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3127发布日期:2019-07-10 09:4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搅拌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搅拌组件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烹饪器具中一般设计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用于打散食物结块,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搅拌组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在搅拌食物时所受的阻力较大,且各个搅拌叶片受力不均,存在严重的抖动现象,从而会影响搅拌效果,还容易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搅拌组件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搅拌组件,用于具有内锅的烹饪器具,包括:搅拌轴,设于内锅内;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沿搅拌轴的周向固设于搅拌轴的侧壁,在搅拌叶片的旋转方向上,每个搅拌叶片包括先与食材接触的前部以及后与食材接触的后部;

其中,在搅拌轴的外表面上,每个搅拌叶片的前部距内锅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一点,和后部距内锅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二点之间的连线与搅拌轴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7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组件,通过在烹饪器具的内锅中设置搅拌轴,并沿搅拌轴的周向在搅拌轴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搅拌叶片,实现了通过搅拌组件进行搅拌,使得在烹饪过程中不需要频繁开盖,即可打散食材结块,使食材均匀受热,减少了用户被锅内蒸汽烫伤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缓解了热量在开盖过程中过多地散失的现象,有利于减少缩短烹饪时间,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在搅拌轴的外表面上,限定每个搅拌叶片的前部距内锅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一点,和后部距内锅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二点之间的连线与搅拌轴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70°,降低了搅拌叶片搅拌食材时的所受的阻力,提高了搅拌效率,同时使各个搅拌叶片受力均匀,减少了搅拌叶片抖动的现象,提升了食材搅拌后的均匀性。

其中,搅拌轴的外表面为弧形面,即搅拌叶片与所述搅拌轴的连接面为弧形面,第一点与第二点均在上述连接面上,且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的连线为直线。

此外,还需强调的是,由于搅拌轴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定固定位置,可竖直设于内锅中,还可水平设于内锅中,也可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设于内锅中,从而搅拌叶片的延伸方向也会随之变化,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方案中限定连线为前部距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一点与后部距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二点之间所连直线,因此,凡是满足上述限定特征的连线与搅拌轴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70°,理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搅拌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搅拌叶片具体包括:连接部,与搅拌轴固定连接;延伸部,与连接部相连,且延伸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向远离内锅的底壁的方向弯折。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叶片包括与搅拌轴固定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连的延伸部,并设置延伸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向远离内锅的底壁的方向弯折,使搅拌叶片的形状能够更好的与内锅的底部容腔相适配,从而使搅拌充分、均匀,提高了搅拌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锅侧壁上设有多个水位刻度,所有搅拌叶片在搅拌轴的轴线上的投影均低于所有水位刻度中最高的水位刻度在轴线上的投影。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内锅侧壁上设置多个水位刻度,所有搅拌叶片在轴线上的投影均低于所有水位刻度中最高的水位刻度在轴线上的投影,能够提高搅拌叶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搅拌作用,不易出现搅拌叶片空转而不搅拌食物的现象。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搅拌叶片包括沿搅拌轴的轴向分别设于搅拌轴的两端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其中,第二叶片靠近内锅的底壁。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叶片包括沿搅拌轴的轴向分别设于搅拌轴的两端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减少了搅拌时的抖动和噪声,提高了搅拌叶片的利用率,提升了搅拌效果。

其中,可选地,第二叶片靠近内锅的底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叶片的延伸部的弯折角度小于第二叶片的延伸部的弯折角度。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叶片的延伸部的弯折角度小于第二叶片的延伸部的弯折角度,使得第一叶片的形状比较平(叶片弯折高度较小),从而使第一叶片的不易超出锅内食材量的上表面。同时,使得第二叶片比较弯(叶片弯折高度较大),从而使第二叶片形状与内锅底面形状相符。

可选地,内锅底面呈球形。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搅拌叶片中前部远离搅拌轴的一侧设有倒角。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每个搅拌叶片中先与食材接触的前部远离搅拌轴的一侧设置倒角,进一步提高了搅拌时的均匀性,使搅拌充分,提高了搅拌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搅拌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拌叶片在搅拌轴的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拌叶片在搅拌轴的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合,降低了各个搅拌叶片搅拌食物时所受的阻力,提高了搅拌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任意相邻两个搅拌叶片与搅拌轴之间的夹角均相同。

