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1825发布日期:2018-11-28 00:11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爬梯。



背景技术:

在现有输电线路的架设及检修消缺中,我们常常涉及到下线工作,下线的方法目前仅仅只能选择使用下线软爬梯,下线软爬梯的工作原理是在导线与杆塔横担之间搭设一个上下连通的梯子,方便作业人员通过软爬梯下到导线上,软爬梯上端为收紧装置,用于连接杆塔横担角钢,下端为一个弯钩,用于钩挂导线。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线路检修消缺中,我们还常常需要进行出线工作,出线的工具目前仅只有出线飞车,出线飞车的工作原理是在导线上搭设一个可以移动的小车(手动前行),作业人员通过坐在飞车上进行所有导线方面的工作,包括恢复防震锤移位、导线修补、更换绝缘子等等。出线飞车上端为两个出线滑轮,用于挂在导线上进行移动,下端为坐板,作业人员即在坐板上进行作业。

随着城市和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日益拥挤的城市街道中,输电线路杆塔现已大部分选取为钢管塔,钢管塔外形优美、占地面积小,非常适用于城市的发展,但是钢管塔的爬梯距地面很高,作业人员常常难以上去,给检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现有下线软爬梯功能单一,仅仅只能作为下线梯使用,在实用性上较为欠缺,并没有把工具的全部性能发挥挖掘出来,实用性不强,具体表现为:

工具功能单一:仅仅只能作为铁塔下线软爬梯使用,适用性较差

安全系数较低:下线作业时无安全椅靠,线上作业时晃动剧烈,只能单手作业

工具使用不方便:操作较为复杂,作业流程繁琐,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

同时,钢管塔爬梯设置较高是为了防止行人误登杆塔(钢管塔爬梯的最低点距离地面约为3米),但也为检修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的一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爬梯。本技术方案通过上梯结构使上梯挂钩钩挂钢管塔爬梯,作业人员可利用软爬梯攀登至钢管塔爬梯上,极大的方便了作业人员攀登钢管塔;

通过将爬梯装置的收紧装置安装在钢管塔的横担上,并将软爬梯的底部下放至导线处,作业人员可通过软爬梯进行下线作业,即从钢管塔移动到导线作业位置,保证作业人员转位的安全;

拆卸出线滑轮将出线滑轮挂在导线上,再将出线滑轮与出线支架连接;将软爬梯围绕坐板的底部表面和出线支架背向坐板的一侧,以支撑坐板,作业人员可直接坐在坐板上对导线进行作业,因此,解放了作业人员的双手,使得作业人员可坐在坐板上安稳的开展作业;

出线滑轮可用于支撑坐板和作业人员,因此作业人员还可通过拉动导线使其在导线上移动,使本技术方案具有出线飞车的功能,进而使作业人员可进行所有导线方面的工作,包括恢复防震锤移位、导线修补、更换绝缘子等工作;

因此,本技术方案不仅具有出线飞车的功能,还可用于下线作业,以及用于攀爬钢管塔,扩大了多功能爬梯的使用范围;

作业人员可直接坐在坐板上对导线进行作业,因此,解放了作业人员的双手,使得作业人员可坐在坐板上安稳的开展作业,提高了多功能爬梯的安全性;

在现有技术中,作业人员需要携带软爬梯、出线飞车、支撑梯等工具才可完成下线作业、出线作业以及攀爬钢管塔作业;而如今仅需携带多功能爬梯即可完成下线作业、出线作业以及攀爬钢管塔作业,减少了作业人员的负重,简化了作业流程,并且由于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因此便于作业人员操作,极大的降低了作业人员的疲劳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多功能爬梯,包括爬梯装置、上梯结构和出线结构;所述上梯结构与所述爬梯装置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上梯结构通过钩挂钢管塔爬梯,使所述爬梯装置与钢管塔爬梯相连;所述出线结构与所述爬梯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出线结构还与钢管塔电缆接触,并可沿所述钢管塔电缆滑行。

上述方案中,所述爬梯装置包括收紧装置和软爬梯;所述软爬梯的顶端与所述收紧装置连接,所述软爬梯的底端与所述出线结构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出线结构包括出线支架、出线滑轮和连接件;

所述出线支架包括出线横杆和出线支杆,所述出线支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出线横杆的侧面,两个所述出线滑轮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出线横杆的两端;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出线滑轮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出线横杆可拆卸的连接,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出线滑轮的两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出线结构还包括坐板和连接杆,所述坐板和连接杆位于所述出线支架的一侧;

