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2500发布日期:2019-06-13 15:4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手持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吸尘器是现在常见的一种家用清洁电器,常用的吸尘器按照结构形态不同可大致分为卧式、立式、手持式等,其中,卧式吸尘器包括本体、真空风机、连接管、地刷等部件,真空风机安装在本体内部,真空风机通过软管与地刷连接,使用时操作地刷进行吸尘,并通过连接管拖动本体进行移动。卧式吸尘器一般体积较大,使用时需要经常性地拖动本体,操作不是十分方便。立式吸尘器的地刷和真空风机采用一体化结构,使用时推动立式吸尘器机体即可完成吸尘操作,非常适用于清洁地面,但是在需要对墙壁、家具表面以及桌面等进行清洁时,需要将整个吸尘器举起,不便使用。手持式吸尘器出于便携的目的进行设计,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使用者操作,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现有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电池、电机、手柄、杯体等部件,在设计手持式吸尘器时,上述部件的相对位置设置对于手持式吸尘器的整体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对于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关技术中的手持吸尘器,排风口通常设置在手柄顶部或者尘杯底部,其中,当排风口设置在手柄顶部时,排风口吹出的风很容易吹向用户,造成用户使用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真空吸尘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包括前壳体、尘杯组件、手柄、吸入管、辅助立柱、排风风道、吸风电机和供电装置;

所述前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吸入口,所述前壳体呈环状中空结构,且所述环状中空结构的中间形成用于所述吸入管插入的插接通道,所述前壳体的后端与所述尘杯组件的前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尘杯组件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吸入管相对接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与所述插接通道相对接,所述吸入管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插接通道和接口部导入所述尘杯组件的内部;所述辅助立柱和所述手柄分别与所述前壳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供电装置分别与所述辅助立柱和手柄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排风口,且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环状中空结构的环形空腔相连通;所述吸风电机设置在所述环形空腔内,并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排风风道设置在所述尘杯组件的下方,且所述排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风电机的吸入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尘杯组件的后端相连通;从所述吸入管吸入的灰尘经过所述尘杯组件过滤后风依次进入到所述排风风道和吸风电机从所述排风口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尘杯组件包括尘杯、过滤网罩和导向罩;

所述过滤网罩设置在所述尘杯内,所述尘杯的前端与所述前壳体相连接,所述过滤网罩的后端与所述导向罩相连接;

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导向罩相连通,从所述吸入管吸入的灰尘经过所述过滤网罩过滤后风从导向罩进入到所述排风风道再进入所述吸风电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罩与所述排风风道相连接处呈扇形结构,所述排风风道的后端呈扇形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罩的后端面与所述排风风道的后端面上沿处于同一竖直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罩的后端面为弧形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罩与所述排风风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尘杯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插接部,所述前壳体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相配合的插接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排风风道的顶部设置有滑轨,所述尘杯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排风风道的顶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尘杯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轨。

所述滑槽呈燕尾槽型,所述滑轨的形状与所述滑槽的形状相匹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入管的水平方向的轴线与所述手柄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78.1°-19.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所述前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吸入口,所述前壳体呈环状中空结构,且所述环状中空结构的中间形成用于所述吸入管插入的插接通道,所述前壳体的后端与所述尘杯组件的前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尘杯组件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吸入管相对接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与所述插接通道相对接,所述吸入管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插接通道和接口部导入所述尘杯组件的内部;所述辅助立柱和所述手柄分别与所述前壳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供电装置分别与所述辅助立柱和手柄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排风口,且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环状中空结构的环形空腔相连通;所述吸风电机设置在所述环形空腔内,并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排风风道设置在所述尘杯组件的下方,且所述排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风电机的吸入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尘杯组件的后端相连通;从所述吸入管吸入的灰尘经过所述尘杯组件过滤后风依次进入到所述排风风道和吸风电机从所述排风口排出,风经过吸风电机从前壳体上的排风口排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排风口位于手柄上导致吹向使用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的风向流向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手持真空吸尘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前壳体;101-排风口;11-吸入管;12-手柄;13-辅助立柱;14- 排风风道;15-吸风电机;16-供电装置;17-尘杯;171-插接部;18- 过滤网罩;19-导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的风向流向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手持真空吸尘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包括前壳体10、尘杯17组件、手柄12、吸入管11、辅助立柱13、排风风道 14、吸风电机15和供电装置16;

