十分好。同时,该折叠沙发的整体结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其可靠性十分高。所述左倚靠软垫10、右倚靠软垫20、坐卧软垫30、左软垫40与右软垫50分别由高弹力聚酯泡棉芯、绒面外层构成,所述绒面外层包覆在高弹力聚酯泡棉芯上。所述让位缺口102可供左转动架板5与右转动架板6转动通过,避免发生干涉,有助于提高折叠沙发的可靠性。所述左倚靠软垫10、右倚靠软垫20与坐卧软垫30为一体结构。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主支撑架的结构,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主支撑架1由前架体11、后架体12构成,所述前架体11包括前横杆111、两个前竖向杆112、两个前纵向杆113,两个前竖向杆112呈并排设置并相互平行,两个前纵向杆113前端分别与两个前竖向杆112上端相接,所述前横杆11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前竖向杆112上或固定在两个前纵向杆113上;所述后架体12包括后横杆121、两个后竖向杆122、两个后纵向杆123,两个后竖向杆122呈并排设置并相互平行,两个后纵向杆123后端分别与两个后竖向杆122上端相接,所述后横杆12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后竖向杆122上或固定在两个后纵向杆123上;所述后架体12上的两个后纵向杆123前端分别固定在前架体11上的两个前纵向杆113后端顶部,所述坐卧架板2后侧边固定在后架体12的后纵向杆123前端,所述坐卧架板2底面与前架体11顶面之间形成有让位缺口102。该主支撑架1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有助于降低沙发制造的难度与成本,以提高沙发的制造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