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0276发布日期:2019-03-02 03: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健康环保的锅具的材料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金属材料锅具生锈及中毒等问题日益担心,因此,玻璃材料制成的锅具越来越受到重视。玻璃材料耐热性高,且健康环保,具有很多优越性能,但玻璃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导热系数约为1.4W/(m.k),在热盘加热过程中热量极易聚集在玻璃锅具的底部,导致锅具内食材煮不熟且玻璃锅具的底部焦糊等问题。另外,也存在因玻璃锅具底部温度过高,而使得烹饪器具内部元器件工作温度过高,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放置在其上的内胆,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管;和内胆,内胆为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内胆的底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加热管,且第一加热管的外边沿上的任一点与底壁的边沿上的任一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为有效间距,有效间距与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正相关。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内胆的底壁比第一加热管的分布区域大,且两者的外边沿之间的水平间距,即有效间距,与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正相关,使得内胆底壁受热效果好且受热均匀,提高烹饪效果。具体地,当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增加时,第一加热管针对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的辐射效果也会随之改变,第一加热管的辐射集中区域会扩大。进而通过限定有效间距与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正相关,使得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达到最大时,第一加热管的辐射集中区域最大,针对该辐射区域对内胆的底壁的大小进行设定,限定有效间距,由于辐射集中区域辐射效果好且各处辐射均匀,进而一方面确保内胆底部受热效果好且受热均匀,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第一加热管的辐射区域过大而浪费热量,浪费能源。当然,在进行烹饪过程中,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可进行调控,当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调小,小于最大加热功率时,第一加热管的热辐射集中区域也相应变小,可有效防止热量散失到内胆底壁的外部。另外,由于内胆底壁受热均匀,进而也有效避免内胆底部聚集大量热,而导致周围元器件温升过度,出现热融或损坏,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可单独脱离烹饪器具,脱离加热装置,例如电饭煲的内胆,可从电饭煲中取出,在使用时,将内胆放置在电饭煲的加热装置上,本实用新型的内胆也可直接与加热装置组装在一起,即使用时,需同时取出内胆和加热装置,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有效间距大于或等于6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加热管针对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加热时,向外6mm之内以及向内6mm之内的区域均为热辐射集中区,且热辐射相对均匀,因此,将内胆的底壁设计成距第一加热管的水平间距至少6mm,一方面使得内胆底壁的受热效果更好且受热均匀,有效避免内胆底部因局部热量聚集而出现焦糊等现象,避免内胆内部食材不熟的问题,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也避免第一加热管的分布区域过大,使其集中辐射区域超出内胆底壁,而浪费热量、浪费能源。另外,由于内胆底壁受热均匀,进而也有效避免内胆底部聚集大量热,而导致周围元器件温升过度,出现热融或损坏,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为500W时,有效间距为6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当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为500W时,有效间距为6mm。具体地,当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达到最大500W时,第一加热管针对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进行加热时,向外和向内6mm范围内,均属于热辐射集中区域,进而通过将有效间距设置为6mm,不仅第一加热管的加热效果好,还使得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的底壁完全且受热均匀,不会因内胆底部热量聚集而出现焦糊现象。而当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变小时,第一加热管的热辐射集中区域相对缩小,可有效避免大量热扩散到内胆底部外围,造成热量及能源浪费。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为500W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此时,有效间距为6mm,而当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小于500w时,此时有效间距也可小于6mm,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加热管为环形加热管,且内胆呈圆筒状,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的最大直径至少比第一加热管的最大直径大6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管为环形加热管,内胆呈圆筒状,进而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的最大直径比第一加热管的最大直径至少大6mm。