所述前壳体10的前端设置有吸入口,所述前壳体10呈环状中空结构,且所述环状中空结构的中间形成用于所述吸入管11插入的插接通道,所述前壳体10的后端与所述尘杯17组件的前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尘杯17组件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吸入管11相对接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与所述插接通道相对接,所述吸入管11 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插接通道和接口部导入所述尘杯17组件的内部;所述辅助立柱13和所述手柄12分别与所述前壳体10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供电装置16分别与所述辅助立柱13和手柄12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前壳体10上设置有排风口101,且所述排风口101与所述环状中空结构的环形空腔相连通;所述吸风电机15设置在所述环形空腔内,并与所述供电装置16电连接;所述排风风道14设置在所述尘杯17组件的下方,且所述排风风道14的一端与所述吸风电机15的吸入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尘杯17组件的后端相连通;从所述吸入管11吸入的灰尘经过所述尘杯17组件过滤后风依次进入到所述排风风道14和吸风电机15从所述排风口101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4所示,所述尘杯17组件包括尘杯17、过滤网罩18和导向罩19;

所述过滤网罩18设置在所述尘杯17内,所述尘杯17的前端与所述前壳体10相连接,所述过滤网罩18的后端与所述导向罩19相连接;

所述排风风道14与所述导向罩19相连通,从所述吸入管11吸入的灰尘经过所述过滤网罩18过滤后风从导向罩19进入到所述排风风道14再进入所述吸风电机15。

可选的,所述导向罩19与所述排风风道14相连接处呈扇形结构,所述排风风道14的后端呈扇形结构。使经过导向罩19导向后直接进入到扇形结构的排风风道14内,增加了排风风道14的入口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网罩18的后端面与所述排风风道14的后端面上沿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导向罩19的后端面为弧形面,以及倾斜状结构的排风风道14后端面与扇形结构,使得气体可以沿着扇形结构的弧状面顺利被导入排风风道14中,防止气体在传导过程中与多余的立面发生碰撞,避免产生多余的噪音。

另外,所述导向罩19与所述排风风道1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增加了二者装配后的密封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尘杯17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插接部171,所述前壳体10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 171相配合的插接口。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插接部171与插接口的设置,方便尘杯 17与前壳体10的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风风道14的顶部设置有滑轨,所述尘杯17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槽。

还可以,所述排风风道14的顶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尘杯17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轨。

所述滑槽呈燕尾槽型,所述滑轨的形状与所述滑槽的形状相匹配。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尘杯17组件与排风风道14进行装配时,使得尘杯17组件可以在排风风道14上进行移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吸入管11的水平方向的轴线A-A与所述手柄12的中轴线B-B之间的夹角范围为 78.1°-19.9°。这个角度方便使用者拿取使用。

具体而言,相关技术中的手持吸尘器,排风口通常设置在手柄顶部或者尘杯底部,其中,当排风口设置在手柄顶部时,排风口吹出的风很容易吹向用户,造成用户使用不适。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真空吸尘器,所述前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吸入口,所述前壳体呈环状中空结构,且所述环状中空结构的中间形成用于所述吸入管插入的插接通道,所述前壳体的后端与所述尘杯组件的前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尘杯组件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吸入管相对接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与所述插接通道相对接,所述吸入管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插接通道和接口部导入所述尘杯组件的内部;所述辅助立柱和所述手柄分别与所述前壳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供电装置分别与所述辅助立柱和手柄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排风口,且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环状中空结构的环形空腔相连通;所述吸风电机设置在所述环形空腔内,并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排风风道设置在所述尘杯组件的下方,且所述排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风电机的吸入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尘杯组件的后端相连通;从所述吸入管吸入的灰尘经过所述尘杯组件过滤后风依次进入到所述排风风道和吸风电机从所述排风口排出,风经过吸风电机从前壳体上的排风口排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排风口位于手柄上导致吹向使用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