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式多功能子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518发布日期:2018-11-07 20:2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子母床,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动式多功能子母床。



背景技术:

子母床是一种方便照看婴幼儿睡觉的床,一般为上下双层床,下层床宽度比上层床宽度大,为一种母子共用床,上层供婴幼儿睡,下层可供照看小孩的大人睡。

现有的子母床设计符合人体生理需求,睡感舒适,但在实际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子母床还存在以下不足:

1、以固定连接方式形成子母床,子床与母床紧邻,虽然方便父母在不下床的情况下照看婴儿,但是距离过近,父母的任何动作设置稍大点的呼吸声均会影响婴幼儿的睡眠,导致婴幼儿夜间惊醒。

2、以母床与子床独立方式形成的子母床,子床与母床具有一定的距离,照顾婴幼儿时,必须下床,十分不便。

3、现有的子母床结构较为单一,功能性较差,不能满足现代父母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多功能子母床,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将子母床分开设置,母床可折叠的结构,合理利用房屋空间,扩大白天活动空间;子床为可升降的结构,并由母床附近的控制台控制,不仅避免了父母的动作、声音影响婴幼儿睡眠,而且实现不下床的情况下照理婴幼儿,赋予子母床多功能性,一举多得,满足年轻父母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动式多功能子母床,包括床架、母床部及子床部,子床部上设有楼梯,其特征在于:母床部的左侧设有控制台,控制台上设有控制面板;母床部形成有翻折腔,母床部的左侧床架内安装有翻折电机,翻折电机由控制台控制,翻折电机上连接有翻折轴,翻折轴架于母床部内,翻折轴固定连接有母床,母床与翻折腔相互匹配;子床部的左侧床架内安装有电动导轨,电动导轨由控制台控制,子床部的右侧床架内安装有导轨,电动导轨与导轨之间连接有子床。

优选后,控制面板与母床的直线距离为55-65cm。控制面板与母床的距离大约为手臂长度,方便父母操控控制面板,无需下床。

进一步,母床设有床脚,床脚的下端设有海绵垫。海绵垫不仅具有降噪功能,而且能够包裹床脚的尖锐部分,防止婴幼儿摔倒后撞在尖锐部位上,母床安全。

进一步,母床外端的侧面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内设有插孔,母床部的上端床架上设有挂板,挂板的上端设有弹簧,挂板的下端设有插板,插板与插孔相互匹配。插板能够插入插孔中,从而实现固定母床的作用,其工作原理为:母床收拢时,产生向上转动的过程,固定件逐渐靠近挂板,并在转到最上端位置后,借助人力将挂板下拉使得插板插入插孔中,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插板对于固定件存在一个向上的牵引力,在该牵引力作用下固定母床;母床展开时,借助人力下拉挂板,将插板从插孔中拔出,母床产生向下运动的过程,并最终放置平稳。借助固定件与挂板将收拢的母床固定,防止其发生故障而掉落,造成事故,使得收拢后的母床安全可靠。

进一步,电动导轨包括导轨电机、主传动箱、副传动箱、第一轨道及丝杆,导轨电机连接主传动箱,主传动箱与副传动箱之间连接有第一轨道与丝杆,第一轨道与丝杆上安装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连接子床的左侧。导轨电机启动后,通过主传动箱、副传动箱的传动作用,使得第一滑块沿着丝杆在轨道上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子床升降。结构简单,传动方式顺畅,制造方便。

进一步,导轨包括的第二轨道及第二滑块,第二轨道上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连接子床的右侧。第二滑块能够在第二轨道上滑行,实现子床右侧能够跟着电动导轨升降。

进一步,子床上设有声敏传感器,声敏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台,母床上设有振动器,振动器由控制台控制,控制台根据声敏传感器控制振动器。声敏传感器能够识别婴儿的哭声,并将该哭声信号传递至控制台,控制台收到该信号后,启动振动器,通过振动器告诉父母婴儿在哭泣,使得父母亲能够轻易察觉婴儿动静。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活动式多功能子母床,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将子母床分开设置,母床可折叠的结构,合理利用房屋空间,扩大白天活动空间;子床为可升降的结构,并由母床附近的控制台控制,不仅避免了父母的动作、声音影响婴幼儿睡眠,而且实现不下床的情况下照理婴幼儿,赋予子母床多功能性,一举多得,满足年轻父母的需求。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

1、翻折电机与翻折轴实现母床可翻折,其工作原理为:翻折电机正向转动过程中,翻折轴发生逆时针转动,在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母床向上翻折至竖直状态,此时母床被收拢起来,扩大了可活动空间,对空间的利用更为合理;翻折电机反向转动过程中,翻折轴发生顺时针转动,在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母床向下翻折至水平,母床被展开,实现以自动化方式收起或展开母床,操控方便,无需借助人力,省时省力。

