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循环装置及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216发布日期:2019-04-03 00:2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热风循环装置及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热风循环装置以及具有热风循环装置的烤箱。



背景技术:

现有烤箱出现了采用热风循环功能来提供烘烤效率。并且,现有技术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善热风出风效率以使烘烤食品能够达到均匀烘烤的效果。

比如,CN2016212624180提出一种具有热风循环功能的烤箱,包括烤箱本体和热风循环组件,所述烤箱本体包括面板,所述热风循环组件包括风罩和叶片,所述风罩与所述面板共同组成腔体,所述腔体为蜗壳结构,所述进风区域位于所述蜗壳结构的螺旋段内。该技术方案通过将热风循环组件的进风位置为螺旋段,可以对叶片甩出的风进行有效的压迫,从而提高了热风循环组件的出风风速,进而提高了热风循环穿透深度和热对流效率,并提高了烤箱热效率。该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由于需要将所述腔体为蜗壳结构从而导致结构复杂,对生产加工制造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风循环装置以及具有热风循环装置的烤箱,热风循环装置具有热风的出风量佳且热风排出均匀的特点,有利于提高烤箱的烘烤品质。

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热风罩、与热风罩共同构成热风风道的热风后板、设于热风风道内的电热管以及用于带动叶片转动的电机,该电机固定在热风后板的外侧面;热风罩的前端面设有进风区且围绕所述进风区间隔设有多个出风区,所述进风区内彼此间隔地分布有多个进风孔,每个所述出风区内均彼此间隔地分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进风孔、所述出风孔均轴向连通所述热风风道;在热风风道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热风风道内空气在叶片转动过程中产生涡流并将叶片转动的气流导向出风区的导流装置。

其中,导流装置为呈L形的导流挡板,该导流挡板的第一末端固定在热风后板或热风罩上,该导流挡板的第二末端位于热风风道内叶片转动时产生气流的流动路径上。

其中,导流挡板的数量是至少2个,且每个导流挡板相互错开设置在热风风道内。

其中,电热管沿着热风风道的走向延伸铺设并局部设置为用于增加散热面积并对热风风道内气流流动产生阻挡作用的弯曲部。

其中,进风区设置在热风罩前端面的中央位置,出风区环绕进风区设置在热风罩前端面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的位置。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烤箱,至少包括具有烘烤腔的烤箱本体,该烤箱本体的其中一侧板上设有所述的热风循环装置。

其中,烤箱本体下方设有基座,该基座包括具有第一散热槽口的底板及围设在底板四周边缘的侧板,且该基座与烤箱本体之间具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有电源模块;在烤箱本体外侧面且包覆设置热风循环装置的后罩板,该后罩板与热风循环装置之间具有散热空间,热风循环装置的电机位于该散热空间内,且该后罩板具有若干第二散热槽口。

其中,基座的其中一个侧板上设有轴流风机,该轴流风机的入风口、出风口分别连通容纳空间及散热空间。

其中,烘烤腔通过可拆卸结构安装有水槽。

其中,所述热风罩前端面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或/和右下角设有出风区,所述水槽靠近所述热风罩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或右下角的出风区设置;或者,所述热风罩前端面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分别设有出风区,所述水槽的两端分别靠近其中一个出风区设置从而让水槽位于所述热风罩前端面的上端中部、下端中部、左侧中部或右侧中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质性的解决了“如何使用简单结构确保热风循环装置(组件)具有良好的热风出风能力(热风的出风量佳且出风均匀)”的技术问题,并由此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热风循环装置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较佳的热风出风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风风道内设置导流装置来防止产生涡流并将热气流导向出风区,导流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且安装位置较为灵活。

2、热风循环装置运用在烤箱上,热风的出风量佳且热风排出均匀。

通过在热风罩的前端面设置出风区,在热风罩的前端面围绕出风区间隔设置多个出风区,每个出风区设有多个出风孔,不仅可以让热风循环装置排出的热空气从各个不同位置的出风孔均匀的排出到烤箱本体的烘烤腔内,并通过在热风风道内设置导流装置两确保出风孔的热风出风能力,故出风区的设置方式与热风风道内设置导流装置这两个技术特征相互作用共同保证热风循环装置从出风区排出热风出风量佳且热风排出均匀,从而达到确保可以对不同位置的食物实现尽量相同热量进行烘烤以达到尽量一致的烘烤品质;并且,热风循环装置排出的热空气从进风孔流入至出风孔流出的循环行程大大缩短,减少了热量损失,加热更快更充分从而提升了产品效能,更节能环保。

