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蒸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6277发布日期:2019-06-05 22:4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炖蒸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炖蒸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炖蒸器具,包括炖蒸装置和供水装置,炖蒸装置包括锅体和设置在锅体底部的发热装置,发热装置与锅体内腔连通,发热装置的侧壁具有与供水装置连通的进水口,则供水装置通过进水口给发热装置供水,发热装置对水加热后可产生水蒸气,进而水蒸气实现对食物的加热效果。但是,若进水口位置设置不当,则可能导致加热过程中,食物的残渣或其他杂物进入发热装置而堵塞进水口。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炖蒸器具,旨在避免进水口被杂物堵塞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炖蒸器具,包括炖蒸装置和供水装置,所述炖蒸装置包括锅体和连接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合形成一加热槽,所述加热槽与所述锅体的内腔连通;所述供水装置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优选地,所述侧壁凸设有进水支路,所述进水支路上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支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出水通道。优选地,定义所述进水口的最低处距离所述底壁的高度为H,H≥3mm。优选地,所述锅体的底壁包括倾斜壁,在朝所述锅体的中心方向,所述倾斜壁沿斜下方延伸,所述倾斜壁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发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加热槽的深度朝背离所述锅体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倾斜壁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形成有沉台,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由所述加热槽的槽口边缘凸设的翻边,所述翻边搭接于所述沉台;在朝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翻边沿斜下方延伸,且所述翻边的高度低于所述倾斜壁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沉台与所述翻边之间夹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夹持于所述沉台与所述翻边之间的夹持部和与所述夹持部连接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盖设至少部分所述翻边;在朝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环形部沿斜下方延伸,且所述环形部的高度低于所述倾斜壁的高度。优选地,所述锅体的底壁还包括用以架设搁置组件的水平壁,所述水平壁的一端与所述锅体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倾斜壁背离所述加热槽的槽口的一侧连接。优选地,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储水槽和水箱;所述储水槽上设有所述出水通道;所述水箱具有一密闭腔,所述水箱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储水槽,所述水箱容纳于所述储水槽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密闭腔连通的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溢流孔内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溢流孔的溢水阀组件,所述储水槽的底壁设有凸杆,所述凸杆用于抵持所述溢水阀组件,以使所述溢水阀组件打开所述溢流孔。优选地,所述炖蒸器具还包括底座组件,所述炖蒸装置和所述供水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底座组件,且均部分容纳于所述底座组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炖蒸器具包括炖蒸装置和供水装置,炖蒸装置包括锅体和发热装置,发热装置连接于锅体的底部,且发热装置的加热槽与锅体的炖蒸腔连通。发热装置具有进水口,供水装置具有出水通道,通过出水通道与进水口连通,则可实现供水装置对发热装置的送水的效果。发热装置通电后对其内的水进行加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锅体的炖蒸腔内,从而实现对食物的加热效果。另外,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加热槽底壁,则可实现避免食物的残渣或其他杂物掉落加热槽内堵塞进水口的效果,进一步避免发热装置干烧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炖蒸器具一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炖蒸器具中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炖蒸器具131夹持部10炖蒸装置132环形部11锅体30供水装置111倾斜壁31储水槽111a沉台3101出水通道112水平壁311凸杆12发热装置32水箱121加热槽3201密闭腔122进水口3202溢流孔123翻边34溢水阀组件13密封圈40底座组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炖蒸器具10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炖蒸器具100包括炖蒸装置10和供水装置30,炖蒸装置10包括锅体11和连接于锅体11底部的发热装置12,发热装置12包括底壁和与该底部连接的侧壁,侧壁开设有进水口122,侧壁与底壁围合形成一加热槽121,加热槽121与锅体11的内腔连通;供水装置30设置有出水通道3101,出水通道3101与进水口122连通。