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头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8855发布日期:2019-04-13 00:2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头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托头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学生看书写字时坐姿往往千奇百怪,有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坐姿。长期坐姿不端正会对学生造成视力低下、脊柱侧弯等危害,对学习、生活甚至以后的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学生坐姿不端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托头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架及支撑板,所述底板及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架的轴向,且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向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弯折,使支撑板呈U形,形成的U形槽为头部放置处。

通过将底板放置在桌面上,学生的头部放置在头部放置处内,固定学生头部相对于桌面的高度,防止学生身体向前倾斜或者身体侧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久而久之即可养成坐姿端正的习惯,减少视力低下、脊柱侧弯等危害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头部放置处的一面设置有一层弹性件。

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学生头部放置在弹性件上,使学生长时间使用托头支架时,不会受到坚硬的支撑板压迫下巴而感到不舒服。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件为气垫,贯穿所述支撑板设置有打气孔,所述打气孔一端与所述气垫内部连通,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撑板。

通过打气孔向气垫内部大气,改变注入气体的量就可改变气垫的弹性程度,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不使用托头支架时,可以放出其内部的气体,防止放置托头支架时其他物品压迫弹性件时间过长使弹性件失去弹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支架的长度。

通过设置高度调节装置调节支架的长度,即调节支撑板远离桌面的距离,使托头支架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学生。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共轴心线的上支架及下支架,所述上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下支架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上支架插接于所述下支架,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支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高度调节装置外壳,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外壳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上支架轴向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两端均贯穿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外壳并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外壳转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外壳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水平锥齿轮及竖直锥齿轮,所述水平锥齿轮固定套接于所述调节杆,所述竖直锥齿轮远离所述调节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共轴心线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下支架螺纹连接。

通过绕其轴心线转动任意一个旋钮,使水平锥齿轮随着调节杆转动,并带动竖直锥齿轮及螺纹杆绕螺纹杆的轴心线转动,由于螺纹杆于下支架螺纹连接,螺纹杆同时沿其轴向移动,改变竖直锥齿轮与下支架的距离,使上支架插入下支架的深度改变,即调节支架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摆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支撑板可以随使用者头部的左右摆动而摆动。

通过设置摆动装置,当学生使用托头支架时间过长时,可能会使脖子酸痛,不需要离开托头支架,只需要左右摆动头部,支撑板便会随使用者摆动头部而摆动,放松颈部肌肉,提高学习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与支撑板之间的摆动装置外壳,所述摆动装置外壳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支架轴向的转轴,且所述转轴轴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所述转轴两端均连接于所述摆动装置外壳的内壁,所述摆动装置外壳固定连接于支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摆动装置外壳的另一端开设有贯穿所述摆动装置外壳的摆动槽,所述转轴上转动设置有摆动块,且所述摆动块插接于所述摆动槽,所述摆动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转轴上套接有2个扭簧,所述扭簧分别位于所述摆动块两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摆动块及所述摆动装置外壳的内壁。

通过摆动块套接在转轴上,使支撑板可以绕着转轴的轴心线摆动,且在摆动槽的限制下仅能摆动一定的幅度,由于设置了扭簧,使用者摆动头部放松颈部肌肉后,支撑板会在扭簧的推动下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书桌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底板防止在桌面上,学生的头部放置在头部放置处内,固定学生头部相对于桌面的高度,防止学生身体向前倾斜或者身体侧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久而久之即可养成坐姿端正的习惯,减少视力低下、脊柱侧弯等危害发生的概率。

2、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支架的长度,即调节支撑板远离桌面的距离,使托头支架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学生。