3、在烤箱本体的烘烤腔内设置水槽进行补水,可以让烘烤食物口感鲜嫩。且水槽可拆卸从而确保水槽加水、清洗及维护十分方便。

4、在基座的侧板上设置轴流风机连通电源模块所在的容纳空间以及电机所在的散热空间,确保了电源模块、电机具有更好的散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烤箱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热风循环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未画出热风罩)。

图2是热风循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未画出热风罩)。

图3是烤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烤箱去掉门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烤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热量或热空气的流动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热风罩 (图1、图2中均没画出热风罩),该热风罩的前端面设有进风区且围绕所述进风区间隔设有多个出风区,所述进风区内彼此间隔地分布有多个进风孔,每个所述出风区内均彼此间隔地分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进风孔、所述出风孔均轴向连通所述热风风道;与热风罩共同构成热风风道的热风后板41,该热风风道为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且进风孔及出风孔均连通该热风风道;通过固定片45固定在热风风道内的电热管42,该电热管42用于产生热量将热风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设于热风风道内的叶片43;用于带动叶片43转动的电机44,叶片43固定连接电机44的转轴,而电机44固定在热风后板41 的外侧面;设于热风风道内的至少一个导流装置46,该导流装置46用于防止热风风道内空气在叶片43转动过程中产生涡流并将叶片43转动的气流导向热风罩的出风区。

热风循环装置会与外部的一个密闭腔搭配使用(比如下文会重点描述热风循环装置用于烤箱的应用场景),利用热风循环装置给密闭腔产生循环热风。上电后,电机44带动叶片43工作,叶片43转动过程中通过热风罩的进风孔从外部的密闭腔吸入冷空气,冷空气在热风风道内与电热管42进行热交换成为热空气,热空气经过导流装置46导流后,在叶片43转动带动下从热风罩的出风孔排出至外部的密闭腔,以此反复循环,从而给密闭腔产生循环热风。从上述描述可知,若叶片43转动过程中在热风风道内产生涡流,则热风风道的热空气只有很少量会从热风罩的出风孔排出,相应的也很难从密闭腔吸入冷空气,从而无法有效的产生循环热风!为此,本申请通过在热风风道内设置至少一个导流装置46来改变叶片43转动过程中热风风道内产生热流的流动路径达到防止产生涡流,从而提高热风循环装置的出风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装置46包括一个呈L形的导流挡板,该导流挡板的第一末端固定在热风后板41或热风罩42上,该导流挡板的第二末端位于热风风道内叶片43转动时产生气流的流动路径上。通过导流挡板的第二末端对叶片43转动时产生气流进行阻挡从而让部分气流改变流动路径,不仅起到防止叶片43转动过程中在热风风道内产生涡流,还可以通过导流挡板的第二末端将叶片43转动时产生气流导向热风罩的出风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装置46包括多个呈L形的导流挡板。每个导流挡板相互错开设置在热风风道内,通过多个导流挡板共同作用彻底防止叶片43 转动过程中在热风风道内产生涡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风后板41包括用于安装电机44的第一后板411以及用于安装电热管42的第二后板412,该第二后板412安装在第一后板411 的内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热管42对热风风道内空气的加热能力,并辅助导流装置46起到防止在热风风道内产生涡流,将电热管42沿着热风风道的走向延伸铺设并局部设置为弯曲部。比如,热风风道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则电热管42也呈圆形或方形铺设在热风风道内,且电热管42的局部设置成弯曲部以通过弯曲部起到增加热交换表面积并对热风风道内气流流动产生阻挡作用。其中,在热风后板41的一侧边设有通孔410,电热管42的两末端421从通孔410穿出后与电源模块(图1、图2中未画出)电性相连。

下面以热风循环装置应用于烤箱为例,进一步描述热风循环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为烤箱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该烤箱包括:带有门体11的烤箱本体1,该烤箱本体1具有烘烤腔,在烘烤腔内设有放置食物的烤架12;设于烤箱本体1下方的基座2,该基座2包括底板21及围设在底板21四周边缘的侧板 22,且该基座2与烤箱本体1之间具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有电源模块5;设于烤箱本体1其中一侧板上的热风循环装置,其中,以热风循环装置的热风罩40作为烤箱本体1的其中一侧板,比如,热风循环装置设于相对门体11设置,该热风罩40的前端面设有进风区且围绕所述进风区设有多个出风区,所述进风区内彼此间隔地分布有多个进风孔401,每个所述出风区内均彼此间隔地分布有多个出风孔402,所述进风孔401、所述出风孔402均轴向连通所述热风风道,且电热管42的两末端421与电源模块5电性相连;固定在烤箱本体1外侧面且包覆设置热风循环装置的后罩板3,该后罩板3与热风循环装置之间具有散热空间,热风循环装置的电机44位于该散热空间内,该后罩板3具有若干第二散热槽口31。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进风区设置在热风罩40前端面中央位置,出风区以进风区环绕设置,即出风区设置在热风罩40前端面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的位置,这种设置可以让出风孔402分布更紧凑均匀,不仅可以让热风循环装置排出的热空气从各个不同位置的出风孔402均匀的排出到烤箱本体1的烘烤腔内,确保可以对不同位置的食物实现尽量相同热量进行烘烤以达到尽量一致的烘烤品质;并且,热风循环装置排出的热空气从进风孔401流入至出风孔402流出的循环行程大大缩短,减少了热量损失,加热更快更充分从而提升了产品效能,更节能环保。这种性能改进的热风罩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带加热功能的产品,例如不同规格的烤箱中,可进一步在烘烤腔的内壁上增设折射面等,以形成路径更短的热风流道。

