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隔音隔热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984发布日期:2018-10-16 19:40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玻璃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隔音隔热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广泛用于建筑、日用、艺术、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

居民需要一个温度适宜且没有噪音污染的环境下生活工作。因此,建筑玻璃需要良好的隔音隔热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建筑玻璃在隔音隔热效果上可能有所欠佳,无法为居民提供一个绝对舒适的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对现有建筑玻璃进行一定的改进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隔音隔热玻璃,设有蜂窝孔,配合矿棉和玻璃棉,具有双重隔音效果,隔热板层是由聚氨酯发泡板、玻璃纤维棉和云母共同组成的平板型多层次结构,三种材料层叠加隔热,隔音隔热效果显著,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强度隔音隔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四周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内侧铺设有密封垫,所述第一玻璃层与第二玻璃层之间设置有真空夹层,所述真空夹层内部设置有隔音板层,所述隔音板层内部填充有矿棉和玻璃棉,在隔音板层一侧设置有若干蜂窝孔,所述真空夹层内部还设置有隔热板层,所述隔热板层是由聚氨酯发泡板、玻璃纤维棉和云母共同组成的平板型多层次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音板层内部矿棉和玻璃棉所占总体积百分数的45%和5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板层的各组成结构聚氨酯发泡板、玻璃纤维棉和云母之间由粘结剂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玻璃层、真空夹层和第二玻璃层组成的总厚度在8-12毫米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蜂窝孔在隔音板层表面均匀分布,且蜂窝孔设于背离隔热板层的一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音板层和隔热板层,隔音板层表面设有蜂窝孔,具有一定的吸音效果,配合矿棉和玻璃棉,具有双重隔音效果;隔热板层是由聚氨酯发泡板、玻璃纤维棉和云母共同组成的平板型多层次结构,三种材料层叠加隔热,隔音隔热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音板层各组成所占百分比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玻璃层;2-第二玻璃层;3-连接块;4-密封垫;5-真空夹层;6-隔音板层; 7-矿棉;8-玻璃棉;9-蜂窝孔;10-隔热板层;11-聚氨酯发泡板;12-玻璃纤维棉;13-云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隔音隔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所述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四周通过连接块3连接,所述连接块3内侧铺设有密封垫4,所述第一玻璃层1与第二玻璃层2之间设置有真空夹层5,所述真空夹层5内部设置有隔音板层6,所述隔音板层6内部填充有矿棉7和玻璃棉8,在隔音板层6一侧设置有若干蜂窝孔9,所述真空夹层5内部还设置有隔热板层10,所述隔热板层10是由聚氨酯发泡板11、玻璃纤维棉12和云母13共同组成的平板型多层次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隔音板层6内部矿棉7和玻璃棉8所占总体积百分数的45%和55%;所述隔热板层10的各组成结构聚氨酯发泡板11、玻璃纤维棉12和云母13之间由粘结剂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层1、真空夹层5和第二玻璃层2组成的总厚度在8-12毫米之间;所述蜂窝孔 9在隔音板层6表面均匀分布,且蜂窝孔9设于背离隔热板层10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在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设有真空夹层,且连接块内侧设置有密封垫,保证内部真空环境,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作用,且在真空夹层内部还设置有隔音板层和隔热板层,隔音板层表面设有蜂窝孔,具有一定的吸音效果,配合矿棉和玻璃棉,具有双重隔音效果;隔热板层是由聚氨酯发泡板、玻璃纤维棉和云母共同组成的平板型多层次结构,三种材料层叠加隔热,使得该装置的隔音隔热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建筑玻璃,能为居民隔离噪音高温影响,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适宜建筑使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