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蚊虫促睡眠布料及床上用品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5924发布日期:2019-10-15 17:56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蚊虫促睡眠布料及床上用品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蚊虫促睡眠布料及床上用品套件。



背景技术:

微胶囊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微胶囊造粒技术就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

现有市面上售卖的床用品功能单一,只具有隔离和保洁功能,容易积累灰尘和尘螨、同时不能防蚊虫,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不易外出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蚊虫促睡眠布料及床上用品套件,针对现有技术的床用品不具有防蚊虫功能和促睡眠功能而研发,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对人体无危害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包括布料本体、第一微胶囊和第二微胶囊,所述第一微胶囊和第二微胶囊均通过交联剂附着在所述布料本体上,所述第一微胶囊内设置有驱虫剂,所述第二微胶囊内设置有植物精油。

进一步地,所述驱虫剂为苄氯菊酯,酯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杀卵和拒避活性。由于结构上无氰基,刺激性相对较小,对哺乳动物更安全,最适于防治卫生害虫。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精油可以为薰衣草精油、玫瑰精油、桂花精油、茉莉花精油、柠檬精油、薄荷精油、咖啡精油、芦荟精油、尤加利精油等天然提取物。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微胶囊,所述第三微胶囊通过交联剂附着在所述布料本体上,所述第三微胶囊内设置有护肤因子,所述护肤因子可以为Q10酶、芦荟因子、阿甘油因子、神经酶胺因子、玻尿酸因子、牛油果因子。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本体的表面具有若干个矩阵分布的凸块,相邻凸块之间具有间隙,凸块既可以防止蚊虫的刺吸式口器穿过布料本体扎入皮肤,相邻凸块之间具有间隙可以存储更多的第一微胶囊,使布料本体具有持续有效的防蚊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本体由多根纤维丝编织而成,所述纤维丝的断面为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床上用品套件,包括床套、枕套和被套,所述床套、枕套和被套均为本实用新型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被套具有亲肤侧和背肤侧,所述被套的亲肤侧还设置有加热包,所述加热包的两端与所述被套的背肤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包包括加热包本体,所述加热包本体内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外表面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片,所述碳纤维发热片电连接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包本体的两端通过暗扣或魔术贴与所述被套的背肤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枕套的背侧与所述床套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结构简单合理,采用微胶囊技术将带有驱虫剂的第一微胶囊和带有植物精油的第二微胶囊通过交联剂附着在布料上,在人体皮肤与布料接触过程中,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摩擦,第一微胶囊爆裂释放驱虫剂,能够有效地驱除、制伏及杀死蚊虫,第二微胶囊爆裂释放植物精油的香氛,能够有效地促进睡眠,对人体无任何伤害。使用该布料生产的床上用品套件具有防蚊促睡眠功能。

第二、第一微胶囊和第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如果没有摩擦,就不会爆裂释放驱虫剂和植物精油,所有的第一微胶囊和第二微胶囊不会一次性破裂,从而可以持续释放有效防蚊虫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的纤维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床上用品套件的被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床上用品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布料本体;

2-第一微胶囊;

3-第二微胶囊;

4-第三微胶囊;

5-凸块;

6-床套,7-枕套,8-被套;

9-加热包,91-加热包本体,92-内胆,93-碳纤维发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蚊虫促睡眠布料,包括布料本体1、第一微胶囊2和第二微胶囊3,所述第一微胶囊2和第二微胶囊3均通过交联剂附着在所述布料本体1上,所述第一微胶囊2内设置有驱虫剂,所述第二微胶囊3内设置有植物精油。本实施例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通过微胶囊技术将带有驱虫剂的第一微胶囊2和第二微胶囊3通过交联剂附着在布料本体1上,使布料本体1具有防蚊功能和芳香促睡眠功能。

