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2182发布日期:2019-04-13 00:33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物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便器,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



背景技术:

把尿是教婴幼儿小便。目前通常是将小便排在脸盆内,在把尿过程中尿液往往溅出脸盆,进而影响卫生。

为此有人提出了一种折叠尿盆(授权公告号CN201658310U),在尿盆上设置挡板,使尿液不易溅出尿盆;同时挡板可以折叠收起,减少尿盆体积。

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把尿阶段时间较短,导致尿盆的使用周期较低,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能够延长尿盆的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婴幼儿集便器既适合把尿阶段使用,又适合自行排便阶段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包括基座和集便斗;集便斗具有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中具有敞口向上的集便槽,水平部中位于集便槽两侧区域的顶面为托臀部,竖直部中具有敞口朝前且与集便槽相连贯的导液槽;集便斗嵌设在基座内且基座支撑和定位集便斗,基座的底面上具有多个支撑脚,基座的背面上具有悬挂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适合婴幼儿把尿阶段使用,即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放置在地面上,竖直部以及其内的导液槽能降低尿液溅出可能性。本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还适合女童大小便以及男童大便时使用,即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放置在地面上,儿童坐在集便斗上,肛门与集便槽正对,托臀部托持住儿童。本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还适合男童小便时使用,即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通过悬挂结构悬挂在墙上,排尿时竖直部以及其内的导液槽能降低尿液溅出可能性。大小便最终集中在集便槽内,大人可将集便斗从基座上取出,进而便于倾倒大小便以及清洗集便斗。综上所述,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不仅适合婴幼儿把尿时期使用,也适合儿童时期自身排便阶段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悬挂在墙上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放置在地面上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a、避让槽;1b、定位支撑部;1c、支撑脚;1d、钩槽;2、集便斗;2a、水平部;2b、竖直部;2c、集便槽;2d、托臀部;2e、导液槽;3、墙面固定件;4、地面;5、墙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多功能婴幼儿集便器,包括基座1和集便斗2。

集便斗2具有水平部2a和竖直部2b,水平部2a中具有敞口向上的集便槽2c,水平部2a中位于集便槽2c两侧区域的顶面为托臀部2d,竖直部2b中具有敞口朝前且与集便槽2c相连贯的导液槽2e。集便斗2采用塑料材料制成,集便斗2为薄壁构件。

基座1也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基座1内具有供集便斗2嵌设的避让槽1a,基座1上还具有与集便斗2缘部相吻合的定位支撑部1b,定位支撑部1b中至少具有部分区域与托臀部2d相吻合,这样能有效地定位集便斗2以及支撑儿童身体重量。集便斗2嵌设在基座1内。

基座1的底面上具有多个支撑脚1c,基座1的背面上具有悬挂结构;悬挂结构包括墙面固定件3,墙面固定件3具有黏贴板和挂钩部,基座1的背面上开有与挂钩部相吻合的钩槽1d。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悬挂结构,基座1的背面上安装有挂耳,挂耳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墙面5上。

如图4所示,墙面固定件3中黏贴板吸附在墙面5上,基座1挂在挂钩部上,即钩槽1d的缘部嵌入挂钩部的钩槽1d内。如图5所示,基座1从墙面固定件3上取下放置在地面4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