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179发布日期:2019-04-30 18:3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炊具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进行加热,一般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目前,电磁炉炊具主要包括:电磁炉和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其中,锅具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锅体和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上设有手柄,其中,为了对锅体内的问题进行准确检测,往往在手柄内会设有采温组件,其中,采温组件的采温探头穿过锅盖可伸入到锅具内,这样可以准确地检测到锅具内的温度,同时,为了对采温组件检测到的锅具温度进行处理,在手柄内设有控制板,控制板与采温组件相连,控制板上设有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将采温组件检测到的锅具温度发送给电磁炉,电磁炉内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锅具温度,电磁炉内的主控单元根据接收到的锅具温度对线圈盘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其中,采温组件在安装时,具体的,采温组件穿设在锅盖上,且采温组件的一端(即采温头)伸入锅具中,采温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手柄内,然后通过螺母将手柄组件进行固定,其中,为了确保密封性,采温组件和手柄之间设置密封圈。

然而,上述电磁炉炊具中,随着锅盖的长时间使用,密封圈容易出现老化、变形等现象,使得密封性降低,造成手柄与采温组件之间防水失效,这样在清洗或使用过程中液体或水蒸气易从手柄与采温组件之间进入手柄内而对控制板造成损害,使得控制板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磁炉炊具中由于密封件老化使得防水失效以造成水蒸气或液体易进去手柄内并对控制板造成损害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重防水的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锅具,包括锅体、设有手柄的锅盖、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相连的采温组件,所述手柄内具有可容纳所述控制板以及所述采温组件一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开设可供所述采温组件的另一端穿过的装配孔,且所述装配孔与采温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其中,

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至少将所述采温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与所述装配孔之间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通过在所述装配孔与采温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在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至少将所述采温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与所述装配孔之间进行密封,这样通过采温组件与装配孔之间的第一密封件形成第一道防水结构,容纳腔中的第二密封件形成第二道防水机构,当第一密封件随着使用出现老化而密封性降低时,第一道防水机构失去防水功能,此时第二密封件将采温组件的一端与装配孔之间进行密封,这样即使液体或水蒸气从装配孔进入,但是在第二道防水结构的阻挡液体或水蒸气无法进入容纳腔中,所以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磁炉锅具,通过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实现了双重密封的目的,大大增强了采温组件与装配孔之间的防水性能,有效的防止了水蒸气或液体进入手柄内存放控制板的容纳腔,确保了控制板的正常使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密封圈老化而造成液体易进入手柄存放控制板的腔体内并对控制板造成损害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件为灌充在所述容纳腔中的密封胶。

可选的,所述密封胶将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全部填充,且所述密封胶的顶端低于所述控制板。

可选的,所述采温组件位于所述锅具内的一端外表面设有与螺母螺纹连接的外螺纹,且所述螺母与所述锅盖之间具有第三密封件。

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相连的防溢探头,所述防溢探头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端穿入所述锅具内,且所述第二密封件将所述防溢探头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全部密封覆盖住。

可选的,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开设可供所述防溢探头穿过的安装孔,且所述防溢探头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和所述第四密封件均为塑胶密封圈。

可选的,所述手柄包括:与所述锅盖相连的手柄座和盖设在所述手柄座上的手柄盖,其中,所述手柄盖与所述手柄座的内表面围成所述容纳腔,且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手柄座内。

可选的,所述手柄盖与所述手柄座之间通过卡接或者紧固件紧固相连。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电磁炉和上述所述的电磁炉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B-B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上安装采温组件和防溢探头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与采温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采温组件与插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锅盖;

20—手柄;

21—手柄盖;

21a—手柄上盖;

21b—手柄下盖;

22—手柄座;

201—容纳腔;

2011—底壁;

202、73—台阶;

硅胶垫—23;

61—螺纹孔;

30—控制板;

50—支撑件;

50e、50f、50h、50k—支撑台;

60—限位件;

60c、60d、60e、60f—限位柱;

70—采温组件;

71—装配孔;

71a—第一通孔;

71b—第二通孔;

701—螺母;

702—插座;

703—第一引线;

704—第二引线;

7041—金属套环;

705—凸外缘;

80—防溢探头;

81—安装孔;

90—第一密封件;

100—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B-B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上安装采温组件和防溢探头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与采温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采温组件与插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具体可以为汤锅,也可以为煎锅,或者也可以为炒锅。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锅体和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10,锅盖10具有手柄20,其中,为了对锅具对温度进行检测,还包括:采温组件70,且为了将采温组件70检测到的温度发送给加热装置或者智能终端,还包括与采温组件70相连的且具有无线发送功能的控制板30,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对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进行安装,手柄20内具有可容纳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一端的容纳腔201,即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的一端位于手柄20的容纳腔201中,其中,采温组件70为了对锅具内温度进行检测,所以采温组件70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01中,另一端(即采温端)伸入锅具内。所以在容纳腔201的底壁2011上开设可采温组件70穿过的装配孔71,相应的,锅盖10与装配孔71对应的位置也开设通孔,以供采温组件70的采温端伸入锅具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锅盖10上设有蒸汽出孔,锅体内食材加热产生的蒸汽可以顺畅的从该蒸汽出孔排出,避免锅体内汽压过大而发生危险。