在本方案中,通过任意相邻两个搅拌叶片与搅拌轴之间的夹角均相同,使各个搅拌叶片受力均匀,减少了搅拌叶片抖动的现象,提升了食材搅拌后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内锅,设于壳体内;以及扣合在壳体上的盖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搅拌组件,设于盖体与内锅所围成的腔体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壳体中安装有内锅,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盖体,实现打开和关闭内锅。通过将搅拌组件设于盖体与内锅所围成的腔体空间内,能够在盖体关闭内锅时,利用搅拌组件对内锅中的食物进行搅拌,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实用性较高。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驱动组件,设于盖体上,在盖体与壳体扣合时实现驱动组件与搅拌组件的传动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盖体上设置驱动组件,在盖体与壳体扣合时实现驱动组件与搅拌组件的传动连接,使得用户在打开盖体进行操作时不容易被搅拌组件划伤,提高了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搅拌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驱动组件相连,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搅拌轴相连;环形支架,环形支架包括:与内锅的开口端相抵的环形圈,其中,环形支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台阶,第一连接件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与台阶相抵。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使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驱动组件相连,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搅拌轴相连,并设置环形支架,环形支架包括与内锅的开口端相抵的环形圈,环形支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台阶,第一连接件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与台阶相抵,能够将搅拌组件架设在内锅上,且定位作用较佳,搅拌组件不易相对内锅左右晃动,从而使搅拌叶片与内锅之间不易发生干涉,提高了可靠性和实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组件具体包括:电机支架,固设于盖体上;电机,设于电机支架内,且电机的驱动轴朝向内锅设置;第二连接件,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件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卡接部,在驱动轴旋转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抵以带动搅拌轴旋转。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盖体上设置电机支架,实现对电机的固定,且使电机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对电机进行维修和保养。其中,可选地,电机与电机支架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钉和/或螺栓连接等。

通过将使电机的驱动轴朝向内锅设置,并设置与驱动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件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卡接部,在驱动轴旋转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抵以带动搅拌轴旋转,提高了搅拌轴转动时的平稳性。

其中,可选地,第一卡接部包括环绕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一凸筋,第二卡接部包括环绕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二凸筋。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连接件沿驱动轴的轴线开设有与驱动轴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连接孔,通过驱动轴与连接孔的插接以实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其中,驱动轴的横截面非圆形。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连接件沿驱动轴的轴线开设有与驱动轴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连接孔,驱动轴的横截面非圆形,通过驱动轴与连接孔的插接以实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提高了驱动轴带动搅拌轴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轴上设有定位槽,第二连接件具体包括:连接主体,包括与驱动轴固定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的相对两端设有定位孔;弹性组件,与定位孔对应设置,且弹性组件与连接主体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驱动轴上设置定位槽,第二连接件具体包括连接主体和弹性组件,其中,连接主体包括与驱动轴固定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的相对两端设有定位孔,弹性组件与定位孔对应设置,且弹性组件与连接主体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案,提高了驱动轴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可靠性,实现了驱动轴与第二连接件的快速拆装,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高的优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弹性组件包括:顶杆,顶杆的一端伸入定位孔,顶杆的另一端形成有台阶轴;弹性件,套设于台阶轴上,且弹性件的一端与台阶轴的内端面相抵;挡板,通过连接部两端的插槽插入连接主体上,且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挡板的内壁相抵。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顶杆的一端伸入定位孔,顶杆的另一端形成有台阶轴,弹性件套设于台阶轴上,且弹性件的一端与台阶轴的内端面相抵,挡板,通过连接部两端的插槽插入连接主体上,且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挡板的内壁相抵,使弹性组件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同时提高了可靠性。

