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干式平板拖把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387发布日期:2019-10-19 03:0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甩干式平板拖把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利于对平板拖把进行甩干操作的清洁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平板拖把的脱水有四种方式。

方式1:脚踩挤压式脱水,在拖把桶上设置脚踩挤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拖把桶内的挤水篮、铰接在拖把桶上部且与挤水篮相对的踏板,踏板和挤水篮围成一个挤水空间,在脱水时需要首先将平板拖把的拖把板上的拖布脱卸下来,将拖布放置在挤水空间中,然后脚踩踏板使得挤水空间收缩达到将拖布上的水挤干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脱水方式需要设计结构复杂的脚踩挤压装置,成本较高;在挤水时需要首先将拖布脱卸下来,且需要抬脚进行踩踏操作,操作比较麻烦。

方式2:离心式旋转脱水,其采用手压旋转式的拖把杆,在脱水时需要将平板拖把的拖把板两端弯折后放置在拖把桶的脱水区域,下压拖把杆,使得平板拖把的拖把板离心旋转脱水。位减小拖把桶的面积,这种形式的脱水方式需要将平板拖把的拖把板设计成可弯折的结构,故部件拖把头的结构比较复杂,且拖把桶中的甩干结构也很复杂,成本较高。另外甩干时的旋转轴线位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上下抽拉拖把杆时,必须保持垂直姿势,操作不便利。因拖把杆的旋转轴线与拖把桶内支撑拖把杆轴线之间存在配合间隙,使得在甩干过程中两轴线会发生偏位,塑料变形、装配间隙、拖把布加工工艺、拖把布安装精度都会影响整体重心,故由设有擦拭物的平板拖把头、拖把杆、甩干篮组成的系统,很难保持系统的重心处于旋转轴线上,因此旋转时会产生抖动,不仅使甩干过程中噪音很大,而且无法提升旋转速度,导致擦拭物无法被甩干。

方式3:自捋式脱水,其包括拖把杆、活动连接在拖把杆上的平板拖把板,在拖把杆上设有挤水机构,通过挤水机构和平板拖把板之间的相对挤压移动来实现对平板拖把板上的擦拭物的挤水和清洁。其还存在的缺点在于:在进行挤水操作,需要一手握住拖把杆定位、一手握住挤水机构,通过单手推拉挤水机构来实现挤水机构和平板拖把板之间的相对挤压移动运动,操作非常费力,操作性不强。

方式4:手拉挤干式挤水,其在拖把桶上安装有挤干装置,挤干原理与方式3类似,只是将挤干结构移到拖把桶上,如专利号为CN201620853180.2(公告号为CN206080445U)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平板拖把挤水和清洗的拖把桶》,同样存在挤干操作费力的缺点。

综上所述,现有对平板拖把进行清洗和脱干的清洁工具还看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甩干方式新颖合理、且甩干操作方便省力的甩干式平板拖把清洁工具,该清洁工具能明显改善平板拖把在甩干过程中的抖动,有效提升擦拭物的甩干效果,提升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甩干式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包括拖把桶和转动连接在手压旋转式的拖把杆下端的平板拖把头,平板拖把头上设有擦拭物;所述拖把桶内具有甩干区,甩干区内设有用以对平板拖把头形成支撑并能随平板拖把头一起旋转的第一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轴,该支撑轴能随第一支撑部件一起旋转、摆动和移动,所述甩干区内设有凹槽,所述支撑轴支撑在凹槽内,所述支撑轴的旋转轴线不仅能沿凹槽底面移动,还能使所述旋转轴线以支撑轴的底部与凹槽底面的接触点为支点进行摆动。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固定有连接部件,所述支撑轴固定在连接部件上。利于组装,第一支撑部件和连接部件可以是独立的两个部件,当然理解部件也可以是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一支撑部件做成一体,形成一体件。