3、通过设置摆动装置,当学生使用托头支架时间过长时,可能会使脖子酸痛,不需要离开托头支架,只需要左右摆动头部,支撑板便会随社使用者摆动头部而摆动,放松颈部肌肉,提高学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托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头支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托头支架摆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支架;21、下支架;211、螺纹板;22、上支架;3、支撑板;4、气垫;41、打气孔;5、高度调节装置;51、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2、调节杆;53、水平锥齿轮;54、竖直锥齿轮;55、螺纹杆;56、旋钮;6、摆动装置杆;61、摆动装置外壳;611、摆动槽;62、转轴;63、摆动块;64、卡定块;65、扭簧;7、头部放置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托头支架包括底板1,底板1为方形板状,底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共轴心线的支架2。支架2远离底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5,用于调节支架2的长度。高度调节装置5远离支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摆动装置6,摆动装置6远离高度调节装置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摆动装置6用于使支撑板3随使用者头部的左右摆动而摆动。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支架2的轴向,且支撑板3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向远离支架2的方向弯折,使支撑板3呈U形,形成的U形槽为头部放置处7。通过将底板1放置在桌面上,学生的头部放置在头部放置处7内,固定学生头部相对于桌面的高度,防止学生身体向前倾斜或者身体侧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久而久之即可养成坐姿端正的习惯,减少视力低下、脊柱侧弯等危害发生的概率。

学生长时间使用托头支架时,坚硬的支撑板长期压迫下巴上的血管会使学生感到不舒服。因此,如图1及图2所示,在支撑板3靠近头部放置处7的一面设置有气垫4,贯穿支撑板3设置有打气孔41,打气孔41一端与气垫4内部连通,另一端伸出支撑板3。学生将头部放置在气垫4上,气垫4受到头部挤压而变形,减小对下巴上的血管的压迫,使学生长时间使用托头支架时更舒适。相比于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体,再不需要使用托头支架时,将气垫4内的气体放出,放置托头支架时,若气垫4受到外界物体的长期挤压,其弹性也不会受到影响。

如图3及图4所示,支架2包括共轴心线的上支架22及下支架21,上支架22与下支架21均为圆柱状,上支架22连接于高度调节装置5,下支架21连接于底板1,上支架22插接于下支架21。高度调节装置5包括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为方形盒装,且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与上支撑架22固定连接。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内设置有垂直于上支架22轴向的调节杆52,调节杆52两端均贯穿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并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转动连接。调节杆52的2端均固定连接有共轴心线的旋钮56,旋钮56均与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的外壁抵接,用于为转动调节杆52提供施力点,并对调节杆5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调节杆52沿其轴向移动。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水平锥齿轮53及竖直锥齿轮54,水平锥齿轮53固定套接于调节杆52,竖直锥齿轮54远离调节杆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共轴心线的螺纹杆55,且竖直锥齿轮54远离调节杆52的一侧抵接于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的内壁,使竖直锥齿轮54不会沿其轴向相对于高度调节装置外壳51移动。下支架21内设置有共轴心线的螺纹板211,螺纹杆55与螺纹板211螺纹连接。

通过绕其轴心线转动任意一个旋钮56,使水平锥齿轮53随着调节杆52转动,并带动竖直锥齿轮54及螺纹杆55绕螺纹杆55的轴心线转动,由于螺纹杆55与螺纹板211螺纹连接,竖直锥齿轮54随螺纹杆55同时沿其轴向移动,改变高度调节装置5与下支架21之间的距离,与上支架22插入下支架21的深度,即改变支架2的长度,改变支撑板3与桌面的距离,使托头支架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学生。

如图5所示,摆动装置6包括与高度调节装置5固定连接的摆动装置外壳61。摆动装置外壳61为圆柱筒状,其轴向垂直于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及支架2的轴向。摆动装置外壳61内设置有与其共轴心线的转轴62,转轴62的两端贯穿摆动装置外壳61并固定连接有共轴心线的卡定块64,卡定块64为圆形块状,且均抵接于摆动装置外壳61的外壁,使转轴62更容易安装。摆动装置外壳61远离支架2的一端开设有贯穿摆动装置外壳61的摆动槽611,转轴62上套设有摆动块63,且摆动块63插接于摆动槽611,摆动块63固定连接于支撑板3,转轴62上套接有2个扭簧65,扭簧65分别位于摆动块63两侧,且扭簧6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摆动块63及摆动装置外壳61的内壁。通过摆动块63套接在转轴62上,使支撑板3可以绕着转轴62的轴心线摆动,且在摆动槽611的限制下仅能摆动一定的幅度,由于设置了扭簧65,使用者摆动头部放松颈部肌肉后,支撑板3会在扭簧65的推动下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学生使用托头支架时间过长而使脖子酸痛时,不需要离开托头支架,只需要左右摆动头部,支撑板3便会随使用者摆动头部而摆动,放松颈部肌肉,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