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1021发布日期:2019-09-12 09:2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保温杯。



背景技术:

目前保温杯内胆材质多用玻璃或不锈钢,然后在双层内胆的夹层内表面镀上一层银来阻止热辐射。镀银成本高且污染环境,而不锈钢内胆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高。同时,目前保温杯功能单一,只能对水或者其他液体进行保温,盛放液体单一,想饮用时可能温度较高,无法直接饮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低,可以同时盛放不同液体的保温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保温杯,包括外壳、内胆和杯盖,所述外壳内部套装有所述内胆,所述外壳瓶口处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套有所述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材质为PC,所述内胆外表面模压包覆有0.2mm高光反射膜,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胆间的空腔为真空。

进一步,所述外壳分为瓶体和底盖两部分,所述瓶体与底盖螺纹连接,所述底盖与所述瓶体底部的接触处嵌有 O形密封圈,所述底盖底部还设有抽真空嘴。

进一步,所述内胆为吹塑成型。

进一步,所述内胆与所述底盖间设有弹性支架。

进一步,所述外壳材质为ABS。

进一步,所述内胆为两个且并排设置,靠近所述外壳瓶口还设有多用槽板,所述多用槽板分为上层槽板和下层槽板,所述上层槽板与所述外壳瓶口活动设置,所述下层槽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下层槽板内表面抵接内胆瓶口,所述多用槽板设有连通所述内胆内部和所述外壳瓶口的多个通道,转动所述上层槽板可关闭或开启所述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槽板设有环形凸起,所述上层槽板设有相应的环形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接触,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槽板沿两个所述内胆的间隙处设有向瓶口外部延伸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多用槽板呈锥形,锥角为120°。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槽板与所述外壳瓶口密封,所述外壳瓶口处开有缺口,所述缺口上贴设弹性胶皮,所述外层槽板边缘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伸入到所述弹性胶皮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保温杯,该多功能保温杯内胆为PC,内胆经过吹塑成型且采用模压工艺包覆高光反射膜,成本低,且PC材质,热变形温度在130°以上,分解温度高达1000°以上,安全不毒且经久耐用不易损坏,同时设有弹性支架,在晃动过程中,不易溢水。同时,提供了一种双内胆布置形式,通过多用槽板,实现多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保温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保温杯多用槽板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由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保温杯,包括外壳、内胆2和杯盖3,外壳内部套装有内胆2,所述外壳瓶口处设有连接件31,连接件31上套有杯盖3,外壳材质为ABS,内胆材质为PC,内胆为吹塑成型,成本低。外壳分为瓶体1和底盖11两部分,瓶体1与底盖11间螺纹连接,且瓶体1底部与底盖11的接触处嵌有 O形密封圈5,底盖11的底部设有抽真空嘴6,底盖11与内胆2间设有弹性支架21,可有效缓冲晃动产生的冲击力。内胆2外表面模压包覆有0.2mm高光反射膜而不是镀银,可以避免镀银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内胆2与外壳间的空腔为真空腔4。内胆2为两个且并排设置,靠近外壳瓶口还设有多用槽板,多用槽板呈锥形,锥角为120°,分为上层槽板7和下层槽板71。上层槽板7沿两个内胆的间隙处设有向瓶口外部延伸的隔板8,上层槽板7与外壳瓶口活动设置,且与外壳瓶口密封。下层槽板71固定在外壳瓶口内部,其内表面抵接内胆2瓶口,其外表面设有环形凸起9。上层槽板7设有相应的环形凹槽,凹槽与凸起9接触,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效果好,确保不会漏水。外壳瓶口处开有缺口,缺口上贴设弹性胶皮12,上层槽板7边缘设有手柄72,手柄72伸入到弹性胶皮12内,采用该结构即使上层槽板7与外壳瓶口处产生微量的溢水,人手也不会与溢水相接触,杜绝污染。多用槽板上设有连通内胆内部和外壳瓶口的多个通道73,转动手柄72可关闭或开启通道73。

具体使用时,由图1所示,打开杯盖3,可向多功能保温杯内两个内胆2分别注入饮料、中药汤剂或不同温度的水,两个内胆2可以分为热水腔和冷水腔,设置有隔板8,注入时不易混水。多用槽板呈锥形,锥角为120°,有利于注入水或其他液体。使用时,转动手柄72可使通道73形成三种状态,只打开一种热水通道,只打开冷水通道和同时打开冷水和热水通道,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