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以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0269发布日期:2019-03-02 03:4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内锅以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锅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中,例如电饭煲,为了方便用户端持电饭煲的内锅,为了防止内锅的上端口缘因碰撞发生损坏,并为了内锅外观上的美观,现有技术中,常在内锅的锅体上端口缘处设置环形外翻边且在环形外翻边上设置环形包边圈。由于实际使用中,对内锅的锅体和环形包边圈的性能需求(比如导热性需求、刚度需求等)存在不同,现有技术中,内锅的锅体和环形包边圈往往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一般通过将环形包边圈夹紧固定于锅体的环形外翻边两侧的方式安装环形包边圈,环形包边圈与环形外翻边之间通常存有缝隙,使得在烹饪过程中一旦有盐水或者蒸汽等电解质进入所述缝隙,将使得环形包边圈和环形外翻边之间发生原电池反应(一般环形包边圈的电位高于环形外翻边),而导致内锅被腐蚀,影响内锅使用。此外,电偶腐蚀过程中反应产生的气体还容易引起内锅的不粘涂层气泡,进而导致不粘涂层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内锅以及烹饪器具,旨在解决现有环形包边圈和内锅的环形外翻边之间发生原电池反应,导致内锅被腐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锅,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的上端口缘处形成有环形外翻边,所述锅体包括外表层金属层以及内表层金属层;

金属材质的环形包边圈,所述环形包边圈的内侧形成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与所述环形外翻边配合,其中,所述内表层金属层和/或所述外表层金属层为可与所述环形包边圈发生原电池反应的易腐蚀金属层;以及,

表面涂层,覆设于所述易腐蚀金属层,用以阻隔所述易腐蚀金属层和所述环形包边圈,且至少在所述环形外翻边与所述环形包边圈配合处呈加厚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环形外翻边与所述环形包边圈配合处的表面涂层的厚度为50~60um。

优选地,所述内表层金属层为所述易腐蚀金属层;

所述内表层金属层覆设有不粘涂层,以形成了所述表面涂层。

优选地,所述环形外翻边包括夹持段、以及连接所述夹持段与所述锅体的下端的弧形过渡段,所述环形包边圈夹持于所述夹持段,设于所述夹持段的不粘涂层呈加厚设置。

优选地,所述弧形过渡段具有与所述夹持段相连的近端、以及与所述锅体的下端相连的远端,其中,设于所述弧形过渡段的不粘涂层呈加厚设置,且自所述近端朝所述远端方向,设于所述弧形过渡段的不粘涂层呈逐渐减薄设置。

优选地,设于所述夹持段的不粘涂层的厚度为a,且50um≤a≤60um;

未加厚设置的所述不粘涂层的厚度为b,且20um≤b≤30um;

自所述近端朝所述远端方向,设于所述弧形过渡段的不粘涂层的厚度从a逐渐递减至b。

优选地,所述不粘涂层为多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锅体呈多层金属层层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内表层金属层的材质为铝;和/或,

所述外表层金属层的材质为碳钢或者铸铁;和/或,

所述环形包边圈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合金。

优选地,所述环形外翻边处的内表层金属层呈减薄设置。

优选地,所述环形外翻边包括夹持段、以及连接所述夹持段与所述锅体的下端的弧形过渡段,所述环形包边圈夹持于所述夹持段;

所述弧形过渡段具有与所述夹持段相连的近端、以及与所述锅体的下端相连的远端,其中,自所述远端朝所述近端方向,所述弧形过渡段处的内表层金属层呈逐渐减薄设置。

优选地,所述锅体的厚度为1.5~3mm;和/或,

所述外表层金属层的厚度为1.5~1.8mm;和/或,

所述内表层金属层的厚度为0.2~0.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所述内锅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的上端口缘处形成有环形外翻边,所述锅体包括外表层金属层以及内表层金属层;

金属材质的环形包边圈,所述环形包边圈的内侧形成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与所述环形外翻边配合,其中,所述内表层金属层和/或所述外表层金属层为可与所述环形包边圈发生原电池反应的易腐蚀金属层;以及,