因拖把桶内的空间有限,如旋转轴线位移过大或摆动幅度过大,易使拖把杆与拖把桶的桶壁发生碰撞干涉,进而影响第一支撑部件的旋转,为避免前述状况的发生,进一步改进,上述甩干区的底部固定有限位盘,所述凹槽设置在限位盘的顶部,所述连接部件与限位盘之间设有对连接部件的移动幅度和摆动幅度进行约束的限位结构,从而实现对支撑轴的旋转轴线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及对所述旋转轴线以其底部为支点进行摆动的幅度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上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限位盘上周缘呈环形的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件的底部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腔,限位部位于容置腔,限位部的直径大于容置腔的底部开口内径,且所述限位盘与容置腔的底部开口之间为间距配合,容置腔的内顶面与限位部顶面之间具有限位间距,连接部件的摆动能使限位盘与容置腔的内顶面触碰形成限位。通过限位部与容置腔的限位配合,使得第一支撑部件不能过大角度的发生偏摆,限位间距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球头相对第一连接球头摆动的幅度进行约束,如摆动角度过大第二连接球头底部会触碰限位盘的顶面。限位盘与容置腔的底部开口之间的间距配合则实现支撑轴的旋转轴线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

因限位部的直径大于容置腔的底部开口内径,为方便组装,上述连接部件由基座和底盖组成,所述基座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插入部,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开有凹腔,所述插入部插入并固定在凹腔内,所述支撑轴固定在插入部上,所述底盖固定在基座的底部,基座和底盖之间形成所述容置腔,且容置腔的底部开口设置在底盖上。

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支撑部件上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插销,所述平板拖把头的下侧面设有供插销插入的插孔,在平板拖把头支承在第一支撑部件上的状态下,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通过插销与插孔的插配,使得拖把杆带动平板拖把头偏转时,利于带动第一支撑部件同步发生偏摆,同时插销的设置,能让平板拖把头的旋转中心与第一支撑部件的旋转中心始终位于同一轴线上,保证两者旋转的同步性。

作为优选,上述平板拖把头上开有呈U形的开口槽,开口槽贯穿平板拖把头的上侧面,开口槽的底部铰接有接头,所述拖把杆的下端连接在该接头上,所述平板拖把头的正反面均设有所述擦拭物。该平板拖把头结构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在平板拖把头翻转至清洗或甩干状态,能保证平板拖把头的中轴线与拖把杆的轴线重合,这样拖把杆与平板拖把头甩干保持同轴,甩干效果佳;再则在平板拖把头的正反面双面安装擦拭物,减少擦拭物清洗次数,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支撑部件为甩干篮,甩干篮具有对平板拖把头起到支撑的作用,利于平板拖把头旋转。甩干篮的内壁上开有对插入其内的平板拖把头左右两侧进行约束的限位槽。限位槽对平板拖把头有限位作用,利于让平板拖把头在甩干过程中保持在与第一支撑部件同轴位置,同时保证平板拖把头在支承在第一支撑部件上的状态下,插销插入插孔内。

传统甩干式平板拖把置于甩干篮内没有轴向限位结构,在高速甩干过程中,拖把杆的上下移动易带动平板拖把头相对甩干篮有一个上下的位移,进而导致抖动,甩干篮旋转不平衡,影响甩干效果,且噪音大易损坏部件,为此,更进一步改进,上述平板拖把头的左右侧壁与限位槽的底面之间设有弹性卡扣结构,所述弹性卡扣结构包括弹性卡脚和卡口,所述弹性卡脚设置在限位槽的底面,卡口设置在平板拖把头的左右侧壁上。通过弹性卡扣结构,在平板拖把头插入甩干篮内的状态下,弹性卡脚会卡入卡口内,平板拖把头与甩干篮之间形成一个定位,防止平板拖把头相对甩干篮向上移动,有效降低甩干篮的抖动,甩干效果更佳,且噪音小。

