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9322发布日期:2018-11-13 20:19阅读:28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清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拖地车。



背景技术:

拖地车一般是指在移动的车体上连接拖把,拖把接触地面;车体移动时,拖把自动拖地,对地面进行清洁。拖地车使拖地工作更方便,减轻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例如公告号为CN2017346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拖地车,该拖地车包括车体、滚动装置以及清洁装置,滚动装置安装在车体上,清洁装置与车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拖把架和拖布。

该拖地车在进行拖地时,如果地面灰尘较多,拖把直接拖地会导致灰尘不能很好地被清理干净;拖把上也会附着太多灰尘,进而使得拖把紧贴地面移动时,地面清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拖地车,该拖地车具有提升地面清洁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拖地车,包括车体以及设于车体前后两端且用于拖地的拖把,所述车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连接拖把的连杆,所述车体设有用于驱动连杆上下移动进而使拖把接触或脱离地面的驱动部件;所述车体的侧端设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集尘桶以及连接于集尘桶的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进气口朝向地面;所述车体还设置有靠近吸尘管的进气口且可接触地面的毛刷,所述车体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下端连接于毛刷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面灰尘较多时,驱动部件驱动连杆向上移动,使拖把脱离地面;开启吸尘器,车体移动,吸尘管先将地面上的灰尘吸入集尘桶;且第一气缸驱动毛刷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车体移动时,毛刷使灰尘更好地扬起,吸尘管吸入更多的灰尘;吸尘器对地面进行预除尘后,关闭吸尘器,第一气缸驱动毛刷脱离地面,驱动部件驱动拖把向下接触地面,进而拖把随车体移动进行拖地;拖把拖地时附着更少的灰尘,拖把将地面清理更干净,提升了地面清洁效果。

优选的,所述毛刷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套接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且螺纹连接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毛刷的安装、拆卸更换以及对毛刷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车体的侧端设有与集尘桶相配合的容纳槽,所述集尘桶位于容纳槽内;所述集尘桶远离容纳槽槽底的侧端面设有支撑块,所述车体的侧端转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可抵接于支撑块的上表面且抵接于集尘桶远离容纳槽槽底的侧端面;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以及挡块设有相互吸合的磁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尘桶位于容纳槽内,使车体的侧端更平整;支撑块支撑挡块,且磁体的相互吸合力使挡块稳定地限制集尘桶滑出容纳槽,集尘桶与车体固定稳定;且便于转动挡块,使挡块脱离集尘桶,能方便地取下集尘桶,对集尘桶内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集尘桶的下端设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下集尘桶后,滚轮使得移动集尘桶更省力快捷,从而对集尘桶内进行清理的工作更方便。

优选的,所述吸尘管的进气口处设有呈漏斗状的吸尘斗,且所述吸尘斗上端的口径小于下端的口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尘斗增大了吸尘管接收灰尘的面积,从而吸收更多的灰尘。

优选的,所述吸尘管包括连接集尘桶的软管以及连接软管的硬管;所述车体的侧端设有卡环,所述硬管的外壁设有两个绕硬管一圈的环形块,所述硬管卡入卡环且卡环抵接于两个环形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硬管被固定稳固,吸尘管的吸尘工作更稳定地进行,且便于取下吸尘管。

优选的,所述连杆自靠近车体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驱动部件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气缸的下端连接于连杆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有效且简便地驱动连杆和拖把上下移动,使拖把在吸尘器预除尘工作结束后接触地面,拖把不易在预除尘时弄脏。

优选的,所述拖把的上端设有两个凸块,所述连杆的下端抵接于两个凸块之间;所述连杆螺纹连接有贯穿凸块的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抵接于凸块远离连杆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开螺栓,便于拆下拖把,对拖把进行清洗或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吸尘器对地面进行预除尘后,驱动部件驱动拖把向下接触地面,进而拖把随车体移动进行拖地;拖把拖地时附着更少的灰尘,拖把将地面清理更干净,提升了地面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车体;2、拖把;3、连杆;41、集尘桶;42、吸尘管;421、软管;422、硬管;5、毛刷;6、第一气缸;7、套筒;8、容纳槽;9、支撑块;10、挡块;11、磁体;12、滚轮;13、吸尘斗;14、卡环;15、环形块;16、第二气缸;17、凸块;1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拖地车,如图1所示,包括车体1以及安装于车体1前后两端且用于拖地的拖把2。车体1的侧端设置有吸尘器,吸尘器包括集尘桶41以及连接于集尘桶41的吸尘管42,吸尘管42的进气口朝向地面。

如图1和图2所示,车体1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驱动部件,驱动部件为第二气缸16,第二气缸16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气缸16活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3,连杆3自靠近车体1的一端向下倾斜,连杆3的下端连接于拖把2的上表面。

在地面灰尘较多时,第二气缸16驱动连杆3向上移动,使拖把2脱离地面;开启吸尘器,车体1移动,吸尘管42先将地面上的灰尘吸入集尘桶41。吸尘器对地面进行预除尘后,关闭吸尘器,第二气缸16驱动拖把2向下接触地面,进而拖把2随车体1移动进行拖地;拖把2拖地时附着更少的灰尘,拖把2将地面清理更干净,提升了地面清洁效果。

拖把2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凸块17,连杆3的下端抵接于两个凸块17之间。连杆3螺纹连接有贯穿凸块17的螺栓18,螺栓18的头部抵接于凸块17远离连杆3的端部。松开螺栓18,便于拆下拖把2,对拖把2进行清洗或更换。

如图1和图3所示,集尘桶41呈长方体状;车体1的侧端开设有与集尘桶41相配合的容纳槽8,集尘桶41位于容纳槽8内,使得车体1的侧端更平整。集尘桶41远离容纳槽8槽底的侧端面固定有支撑块9,车体1的侧端转动连接有挡块10,挡块10可抵接于支撑块9的上表面且抵接于集尘桶41远离容纳槽8槽底的侧端面。支撑块9的上表面以及挡块10固定安装有相互吸合的磁体11。

支撑块9支撑挡块10,且磁体11的相互吸合力使挡块10稳定地限制集尘桶41滑出容纳槽8,集尘桶41与车体1固定稳定;且便于转动挡块10,使挡块10脱离集尘桶41,能方便地取下集尘桶41,对集尘桶41内进行清理。

集尘桶4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12,取下集尘桶41后,滚轮12使得移动集尘桶41更省力快捷,从而对集尘桶41内进行清理的工作更方便。

如图1和图4所示,吸尘管42的进气口处固定连接有呈漏斗状的吸尘斗13,且吸尘斗13上端的口径小于下端的口径。吸尘斗13增大了吸尘管42接收灰尘的面积,从而吸收更多的灰尘。

吸尘管42包括连接集尘桶41的软管421以及连接软管421的硬管422。车体1的侧端固定设置有卡环14,卡环14具有弹性且有卡口;硬管422的外壁固定有两个绕硬管422一圈的环形块15,硬管422卡入卡环14且卡环14抵接于两个环形块15之间。硬管422被卡环14固定稳固,吸尘管42的吸尘工作更稳定地进行,且便于取下吸尘管42。

车体1还设置有靠近吸尘管42的进气口且可接触地面的毛刷5;车体1安装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一气缸6活塞杆的下端连接于毛刷5的上端。在启动吸尘器时,第一气缸6驱动毛刷5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车体1移动时,毛刷5使灰尘更好地扬起,从而吸尘管42吸入更多的灰尘,使得后续拖把2对地面的清洁效果更好。

毛刷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筒7,套筒7套接于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且螺纹连接于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从而便于毛刷5的安装、拆卸更换以及对毛刷5进行清理。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