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415发布日期:2019-03-08 17:3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凳。



背景技术:

目前的货架坐凳,支腿底部通常安装脚轮或者脚垫,不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方便脚轮或者脚垫互换安装的坐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坐凳,包括支撑架以及与支撑架连接的坐凳本体,所述支撑架设有若干支腿且相邻两支腿之间连接有横档,所述横档的两端设有连接片,所述支腿的截面呈U型,所述连接片的截面呈V型,所述连接片的第一侧边与支腿正面贴合,所述连接片的第二侧边与支腿侧面贴合,所述连接片的第一侧边设有卡扣和固定孔,所述支腿的正面并排设有两列卡孔,所述卡扣卡入卡孔,所述固定孔中穿过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同时穿过卡孔将连接片与支腿固定,所述支腿的底部设有水平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支腿的底部连接脚轮或者脚垫,所述脚轮安装在脚轮支架上,所述脚轮支架连接转动支撑件,所述转动支撑件与脚轮支架之间设有滚动轴承,所述转动支撑件/胶垫连接紧固螺丝,所述紧固螺丝向上穿过安装孔并连接固定螺母。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母与安装板之间设有垫片和开口垫圈。

优选的,所述卡孔为上端宽而下端窄的类梯形孔,且该类梯形孔靠支腿侧面一侧具有倾斜侧边,所述卡扣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倾斜侧边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腿包括竖直的底部、倾斜的中部以及水平的上部,所有支腿的上部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支腿的底部之间设有中间面板,所述中间面板通过螺丝与横档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支腿的底部设有水平的安装板,脚轮或者脚垫采用可以拆卸的紧固螺丝与固定螺母的配合方式与安装板固定,方便脚轮或者脚垫互换安装。

另外,横档上连接片和支腿采用卡扣配合定位后,再采用固定螺栓固定,安装方便,固定可靠,而且方便组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使用脚轮的坐凳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有脚轮的支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有脚轮的支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使用脚垫的坐凳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安装有脚垫的支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安装有脚垫的支腿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的坐凳,包括支撑架1以及与支撑架连接的坐凳本体2,坐凳本体2与支撑架1之间设有高度调节结构3,高度调节结构3采用现有的常规结构即可,所述支撑架1设有若干支腿11且相邻两支腿11之间连接有横档12,所述横档12的两端设有连接片121。

所述连接片121设有卡扣1211和固定孔,所述支腿11上设有卡孔111,所述卡扣1211卡入卡孔111,所述固定孔中穿过固定螺栓122,所述固定螺栓同时穿过卡孔111并将连接片121与支腿11固定。

所述支腿的截面呈U型,所述连接片的截面呈V型,所述连接片的第一侧边与支腿正面贴合,所述连接片的第二侧边与支腿侧面贴合。所述支腿的正面并排设有两列卡孔,以分别与两侧的两个横档的连接片连接。

其中,支腿11上设有镂空孔,卡孔直接采用镂空孔,不需额外加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孔为上端宽而下端窄的类梯形孔,且该类梯形孔靠支腿侧面一侧具有倾斜侧边,所述卡扣1211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倾斜侧边方向相同,安装横档12时,卡扣1211由上到下,沿倾斜侧边滑入,因此类梯形孔结构方便了卡扣1211安装。

所述支腿11包括竖直的底部、倾斜的中部以及水平的上部,由三段槽钢焊接而成该支腿11,同时所有支腿的上部连接在一起。横档12也由槽钢制成,连接片为角钢,且一侧与横档焊接在一起,另外一侧与支腿11连接。所述支腿的底部之间设有中间网板,所述中间网板通过螺丝与横档固定。

另外,所述支腿的底部设有水平的安装板112,所述安装板与支腿的三个侧壁相接,所述安装板112上设有安装孔1121,所述支腿的底部连接脚轮13或者脚垫15。

参考图3所示,所述脚轮13安装在脚轮支架131上,所述脚轮支架连接转动支撑件132,所述转动支撑件与脚轮支架之间设有滚动轴承1321,以使脚轮可以360度转动。

所述转动支撑件132、胶垫15连接紧固螺丝,所述紧固螺丝向上穿过安装孔并连接固定螺母14,方便脚轮或者脚垫互换安装。所述固定螺母与安装板之间设有垫片142和开口垫圈141。其中,参考图3所示,转动支撑件132上第一紧固螺丝1322向上延伸。参考图6所示,第二紧固螺丝151从脚垫15中穿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