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开口的复合地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5035发布日期:2019-05-15 22:3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开口的复合地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具有开口的复合地毯。



背景技术:

复合地毯由于增加了厚度和立体感,在地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功能的增加,一些发光或发声复合地毯营运而生,但如何在生产地毯时更好地将发声或发光涉及的电源件和控制元件放置其中,仍然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方便、环保,效率高的具有开口的复合地毯,该复合地毯方便放置实现发光或发声功能的电源和控制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开口的复合地毯,包括地毯本体,地毯本体具有复合区和分离区,复合区包括第一无纺布底布和层叠在第一无纺布底布上的第一地毯面料,第一无纺布底布上固定有用于形成粘胶层的丙纶铺层,第一地毯面料与由丙纶铺层所形成的粘胶层粘接复合在一起;分离区包括第二无纺布底布和层叠在第二无纺布底布上的第二地毯面料,第二无纺布底布和第二地毯面料分离设置,其中,第一无纺布底布和第二无纺布底布一体成型,第一地毯面料和第二地毯面料一体成型。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复合区和分离区,在生产时,按现有技术的复合方式通过火焰复合机将具有丙纶铺层区域的丙纶铺层熔融后将地毯面料和无纺布底布黏连在一起,形成复合地毯,未设置丙纶铺层的区域的无纺布底布和地毯面料未粘连,依然分离,这样就可以放置用于发光或发声的电子原件,然后用缝纫机或暗缝机进行缝制,使得生产更为简单灵活,本结构便于在现有技术的设备上实现,无需对设备进行改造。

作为优选,丙纶铺层通过针刺与第一无纺布底布固定。方便固定丙纶铺层。

作为优选,分离区为方形状,分离区从地毯本体的一侧边缘向地毯本体中部延伸并形成一开口。便于放置电子原件,只需从开口放入并缝制开口处即可。

作为优选,分离区包括第一分离区和第二分离区,第一分离区为方形形状,第一分离区从地毯本体的一侧边缘向地毯本体中部延伸,第二分离区为可用于导线走线的条形形状,第二分离区避开地毯本体边缘设置且与第一分离区连通。形成走线通道,使得发光原件或发声原件可以与控制原件分开设置,以便更好涉及产品样式。

进一步的,地毯本体的分离区上方的地毯面料上还点塑有凸起纹理。既具有防滑效果,同时可以起到标识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具有开口的复合地毯,包括地毯本体,地毯本体具有复合区1和分离区,复合区1包括第一无纺布底布11和层叠在第一无纺布底布上的第一地毯面料13,第一无纺布底布11上固定有用于形成粘胶层的丙纶铺层12,第一地毯面料13与由丙纶铺层所形成的粘胶层粘接复合在一起;分离区包括第二无纺布底布和层叠在第二无纺布底布上的第二地毯面料,第二无纺布底布和第二地毯面料分离设置,其中,第一无纺布底布11和第二无纺布底布一体成型,第一地毯面料13和第二地毯面料一体成型。具体的,分离区为方形形状,分离区从地毯本体的一侧边缘向地毯本体中部延伸并形成一开口,便于放入电子元件。其中,丙纶铺层通过针刺与第一无纺布底布11固定。进一步的,地毯本体的分离区上方的地毯面料上还点塑有凸起纹理3,突起纹理可以为字母、文字或者各式条纹等。既具有防滑效果,同时可以起到标识作用。

而为了更合理布局和设计,方便走线,本实施例分离区包括第一分离区21 和第二分离区22,第一分离区21为方形形状,第一分离区21从地毯本体的一侧边缘向地毯本体中部延伸,第二分离区22为可用于导线走线的条形形状,第二分离区22避开地毯本体边缘设置且与第一分离区连通,也就是说,第二分离区可以相对靠近地毯本体中间设置,而不是设置在地毯本体边缘。这样第一分离区21可以放置电子元件中的控制单元和电源,而条形形状的第二分离区22 则可用于穿设导线,便于合理放置发光元件和发声元件在地毯上。

本结构的复合区可以在现有技术的火焰复合机上完成复合,通过熔融的丙纶铺层将第一无纺布底布和第一地毯面料粘连在一起形成复合区。而分离区的第二无纺布底布上由于没有设置丙纶铺层,故第二无纺布底布和第二地毯面料仍然分离设置,方便后续生产具有发光或发声功能的地毯。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