表面涂层,覆设于所述易腐蚀金属层,用以阻隔所述易腐蚀金属层和所述环形包边圈,且至少在所述环形外翻边与所述环形包边圈配合处呈加厚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环形外翻边与所述环形包边圈配合处的表面涂层呈加厚设置,使得其致密性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表面涂层要高,水分、氯离子等较难穿透所述表面涂层,大幅度降低了腐蚀电流,进而可以减缓或者避免所述易腐蚀金属层被腐蚀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锅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或者压力锅等,以下将以电饭煲为例进行介绍,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锅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锅100包括锅体1、金属材质的环形包边圈2以及表面涂层3,所述锅体1的上端口缘处形成有环形外翻边11,所述锅体1包括外表层金属层12以及内表层金属层13,所述环形包边圈2的内侧形成有环形安装槽21,所述环形安装槽21与所述环形外翻边11配合,其中,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和/或所述外表层金属层12为可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发生原电池反应的易腐蚀金属层,所述表面涂层3覆设于所述易腐蚀金属层,用以阻隔所述易腐蚀金属层和所述环形包边圈2,且至少在所述环形外翻边11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配合处呈加厚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环形外翻边11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配合处的表面涂层3呈加厚设置,使得其致密性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表面涂层3要高,水分、氯离子等较难穿透所述表面涂层3,大幅度降低了腐蚀电流,进而可以减缓或者避免所述易腐蚀金属层被腐蚀的现象。

具体地,当在所述环形外翻边11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配合处的表面涂层3的厚度为50~60um时,该配合处的所述表面涂层3的致密性较好,可以有效阻止水分、氯离子等的穿透,降低腐蚀电流,并且还可以避免所述表面涂层3设置太厚而浪费成本的问题。

通过加厚所述表面涂层3来保护所述易腐蚀金属层,所述易腐蚀金属层可以是所述锅体1的外表层金属层12和/或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所述锅体1的总层数可以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锅体1的层数可以为一,此时的所述外表层金属层12和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为同一层,当然,所述锅体1也可以为两层或者多于两层,且一般所述外表层金属层12和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为不同的材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呈多层金属层层接设置,但是,无论所述锅体1包括多少层,在烹饪过程中,所述锅体1的内表层金属层13更容易与盐水或者蒸汽等电解质接触,故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常会出现被腐蚀的现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为所述易腐蚀金属层,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处的表面涂层3会对应的呈加厚设置。

具体地,为了满足用户对产品性能的各种要求,可以在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覆设有各种功能性涂层,从而形成了所述表面涂层3,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覆设不粘涂层4,来防止食物粘锅的问题,所述不粘涂层4形成了所述表面涂层3(一般地,在所述外表层金属层12覆设有防锈涂层或者耐磨涂层等外喷涂层5)。

进一步,所述不粘涂层4为多层结构,所述不粘涂层4包括附着于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上的底油层、以及附着于所述底油层上的面油层(所述面油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不粘涂层4形成了所述表面涂层3,加厚所述不粘涂层4是通过加大所述底油层的厚度来实现的。

通过加厚至少所述环形外翻边11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配合处的表面涂层3(在本实施例中即为所述不粘涂层4)来保护所述易腐蚀金属层,为了提升对所述易腐蚀金属层的保护效果,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外翻边11包括夹持段111、以及连接所述夹持段111与所述锅体1的下端的弧形过渡段112,所述环形包边圈2夹持于所述夹持段111,设于所述夹持段111的不粘涂层4呈加厚设置,如此,工艺过程较为简单,适用于产品的大型批量生产,并且,还能防止烹饪过程中,所述环形外翻边11上的大量积液作为电解质,将未加厚设置所述不粘涂层4的环形外翻边11的上表面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连接,从而导致所述易腐蚀金属层被腐蚀的问题。

因为将所述不粘涂层4的局部加厚设置,为了避免在所述不粘涂层4的厚度变化处形成台阶,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过渡段112具有与所述夹持段111相连的近端、以及与所述锅体1的下端相连的远端,其中,设于所述弧形过渡段112的不粘涂层4呈加厚设置,且自所述近端朝所述远端方向,设于所述弧形过渡段112的不粘涂层4呈逐渐减薄设置,如此,所述不粘涂层4的厚度变化处形成了较为平滑的过渡,避免形成台阶而影响外观,以及边缘易被磨损的问题。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设于所述夹持段111的不粘涂层4的厚度为a,且50um≤a≤60um,未加厚设置的所述不粘涂层4的厚度为b,且20um≤b≤30um,自所述近端朝所述远端方向,设于所述弧形过渡段112的不粘涂层4的厚度从a逐渐递减至b,这样设于所述夹持段111的不粘涂层4对于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的保护效果较好,也不会因设置太厚而造成成本的浪费,同时,通过对未加厚设置的所述不粘涂层4的厚度范围的优化设置,不但所述不粘涂层4的防粘性能较好,还避免了所述不粘涂层4太薄易脱落,或者太厚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

