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质折叠展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8118发布日期:2019-06-14 22:2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质折叠展示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展示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纸质折叠展示架。



背景技术:

展示架用于展览广告,商业促销,办公室摆办,户外展示活动等,可以很明目的给商品做一个比较醒目的宣传作用。

目前,公告号为CN2041695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折叠式纸质展示架,包括粘条面板、第一侧板、前面板、第二侧板和后背板,所述粘条面板、第一侧板、前面板、第二侧板和后背板依次连接,任意两板的连接处均设有纵向折痕,相邻的两板弯折呈90°角后,后背板粘贴在粘条面板上,第一侧板、前面板、第二侧板和后背板构成一上下开口的长方体;所述前面板上切割出多个用于放置商品的支撑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支撑板两侧的位置上分别切割出左固定耳和右固定耳;所述支撑板与前面板通过与纵向折痕垂直的横向折痕连接,所述左固定耳和右固定耳分别固定在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多个开口向上的U型槽,所述支撑板向内弯折后,左固定耳和右固定耳折叠后安插到U型槽内。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折叠式纸质展示架,其从未组装状态折叠成架体状态时需要将左固定耳和右固定耳依次折叠后安插到U型槽内,折叠过程费时较长,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质折叠展示架,其优点在于未组装成型前占用空间小,组装成型过程方便,组装成型后结构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纸质折叠展示架,包括框架板体和设置于所述框架板体竖直方向上的若干个层板体,所述框架板体包括主板和折痕连接于所述主板水平两侧的侧板;所述层板体包括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板上的支撑板和折痕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水平两侧的联动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主板一侧折痕连接有竖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挡板,所述联动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使两者相互粘合的连接部件,所述联动板靠近所述挡板一侧折痕连接有贴合于所述挡板内侧的侧内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两侧的侧板向主板的一侧翻转,使主板与侧板处于相互垂直的状态,而联动板随着侧板的翻转逐渐贴合于侧板的内侧,并通过连接部件使两者相互贴合固定,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支撑板翻转至与主板相垂直,并且与挡板、主板以及联动板之间形成上端敞开的矩形空间,即完成展示架的组装。其中,通过挡板能够防止物件滑出支撑板,而由于侧内板贴合在挡板的内侧,从而能够增加挡板的厚度,使其在与物件相抵触时具有较大的受力荷载。

而在不需要使用展示架时,只需将两侧的侧板向远离主板的一侧翻转,使联动板与侧板分离,并继续翻转至侧板、联动板、支撑板、挡板以及侧内板的表面均与主板的表面相平行,即完成展示架的折叠。此时,相对于架体的状态,支撑板、联动板以及挡板平行贴合在主板上,缩小了展示架整体所占据的空间,便于展示架的存放。因此,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展示架未组装成型前占用空间小,组装成型过程方便,组装成型后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包括依次折痕连接的第一翻折板、第二翻折板和第三翻折板,当所述挡板竖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时,所述第一翻折板向上转动并贴合于所述侧内板背离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翻折板绕过所述侧内板并贴合于所述侧内板面向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翻折板绕过所述侧内板并贴合于所述支撑板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依次转动第一翻折板、第二翻折板和第二翻折板后,第一翻折板、第二翻折板以及侧内板形成一体并与支撑板竖直连接,以具有较大的受力荷载来承受体积较大的物件;另外,由于第三翻折板绕过侧内板后贴合在支撑板的表面,从而能够增加支撑板的厚度,提高支撑板的受力荷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翻折板和第三翻折板的折痕处间隔设置有若干条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槽的设置能够使第二翻折板和第三翻折板的折痕处更容易弯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翻折板和第二翻折板之间的折痕处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波浪状的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展示架组装完成后,第一翻折板和第二翻折板之间的凸起朝上;此时,若在支撑板上摆放大型物件时,物件上的某一部分可能抵压在凸起上,而通过波浪状的凸起能够增加物件与挡板接触时的摩擦,提高物件摆放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板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呈L型的让位部,所述让位部的长边与所述主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侧板的宽度,所述让位部的短边上端面与所述挡板的上端面相持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联动板贴合在侧板内侧时,让位部的长边能够隐蔽在侧板内,提高整体的美观性;而由于让位部的短边上端面与挡板的上端面相持平,即能够增加挡板纵向的受力面积,使得物件的边缘与挡板上端接触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联动板一侧面上的公贴合部和设置于所述侧板面向所述联动板一侧且与所述公贴合部粘合的母贴合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贴合部和母贴合部可分别为魔术贴的第一面和魔术贴的第二面,不仅能够实现联动板与侧板的快速固定,且抗疲劳能力强,寿命较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的形状呈上窄下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窄下宽的设计,能够增加侧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使整个框架板体的放置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板体竖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水平对折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板两侧的侧板翻转至与主板表面相平齐时,通过沿水平对折线对折,能够缩短框架板体整体的长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展示架整体所占据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板体下侧的下底板体,且所述下底板体的上端面支撑所述框架板体上最下侧的层板体,所述下底板体的下端面平行于所述框架板体的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展示架组装完成后,下底板体能够增加框架板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展示架放置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下底板体的上端面支撑框架板体上最下侧的层板体,从而能够提高最下侧层板体的受力荷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底板体包括平行于所述主板的正底板、折痕连接于所述正底板两侧的侧底板和折痕连接于所述侧底板且远离所述正底板一侧的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折痕连接于所述侧板上,所述正底板的上侧折痕连接有向所述主板一侧翻转的内翻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板向远离主板一侧翻转时,在侧底板的带动下,正底板会向正板一侧移动,减小下底板体占用的空间;而当侧板向主板一侧翻转,正底板会向远离正板一侧移动,提升下底板体作为支撑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下底板体作为支撑时,内翻板翻转并贴合在最下侧层板体的下端面,从而能够增加最下侧层板体的厚度,进一步提高最下侧层板体的受力荷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折叠过程简单,且折叠后能够极大地减少占据空间;

