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抱婴、背婴和移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6662发布日期:2020-08-25 19:0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抱婴、背婴和移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抱婴、背婴和移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婴儿用品也越来越关注,如何在看护婴儿的同时减轻父母的身心负担是婴儿用品的一种发展方向。婴儿重量通常有十几斤,长时间保持抱的状态会使父母感到手臂酸痛等;当婴儿在沙发等位置睡着后,想要将婴儿移动到卧室的床上,直接抱容易弄醒婴儿,婴儿一旦哭闹就会非常耗费父母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抱婴、背婴和移婴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用于抱婴、背婴和移婴的装置,主要包括合金折叠架(可采用镁铝合金或其他镁合金等)和布料睡袋(采用尼龙布、涤纶布、帆布等),所述的合金折叠架包括固定架和支撑架,固定架两侧设有用于将固定架固定在人体上的肩带,支撑架铰接在固定架下端,固定架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支撑架旋转角度的限位件,布料睡袋上端开口并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下方;其中:

所述的支撑架用于支撑睡袋,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架侧梁,两个支撑架侧梁分别铰接在固定架下端两侧,两个支撑架侧梁远离固定架的一端通过铲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布料睡袋包括一个底面和两个侧面,底面一端连接在铲板上、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架上并使底面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底面两侧分别通过侧面与支撑架侧梁相连接,婴儿平躺在睡袋底部,婴儿头部和脚部分别朝向睡袋的两个侧面,两个侧面主要用于防止婴儿自睡袋中掉出。

所述的固定架包括两个固定架侧梁,两个固定架侧梁通过中横梁、下横梁固定连接,下横梁的长度大于两个固定架侧梁之间的距离(婴儿长度大于成人肩宽,两个固定架侧梁之间的距离与成人肩宽相近,下横梁长度与婴儿长度相近),两个支撑架侧梁分别铰接在下横梁的两端。

两个固定架侧梁的上端通过上横梁相连接,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架侧梁铰接。

上横梁上还设有颈带(在抱婴和移婴时使用,如果在背婴时使用容易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颈带上设有用于调节颈带长度的颈带调节扣(颈带调节扣类似现有技术中背包上背带长度的调节,不再详述)。

肩带下端连接在中横梁端部或靠近中横梁端部的固定架侧梁上,肩带上端连接在上横梁上。

支撑架侧梁与下横梁铰接的一端的下部设有凸块,当支撑架侧梁与下横梁处于最大打开状态时,凸块与下横梁下部接触形成对支撑架侧梁旋转角度的限位(即所述的限位件是下横梁位于铰接轴以下的部分)。

肩带上设有用于调节肩带长度的肩带调节扣(肩带调节扣类似现有技术中背包上背带长度的调节,不再详述)。

布料睡袋开口上方设有至少两条护带(防止走动过程中婴儿自睡袋口滑出),护带一端连接在支撑架侧梁上靠近铲板的一端,护带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架上。

有益效果:采用折叠结构,可以使用时打开,在不使用时折叠,便于使用、运输和存放;采用合金可以保证强度的同时,优选轻质合金,从而减轻重量;设置护带,可以增加安全性;设置铲板,一方面对睡袋进行支撑,另一方面用于移动婴儿时,将婴儿铲入睡袋,很大程度上避免弄醒婴儿;在带婴儿外出时,能够随时改变抱和背的状态,且能够将双手释放出来,来抚摸或喂养婴儿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合金折叠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睡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合金折叠架,101、固定架,101a、固定架侧梁,101b、中横梁,101c、下横梁,101d、上横梁,102、支撑架,102a、支撑架侧梁,102b、铲板,2、布料睡袋,201、底面,202、侧面,203、底面与铲板连接部分,204、底面与下横梁连接部分,3、肩带,301肩带调节扣,4、颈带,401、颈带调节扣,5、护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未详述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采用现有技术能够实现。

参见图1,一种用于抱婴、背婴和移婴的装置,包括合金折叠架1、布料睡袋2、肩带3、颈带4和护带5;

参见图1和图2,所述的合金折叠架1采用镁铝合金,其包括固定架101和支撑架102,固定架101包括两个固定架侧梁101a,两个固定架侧梁101a通过中横梁101b、下横梁101c固定连接,下横梁101c的长度大于两个固定架侧梁101a之间的距离,两个固定架侧梁101a的上端还通过上横梁101d相连接,上横梁101d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架侧梁101a铰接,上横梁101d上还设有颈带4,颈带4上设有用于调节颈带4长度的颈带调节扣401;支撑架102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架侧梁102a,两个支撑架侧梁102a分别铰接在固定架101下横梁101c的两端,两个支撑架侧梁102a远离固定架101的一端通过铲板102b固定连接;支撑架侧梁102a与下横梁101c铰接的一端的下部设有凸块,当支撑架侧梁102a与下横梁101c处于最大打开状态时,凸块与下横梁101c下部接触形成对支撑架侧梁102a旋转角度的限位;

参见图1和图3,所述的布料睡袋2上端开口并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02下方,其包括一个底面201和两个侧面202,底面201一端连接在铲板102b上、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架101的下横梁101c上并使底面201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底面201两侧分别通过侧面202与支撑架侧梁102a相连接;

参见图1,肩带3下端连接在中横梁101b端部或靠近中横梁101b端部的固定架侧梁101a上,肩带3上端连接在上横梁101d上;肩带3上设有用于调节肩带3长度的肩带调节扣301;

参见图1,布料睡袋2开口上方设有至少两条护带5,护带5一端连接在支撑架侧梁102a上靠近铲板102b的一端,护带5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架101上。

为增加舒适性,可以将固定架101与父母身体接触位置设置呈无棱角的形状,和/或在接触位置缝制棉垫等;为了美观可以将整个合金折叠架1使用布料等包裹。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

抱婴时,将整个装置置于胸前,颈带4固定在父母的颈部,两臂伸入肩带3中,通过肩带调节扣301调节肩带长度使左右两个肩带3固定紧,通过颈带调节扣401调节颈带4长度使颈带4固定紧,将婴儿平躺放入布料睡袋2中,父母双手可以喂养或抚摸婴儿;

背婴时,在抱婴抱累等情况下可以改为背负,背负时不使用颈带4,但使用肩带3和护带5,将双臂伸入肩带3进行背负,护带5防止婴儿滑脱;

移婴时,将整个装置置于胸前,颈带4固定在父母的颈部,两臂伸入肩带3中,肩带3和颈带4稍加固定,不需要固定太紧,铲板102b自婴儿侧身进入婴儿与沙发面之间,配合双手轻轻将婴儿铲入布料睡袋2,由于布料睡袋2的布料属性,其柔软可变形,慢慢移动支撑架102使婴儿在布料睡袋2底面201滑动直至布料睡袋2中部,抬起支撑架102,婴儿即平躺于布料睡袋2底部,抱至卧室床上后可以采用上述操作的逆过程或直接拆下布料睡袋2;

不使用时,将合金折叠架进行折叠存放,可以节省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