其中,可选地,弹性件为弹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环形支架还包括:连接筋,连接台阶以及环形圈,且连接筋向上凸出形成挡筋,其中,盖体设有向内锅延伸的挡杆,通过挡杆与挡筋的配合以使在搅拌轴转动时限制环形支架的转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筋连接台阶以及环形圈,提高了安装定位效果,牢固性好。通过使连接筋向上凸出形成挡筋,在盖体设置向内锅延伸的挡杆,通过挡杆与挡筋的配合以使在搅拌轴转动时限制环形支架的转动,对环形支架有较好的固定作用,有利于提高搅拌轴转动时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左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与内锅的装配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装配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搅拌组件,102搅拌轴,104搅拌叶片,1042第一叶片,1044第二叶片,106内锅,108水位刻度,110环形支架,112第一连接件,114 卡柱,116卡槽,118电机,120驱动轴,122第二连接件,124第二卡接部,126定位槽,128连接主体,130弹性组件,132顶杆,134弹性件, 136挡板,138密封圈,140盖体的内壁,142第一卡接部,144煲体, 146盖体,148挡杆,150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搅拌组件及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拌组件10,用于具有内锅106的烹饪器具,搅拌组件10包括搅拌轴102和至少一个搅拌叶片104。

具体地,搅拌轴102设于内锅106内,至少一个搅拌叶片104沿搅拌轴102的周向固设于搅拌轴102的侧壁,在搅拌叶片104的旋转方向上,每个搅拌叶片104包括先与食材接触的前部以及后与食材接触的后部;如图2所示,其中,在搅拌轴102的外表面上,每个搅拌叶片104的前部距内锅106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一点,和后部距内锅106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二点之间的连线与搅拌轴102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a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70°,或者说,在搅拌轴102的外表面上,每个搅拌叶片104的前部最高点和后部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与搅拌轴102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a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7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组件10,通过在烹饪器具的内锅106中设置搅拌轴102,并沿搅拌轴102的周向在搅拌轴102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搅拌叶片104,实现通过搅拌组件进行搅拌,使得在烹饪过程中不需要频繁开盖,即可打散食材结块,使食材均匀受热,减少了用户被锅内蒸汽烫伤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缓解了热量在开盖过程中过多地散失的现象,有利于减少缩短烹饪时间,降低能源消耗。

如图2所示,通过在搅拌轴102的外表面上,限定每个搅拌叶片104 前部最高点和后部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与搅拌轴102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a 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70°,降低了搅拌叶片104搅拌食材时的所受的阻力,提高了搅拌效率,同时使各个搅拌叶片104受力均匀,减少了搅拌叶片104抖动的现象,提升了食材搅拌后的均匀性。

其中,可选地,如图4所示,内锅106呈圆桶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搅拌组件 10包括支架(即环形支架110)、接头(即第一连接件112)、搅拌桨 (即搅拌轴102)组成,是可以单独取出的配件,使用前把搅拌组件10 放入内锅106,支架的边缘支撑在内锅106口部进行定位,盖体146上设置有连接组件(即第二连接件122),其作用是与接头相配合、把电机 118的动力传输给搅拌桨,盖体146上还设有挡杆148,其作用是与支架配合、使支架在搅拌过程中不发生转动。

图13和图14为烹饪器具合盖前后的结构示意图,合盖后连接组件(第二连接件122)与接头(第一连接件112)相配合,使电机118的动力能够传输给搅拌桨,带动搅拌桨进行转动,搅拌桨的叶片对内锅106内的食材进行搅拌,从而能够对实现烹饪过程自动搅拌的功能。

图5和图6示出了搅拌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接头(第一连接件 112)下部设置有卡柱114,支架中部设有通孔,搅拌桨上部设有卡槽116,装配时接头穿过支架的通孔、并使卡柱114穿入卡槽116再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就可以使接头与搅拌桨固定。支架上设有挡筋,其作用是:合盖时,盖体146上设置的挡杆148会插入两片挡筋之间的区域并对挡筋形成阻挡作用,当进行搅拌时,可以防止支架随电机118发生转动、与内锅 106发生摩擦、从而使内锅106内侧的涂层发生磨损。