一方面第一加热管为环形,内胆呈圆筒状,使得第一加热管周向加热均匀,且内胆底部各处受热相对均匀;另一方面通过将内胆底部覆盖第一加热管的热辐射集中区域,使得内胆底壁的受热效果更好且受热均匀,有效避免内胆底部因局部热量聚集而出现焦糊等问题,也避免内胆内部食材不熟的问题,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的面积,且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与加热装置的上表面完全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的上表面的面积可等于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的面积,此时,在将内胆放置在加热装置上时,或在将内胆组装在加热装置上时,更方便地对内胆进行对位放置或安装,有利于使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与加热装置的上表面完全贴合,便于内胆底部均匀受热,提高烹饪效果。加热装置的上表面的面积也可大于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的面积,此时,内胆底部的受热更加均匀,有效避免内胆底部受热不均,局部聚集大量热量而使得内胆底部出现焦糊等现象;另外,加热装置的上表面与内胆相贴合以外的部分,还可以加热内胆的侧壁或过渡段等部位,提高内胆的受热效率,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为平面或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为弧形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可以为平面,进而加热装置的上表面也设计为具有平面加热区域,一方面与内胆的底壁单独为弧形面相比,增加了内胆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使得加热装置更快地把热量传递到内胆,缩短烹饪时间,提高加热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内胆与加热装置的上表面可紧密贴合,使得内胆底部各处温度均匀,提高烹饪器具整体的烹饪效果,有效避免内胆与加热装置会因接触不好而使得大量的热量聚集在内胆底部,从而导致内胆内部的食材不熟且内胆底部易焦糊的问题。内胆的底壁的外表面也可以为弧形面,进而加热装置的上表面也设计为具有弧形面的加热区域,内胆的底壁为弧形面,一方面有利于内胆的成型,便于内胆的底壁的内表面也为弧形,从而有利于内胆内部食材翻滚,不易粘锅,另一方面增加了内胆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内胆底壁的受热效果,有利于均匀受热,避免出现焦糊现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包括位于上表面的导热层,导热层至少包裹内胆的底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的上表面为导热层,通过第一加热管加热导热层,通过导热层直接接触内胆,一方面避免第一加热管直接接触内胆,尤其在两者接触不好时,内胆底部聚集大量热而出现焦糊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通过导热层自身的导热性能可将第一加热管加热的热量均匀分散,进而均匀加热内胆,有效避免热量聚集而导致内胆底部温升过高,致使周围元器件温升过度。另外,导热层至少包裹内胆的底壁,进而当导热层还包括内胆的过渡段和/或内胆的侧壁时,可使第一加热管通过导热层将热量传递到内胆的过渡段或侧壁,提高内胆的受热面积及受热效果,提高烹饪效果。优选地,导热层为铝层或铝合金层,或其他导热效果好的金属层。另外,可以预见的是,为了确保内胆的均匀受热,也可直接在内胆的外表面覆盖导热层,即直接将导热层通过涂覆等方式覆盖在内胆的外表面上,一方面确保金属材质不会受内胆的阻隔而不会接触内部食材,另一方面提高内胆的受热均匀性和受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热层包裹内胆的底壁、内胆的侧壁和内胆的过渡段;或导热层包裹内胆的底壁和内胆的过渡段。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层可包裹内胆的底壁、其侧壁及其过渡段,进而导热层可直接将热量传递至内胆的底壁、侧壁及过渡段,提高内胆的受热效果,确保内胆均匀受热,缩短烹饪时长,提高烹饪效果。导热层也可包裹内胆的底壁和过渡段,此时,可均匀加热内胆的底壁和过渡段,另外,若需要,也可配备其他加热管加热内胆的侧壁。需要说明的是,导热层包裹内胆的过渡段及侧壁,包括但不限于导热层与内胆相贴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用于加热内胆的过渡段和/或内胆的侧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管,通过第二加热管加热内胆的过渡段和/或侧壁,具体地,第二加热管可直接加热内胆,也可透过导热层等结构加热内胆,通过增设第二加热管加热内胆,提高了内胆的受热效果,有效避免内胆内部食材不熟的问题,缩短烹饪时间,提高烹饪效果。优选地,第二加热管的个数为至少一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胆包括底壁、侧壁和过渡段,过渡段衔接底壁和侧壁,且过渡段的过内胆的中心线方向的截面呈弧形,该弧形由多段圆弧首尾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内胆的结构,包括底壁、侧壁和衔接底壁和侧壁的过渡段,过渡段的过内胆的中心线方向的截面由多段圆弧首尾形成,一方面方便内胆的生产加工,方便脱模,另一方面与仅由一段圆弧形成的过渡段相比,可增加内胆底壁的外表面的面积,进而增加内胆的受热面积,避免出现内胆底部焦糊及内部食材不熟的现象,提高烹饪效果。另外,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内胆,122底壁,124过渡段,126侧壁,14加热装置,142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14,用于加热放置在其上的内胆12,加热装置14包括第一加热管;和内胆12,内胆12为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内胆12的底壁12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加热管,且第一加热管的外边沿上的任一点与底壁122的边沿上的任一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为有效间距,有效间距与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正相关。