2、电动导轨与导轨相互配合作业,实现子床可升降,婴儿睡觉时,将子床向上移动,此时子床与母床距离分开,避免了父母的动作、声音影响婴幼儿睡眠;在婴儿发出哭声后,将子床与母床下移,此时子床与母床靠近,在不下床的情况下照理婴幼儿,十分方便;活动式的子床结构,功能多样,能够满足年轻父母的多样需求。

3、控制台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靠近母床设置,父母亲能够较为方便的操控控制面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活动式多功能子母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母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向的示意图;

图4为子床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活动式多功能子母床,包括床架1、母床部2及子床部3,床架1的左侧为母床部2,床架1的右侧为子床部3,子床的右侧则设有楼梯4;

母床部2的左侧设有控制台7,控制台7上设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上设有控制对应部件的按钮,控制面板8与母床6的直线距离为55-65cm。控制面板8与母床6的距离大约为手臂长度,方便父母操控控制面板8,无需下床。

母床部2形成有翻折腔5,母床部2的左侧床架1内安装有翻折电机(图中未标出),翻折电机由控制台7控制,翻折电机上连接有翻折轴12,翻折轴12架于母床部2内,翻折轴12固定连接母床6,母床6的内端连接翻折轴12,使得母床6能够随着翻折轴12转动,母床6的尺寸与翻折腔5相互匹配,保证母床6能够整个儿翻折在翻折腔5内。翻折电机与翻折轴12实现母床6可翻折,其工作原理为:翻折电机正向转动过程中,翻折轴12发生逆时针转动,在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母床6向上翻折至竖直状态,此时母床6被收拢起来,扩大了可活动空间,对空间的利用更为合理;翻折电机反向转动过程中,翻折轴12发生顺时针转动,在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母床6向下翻折至水平,母床6被展开,实现以自动化方式收起或展开母床6,操控方便,无需借助人力,省时省力。

母床6设有床脚13,床脚13的下端设有海绵垫14。海绵垫14不仅具有降噪功能,而且能够包裹床脚13的尖锐部分,防止婴幼儿摔倒后撞在尖锐部位上,母床6安全。

母床6外端的侧面上设有固定件9,固定件9内设有插孔25,母床部2的上端床架1上设有挂板10,挂板10的上端设有弹簧23,挂板10的下端设有插板24,插板24与插孔25相互匹配。插板24能够插入插孔25中,从而实现固定母床6的作用,其工作原理为:母床6收拢时,产生向上转动的过程,固定件9逐渐靠近挂板10,并在转到最上端位置后,借助人力将挂板10下拉使得插板24插入插孔25中,在弹簧23的回弹力作用下,插板24对于固定件9存在一个向上的牵引力,在该牵引力作用下固定母床6;母床6展开时,借助人力下拉挂板10,将插板24从插孔25中拔出,母床6产生向下运动的过程,并最终放置平稳。借助固定件9与挂板10将收拢的母床6固定,防止其发生故障而掉落,造成事故,使得收拢后的母床6安全可靠。

子床部3的左侧床架1内安装有电动导轨,子床部3的右侧床架1内安装有导轨,电动导轨与导轨之间连接有子床11。电动导轨包括导轨电机15、主传动箱16、副传动箱17、第一轨道18及丝杆19,导轨电机15有控制台7控制,导轨电机15连接主传动箱16,主传动箱16与副传动箱17之间连接有第一轨道18与丝杆19,第一轨道18与丝杆19上安装有第一滑块20,第一滑块20连接子床11的左侧。导轨包括的第二轨道21及第二滑块22,第二轨道21上设有第二滑块22,第二滑块22连接子床11的右侧。第二滑块22能够在第二轨道21上滑行,实现子床11右侧能够跟着电动导轨升降。导轨电机15启动后,通过主传动箱16、副传动箱17的传动作用,使得第一滑块20沿着丝杆19在轨道上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子床11升降。结构简单,传动方式顺畅,制造方便。

子床11上设有声敏传感器(图中未标出),声敏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台7,母床6上设有振动器()图中未标出,振动器由控制台7控制,控制台7根据声敏传感器控制振动器。声敏传感器能够识别婴儿的哭声,并将该哭声信号传递至控制台7,控制台7收到该信号后,启动振动器,通过振动器告诉父母婴儿在哭泣,使得父母亲能够轻易察觉婴儿动静。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