2、折叠成型后,不仅能够防止物件滑出,且具有较高的受力荷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成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凸显挡板结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凸显连接部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初步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拆除了广告板);

图6是本实施例中完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拆除了广告板)。

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板体;2、层板体;3、下底板体;4、主板;5、侧板;6、广告板;7、前定板;8、后定板;9、支撑板;10、联动板;11、连接部件;12、公贴合部;13、母贴合部;14、挡板;15、侧内板;16、第一翻折板;17、第二翻折板;18、第三翻折板;19、凸起;20、条形槽;21、让位部;22、正底板;23、侧底板;24、连接底板;25、内翻板;26、水平对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纸质折叠展示架,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板体1、沿竖直方向一体连接在框架板体1上的若干层板体2和连接在框架板体1下侧的下底板体3。

如图1和2所示,框架板体1包括主板4和折痕连接在主板4水平两侧的侧板5,主板4的上端插接有广告板6,广告板6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前定板7和一个后定板8,后定板8位于两个前定板7之间。在广告板6插接在主板4上时,两个前定板7贴合在主板4的前侧表面,后定板8贴合在主板4的后侧表面,即实现广告板6安装,而通过广告板6能够清楚地表明所展示物件的价格、性能等参数。另外,侧板5的形状呈上窄下宽,即在展示架完成组装后,侧板5较宽的一侧与地面接触,使得展示架整体的摆放更加稳定。

如图2和3所示,层板体2包括一侧转动连接在主板4上的支撑板9和折痕连接在支撑板9水平两侧的联动板10,联动板10与侧板5之间设置有使两者相互粘合的连接部件11,即在展示架成型的过程中,连接部件11能够将联动板10固定在侧板5上,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地,如图3和4所示,连接部件11包括设置在联动板10一侧面上的公贴合部12和设置在侧板5面向联动板10一侧且与公贴合部12粘合的母贴合部13。其中,公贴合部12和母贴合部13可分别为魔术贴的第一面和魔术贴的第二面,不仅能够实现联动板10与侧板5的快速固定,且抗疲劳能力强,寿命较长。