具体地,在人体皮肤与布料本体1的接触过程中,因为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人体与布料本体1的摩擦,带有驱虫剂的第一微胶囊2和带有植物精油的第二微胶囊3发生爆裂,驱虫剂散溢能够驱除及杀死蚊虫,植物精油释放香氛达到助眠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虫剂为苄氯菊酯,酯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杀卵和拒避活性,由于结构上无氰基,刺激性相对较小,对哺乳动物更安全,最适于防治卫生害虫,不仅可以防蚊,还可以防螨虫、虱子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虫类;植物精油可选择薰衣草精油、玫瑰精油、桂花精油、茉莉花精油、柠檬精油、薄荷精油、咖啡精油、芦荟精油、尤加利精油等天然提取物。

第一微胶囊2和第二微胶囊3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如果没有摩擦,第一微胶囊2和第二微胶囊3就不会爆裂,并且布料本体1上所有的微胶囊不会一次性爆裂,可以持续起到防蚊虫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还包括第三微胶囊4,所述第三微胶囊4通过交联剂附着在所述布料本体1上,所述第三微胶囊4内设置有护肤因子。所述护肤因子可以为Q10酶、芦荟因子、阿甘油因子、神经酶胺因子、玻尿酸因子或牛油果因子。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布料本体1由多根纤维丝编织而成,所述纤维丝的断面为多边形。

具体地,所述纤维丝可以为玉米纤维、天丝纤维等,在具体生产时,纤维母粒在拉丝过程中,使纤维母粒受压和受力不均匀,从而使纤维丝呈多边形。纤维丝的断面为多边形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纤维丝的表面积,从而使布料本体1能最大程度地粘附第一微胶囊2、第二微胶囊3和第三微胶囊4,增加第一微胶囊2、第二微胶囊3和第三微胶囊4的附着能力和附着浓度,使布料本体1具有持续有效的驱蚊虫促睡眠效果,即使经过多次水洗也具有驱蚊虫、释放香氛促进睡眠和护肤功能。

驱虫剂、植物精油和护肤因子分别封闭在第一微胶囊2、第二微胶囊3和第三微胶囊4内,第一微胶囊2、第二微胶囊3和第三微胶囊4均为聚氨酯脂微胶囊,使驱虫剂、植物精油和护肤因子不会渗透扩散,保护驱虫剂、植物精油和护肤因子在正常整理布料纺织品时不会流失,而在体皮肤与布料本体1的接触过程中因温度和摩擦第一微胶囊2、第二微胶囊3和第三微胶囊4破裂分别释放驱虫剂、植物精油和护肤因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布料本体1的表面具有若干个矩阵分布的凸块5,凸块5的高度大于蚊虫的刺吸式口器的长度,凸块5既可以防止蚊虫的刺吸式口器穿过布料本体1扎入皮肤,相邻凸块3之间具有间隙可以存储更多的第一微胶囊2和第二微胶囊3,使布料本体1具有持续有效的驱蚊虫促睡眠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2或3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床上用品套件,包括床套6、枕套7和被套8,所述床套6、枕套7和被套8均为实施例1、2或3所示的驱蚊虫促睡眠布料制成。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被套8具有亲肤侧和背肤侧,所述被套8的亲肤侧还设置有加热包9,所述加热包9的两端与所述被套8的背肤侧可拆卸连接,加热包9可以在为人的脚部提供加热保暖作用,保障睡眠质量。

具体地,所述加热包9包括加热包本体91,所述加热包本体91为棉布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包本体91内设置有内胆92,所述内胆92的外表面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片93,所述碳纤维发热片93电连接电源。本实施例的床上用品套件在家用时碳纤维发热片93可通过电源适配器与电源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加热包本体91的两端通过暗扣或魔术贴与所述被套8的背肤侧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5:

人们出差旅行过程中需要入住酒店,而酒店提供的床上用品套件是被不同人群重复使用的,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基于此种情况,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5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床上用品套件,本实施例的床上用品套件结构简单,收纳携带非常方便。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枕套7的背侧与所述床套6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所述被套8长度方向的一侧和所述床套6长度方向的一侧通过拉链或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的床上用品套件还可用于野营携带,野营时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源,如蓄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