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337发布日期:2019-05-24 21:0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杯子。



背景技术:

我国具有上千年茶文化历史,许多人在饭后或者工作学习的时候都喜欢泡杯茶喝。目前市场上的茶水杯大多是在茶杯内设置滤网,虽然能够避免茶叶进入嘴里,但无法将茶叶与茶水在杯内及时分离,茶叶始终浸泡在茶水里,导致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而且,茶中的维生素C、P、氨基酸等也会因长期浸泡氧化而减少,降低茶水的营养价值。刚开始茶的浓度过高,而继续泡会越来越淡,很难喝到口感最佳的茶水。并且泡的时间久了,既散失了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又容易析出一些有害物质,影响饮茶者的身体健康。

中国专利CN201220436193.1公开了一种挤压式茶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杯和间隙配合于外杯内并可相对外杯上下活动的内杯,所述外杯包括杯体和固定于杯体底部的底座,底座内设有置放茶叶的收容腔,该收容腔与杯体内腔之间藉由过滤网隔开,而所述内杯底部设有指向内杯内腔的单向阀。该实用新型虽然能够在饮茶时将茶叶和茶水进行分离,但是并不能调节茶水的浓度,不能根据每个人的口感喜好进行调节,并且长时间浸泡的茶叶还是会因为氧化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影响茶水中的营养物质。因此,提供一种能将茶水茶叶及时分离的杯子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杯子,通过使用这种杯子,能够及时的将茶水和茶叶进行分离,可以调节茶水的浓度,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子,包括杯体以及分别与所述杯体上下端螺纹连接的上盖和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上下端均为开口,所述杯体下端设有隔断层和滤片,所述隔断层上设有多个漏孔,所述滤片通过连接件顶紧于所述隔断层的底部,所述滤片上设有与所述漏孔对应的滤孔,所述下盖包括与杯体连接的连接部和卡合在所述连接部下端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可相对连接部旋转,所述连接部底部设有中心孔,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一个向上延伸并穿过中心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的螺柱。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螺纹部和内仓,所述螺纹部下端向内弯折形成卡台,所述内仓上端向外弯折形成与所述卡台配合的卡扣;所述内仓外壁上设有限位圈,所述外壳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圈配合的定位环。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扣环,所述内仓底部设有中心孔,所述螺柱底部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扣合在所述扣环内,所述螺柱向上穿过所述中心孔,所述螺柱上套设有防水圈并置于所述定位片与所述内仓底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隔断层中心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由上往下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螺母与螺栓配合将所述滤片固定于所述隔断层底部,所述螺母与所述滤片之间设有张紧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的下端形状为外六方,所述螺柱上端设有与所述外六方配合的内六方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顶盖,所述上盖与顶盖之间构成一容腔。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顶盖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杯体开口接触处设有防水圈,所述下盖与杯体开口接触处也设有防水圈。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为双层玻璃杯体,所述上盖和下盖的材质为钛,所述螺柱为钛螺柱,所述螺栓为钛螺栓,所诉螺母为钛螺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杯子可将茶叶放入内仓后组装好下盖,旋转外壳转动滤片打开隔断层上的漏孔,此时可导入饮用水进行冲泡茶叶,根据需要调节泡茶时间后,当茶水冲泡到个人适宜的浓度后,可旋转外壳带动滤片旋转将隔断层上的漏孔关闭,此时下盖中的茶叶是与杯体内的茶水分离的,饮用时也不会饮入茶叶茶渣;饮用完毕后又可旋转外壳转动滤片打开隔断层上的漏孔,倒入饮用水再次进行冲泡茶叶,如此可往复浸泡茶叶数次,能自由把握茶叶浸泡时间;同时,该新型杯子采用永不生锈的钛制作而成,利用钛的无毒性和对人体的亲和性,保证泡出的茶水对人体无毒无害,环保健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杯子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种杯子的下盖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种杯子的隔断层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种杯子的滤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杯子,包括上盖1、杯体2和下盖3,上盖1与杯体2的上端螺纹连接,下盖3与杯体2的下端螺纹连接;杯体2上下端均为开口,在杯体2的内部靠近下端位置处设有隔断层20,在隔断层20的下方设置有滤片25,在隔断层20的圆周上等距分布设有三个漏孔21,在隔断层20的中心设有一个固定孔22,固定孔22内设有一个穿过固定孔22头部向下的螺栓23,在螺栓23上设有一个与螺栓23配合的螺母24,通过螺母24将滤片25固定在隔断层20底部,滤片25与螺母24之间设有张紧弹簧26,通过张紧弹簧26的挤压作用,将滤片25压紧在隔断层20的底面与隔断层20紧密接触,滤片25上对应三个漏孔21的位置处均设有多个滤孔27。