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内胆12的底壁122比第一加热管的分布区域大,且两者的外边沿之间的水平间距,即有效间距,与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正相关,使得内胆12底壁122受热效果好且受热均匀,提高烹饪效果。具体地,当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增加时,第一加热管针对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的辐射效果也会随之改变,第一加热管的辐射集中区域会扩大。进而通过限定有效间距与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正相关,使得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达到最大时,第一加热管的辐射集中区域最大,针对该辐射区域对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大小进行设定,限定有效间距,由于辐射集中区域辐射效果好且各处辐射均匀,进而一方面确保内胆12底部受热效果好且受热均匀,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第一加热管的辐射区域过大而浪费热量,浪费能源。当然,在进行烹饪过程中,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可进行调控,当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调小,小于最大加热功率时,第一加热管的热辐射集中区域也相应变小,可有效防止热量散失到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部。另外,由于内胆12的底壁122受热均匀,进而也有效避免内胆12底部聚集大量热,而导致周围元器件温升过度,出现热融或损坏,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12可单独脱离烹饪器具,脱离加热装置14,例如电饭煲的内胆12,可从电饭煲中取出,在使用时,将内胆12放置在电饭煲的加热装置14上,本实用新型的内胆12也可直接与加热装置14组装在一起,即使用时,需同时取出内胆12和加热装置14,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有效间距大于或等于6mm。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加热管针对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加热时,向外6mm之内以及向内6mm之内的区域均为热辐射集中区,且热辐射相对均匀,因此,将内胆12的底壁122设计成距第一加热管的水平间距至少6mm,一方面使得内胆12的底壁122的受热效果更好且受热均匀,有效避免内胆12底部因局部热量聚集而出现焦糊等现象,避免内胆12内部食材不熟的问题,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也避免第一加热管的分布区域过大,使其集中辐射区域超出内胆12的底壁122,而浪费热量、浪费能源。另外,由于内胆12的底壁122受热均匀,进而也有效避免内胆12底部聚集大量热,而导致周围元器件温升过度,出现热融或损坏,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当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为500W时,有效间距为6mm。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当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为500W时,有效间距为6mm。具体地,当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达到最大500W时,第一加热管针对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进行加热时,向外和向内6mm范围内,均属于热辐射集中区域,进而通过将有效间距设置为6mm,不仅第一加热管的加热效果好,还使得玻璃内胆或陶瓷内胆的底壁122完全且受热均匀,不会因内胆12底部热量聚集而出现焦糊现象。而当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变小时,第一加热管的热辐射集中区域相对缩小,可有效避免大量热扩散到内胆12底部外围,造成热量及能源浪费。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为500W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此时,有效间距为6mm,而当第一加热管的最大加热功率小于500w时,此时有效间距也可小于6mm,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加热管为环形加热管,且内胆12呈圆筒状,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的最大直径至少比第一加热管的最大直径大6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管为环形加热管,内胆12呈圆筒状,进而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的最大直径比第一加热管的最大直径至少大6mm。