图7和图8示出了电机118与连接组件(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电机118的转轴(即驱动轴120)上设置有固定槽,转轴端部有一段为D 形杆,D形杆与连接件(即连接主体128)中心的D形孔进行配合、使转轴的动力传输给连接件,连接组件由连接件(连接主体128)、顶杆132、弹性件134、挡板136组成,顶杆132装配在连接件设置的横向安装孔内,其朝向电机118驱动轴的端部为圆弧面结构,与转轴的固定槽相配合,实现连接组件在盖体146上的快速装拆,弹性件134优选为弹簧,其作用是为顶杆132提供弹力、使装拆时顶杆132可以横向移动、确保顶杆132与固定槽配合良好、进而确保连接组件可靠固定或快速拆卸,挡板136的作用是使顶杆132和弹性件134始终处于连接件的固定槽内不会脱出,密封圈138的作用是密封电机118的转轴与盖体的内壁140之间的间隙、使烹饪时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不会从电机118的转轴与盖体的内壁140之间的间隙进入盖体146内部并使盖体146内部的零件产生故障。

图9和图10示出了接头(即第一连接件112)与连接件(即连接主体128)的传动配合原理图,连接件上设有连接件凸筋(第二卡接部),接头上设有接头凸筋(第一卡接部),合盖后连接件凸筋分别插入两片接头凸筋之间的区域,电机118转动时连接件凸筋会与接头凸筋相抵并带动接头12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桨转动。

可选地,如图1至图14所示,搅拌桨叶片的数量为2片,有利于减小搅拌桨转动时的阻力,从而减少搅拌时的抖动和噪声及优化搅拌效果,同时降低电机的功率,减少了能源消耗。

可选地,如图14所示,烹饪器具的煲体144上还设有温控器150,温控器150用于实时检测内锅106底部的温度。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叶片1042设置于搅拌桨的下侧、靠近内锅106的底壁及下侧壁,为了能够充分搅拌靠近内锅106底壁及下侧壁的食材,第一叶片1042的形状与内锅106的底壁及下侧壁形状相仿。同时,为了能够使靠近内锅106上部的食材也能得到搅拌,第二叶片 1044的位置设置在搅拌桨的上侧,高度方向与第一叶片1042错开一定距离。

另外,为了使搅拌桨转动时受力更加平衡,第一叶片1042和第二叶片1044在水平面上的夹角设置为180°。

如图2所示,在搅拌轴102的外表面上,每个搅拌叶片104的前部距内锅106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一点,和后部距内锅106底壁距离最远的第二点之间的连线与搅拌轴102的横截面具有夹角a,或者说,每个搅拌叶片 104前部最高点和后部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与搅拌轴102的横截面之间具有夹角a,a值越大,则叶片的有效工作面积越大,搅拌效果越好,但是搅拌桨所受的阻力越大,容易使电机118卡滞,反之,a值越小,搅拌桨所受的阻力越小,但是叶片的有效工作面积越小,搅拌效果越差。通过对叶片倾斜角a的优化,即设置a的取值范围为30°≤a≤70°,使搅拌浆所受的阻力较小,且增大了叶片的有效工作面积。

叶片与内锅106水位线的位置关系:为了使位于上侧的第二叶片 1044充分发挥搅拌作用,第二叶片1044装配以后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需位于内锅106水位线最大刻度(即远离内锅底壁的水位刻度108)之下,避免第二叶片1044露出内锅106液面之上而无法进行搅拌,进一步地,中国多数家庭的人口为3~4人,因此4杯水位线是日常使用最多的水位线,为了充分发挥第二叶片1044的搅拌作用,把第二叶片1044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设置在4杯水位线(即靠近内锅底壁的水位刻度108)以下,这样最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使烹饪器具更好地服务用户。

可选地,下叶片形状与内锅106底面形状(球形)相符,所以比较弯 (叶片弯折高度较大),上叶片形状比较平(叶片弯折高度较小),上叶片的位置比较高,避免超出最大米量的饭面。

