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层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2786发布日期:2019-04-20 02:52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层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夹层锅。



背景技术:

夹层锅,又名蒸气锅、蒸煮锅、夹层蒸气锅,其广泛应用于糖果、制药、乳品、酒类、糕点、蜜饯、饮料、罐头、卤味等食品加工领域中,也可用于大型餐厅或食堂熬汤、炖肉等,是一种用于提高食品加工质量、缩短食品加工时间的食品加工设备。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059134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蒸汽夹层锅,包括有机座以及设置于机座上的立架,机座与立架之间设置有夹层锅,且夹层锅的两侧通过轴分别与立架和机座相连接。夹层锅呈半球形,其顶部开设有弧形开口,且夹层锅的锅身外侧设置有夹套,夹套外设置有保温层;轴的一端设置有蒸汽进管,且蒸汽进管与夹套相连通,蒸汽即可通过蒸汽进管进入夹套与夹层锅之间的空间内,对夹层锅内的食品进行加热。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保温层设置于夹套外,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与使用者或者外接环境发生挂碰时,会对保温层造成损伤,导致夹层锅的加热效率降低,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层锅,通过在夹套内开设保温夹层,并将保温层填充于保温夹层内,从而达到保护保温层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夹层锅,包括有锅体以及用于支撑锅体的支架,所述锅体包括有内锅以及设置于内锅外侧的夹套,且所述内锅与夹套之间形成有用于进行热交换的蒸汽夹层,所述夹套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夹套包括有靠近内锅设置的内套以及远离内锅设置的外套,且所述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有保温夹层,所述保温夹层内填充有保温层;所述夹套上穿设有用于输送蒸汽至蒸汽夹层内的输送管道,且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与外部蒸汽源相连通,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伸入蒸汽夹层内;所述夹套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凝水的疏水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蒸汽通过输送管道进入蒸汽夹层内,对内锅内的食品进行加热,且蒸汽夹层中的高温蒸汽散热形成的冷凝水可通过疏水阀排出。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保温夹层,且保温层填充于保温夹层内,既达到了保温、降低热量散失的目的,又达到了保护保温层的目的,提高夹层锅加热食品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层的材料设置为岩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岩棉具有质地柔软、容量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导热系数小、耐热性强以及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采用岩棉制作的保温层有利于提高夹套的保温隔热性能,且有利于降低夹套的总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层的厚度设置为5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50mm厚的的保温层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且在近似的保温隔热效果的情况下,减小保温层的厚度,以降低夹层锅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套的厚度大于外套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内套与内锅的部分锅身构成蒸汽夹层,且蒸汽夹层的压力高,因此需要增厚内套的厚度,以提高夹层锅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套的最小厚度值为3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规定内套的最小厚度值为3mm,以使内套的结构强度达到安全标准,即提高蒸汽夹层的结构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夹层锅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锅用于与内套形成所述蒸汽夹层的锅底的最小厚度值为4.7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规定内锅用于形成蒸汽夹层的锅底的最小厚度值为4.7mm,以使内锅的结构强度达到安全标准,即提高蒸汽夹层的结构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夹层锅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蒸汽夹层内的蒸汽压力的压力表以及用于进行泄压作业的安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在夹层锅工作的过程中观察压力表,以确定蒸汽夹层的工作压力值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夹层锅的使用者安全性;当数值超出安全范围时,开启安全阀进行泄压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疏水阀与夹套之间连通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排水口与疏水阀之间采用法兰连接,且法兰为突面法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夹层内的冷凝水可通过排水管道和疏水阀排出,冷凝水不会存积于蒸汽夹层内,即不会对夹层锅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且排水管道与疏水阀之间采用突面法兰连接固定,突面法兰适于在压力较高的环境中使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管道与外部蒸汽源之间采用法兰连接,且法兰为突面法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管道与外部蒸汽源之间采用突面法兰连接固定,突面法兰适于在压力较高的环境中使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包括有设置于外套上的支腿,且所述支腿的底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内锅竖直高度的地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通过地脚调节内锅的竖直高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保温夹层,且保温层填充于保温夹层内,既达到了保温、降低热量散失的目的,又达到了保护保温层的目的,提高夹层锅加热食品的工作效率;

其二:通过规定用于形成蒸汽夹层的内套的最小厚度值以及内锅的锅底的最小厚度值,以提高蒸汽夹层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夹层锅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夹层锅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要用于展示蒸汽夹层和保温层的夹层锅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主要用于展示保温夹层的夹套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锅体;2、支架;21、支腿;22、地脚;3、内锅;31、锅底;32、开口;4、夹套;41、内套;42、外套;5、蒸汽夹层;6、保温夹层;61、保温层;7、输送管道;8、排水管道;81、疏水阀;9、安全阀;91、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夹层锅,包括有锅体1以及用于支撑锅体1的支架2,锅体1包括有内锅3以及设置于内锅3外侧的夹套4,内锅3的上端开设有开口32,夹套4的上端与内锅3的锅身焊接密封,且内锅3与夹套4之间形成有用于进行热交换的蒸汽夹层5。夹套4上穿设有输送管道7,输送管道7与外部蒸汽源相连通,则高温蒸汽可通过输送管道7输送至蒸汽夹层5中对内锅3中的食品进行加热。

为了提高夹层锅的保温隔热效果,夹套4包括有内套41和外套42,内套41与内锅3的锅底31形成上述蒸汽夹层5,而内套41与外套42之间形成有保温夹层6(参照图3所示),且保温夹层6内填充有保温层61。将夹套4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将由岩棉制成的保温层61填充于内套41和外套42之间,从而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同时外套42和内套41起到保护保温层61的作用。

输送管道7穿设夹套4,且输送管道7的一端通过突面法兰与外部蒸汽源相连通,输送管道7的另一端伸入蒸汽夹层5内。夹套4的底部穿设有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水管道8,排水管道8的末端设置有疏水阀81,且排水管道8的排水口与疏水阀81之间通过突面法兰相连接。输送管道7上设置有安全阀9和压力表91,使用者即可通过观察压力表91的数值以确定蒸汽夹层5的内部压力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并通过安全阀9进行泄压。

保温层61的厚度设置为50mm,以获得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内套41的厚度大于外套42的厚度,且内套41的最小厚度值设置为3mm,内锅3用于与内套41形成上述蒸汽夹层5的锅底31的最小厚度值设置为4.7mm,以提高蒸汽夹层5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夹层锅的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支架2包括有设置于外套42底部的两支腿21,两支腿21关于内锅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两支腿21的底端均设置有地脚22,使用者即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内锅3的竖直高度。

下面结合具体动作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使用者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地脚22调节内锅3的竖直高度,再将待加工的食品放入内锅3中,打开外部蒸汽源的阀门,高温蒸汽通过输送管道7进入蒸汽夹层5中进行热交换,以加热内锅3中的待加工食品。

当蒸汽夹层5中的冷凝水过多时,使用者可打开疏水阀81以排出蒸汽夹层5中的冷凝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者可通过观察压力表91的数值判断蒸汽夹层5内的压力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