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升降双层儿童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1939发布日期:2019-08-20 23:5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升降双层儿童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层儿童床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式升降双层儿童床。



背景技术:

上下双层儿童床是现在家庭经常的选择,现有的双层儿童床通常为固定高度的,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存在如下困扰:在儿童较小时,如果双层儿童床上下床间的间距过大,睡在上层的儿童易发生危险,因此,在儿童较小时,家长通常选择上下间距较小的双层儿童床,但由于儿童成长速度过快,儿童长大后,如果上下层间距过小,睡在下层的儿童活动空间过小,舒适度大大降低,导致需要重新更换上下层间距大的双层儿童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下层间距能够调节的一体式升降双层儿童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体式升降双层儿童床,包括上铺、下铺、床架和上下梯,所述床架支撑上铺和下铺,所述上铺位于下铺上方,所述上下梯设在上铺和下铺之间,所述床架包括四根支柱,四根支柱分别支撑在上铺的四个边角处,四根支柱包括上支柱和下支柱,所述下支柱的横截面大于上支柱的横截面,所述下支柱和上支柱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上撑板、下撑板和滑动轴,所述上撑板固接在上支柱的下方,所述下撑板固接在下支柱的上方,所述下撑板的尺寸大于上撑板,所述上撑板的下方开有下滑槽,所述下撑板的上方开有与下滑槽相适配的上滑槽,所述滑动轴的上端固定在下滑槽内,所述滑动轴下端滑动安装在上滑槽内。

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高强度的上卡位圈和下卡位圈,所述滑动轴的上端外侧通过上卡位圈固定,所述滑动轴的下端位置固定后通过下卡位圈进一步固定。

进一步,所述下撑板的横截面尺寸和下支柱的横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上撑板的横截面尺寸和上支柱的横截面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纵截面呈梯形,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与上支柱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外壳的下端面与下支柱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外壳的上下边缘开有凹槽,所述上支柱的下端外侧和下支柱的上端外侧固接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

进一步,所述外壳由两个半壳围成,两个半壳的右侧固接小凸起,左侧开有和小凸起适配的小凹槽。

进一步,所述滑动轴包括空轴和实轴,所述实轴在空轴的上方,且能在空轴内伸缩运动,所述实轴上开有螺孔,所述空轴的上端开有螺孔,所述实轴位置确定后,将空轴上的螺孔和实轴上的螺孔对准,在螺孔内插入螺钉拧紧,即将实轴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上下床间的间距,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能有效保证舒适度,避免经常更换,降低了使用者的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升降双层儿童床的一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升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升降装置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体式升降双层儿童床,包括上铺1、下铺2、床架3和上下梯4,所述床架3支撑上铺1和下铺2,用于支撑整个双层儿童床的结构均属于床架的结构,所述上铺1位于下铺2上方,所述上下梯4设在上铺1和下铺2之间。

床架3包括四根支柱,四根支柱分别支撑在上铺1的四个边角处,四根支柱包括上支柱31和下支柱32,所述下支柱32的横截面大于上支柱31的横截面,所述下支柱32和上支柱31之间通过升降装置5连接在一起。

请参考图2,升降装置5包括上撑板51、下撑板52、滑动轴53、外壳56、高强度的上卡位圈(图中未示出)和下卡位圈55,所述下撑板52的尺寸大于上撑板51,优选地,下撑板52的横截面尺寸和下支柱32的横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上撑板51的横截面尺寸和上支柱31的横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上撑板52固接在上支柱31的下方,所述下撑板52固接在下支柱32的上方,所述上撑板51的下方开有下滑槽(图中未示出),下滑槽的数量为四个,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下撑板52的上方开有与下滑槽相适配的上滑槽521,所述滑动轴53的上端固定在下滑槽内,即固定端,所述滑动轴53下端滑动安装在上滑槽521内,即滑动端,所述滑动轴53的上端外侧通过上卡位圈固定,所述滑动轴53的下端位置固定后通过下卡位圈55进一步固定。

滑动轴53包括空轴531和实轴532,所述实轴532在空轴531的上方,且能在空轴531内伸缩运动,所述实轴532上开有螺孔5321,螺孔5321由上向下沿实轴532等间距分布,所述空轴531的上端开有螺孔5311,所述实轴532位置确定后,将空轴531上的螺孔5311和实轴532上的螺孔5321对准,在螺孔内插入螺钉拧紧,即将实轴532固定。

请参考图3,外壳56的纵截面呈梯形,外壳56的外壁光滑,所述外壳56的上端面与上支柱31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外壳56的下端面与下支柱32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外壳56的上下边缘开有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上支柱31的下端外侧和下支柱32的上端外侧固接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图中未示出),优选地,外壳56由两个半壳561围成,两个半壳561的右侧固接小凸起5611,左侧开有和小凸起5611适配的小凹槽5612。

工作过程:需要微调上铺1和下铺2间的间距时,先打开外壳56,再解开位于四根滑动轴53下端的卡位圈55,需要调小时,将滑动轴53的滑动端向外移动极限为抵住上滑槽521的外侧边缘,需要调大时,将滑动轴53的滑动端向内移动极限为滑动轴53处于竖直状态,然后将卡位圈55套上,固定滑动端;如果此时间距还没有达到需要,拧开插在空轴531的螺孔5311和实轴532的螺孔5321内的螺钉,向下或向上移动实轴532至需要位置,将空轴531上的螺孔5311和实轴532上的螺孔5321对准,再次插入螺钉拧紧,将外壳56套上,闭合外壳56,在升降装置5外侧设外壳56保护,能避免儿童被升降装置5刮伤。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上下床间的间距,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能有效保证舒适度,避免经常更换,降低使用者的经济成本。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