两个所述出线支杆相互平行布置在所述出线横杆的一侧,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坐板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平行布置,两个所述连接杆背向所述坐板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出线支杆之间,并通过连接轴与两个所述出线支杆背向所述出线横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坐板的顶部表面可朝向所述出线支架转动,所述软爬梯围绕所述坐板的底部表面和所述出线支架背向所述坐板的一侧,以支撑所述坐板;所述软爬梯的底端与所述出线横杆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出线结构还包括出线连杆,所述出线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出线支杆的侧面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梯结构包括上梯支架和上梯挂钩,所述上梯挂钩与所述上梯支架的顶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梯支架为T型结构,所述上梯支架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连接在竖直部分的一端上;所述竖直部分背向所述水平部分的一端与所述软爬梯可拆卸的连接,两个所述上梯挂钩分别连接在所述水平部分的两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软爬梯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爬梯,不仅具有出线飞车的功能,还可用于下线作业,以及用于攀爬钢管塔,扩大了多功能爬梯的使用范围;作业人员可直接坐在坐板上对导线进行作业,因此,解放了作业人员的双手,使得作业人员可坐在坐板上安稳的开展作业,提高了多功能爬梯的安全性;仅需携带多功能爬梯即可完成下线作业、出线作业以及攀爬钢管塔作业,减少了作业人员的负重,简化了作业流程,并且由于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因此便于作业人员操作,极大的降低了作业人员的疲劳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爬梯装置 2、上梯结构 3、出线结构 11、软爬梯

21、上梯支架 22、上梯挂钩 211、水平部分 212、竖直部分

31、出线支架 32、出线滑轮 33、连接件

34、坐板 35、连接杆 36、连接轴

311、出线横杆 312、出线支杆 313、出线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爬梯,包括爬梯装置1、上梯结构2和出线结构3;上梯结构2与爬梯装置1可拆卸的连接,上梯结构2通过钩挂钢管塔爬梯,使爬梯装置1与钢管塔爬梯相连;出线结构3与爬梯装置1的一端连接,出线结构3还与钢管塔电缆接触,并可沿钢管塔电缆滑行。

具体的,爬梯装置1包括收紧装置(图中未示出)和软爬梯11;软爬梯11的顶端与收紧装置连接,软爬梯11的底端与出线结构3连接。

进一步的,出线结构3包括出线支架31、出线滑轮32和连接件33;

出线支架31包括出线横杆311和出线支杆312,出线支杆312的一端连接在出线横杆311的侧面,两个出线滑轮32分别通过连接件33连接在出线横杆311的两端;

连接件33的一端与出线滑轮32可转动的连接,连接件33的另一端与出线横杆311可拆卸的连接,两个连接件33分别位于出线滑轮32的两侧。

进一步的,出线结构3还包括坐板34和连接杆35,坐板34和连接杆35位于出线支架31的一侧;

两个出线支杆312相互平行布置在出线横杆311的一侧,连接杆35连接在坐板34的一侧,两个连接杆35相互平行布置,两个连接杆35背向坐板34的一端位于两个出线支杆之间,并通过连接轴36与两个出线支杆312背向出线横杆31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

进一步的,坐板34的顶部表面可朝向出线支架31转动,软爬梯11围绕坐板34的底部表面和出线支架31背向坐板34的一侧,以支撑坐板34;软爬梯11的底端与出线横杆311连接。

优选的,出线结构3还包括出线连杆313,出线连杆3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出线支杆312的侧面连接。

具体的,上梯结构2包括上梯支架21和上梯挂钩22,上梯挂钩22与上梯支架21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的,上梯支架21为T型结构,上梯支架21包括水平部分211和竖直部分212,水平部分211连接在竖直部分212的一端上;竖直部分212背向水平部分211的一端与软爬梯11可拆卸的连接,两个上梯挂钩22分别连接在水平部分211的两端。

优选的,竖直部分212与软爬梯11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和螺母(图中未示出)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上梯结构2使上梯挂钩22钩挂钢管塔爬梯,作业人员可利用软爬梯11攀登至钢管塔爬梯上,极大的方便了作业人员攀登钢管塔;

通过将爬梯装置1的收紧装置安装在钢管塔的横担上,并将软爬梯11的底部下放至导线处,作业人员可通过软爬梯11从钢管塔移动到导线作业位置,保证作业人员转位的安全;

拆卸出线滑轮32将出线滑轮32挂在导线上,再将出线滑轮32与出线支架31连接;将软爬梯11围绕坐板34的底部表面和出线支架31背向坐板34的一侧,以支撑坐板34,作业人员可直接坐在坐板34上对导线进行作业,因此,解放了作业人员的双手,使得作业人员可坐在坐板34上安稳的开展作业;

出线滑轮32可用于支撑坐板34和作业人员,因此作业人员还可通过拉动导线使其在导线上移动,使作业人员可进行所有导线方面的工作,包括恢复防震锤移位、导线修补、更换绝缘子等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