具体的,下盖3包括与杯体2连接的螺纹部30、卡合在螺纹部30的下端用于容纳茶叶的内仓31和卡合在内仓31下端外侧的外壳32,外壳32可相对螺纹部30进行360度旋转,内仓31的底部设有中心孔33,外壳32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一个扣环34,中心孔33内设有一跟穿过中心孔33并向上延伸的螺柱35,在螺柱35的底端设有一个能与扣环34相配合的定位片36,定位片36扣合在扣环34的内部卡合固定。

具体的,螺栓23的下端形状为外六方,螺柱35的上端设有一个与螺栓23的下端外六方配合的内六方凹槽38。

具体的,在内仓31外壁上设有限位圈43,在外壳32的内壁上设有能够与限位圈43配合的定位环42,定位环42的下部设有一圈凹台421,限位圈43与凹台421的配合使得内仓31与外壳32卡合固定;螺纹部30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一圈卡台40,内仓31的上端仓壁向外弯折形成一圈能够与卡台40配合的卡扣41;卡扣41和限位圈43之间的距离与卡台40的上表面和凹台421之间的距离相等,使螺纹部30的下端与外壳32的上端抵接,这样可以使得螺纹部30、内仓31和外壳32三者紧固在一起。

上述结构中,当需要泡茶时,先将茶叶放入下盖3内,然后将下盖3装于杯体2下端,在拧紧下盖前内六方凹槽38与螺柱35下端的外六方初步卡合,拧紧下盖后螺栓23的下端刚好整体插入内六方凹槽38之中;然后从杯体上端倒入热水,旋转外壳32带动螺柱35旋转,同时螺柱35带动螺栓23旋转,螺栓23带动螺母24旋转,进而带动通过张紧弹簧26压紧的滤片25旋转,使滤孔27与漏孔21相通构成过水通道,使水流入下盖进行浸泡,当茶水浓度达到所需的浓度时,再次旋转外壳32,使滤孔27与漏孔21分离,此时隔断层密闭,茶叶与水分离,便可进行饮用。

具体的,在上盖1的上端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顶盖11,当顶盖11扣合在上盖1上的时候,上盖1与顶盖11之间构成一个容腔,此容腔在平时可以备用一些茶叶放入其中,方便了客户的使用;具体的,在上盖1顶部向上延伸设有外螺纹12,顶盖11设有可与外螺纹12配合的内螺纹13,当顶盖11通过螺纹连接拧紧在上盖1上的时候,形成一个双层的结构,双层结构也能更好的起到保温的作用。

具体的,在螺柱35上套设有防水圈45,防水圈45置于内仓31和外壳32之间,防止在水杯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内仓31的中心孔而导致的漏水;在上盖1与杯体2上端开口接触的地方设有防水圈44,在下盖3与杯体2下端开口接触的地方设有防水圈44,可使上盖1和下盖3与杯体2螺纹旋转后拧紧状态下更好的与杯体2的开口端密闭接触,防止出现漏水。

具体的,杯体2为中空的双层玻璃杯,双层玻璃能够更好的使水杯保温,为浸泡茶叶创造一定的条件;体上盖1、下盖3的材质为钛,螺柱35为钛螺柱,螺栓23为钛螺栓,螺母24为钛螺母,钛是一种具有坚硬、不生锈特性的安全、低变应原的金属,并且钛制品由于会安定身体电流,舒缓肌肉紧绷状态,因此,精神会得到松解、肌肉也会逐渐放松,并可提高运动机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滤片25可以进行更换,有不同大小滤孔的滤片可供选择,根据个人的习惯,更换大孔的滤片可以泡绿茶白茶类,小孔的滤片可以泡普洱红茶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