当烤箱开启工作时,热风循环装置产生的热风从热风罩40前端面的各个出风区的出风孔402吹入烤箱主体1的烘烤腔内以对烤架12进行烘烤加热,并从热风罩40前端面的进风孔401吸入烘烤腔内空气至热风循环装置的热风通道由电热管42进行加热,从而形成热风循环,由此在烤箱本体1的烘烤腔内形成了热风对流,使烘烤腔可使用热风对流的方式对烤架12上的食物进行烘烤,让位于烤架12上不同位置的食物

并且,为了在烘烤过程中让食物少损失水份从而让烘烤食物具有鲜嫩的口感,还可以在烤箱主体1的烘烤腔内设置可拆卸的水槽7。水槽7采用可拆卸结构安装在烤箱主体1的内侧壁,也可以安装在门体11上,甚至水槽7具有挂钩挂设在烤架12上。从出风孔402吹入烤箱主体1的烘烤腔内热风经过水槽7让水槽7内的水份蒸发产生蒸汽,蒸汽给烘烤中的食物补充水份从而达到让食物富含水份而口味鲜嫩的目的。由于水槽7采用可拆卸结构安装在烘烤腔内,故当需要鲜嫩口感的时候则安装上水槽,在不需要蒸汽时就拆掉水槽,方便了用户对口感的选择,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同时,可拆卸的水槽也方便了用户对水槽的清洗,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槽7通过可拆卸结构安装在热风罩40前端面。就具体来说,可拆卸结构包括:位于热风罩40前端面且槽口向上的凹槽,以及从所述水槽3的外侧面具有向下延伸设置且可以插入所述凹槽的卡钩。或者,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水槽3的外侧面且槽口向下的凹槽,以及从热风罩40前端面向上延伸设置且可以插入所述凹槽的卡钩。通过卡钩插入凹槽实现水槽7可拆卸的安装在热风罩40前端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罩40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或/和右下角设有出风区,所述水槽7靠近所述热风罩40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或右下角的出风区设置。或者,所述热风罩40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分别设有出风区,所述水槽7的两端分别靠近其中一个出风区设置从而水槽7位于所述热风罩40的上端中部、下端中部、左侧中部或右侧中部。通过将水槽7靠近至少其中一个出风区设置从而便于吹出的热风经过水槽7以提高蒸汽产生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座2的其中一块侧板22上设有轴流风机6,该轴流风机6的入风口连通基座2与烤箱本体1之间的容纳空间,该轴流风机6 的出风口连通后罩板3与热风循环装置之间的散热空间。并且,在基座2的底板21设有第一散热槽口211。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轴流风机6的工作来加强散热效果:当轴流风机6开启时,从容纳空间底部的第一散热槽口211吸入冷空气,冷空气经过电源模块5表面给电源模块5散热,然后经过轴流风机6 将空气从容纳空间送至散热空间,散热空间的气压随之增大从而加速空气流过电机44后,再让热空气加速从后罩板3的第二散热槽口31排出。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轴流风机6起到了同时对电源模块5及电机44的散热作用,有利于确保电源模块5及电机44不会因为过热失效,从而可以提高热风循环装置和烤箱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

进一步来说,后罩板3的第二散热槽口31靠近电机44设置以便于热空气更够快速排出。并且,电机44位于轴流风机6的出风口与第二散热槽口31 之间,从而让冷空气必须经过电机44才能从第二散热槽口31以确保对电机 44提供散热。

进一步来说,为了确保对电源模块5的散热能力,将电源模块5固定在底板21上且电源模块5位于轴流风机6与第一散热槽口211之间。这样的设置让电源模块5位于第一散热槽口211进入冷空气至轴流风机6的空气流动路径上,从而让轴流风机6工作时,从第一散热槽口211进入冷空气必定会流过电源模块5的表面。当然,第一散热槽口21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底板21上靠近电源模块5的四周缘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散热槽口2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底部还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使得所述底板21上的第一散热槽口211更容易从外界吸入冷空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