供水装置30的出水通道3101与发热装置12的进水口122连通,实现了供水装置30与发热装置12的连接,从而供水装置30能够对发热装置12送水。发热装置12具有底壁和与该底壁连接的侧壁,从而底壁与侧壁围合形成一加热槽121,该加热槽121可以用于盛装由供水装置30输送过来的水,并通过发热装置12中的发热管对该加热槽121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槽121与锅体11的内腔连通,则加热槽121内的水被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通向锅体11的内腔,锅体11的内腔用于蒸汽封闭积聚,使得蒸汽充满锅体11的内腔,进而对锅体11内的食物进行蒸汽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进水口122设置于侧壁,则可以理解的是,进水口122高于加热槽121的底壁设置,如此可以避免食物残渣或杂物进入加热槽121后堵塞进水口122。具体地,进水口122可以直接开设于加热槽121的侧壁上,供水装置30的出水通道3101可通过管路与进水口122连接。或者,侧壁凸设有一进水支路,该进水支路上开设有上述进水口122,可以理解的是,此种情况下进水支路能够与加热槽121连通;进水支路与出水通道3101之间可直接套接或者通过法兰连接,或者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3101可通过中间管路进行连接,进而便于实现供水装置30与发热装置12的连接效果。进一步地,进水口122(或进水通道)与管路之间可设置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以防止水从该连接处泄漏。同理,管路与出水通道3101之间也可设置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进水支路与出水通道3101通过管路连接,如此可以将供水装置30放置在任何地方,都可实现供水装置30与进水支路的连接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提到的进水口122高于加热槽121的底壁,是指进水口122最低处高于加热槽121的底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进水口122设置在加热槽121侧壁上,且进水口122高于加热槽121的底壁,则可避免一部分食物残渣或者其他杂物落入加热槽121内后堵塞进水口122,进而保证供水装置30对发热装置12的正常供水过程。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定义进水口122距离加热槽121的底壁的高度为H,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进水口122距离加热槽121底壁的高度H优选为H≥3mm。若H<3mm,则体积较大一些的杂物落入加热槽121后仍然会堵塞进水口122,或者堆积在加热槽121底壁的杂物很快就会堵塞进水口122,需要用户频繁清理加热槽121内的杂物。另外,本申请中进水口122距离加热槽121底壁的高度可以理解为进水口122的最低处距离加热槽121底壁的高度。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供水装置30包括:储水槽31,储水槽31内设有出水通道3101;和水箱32,水箱32具有一密闭腔3201,水箱32至少部分容纳于储水槽31,水箱32容纳于储水槽31的部分开设有与密闭腔3201连通的溢流孔3202,溢流孔3202与出水通道3101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水箱32至少部分容纳于储水槽31时,水箱32与储水槽31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同时另一侧的炖蒸装置10具有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孔或排气间隙,因此储水槽31通过管路312与发热装置12形成了连通器。如此,保证发热装置12内的水面高度与储水槽31的水面高度保持一致。水箱32的密闭腔3201内的水会流出溢流孔3202,流入储水槽31中的出水通道3101内,并由出水通道3101流向加热通道121。直至溢流孔3202外的液面上升至溢流孔3202处时,溢流孔3202被该液面“液封”,密闭腔3201内的水不再流出,从而储水槽31中的水保持静止,发热装置12内的水面达到最大高度。当加热通道121内的水被加热蒸发加热通道121内的水量减少,储水槽31内的水流向加热通道121,使得储水槽31内的水量减少、储水槽31内的水液位降低,而使得溢流孔3202外的液面下降,溢流孔3202露出于该液面,从而,水箱32的密闭腔3201内的水继续流出溢流孔3202,并通向加热通道121而进行供应水,直至溢流孔3202外的液面上升至溢流孔3202处时,溢流孔3202再次被该液面“液封”,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密闭腔3201内的水不再流出,以此往复,水箱32间断地向加热通道121内供应水。加热通道121内始终维持在较少的、合适的水量范围内,从而能够防止炖蒸器具100在对食物烹饪完成前就出现干烧的情况,同时也省去了炖蒸器具100使用中途加水的步骤,避免了用户中途补水时打开炖蒸装置10而被锅体11内的大量蒸汽烫伤的问题。另外,当需要超长时间连续烹饪时,在水箱32内的水耗尽时,仅需取下水箱32并加水后再次倒扣于储水槽31内,而无需打开锅盖112,且在加水过程中,发热装置12与储水槽31内均储有残余水,可以继续被加热蒸发;即中途加水不影响烹饪过程,也避免了用户打开锅盖112而受到高温蒸汽造成的烫伤等危害。具体地,发热装置12具有一进水孔122,加热通道121通过进水孔122与管路312连通,溢流孔3202的高度高于进水孔122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溢流孔3202和进水孔122之间的高度差值的大小,来控制进入加热通道121的水位的高度,或者,在整个过程中调整好并保持一较佳的溢流孔3202和进水孔122之间的高度差值,以达到较佳的蒸汽加热效果。为了进一步实现供水装置30装于底座组件时能够实现供水效果,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溢流孔3202内设有用于封堵溢流孔3202的溢水阀组件34。当溢水阀组件34封堵溢流孔3202后,水箱32内的密闭腔3201密闭储水,以便于水箱32的装水及搬运等。进一步,储水槽31的底壁设有凸杆311,凸杆311用于抵持溢水阀组件34,以使溢水阀组件34打开溢流孔3202,此时,密闭腔3201内的水可从该溢流孔3202流出于出水通道3101中以进行供应补水。