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受力固定的门饰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3872发布日期:2019-02-22 21:2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受力固定的门饰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均匀受力固定的门饰面板。



背景技术:

门板正饰面为铸铝板的门,就叫铸铝门,它的基本结构为三层,第一层为门外正饰面板——铸铝板,以下称铝板;第二层为用镀锌板折弯成型的内胆骨架或其他刚骨架;第三层为室内内饰面板,它可以是铸铝板,也可以是木板,也可以是铜板,但是目前基本上用木板为最多。

目前整个铸铝门行业中,铝板的固定方式都是先在铝板四周边上铣一个10-20毫米左右宽,3毫米左右深的台阶,然后在这个台阶上打几个螺丝的方式,把铝板四周与内胆锁紧。铝板的固定完全就是靠这几个螺丝的锁紧来固定的,因此叫打螺丝固定铝板工艺。从目前铸铝门行业这种打螺丝工艺现状看出,铝板的受力部分都只是在铝板的最边缘铣过台阶边的小面,因为只有铣过台阶的地方能打螺丝,因此导致铝板的整体受力不均,中间部分没受力,因此用螺丝固定的方式,受力不均衡。目前铝板四周平整面的标准厚度为8毫米,当四周铣下3毫米左右深的台阶后,被螺丝打住的铝板厚度就只剩有5毫米左右。而整个铝板最重的重量都集中在铝板的中部,因为铝板的中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图案。这些图案是以浮雕形式存在的,有高有低,一般平均高度都不低于20毫米,有的门心浮雕图案甚至高达70mm以上,一般每张铝板的重量都在70公斤左右。单靠螺丝钉打在铝板铣边的边缘台阶根本就固定不住整个铝板的重量,有的铝板被螺丝钉打的时候太靠边或由于铝板铣台阶太深而破裂,这样导致螺丝打上去之后没有起到固定的作用,铝板根本固定不牢固。因此这种工艺的缺陷是铝板中部重量过重,边由螺丝固定不牢固。

可见,目前的铸铝门的铝板木板与内胆都是用螺丝钉为主的固定连接方式。其缺陷是:①铸铝门从内到外的强度不够牢固。②由于螺丝松动或脱落的原因,门扇各种不协调质量问题的出现,使铸铝门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均匀受力固定的门饰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均匀受力固定的门饰面板,包括饰面板,所述饰面板为铝板,所述饰面板背面固定有凸隼滑块,所述凸隼滑块焊接在铝板上,所述凸隼滑块呈条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另一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均匀受力固定的门饰面板,包括饰面板,所述饰面板为木板,所述饰面板背面固定有凸隼滑块,所述凸隼滑块粘贴在木板上,所述凸隼滑块呈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凸隼滑块通过加固钉固定在饰面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隼滑块的设有隼头,隼头的形状为“槽口型”、“企口型”、“燕尾型”、“穿带型”、“扎型”、“异形型”、“T沟型”、“格肩型”、“双型”、“双夹型”、“勾挂型”、“锲钉型”、“半型”、“通型”、“托角型”、“长短型”、“抱肩型”、“粽角型” “工型”、 “L型”或“各种字母型或数字型”等。

使用时,背面固定有凸隼滑块的饰面板安装到门扇内龙骨架上的卯槽滑轨,使得饰面板整体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饰面板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凸隼滑块与饰面板之间形成面与面的连接,使饰面板固定在门扇内龙骨架上的卯槽滑轨整体受力均匀,且便于用户更换、维护门扇饰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加固钉加固凸隼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加固钉加固凸隼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均匀受力固定的门饰面板,包括饰面板1,所述饰面板1为铝板,所述饰面板1背面固定有凸隼滑块2,所述凸隼滑块2焊接在铝板上,所述凸隼滑块2呈条状。如图3所示,所述凸隼滑块2通过加固钉固定3在饰面板上。

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另一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均匀受力固定的门饰面板,包括饰面板1,所述饰面板1为木板,所述饰面板1背面固定有凸隼滑块2,所述凸隼滑块2粘贴在木板1上,所述凸隼滑块2呈条状。如图6所示,所述凸隼滑块2通过加固钉3固定在饰面板上。

所述凸隼滑块2的设有隼头2-1,隼头2的形状为“槽口型”、“企口型”、“燕尾型”、“穿带型”、“扎型”、“异形型”、“T沟型”、“格肩型”、“双型”、“双夹型”、“勾挂型”、“锲钉型”、“半型”、“通型”、“托角型”、“长短型”、“抱肩型”、“粽角型”、“工型”、 “L型”或“各种字母型或数字型”等。

使用时,背面固定有凸隼滑块2的饰面板安装到门扇内龙骨架上的卯槽滑轨,使得饰面板整体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实施例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