一方面第一加热管为环形,内胆12呈圆筒状,使得第一加热管周向加热均匀,且内胆12底部各处受热相对均匀;另一方面通过将内胆12底部覆盖第一加热管的热辐射集中区域,使得内胆12底壁122的受热效果更好且受热均匀,有效避免内胆12底部因局部热量聚集而出现焦糊等问题,也避免内胆12内部食材不熟的问题,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的面积,且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与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完全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的面积可等于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的面积,此时,在将内胆12放置在加热装置14上时,或在将内胆12组装在加热装置14上时,更方便地对内胆12进行对位放置或安装,有利于使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与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完全贴合,便于内胆12底部均匀受热,提高烹饪效果。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的面积也可大于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的面积,此时,内胆12底部的受热更加均匀,有效避免内胆12底部受热不均,局部聚集大量热量而使得内胆12底部出现焦糊等现象;另外,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与内胆12相贴合以外的部分,还可以加热内胆12的侧壁126或过渡段124等部位,提高内胆12的受热效率,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为平面或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为弧形面。

在该实施例中,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可以为平面,进而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也设计为具有平面加热区域,一方面与内胆12的底壁122单独为弧形面相比,增加了内胆12与加热装置14的接触面积,使得加热装置14更快地把热量传递到内胆12,缩短烹饪时间,提高加热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内胆12与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可紧密贴合,使得内胆12底部各处温度均匀,提高烹饪器具整体的烹饪效果,有效避免内胆12与加热装置14会因接触不好而使得大量的热量聚集在内胆12底部,从而导致内胆12内部的食材不熟且内胆12底部易焦糊的问题。内胆12的底壁122的外表面也可以为弧形面,进而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也设计为具有弧形面的加热区域,内胆12的底壁122为弧形面,一方面有利于内胆12的成型,便于内胆12的底壁122的内表面也为弧形,从而有利于内胆12内部食材翻滚,不易粘锅,另一方面增加了内胆12与加热装置14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内胆12底壁122的受热效果,有利于均匀受热,避免出现焦糊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14包括位于上表面142的导热层,导热层至少包裹内胆12的底壁122。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4的上表面142为导热层,通过第一加热管加热导热层,通过导热层直接接触内胆12,一方面避免第一加热管直接接触内胆12,尤其在两者接触不好时,内胆12底部聚集大量热而出现焦糊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通过导热层自身的导热性能可将第一加热管加热的热量均匀分散,进而均匀加热内胆12,有效避免热量聚集而导致内胆12底部温升过高,致使周围元器件温升过度。另外,导热层至少包裹内胆12的底壁122,进而当导热层还包括内胆12的过渡段124和/或内胆12的侧壁126时,可使第一加热管通过导热层将热量传递到内胆12的过渡段124或侧壁126,提高内胆12的受热面积及受热效果,提高烹饪效果。优选地,导热层为铝层或铝合金层,或其他导热效果好的金属层。另外,可以预见的是,为了确保内胆12的均匀受热,也可直接在内胆12的外表面覆盖导热层,即直接将导热层通过涂覆等方式覆盖在内胆12的外表面上,一方面确保金属材质不会受内胆12的阻隔而不会接触内部食材,另一方面提高内胆12的受热均匀性和受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热层包裹内胆12的底壁122、内胆12的侧壁126和内胆12的过渡段124;或导热层包裹内胆12的底壁122和内胆12的过渡段124。

在该实施例中,导热层可包裹内胆12的底壁122、其侧壁126及其过渡段124,进而导热层可直接将热量传递至内胆12的底壁122、侧壁126及过渡段124,提高内胆12的受热效果,确保内胆12均匀受热,缩短烹饪时长,提高烹饪效果。导热层也可包裹内胆12的底壁122和过渡段124,此时,可均匀加热内胆12的底壁122和过渡段124,另外,若需要,也可配备其他加热管加热内胆12的侧壁126。需要说明的是,导热层包裹内胆12的过渡段124及侧壁126,包括但不限于导热层与内胆12相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装置14还包括第二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用于加热内胆12的过渡段124和/或内胆12的侧壁126。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4还包括第二加热管,通过第二加热管加热内胆12的过渡段124和/或侧壁126,具体地,第二加热管可直接加热内胆12,也可透过导热层等结构加热内胆12,通过增设第二加热管加热内胆12,提高了内胆12的受热效果,有效避免内胆12内部食材不熟的问题,缩短烹饪时间,提高烹饪效果。优选地,第二加热管的个数为至少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内胆12包括底壁122、侧壁126和过渡段124,过渡段124衔接底壁122和侧壁126,且过渡段124的过内胆12的中心线方向的截面呈弧形,该弧形由多段圆弧首尾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内胆12的结构,包括底壁122、侧壁126和衔接底壁122和侧壁126的过渡段124,过渡段124的过内胆12的中心线方向的截面由多段圆弧首尾形成,一方面方便内胆12的生产加工,方便脱模,另一方面与仅由一段圆弧形成的过渡段124相比,可增加内胆12底壁122的外表面的面积,进而增加内胆12的受热面积,避免出现内胆12底部焦糊及内部食材不熟的现象,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