其中,弯折高度即叶片在弯折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搅拌叶片104具体包括:连接部,与搅拌轴102固定连接;延伸部,与连接部相连,且延伸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向远离内锅的底壁的方向弯折。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叶片104包括与搅拌轴102固定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连的延伸部,并设置延伸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向远离内锅的底壁的方向弯折,使搅拌叶片104的形状能够更好的与内锅106的底部容腔相适配,从而使搅拌充分、均匀,提高了搅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锅106侧壁上设有多个水位刻度108,所有搅拌叶片104在搅拌轴102的轴线上的投影均低于所有水位刻度108中最高的水位刻度108在轴线上的投影。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内锅106侧壁上设置多个水位刻度108,所有搅拌叶片104在轴线上的投影均低于所有水位刻度108中最高的水位刻度 108在轴线上的投影,能够提高搅拌叶片104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搅拌作用,不易出现搅拌叶片104空转而不搅拌食物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搅拌叶片104包括沿搅拌轴102的轴向分别设于搅拌轴102的两端的第一叶片1042和第二叶片1044,其中,第二叶片1044靠近内锅106的底壁。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叶片104包括沿搅拌轴102的轴向分别设于搅拌轴102的两端的第一叶片1042和第二叶片1044,减少了搅拌时的抖动和噪声,提高了搅拌叶片104的利用率,提升了搅拌效果。

其中,可选地,第二叶片1044靠近内锅106的底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叶片1042的延伸部的弯折角度小于第二叶片1044的延伸部的弯折角度。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叶片1042的延伸部的弯折角度小于第二叶片1044的延伸部的弯折角度,使得第一叶片1042的形状比较平(叶片弯折高度较小),从而使第一叶片1042的不易超出锅内食材量的上表面。同时,使得第二叶片1044比较弯(叶片弯折高度较大),从而使第二叶片1044形状与内锅106底面形状相符。

可选地,如图4所示,内锅106底面呈球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搅拌叶片104中前部远离搅拌轴 102的一侧设有倒角。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每个搅拌叶片104中先与食材接触的前部远离搅拌轴102的一侧设置倒角,进一步提高了搅拌时的均匀性,使搅拌充分,提高了搅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搅拌叶片1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拌叶片104在搅拌轴102的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叶片1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拌叶片 104在搅拌轴102的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合,降低了各个搅拌叶片104搅拌食物时所受的阻力,提高了搅拌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搅拌叶片104与搅拌轴 102之间的夹角均相同。

在本方案中,通过任意相邻两个搅拌叶片104与搅拌轴102之间的夹角均相同,使各个搅拌叶片104受力均匀,减少了搅拌叶片104抖动的现象,提升了食材搅拌后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如图11至图14所示,包括:壳体;内锅106,设于壳体内;以及扣合在壳体上的盖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搅拌组件10,可转动地设于盖体146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壳体中安装有内锅106,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盖体146,实现打开和关闭内锅106。通过将搅拌组件10 可转动地设于盖体146上,能够在盖体146关闭内锅106时,利用搅拌组件10对内锅106中的食物进行搅拌,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实用性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驱动组件,设于盖体上,在盖体与壳体扣合时实现驱动组件与搅拌组件10的传动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盖体上设置驱动组件,在盖体与壳体扣合时实现驱动组件与搅拌组件10的传动连接,使得用户在打开盖体进行操作时不容易被搅拌组件10划伤,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搅拌组件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12,第一连接件112的一端与驱动组件相连,第一连接件112的另一端与搅拌轴102相连;环形支架110,环形支架110包括:与内锅106的开口端相抵的环形圈,其中,环形支架110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台阶,第一连接件112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与台阶相抵。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112,使第一连接件112的一端与驱动组件相连,第一连接件112的另一端与搅拌轴102相连,并设置环形支架110,环形支架110包括与内锅106的开口端相抵的环形圈,环形支架110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台阶,第一连接件112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与台阶相抵,能够将搅拌组件10架设在内锅106上,且定位作用较佳,搅拌组件10不易相对内锅106左右晃动,从而使搅拌叶片104与内锅106 之间不易发生干涉,提高了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组件具体包括:电机支架,固设于盖体上;电机118,设于电机支架内,且电机118 的驱动轴120朝向内锅106设置;第二连接件122,与驱动轴12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112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卡接部142,第二连接件122远离电机118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卡接部124,在驱动轴120旋转时,第一卡接部142与第二卡接部124相抵以带动搅拌轴102旋转。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盖体上设置电机支架,实现对电机118的固定,且使电机118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对电机118进行维修和保养。其中,可选地,电机118与电机支架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钉和 /或螺栓连接等。