如上所介绍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呈多层金属层层接设置,所述锅体1的内表层金属层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为所述易腐蚀金属层)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之间之所以会发生原电池反应,通常是因为两者材质的电位不一样,且所述环形包边圈2材质的电位高于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的,从而导致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会被腐蚀。为了避免所述锅体1的环形外翻边11易被磕碰损坏,同时为了产品整体的美观,一般地,所述环形包边圈2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合金,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包边圈2的材质为304不锈钢,这样性价比较高。但是,为了提升所述锅体1整体的导热性能、以及为了便于在所述锅体1的内侧面做各种工艺处理,一般所述锅体1的内表层金属层13的材质为铝,铝的电位相对较低,故易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发生原电池反应,而造成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被腐蚀。

同时,一般地,所述外表层金属层12的材质为碳钢或者铸铁,用碳钢或者铸铁来制成所述锅体1的外层,不但可以保证所述锅体1的整体强度,避免易被磕碰损坏的问题,并且,使得所述锅体1可以适用于电磁加热和电热,增加了所述锅体1的通用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的厚度为1.5~3mm,因为所述锅体1厚度太薄不易于加工成型,且强度较差,但是厚度太厚,也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如此设置,通过选择合适厚度范围的所述锅体1,不但易于加工且成本适中,进一步,当所述锅体1的厚度为2mm时,性价比较高。

因为一般会在所述锅体1的内侧面做各种功能性涂层,在所述锅体1的内侧面形成涂层之前,需要对所述锅体1的内侧面进行打磨,故所述锅体1的内表层金属层13不易设置太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的厚度为0.2~0.5mm,不但可以避免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太薄易被打磨掉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所述锅体1的导热性能,并且,也避免了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太厚导致成本的浪费和影响所述锅体1整体的强度的问题。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表层金属层12的厚度为1.5~1.8mm,这样不但避免了所述外表层金属层12太薄影响所述锅体1整体强度的问题,还能避免所述外表层金属层12太厚导致成本的浪费。

如上所介绍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易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发生原电池反应,造成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被腐蚀的问题,而在所述环形外翻边11处加厚设置所述不粘涂层4,同时,为了避免局部加厚所述不粘涂层4而在所述锅体1的内侧面形成台阶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外翻边11处的内表层金属层13呈减薄设置,这样通过减薄所述环形外翻边11处的内表层金属层13,不但可以与所述不粘涂层4形成无台阶配合,还能节省材料成本。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外翻边11包括夹持段111、以及连接所述夹持段111与所述锅体1的下端的弧形过渡段112,所述环形包边圈2夹持于所述夹持段111,所述弧形过渡段112具有与所述夹持段111相连的近端、以及与所述锅体1的下端相连的远端,其中,自所述远端朝所述近端方向,所述弧形过渡段112处的内表层金属层13呈逐渐减薄设置,例如,所述夹持段111处的内表层金属层13的厚度分别为D,自所述近端朝所述远端方向,所述弧形过渡段112处的内表层金属层13的厚度逐渐递增至D+30um,所述锅体1其他位置的内表层金属层13的厚度即为D+30um,对应的,可以设置所述夹持段111处的不粘涂层4的厚度为L,自所述近端朝所述远端方向,所述弧形过渡段112处的不粘涂层4的厚度逐渐递减至L-30um,所述锅体1其他位置的不粘涂层4的厚度即为L-30um,这样所述不粘涂层4的厚度变化处内外侧面都不会形成台阶,可以避免所述不粘涂层4与所述内表层金属层13形成台阶配合,还能进一步节省材料成本。

为了验证加厚设置所述表面涂层3能起到对所述易腐蚀金属层的保护效果,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实验,如下:

测试方法:分别在环形包边圈2和锅体1(锅体1选用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锅体1,即为锅体1的内表层金属层13为易腐蚀金属层,表面涂层3为不粘涂层4)的内表面上各选取一个点的位置粘上一个电极,并用环氧树脂胶封死,防止盐水进入到电极上,然后分别并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极上;然后将该内锅放置于一个更大的容器中,容器中充满5%的盐水进行煮水,测量煮水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腐蚀电流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具体见下表1。

表1

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在未加厚设置所述夹持段111处的不粘涂层4时,所述夹持段111与所述环形包边圈2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所述夹持段111易被腐蚀。但是,在加厚设置所述夹持段111处的不粘涂层4时,腐蚀电流会大幅降低,所述夹持段111未被腐蚀。由此可见,通过加厚设置所述表面涂层3能起到对所述锅体1的易腐蚀金属层的保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