其中,现有技术中,具体在装配孔71与采温组件70之间密封圈,但是随着锅盖10的长时间使用,密封圈容易出现老化、变形等现象,使得密封性降低,造成手柄20与采温组件70之间防水失效,这样在清洗或使用过程中液体或水蒸气易从手柄20与采温组件70之间进入手柄20内而对控制板30造成损害,使得控制板30的使用寿命降低。

为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具体的,具体的,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90密封,同时,容纳腔201内设有第二密封件100,第二密封件100至少将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内的一端与装配孔71之间进行密封,即第二密封件100将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中的一端进行密封以阻止液体从装配孔71进入容纳腔201中,这样,通过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的第一密封件90形成第一道防水结构,容纳腔201中的第二密封件100形成第二道防水机构,当第一密封件90随着使用出现老化而密封性降低时,第一道防水机构失去防水功能,此时第二密封件100将采温组件70的一端密封覆盖着,这样即使液体或水蒸气从装配孔71进入,但是在第二道防水结构的阻挡液体或水蒸气无法进入容纳腔201中,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密封件90和第二密封件100的双重密封结构,大大增强了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的防水性能,有效的防止了水蒸气或液体进入手柄20内存放控制板30的容纳腔201,确保了控制板30的正常使用。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00至少将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的一端与装配孔之间进行密封,具体为,第二密封件100可以只将容纳腔201中采温组件70的一端与装配孔71之间的区域密封,或者第二密封件100可以将容纳腔201的整个底壁2011与装配孔71之间进行密封。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90与第二密封件100为不同的两种密封材料,这样其中一种老化时,另一种仍然具有密封性,例如,第一密封件90可以为塑胶密封圈,第二密封件100为密封胶,例如可以为硅酮胶,或者还可以为既起到密封作用又能起到固定作用的密封胶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通过第一密封件90将装配孔71与采温组件70之间密封,同时在容纳腔201内设有第二密封件100,第二密封件100至少将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内的一端全部密封覆盖,这样通过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的第一密封件90形成第一道防水结构,容纳腔201中的第二密封件100形成第二道防水机构,当第一密封件90随着使用出现老化而密封性降低时,第一道防水机构失去防水功能,此时第二密封件100将采温组件70的一端密封覆盖着,这样即使液体或水蒸气从装配孔71进入,但是在第二道防水结构的阻挡液体或水蒸气无法进入容纳腔201中,所以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磁炉锅具,通过第一密封件90和第二密封件100实现了双重密封的目的,大大增强了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的防水性能,有效的防止了水蒸气或液体进入手柄20内存放控制板30的容纳腔201,确保了控制板30的正常使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密封圈老化而造成液体易进入手柄20存放控制板30的腔体内并对控制板30造成损害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密封件100为灌充在容纳腔201中的密封胶,即本实施例中,在容纳腔201中填充有密封胶,密封胶对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内的一端进行密封覆盖,具体的,密封胶可以将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的一端外周全部填充,或者密封胶将容纳腔201的底部全部填充,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的一端淹没在密封胶中,这样当密封胶凝固时,密封胶将采温组件70和容纳腔201固定成一体,形成第二道防水结构。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板30也设置在容纳腔201中,所以密封胶在容纳腔201中填充时,密封胶的顶端低于控制板30,这样控制板30与密封胶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方便控制板30的安装。

其中,本实施例中,采温组件70位于锅具内的一端外表面设有与螺母701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即通过螺母701将采温组件70固定在锅盖10和手柄20内,其中,为了进一步的防止锅具内的水蒸气进入装配孔71中,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螺母701与锅盖10之间具有第三密封件,通过第三密封件对采温组件70与锅盖10之间进行密封,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具体可以为塑胶密封圈。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螺母701将采温组件70固定,具体的,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的一端具有凸外缘705,装配时,凸外缘705卡在装配孔71的侧壁顶端边缘。

其中,本实施例中,装配孔71的内壁上形成台阶73,装配孔71分为口径不同的第一通孔71a和第二通孔71b,其中,第一通孔71a的口径大于第二通孔71b的口径,安装时,采温组件70的凸外缘705卡在台阶73上,同时,第一密封件90可以位于凸外缘705与台阶73之间。