如图3和4所示,为了防止物件滑出支撑板9,在支撑板9远离主板4一侧折痕连接有竖直连接在支撑板9上的挡板14,且在联动板10靠近挡板14一侧折痕连接有侧内板15。其中,挡板14包括依次折痕连接的第一翻折板16、第二翻折板17和第三翻折板18,当挡板14竖直连接在支撑板9上时,第一翻折板16向上转动并贴合在侧内板15背离主板4的一侧,第二翻折板17绕过侧内板15并贴合在侧内板15面向主板4的一侧,第三翻折板18则绕过侧内板15并贴合在支撑板9的表面。因此,在展示架成型后,第一翻折板16、第二翻折板17以及侧内板15便形成一体并与支撑板9竖直连接,使其在作为支撑时能够具有较大的受力荷载来承受体积较大的物件;而由于第三翻折板18贴合在支撑板9表面,从而能够增加支撑板9的厚度,提高支撑板9的受力荷载。

如图3和4所示,第一翻折板16和第二翻折板17之间的折痕处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波浪状的凸起19(见图2),且在第一翻折板16和第二翻折板17竖直连接在支撑板9上时凸起19(见图2)朝上。由于在支撑板9上摆放大型物件时,物件上的某一部分可能抵压在凸起19上,而通过波浪状的凸起19(见图2)能够增加物件与挡板14接触时的摩擦,提高物件摆放时的稳定性。另外,为了能够使第二翻折板17和第三翻折板18的折痕处更容易弯折,在第二翻折板17和第三翻折板18的折痕处间隔设置有两个条形槽20。

值得一提的是,联动板10远离支撑板9的一端设置有呈L型的让位部21,让位部21的长边与主板4之间的间距小于侧板5的宽度,且让位部21的短边的上端面与第一翻折板16或第二翻折板17竖直连接在支撑板9上时的上端面相持平。因此,当联动板10贴合在侧板5内侧时,让位部21的长边能够隐蔽在侧板5内,提高整体的美观性;而让位部21的短边能够增加第一翻折板16以及第二翻折板17作为支撑时的纵向受力面积,使得物件的摆放更加稳定。

如图3所示,下底板体3包括平行于主板4的正底板22、折痕连接在正底板22两侧的侧底板23和折痕连接在侧底板23远离正底板22一侧的连接底板24,连接底板24折痕连接在侧板5上,正底板22的上侧折痕连接有向主板4一侧翻转的内翻板25。因此,当侧板5向远离主板4一侧翻转时,在侧底板23的带动下,正底板22会向正板一侧移动,减小下底板体3占用的空间;而当侧板5向主板4一侧翻转,正底板22会向远离正板一侧移动,提升下底板体3作为支撑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下底板体3作为支撑时,内翻板25翻转并贴合在最下侧支撑板9的下端面,从而能够增加最下侧支撑板9的厚度,进一步提高最下侧支撑板9的受力荷载。

如图5和6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小展示架整体的占据空间,在框架板体1竖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水平对折线26,即沿水平对折线26对折,能够缩短框架板体1整体的长度。

具体折叠过程:当需要使用展示架时,先将两侧的侧板5向主板4的一侧翻转,直至侧板5与主板4相垂直,并使得联动板10随着侧板5的翻转逐渐贴合于侧板5的内侧,直至公贴合部12和母贴合部13相互贴合;其中,支撑板9翻转至与主板4相垂直,联动板10翻转至与支撑板9垂直;接着,依次翻转第一翻折板16、第二翻折板17和第二翻折板17,使第一翻折板16、第二翻折板17以及侧内板15形成一体并与支撑板9竖直连接,而第二翻折板17贴合在支撑板9表面;同时,侧底板23向远离主板4一侧翻转,带动正底板22向远离主板4一侧移动,而内翻板25翻转至最下侧支撑板9的下端面,即完成展示架的组装。此时,支撑板9、挡板14、主板4以及联动板10之间形成上端敞开的矩形空间,即可用于放置物件。

在不需要使用展示架时,先依次翻转第三翻转板、第二翻折板17和第一翻折板16,使其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将两侧的侧板5向远离主板4的一侧翻转,使公贴合部12和母贴合部13分离,并翻转至侧板5、联动板10、支撑板9、挡板14以及侧内板15的表面均与主板4的表面相平行;最后,再沿水平对折线26对折,使框架板体1的整体长度缩短一半,即完成展示架的折叠。综上,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展示架未组装成型前占用空间小,组装成型过程方便,组装成型后结构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