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散热的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208发布日期:2019-04-03 00:2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易散热的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小家电,尤其涉及一种易散热的烤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烤箱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烘烤食物的多样性使得电烤箱的性能也需要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烤箱存在的问题是,烤箱本身温度较高,烤箱内部的电路板、热风电机等容易过热,进而影响烤箱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给烤箱内部的电路板、热风电机散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散热的烤箱,其散热性能出众,可以支持烤箱连续工作,实用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散热的烤箱,至少包括烘烤腔体、设于烘烤腔体的腔体背板上的热风组件和包覆设置在热风组件外部且固定在腔体背板外侧面的后罩板,该后罩板上设有热风出口且后罩板与热风组件之间具有散热空间,该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体、叶片以及用于带动叶片转动的电机,该电机位于散热空间内,还包括轴流风机,该轴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散热空间。

其中,热风出口靠近电机设置。

其中,电机位于轴流风机的出风口与热风出口之间。

其中,所述易散热的烤箱还包括由底板及围设在底板四周缘的四块侧板构成的基座,烘烤腔体设置在基座上方,且基座与烘烤腔体的底端面之间形成电源容置空间,该电源容置空间设有进风口且该电源容置空间内设有电源模块。

其中,轴流风机固定在其中一块侧板上,该轴流风机的入风口连通电源容置空间,该轴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散热空间。

其中,电源模块设置在进风口与轴流风机的入风口之间。

其中,电源模块固定在底板上且位于进风口与轴流风机的入风口之间。

其中,电源模块固定在底板上,一个或多个进风口靠近电源模块的四周缘设置。

其中,所述基座的底部还设置有便于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电源容置空间的支撑脚。

其中,后罩板上设有与热风出口搭配的冷风进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通过设置轴流风机可兼顾对电源模块和热风组建的电机散热,使得电源容置空间内的电源模块以及散热空间内的电机都有轴流风机产生的风流过,进而热量被带走,不会聚集大量的热量,散热性能较佳,从而可以提高烤箱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烤箱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烤箱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烤箱爆炸图。

其中,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散热的烤箱,包括:由底板12及围设在底板12四周缘的四块侧板13构成的基座1;设置在基座1上的烘烤腔体2,该基座1的底板12、侧板13与烘烤腔体2的底端面之间形成电源容置空间11,该电源容置空间11内设有电源模块5,该电源模块5安装在底板12上,且底板12具有连通电源容置空间11的进风口121;容置于设于烘烤腔体2的腔体背板上的热风组件3,该热风组件3用于向烘烤腔体2内部提供热风;包覆设置在热风组件3外部且固定在腔体背板外侧面的后罩板4,该后罩板4与热风组件3之间具有散热空间40,且该后罩板4上设有热风出口41及冷风进口42;在基座1的其中一块侧板13上设有轴流风机6,该轴流风机6的入风口连通电源容置空间11,该轴流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散热空间40。

烤箱内的热风组件3乃现有技术。一般来说,热风组件3包括:用于产生烘烤热量的发热体、用于产生气流流动将热量吹入烘烤腔体2的叶片以及用于带动叶片转动的电机31,且叶片固定在电机31转轴的末端。发热体通电工作发出热量,将空气加热形成热空气,而电机31的转轴带动叶片转动将热空气吹入烘烤腔体2以对烘烤腔体2内的食物进行烘烤。

电机31作为热风组件3的一部分固定在烘烤腔体2的腔体背板上,且电机31位于散热空间40中。而电机31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对电机31进行散热是确保热风组件3能可靠工作的技术手段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2个途径对电机31进行散热:一是后罩板4上设有热风出口41及冷风进口42,冷空气能够从冷风进口42进入散热空间40,冷空气带走电机31产生的部分热量并从后罩板4的热风出口41排出,依靠自然散热方式对电机31起到了一定的散热效果;二是依据轴流风机6的工作来加强散热效果,当轴流风机6开启时,吸入电源容置空间11内的空气将之排至散热空间40,一方面会让电源容置空间11的气压降低从而可以通过进风口121将外部的冷空气吸入电源容置空间11,冷空气可以带走电源容置空间11中电源模块5的热量以确保电源模块5的工作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轴流风机6的作用使散热空间40气压增大从而加速空气流过电机31让热空气加速从热风出口41排出,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轴流风机6起到了同时对电源模块5及电机31的散热作用。

进一步来说,热风出口41靠近电机31设置以便于热空气排出。并且,电机31位于轴流风机6的出风口与热风出口41之间,从而让冷空气必须经过电机31才能从热风出口41以确保对电机31提供散热。

进一步来说,为了确保对电源模块5的散热能力,将电源模块5固定在底板12上且电源模块5位于轴流风机6与进风口121之间。这样的设置让电源模块5位于进风口121进入冷空气至轴流风机6的空气流动路径上,从而让轴流风机6工作时,从进风口121进入冷空气必定会流过电源模块5的表面。当然,进风口12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底板12上靠近电源模块5的四周缘设有一个或多个进风口12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底部还设置有支撑脚14。所述支撑脚14使得所述底板12上的进风口121更容易从外界吸入冷空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