其中,本实施例中,其中,当锅具内烹煮容易起泡的食材时,烹煮过程中锅体内的食材容易起泡而溢出至台面上,导致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使该锅具具有防溢功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控制板30相连的防溢探头80,防溢探头80用于检测锅具内泡沫,起到防溢作用,防溢探头80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01内,另一端伸入锅具内,其中,本实施例中,位于容纳腔201内的第二密封件100同时将防溢探头80位于容纳腔201内的一端全部密封覆盖住,即第二密封件100同时将采温组件70和防溢探头80位于容纳腔201内的一端均进行密封。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防溢探头80的设置,本实施例中,容纳腔201的底壁2011上开设可供防溢探头80穿过的安装孔81,相应的,锅盖10与安装孔81对应的位置开设可供防溢探头80穿过的开孔,其中,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防溢探头80与安装孔81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这样防溢探头80与安装孔81之间形成两道防水结构,有效防止液体或水蒸气进入到容纳腔201中。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四密封件具体为塑胶密封圈。

其中,本实施例中,防溢探头80伸入锅具内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外螺纹,防溢探头80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其中,由于采温组件70和防溢探头80均需与控制板30相连,所以为了采温组件70和防溢探头80与控制板80之间连接方便,具体的,还包括可插设在控制板上的插座702,插座702上具有与采温组将相连的第一引线703以及与防溢探头80相连的第二引线704,而且为了方便第二引线704与防溢探头80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二引线704的一端上设有金属线环7041,第二引线704与防溢探头80电性连接时,具体将金属线环7041套设在防溢探头80上进行电性相连,其中,安装时,插座702具体连接在控制板30的下表面。

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上还设有电池座,电池座内设有用于给控制板30供电的电池。

其中,为了方便控制板30在手柄20的容纳腔201中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手柄20包括与锅盖相连的手柄座22和盖设在手柄座22上的手柄盖21,即手柄20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手柄座22和手柄盖21,其中,手柄座22设置在锅盖上,手柄盖21位于手柄座22上,且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的内表面围成容纳腔201,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采温组件70的一端和防溢探头的一端均设在手柄座22内,安装时,首先将手柄座22固定在锅盖上,将采温组件70和防溢探头80的检测端分别穿过装配孔和安装孔并从锅盖上伸入锅具内,采温组件70和防溢探头80与控制板30相连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01内,并将采温组件70和防溢探头80与控制板30相连,然后向容纳腔201中灌密封件,待密封胶凝固后,将控制板30安装到容纳腔201中,最后将手柄盖21盖设在手柄座22上,完成手柄20安装。

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座22与锅盖之间具体通过螺钉可拆卸相连,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之间通过卡接、螺纹连接或者螺钉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之间具体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具体的,在手柄座22的内侧壁上设置限位件60,具体的,限位件60具体可以为限位柱,如图5所示,设置了限位柱60c、限位柱60d、限位柱60c和限位柱60d,且限位柱60c、限位柱60d、限位柱60c和限位柱60d上分别开设螺纹孔61,螺钉穿过手柄盖21与螺纹孔61紧固连接时将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进行固定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柱60c、限位柱60d、限位柱60c和限位柱60d既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可以作为螺钉柱与螺钉进行紧固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容纳腔201内设有用于支撑控制板30的支撑件,如图5所示,支撑件具体为支撑台,分别设置了支撑台50e、支撑台50f、支撑台50h和支撑台50k,这样安装时,可以将控制板30放置在支撑台50e、支撑台50f、支撑台50h和支撑台50k上,其中,本实施例中支撑台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支撑台50e、支撑台50f、支撑台50h和支撑台50k。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手柄盖21和手柄座22之间密封连接,具体的,在手柄盖21和手柄座22之间设有硅胶垫2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容纳腔20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硅胶垫23的台阶202,其中,台阶202具体为环状台阶。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之间采用螺钉连接,这样手柄盖21上需开设开孔,而且螺钉的一端处于手柄盖21上,为了确保手柄盖21的外观美观性,本实施例中,手柄盖21包括手柄下盖21b和盖设在手柄下盖21b上的手柄上盖21a,其中,手柄下盖21b上开设可供螺钉穿过的螺纹孔,当手柄下盖21b与手柄座22采用螺钉连接后,将手柄上盖21a盖设在手柄下盖21b上,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上盖21a与手柄下盖21b之间具体可以卡接或者胶水粘合方式相连。

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上盖21a具体为硅胶盖。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其中,电磁炉炊具至少包括电磁炉和上述实施例的电磁炉锅具,为了接收防溢探头80和采温组件70检测到的数据,电磁炉内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与电磁炉内的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述实施例中控制板30上的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控制单元根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对电磁炉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

其中,本实施例中,电磁炉的其他机构可以参考现有电磁炉,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炊具使用时,具体的,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上,给电磁炉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电磁炉的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体的底部,从而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锅体发热,进而加热锅体内的食材。加热过程中,采温组件70实时采集锅体内的蒸汽的温度,当然,采温组件70也可以采集锅体内液体的温度,然后将该温度传输至控制板30,控制板30通过发射模块将该温度信号发送给电磁炉上的接收模块,接收模块接收到该信号后反馈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温度信号具体调整电磁炉的加热功率、加热时长甚至加热膜式,从而控制锅内食物的温度,达到精确控温的目的,其中,本实施例中,发射模块将该温度信号也可以发送终端(例如用户的智能手机),这样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查看电磁炉和锅具的工作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