通过将使电机118的驱动轴120朝向内锅106设置,并设置与驱动轴12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122,第一连接件112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卡接部142,第二连接件122远离电机118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卡接部124,在驱动轴120旋转时,第一卡接部142与第二卡接部124相抵以带动搅拌轴102旋转,提高了搅拌轴 102转动时的平稳性。

其中,可选地,第一卡接部142包括环绕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一凸筋,第二卡接部124包括环绕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二凸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连接件122 沿驱动轴120的轴线开设有与驱动轴12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连接孔,通过驱动轴120与连接孔的插接以实现第二连接件122的旋转,其中,驱动轴120的横截面非圆形。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连接件122沿驱动轴120的轴线开设有与驱动轴12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连接孔,驱动轴120的横截面非圆形,通过驱动轴120与连接孔的插接以实现第二连接件122的旋转,提高了驱动轴 120带动搅拌轴102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驱动轴120上设有定位槽126,第二连接件122具体包括:连接主体128,包括与驱动轴120固定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的相对两端设有定位孔;弹性组件130,与定位孔对应设置,且弹性组件130与连接主体128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驱动轴120上设置定位槽126,第二连接件122具体包括连接主体128和弹性组件130,其中,连接主体128包括与驱动轴120 固定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的相对两端设有定位孔,弹性组件130与定位孔对应设置,且弹性组件130与连接主体128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案,提高了驱动轴120与第二连接件122连接可靠性,实现了驱动轴120与第二连接件122的快速拆装,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高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弹性组件130包括:顶杆132,顶杆132的一端伸入定位孔,顶杆132的另一端形成有台阶轴;弹性件134,套设于台阶轴上,且弹性件134的一端与台阶轴的内端面相抵;挡板136,通过连接部两端的插槽插入连接主体128上,且弹性件134的另一端与挡板136的内壁相抵。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顶杆132的一端伸入定位孔,顶杆132的另一端形成有台阶轴,弹性件134套设于台阶轴上,且弹性件134的一端与台阶轴的内端面相抵,挡板136,通过连接部两端的插槽插入连接主体128 上,且弹性件134的另一端与挡板136的内壁相抵,使弹性组件130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同时提高了可靠性。

其中,可选地,弹性件134为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支架110还包括:连接筋,连接台阶以及环形圈,且连接筋向上凸出形成挡筋,其中,盖体146设有向内锅106延伸的挡杆148,通过挡杆148与挡筋的配合以使在搅拌轴102转动时限制环形支架110的转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筋连接台阶以及环形圈,提高了安装定位效果,牢固性好。通过使连接筋向上凸出形成挡筋,在盖体146设置向内锅106延伸的挡杆148,通过挡杆148与挡筋的配合以使在搅拌轴102转动时限制环形支架110的转动,对环形支架110有较好的固定作用,有利于提高搅拌轴102转动时的平稳性。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或豆浆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组件及烹饪器具,实现了自动搅拌功能,使得在烹饪过程中不需要频繁开盖,即可自动打散食材结块,使食材均匀受热,减少了用户被锅内蒸汽烫伤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缓解了热量在开盖过程中过多地散失的现象,有利于减少缩短烹饪时间,降低能源消耗。进一步地,降低了搅拌叶片搅拌食材时的所受的阻力,提高了搅拌效率,同时使各个搅拌叶片受力均匀,减少了搅拌叶片抖动的现象,提升了食材搅拌后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