如此,水箱32倒扣,且溢水阀组件34被凸杆311顶起时,即可实现水箱32内的水自动流向出水通道3101内。当出水通道3101的水面到达溢流孔3202位置时,完成对出水通道3101的补水效果。请参照图2,为了提高对锅体11内壁上的冷凝水的重复利用率,锅体11的底壁包括倾斜壁111,在朝锅体11的中心方向,倾斜壁111沿斜下方延伸,倾斜壁11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发热装置12安装于安装孔内,且加热槽121的深度朝背离锅体11的方向延伸。通过锅体11的底壁包括倾斜壁111,且在朝锅体11的中心方向,倾斜壁111沿斜下方延伸,则使得锅体11内壁的冷凝水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底壁的倾斜壁111,并沿倾斜壁111流动。进一步地,倾斜壁11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发热装置12安装于安装孔内,以使发热装置12设置在锅体11的底部。另外,发热装置12在朝背离锅体11的方向凹陷形成加热槽121,且加热槽121通过安装孔与锅体11内腔连通,则沿倾斜壁111流动的冷凝水由安装孔流向与其连通的加热槽121内,从而对冷凝水再次加热,提高对冷凝水的利用率。倾斜壁111靠近安装孔的一侧形成有沉台111a,发热装置12还包括由加热槽121的槽口边缘凸设的翻边123,翻边123搭接于沉台111a;在朝安装孔的中心的方向上,翻边123沿斜下方延伸,且翻边123的高度低于倾斜壁111的高度。通过在倾斜壁111靠近安装孔的一侧形成沉台111a,发热装置12的翻边123搭接于沉台111a,则可以理解的是,发热装置12的加热槽121槽体从安装孔的上方穿设至安装孔的下方,进而发热装置12的翻边123搭接于倾斜壁111的沉台111a上,从而实现沉台111a对发热装置12的限位效果。另外,为了保证冷凝水流到翻边123上仍能继续流至加热槽121内,翻边123低于倾斜壁111;同时,在朝安装孔的中心方向上,翻边123沿斜下方延伸,则翻边123的倾斜方向与倾斜壁111的倾斜方向大致相同,冷凝水能够沿倾斜壁111、进而沿翻边123流向安装孔处,进而再流至加热槽121内。可以理解的是,翻边123低于倾斜壁111,即翻边123的最高点低于倾斜壁111的最低点,如此可以保证由倾斜壁111流下来的冷凝水能够通过翻边123流向加热槽121内。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2,沉台111a与翻边123之间夹设有密封圈13,密封圈13包括夹持于沉台111a与翻边123之间的夹持部131和与夹持部131连接的环形部132,环形部132盖设至少部分翻边123;在朝安装孔的中心的方向上,环形部132沿斜下方延伸,且环形部132的高度低于倾斜壁112的高度。夹持于沉台111a与翻边123之间的夹持部131对发热装置12与锅体100之间起主要的密封效果,与夹持部131连接且盖设至少部分翻边123的环形部132进一步实现对发热装置12与锅体100之间的密封效果。为了避免冷凝水停留至环形部132,在朝安装孔的中心方向上,环形部132沿斜下方延伸,且该环形部132的高度低于倾斜壁111。如此,使得环形部132与倾斜壁111的倾斜方向大致相同,且冷凝水流经倾斜壁111之后能够顺利流向密封圈13的环形部132,进而再流向发热装置12的翻边123,冷凝水通过沿翻边123流动最终通过安装孔流入加热槽121内,实现了冷凝水的再次加热效果。基于上述锅体11底部的倾斜壁111、密封圈13的环形部132的上表面以及发热装置12的翻边123都与水平面具有夹角,则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定义倾斜壁1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1,定义翻边12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2,定义环形部132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考虑到冷凝水在锅体11内壁的黏附力以及锅体11外形及放置食物稳定性的问题,2°≤θ1≤10°,2°≤θ2≤10°,2°≤θ3≤10°。当θ1<2°时,倾斜壁112的倾斜角度过小,冷凝水在倾斜壁111上流动时难以克服倾斜壁111对其的阻力,进而可能导致冷凝水堆积在倾斜壁111上,难以实现冷凝水的重复利用效果。当θ1>10°时,倾斜壁111的倾斜角度过大,则锅体11内放置有炖盅等盛有待加热食物的容器时,这些容器放置的稳定性较差。同理,当θ2、θ3的取值范围不在上述规定范围内,则同样容易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请参照图2,锅体11的底壁还包括用以架设搁置组件的水平壁112,水平壁112的一端与锅体11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倾斜壁111背离加热槽121的槽口的一侧连接。搁架组件可以包括蒸汽隔板,用于盛放待蒸的食物的容器可放置于该蒸汽隔板上。在底壁设置一水平壁112,则搁架组件可以放置在该水平壁113面上,如此可以保证搁架组件能够稳定安装于锅体11内。进一步地,综合考虑搁架组件安装的稳定性以及冷凝水流向加热槽121的可能性,水平壁112的宽度需要适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定义水平壁112的宽度为A,定义锅体11的内径尺寸为B,15≤B/A≤30。若B/A<15,水平壁112于锅体11内的宽度比例相对较小,则搁架组件放置在该水平壁112面时稳定性较差。若B/A>30,则水平壁112于锅体11内的宽度比例相对较大,则锅体11的侧壁111或锅体11的锅盖内壁的冷凝水落入水平壁112面上后,由于冷凝水的黏附作用,使得冷凝水难以流向倾斜壁112的壁面,从而更难以再由倾斜壁112的壁面流向加热槽121内。为了保证炖蒸装置10和供水装置30的稳定性,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炖蒸器具100还包括底座组件40,炖蒸装置10和供水装置30均安装于底座组件40,且均部分容纳于底座组件40。具体地,底座组件40包括用于放置于如桌面等安装面上的底座、以及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外壳,炖蒸装置10和供水装置30均安装于外壳,并由该外壳承载受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炖蒸器具100可以为电蒸笼或电蒸锅等等,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应用于能够适用蒸汽加热的所有食物或其他物质等的加热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