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1407发布日期:2019-11-12 22:0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号为:201310032203.4专利公开的便携式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的水气分离组件气结构上存在一些缺陷,抽吸装置在使用时采用离心作用力情况下从吸嘴吸入的水气无法实现完全分离,会存在一部分水气随空气吸入到旋转体位置,会对旋转体电机等造成腐蚀等隐患,影响抽吸装置电气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包括吸嘴、左机壳、右机壳、抽吸机构、后机壳以及水气分离器,所述水气分离器包括上水壶和下水壶,所述上水壶和下水壶可拆卸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所述上水壶和下水壶内设置有包括第一分离机构组件和第二分离机构组件的迷宫式水气分离机构,所述第二分离机构组件可拆卸设置在第一分离机构组件上,第一分离机构组件和第二分离机构组件配合位置分别设置有连通的连接口I和连接口II,所述第一分离机构组件设置有与下水壶吸气口连接的分离机构吸气口以及与上水壶进气口连接的分离机构进气口,所述第一分离机构组件还设置通向水气分离器内部的第一通道出口,第二分离机构组件还设置通向水气分离器内部的第二通道出口,所述分离机构吸气口与第二通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出口与分离机构进气口连通;

所述水气分离器设置在由左机壳和右机壳装配后的机体下端,吸嘴可拆卸在机体前端并通过连接管与上水壶进气口连接,抽吸机构设置在机体内部后端并于下水壶吸气口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分离机构组件设置的第二通道出口为两个,并在第二通道出口位置设置有防浪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出口与第二通道出口背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水壶或下水壶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置设置有橡胶塞。

进一步的,所述上水壶前端底部设置有按压卡扣,所述按压卡扣便于水气分离器与抽吸装置安装或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机构吸气口上设置有止旋槽,所述下水壶吸气口设置有与止旋槽互配的止旋筋。

更进一步的,所述抽吸机构包括密封圈、固定卡扣、与抽吸电机输出端连接的风叶、电源开关以及与抽吸电机和电源开关连接的蓄电池。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机壳和右机壳设置抽吸机构位置设置有排气风格。

更进一步的,所述抽吸机构与下水壶吸气口轴线方向呈0°-45°夹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包括吸嘴、左机壳、右机壳、抽吸机构、后机壳以及水气分离器,所述水气分离器的上水壶和下水壶内设置有包括第一分离机构组件和第二分离机构组件的迷宫式水气分离机构,利用第一分离机构组件和第二分离机构组件的变向气流通道,对进入分离器内部的水气进行两水气分离,从大大减少吸入到抽吸机构位置的水分,从而提高使用该水气分离器的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的电气性能,并且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水气分离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水气分离器的迷宫式水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水气分离器的迷宫式水气分离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水气分离器的第二分离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水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抽吸机构与下水壶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一种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包括吸嘴4、左机壳7、右机壳6、抽吸机构8、后机壳9以及水气分离器,所述水气分离器包括上水壶1和下水壶2,所述上水壶1和下水壶2可拆卸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所述上水壶1和下水壶2内设置有包括第一分离机构组件31和第二分离机构组件32的迷宫式水气分离机构3,所述第二分离机构组件32可拆卸设置在第一分离机构组件31上,第一分离机构组件31和第二分离机构组件32配合位置分别设置有连通的连接口I31c和连接口II32a,所述第一分离机构组件31设置有与下水壶吸气口21连接的分离机构吸气口31a以及与上水壶进气口11连接的分离机构进气口31b,所述第一分离机构组件31还设置通向水气分离器内部的第一通道出口31d,第二分离机构组件32还设置通向水气分离器内部的第二通道出口32b,所述分离机构吸气口31a与第二通道出口32b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出口31d与分离机构进气口31b连通;

所述水气分离器设置在由左机壳7和右机壳6装配后的机体下端,吸嘴4可拆卸在机体前端并通过连接管5与上水壶进气口11连接,抽吸机构8设置在机体内部后端并于下水壶吸气口21连接。

优选的,第二分离机构组件32设置的第二通道出口32b为两个,并在第二通道出口32b位置设置有防浪板32c,可有效防止集在水壶1和下水壶2内飞溅的水吸入至下水壶吸气口21。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出口31d与第二通道出口32b背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水壶1或下水壶2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置设置有橡胶塞12,便于定期排除上水壶1和下水壶2内分离出来的水。

优选的,所述上水壶1前端底部设置有按压卡扣13,所述按压卡扣13便于水气分离器与抽吸装置安装或拆卸。

优选的,所述分离机构吸气口31a上设置有止旋槽31e,所述下水壶吸气口21设置有与止旋槽31e互配的止旋筋,提高迷宫式水气分离机构3安装稳定性,防止工作室转动或松动。

更优选的,所述抽吸机构8包括密封圈81、固定卡扣82、与抽吸电机84输出端连接的风叶83、电源开关85以及与抽吸电机84和电源开关85连接的蓄电池。

更优选的,所述左机壳7和右机壳6设置抽吸机构8位置设置有排气风格61。

更优选的,所述抽吸机构8与下水壶吸气口21轴线方向呈0°-45°夹角设置。

在工作的时候,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利用设置在下水壶吸气口21位置的抽吸机构8的抽吸电机84工作情况下,利用风叶83转动将吸嘴4清洁位置水气混合物经过连接管5吸入迷宫式水气分离机构3进行水气分离,具体气路是从上水壶进气口11进入经过分离机构进气口31b从第一通道出口31d进入壶内进行第一次水气分离,第一次水气分离后的气体再从第二通道出口32b进入经分离机构吸气口31a进行第二次水气分离,进一步经下水壶吸气口21从抽吸机构8位置抽吸排出,由此在壶内进行两次水气分离,达到更高效的水气分离的效果,从而提高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电气性能,延长整机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包括吸嘴、左机壳、右机壳、抽吸机构、后机壳以及水气分离器,所述水气分离器的上水壶和下水壶内设置有包括第一分离机构组件和第二分离机构组件的迷宫式水气分离机构,利用第一分离机构组件和第二分离机构组件的变向气流通道,对进入分离器内部的水气进行两水气分离,从大大减少吸入到抽吸机构位置的水分,从而提高使用该水气分离器的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的电气性能,并且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