作为优选,上述限位槽的底面具有导向筋,所述弹性卡脚位于导向筋的底部,所述平板拖把头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开口朝下供所述导向筋插配的导向槽,所述卡口设置在导向槽的底面上。导向筋与导向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对平板拖把头起到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拖把桶还设有与所述甩干区彼此独立的清洗区,所述清洗区内设有清洗装置,清洗时所述平板拖把头旋转至其长度方向与拖把杆的轴线方向相同,并将所述平板拖把头在清洗区插入清洗装置并上下移动从而使清洗装置对擦拭物进行清洗。清洗及甩干结构巧妙整合在拖把桶上,能在一个拖把桶内同时完成清洗和甩干操作,使用非常方便,清洗装置的设置能对擦拭物进行刮刷,清洁擦拭物效果更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甩干式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包括拖把桶和转动连接在手压旋转式的拖把杆下端的平板拖把头,平板拖把头(3)上设有擦拭物;拖把桶内具有甩干区,甩干区内设有用以对平板拖把头形成支撑并能随平板拖把头一起旋转的第一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具有向上内凹的顶部凹槽,该顶部凹槽能随第一支撑部件一起旋转、摆动和移动,所述甩干区内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支撑在顶部凹槽内,所述支撑轴的中轴线不仅能沿顶部凹槽底面相对移动,还能使所述中轴线以支撑轴的顶部为支点相对顶部凹槽进行摆动。

该方案的原理与第一种方案基本相同,只是把凹槽和支撑轴的位置互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第一支撑部件对竖直插入甩干区的平板拖把头形成支撑,甩干时,上下移动拖把杆的上杆,在手压旋转式的结构作用下让平板拖把头快速旋转起来,从而将擦拭物甩干,因甩干过程平板拖把头的长度方向与拖把杆的轴线方向相同(大致竖直状态),使得平板拖把头旋转时占用的空间很小,及无需将平板拖把头设置成可折叠方式,也能保证拖把桶的尺寸不用做大,简化平板拖把头的结构,另外无需在拖把杆上额外设置挤干机构,拖把结构更显简洁。

2、因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固定有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上固定有支撑轴,连接部件随支撑轴一起摆动和移动,甩干区内设有供支撑轴支撑的凹槽,支撑轴的旋转轴线不仅能沿凹槽底面移动,还能使旋转轴线以支撑轴的底部与凹槽底面的接触点为支点进行摆动。故由设有擦拭物的平板拖把头、拖把杆、第一支撑部件、连接部件、支撑轴组成的整体在旋转过程中,能很快自动找到旋转轴线,并保证其重心处于旋转轴线上,在甩干操作过程中,即使拖把杆略微发生倾斜,能自动找到旋转中心,能明显改善平板拖把在甩干过程中的抖动情况,有效提升擦拭物的甩干效果,提升降低噪音,其工作原理与陀螺旋转类似。

3、操作者可以随意调整到一个舒适的角度握持拖把杆,哪怕这个角度没有使平板拖把头处于竖直状态,也能有效完成甩干,使用操作更方便及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一;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件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平板拖把头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

一种甩干式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包括拖把桶1和转动连接在手压旋转式的拖把杆2 下端的平板拖把头3,平板拖把头3上设有擦拭物4;拖把桶1内具有甩干区Q1,甩干区Q1内设有用以对平板拖把头3形成支撑并能随平板拖把头3一起旋转的第一支撑部件 5;擦拭物13一般为拖布,其在本实施例中的图纸中没有显示,手压旋转式的拖把杆2 可参考现有技术,一般包括相互套接的上杆和下杆,上、下杆之间设有可将上杆的伸缩运动转化为下杆的旋转运动的驱动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平板拖把头3与拖把杆2采用以下方式连接,平板拖把头3上开有呈 U形的开口槽32,开口槽32贯穿平板拖把头3的上侧面,开口槽32的底部铰接有接头 21,拖把杆2的下端连接在该接头21上,平板拖把头3的正反面均设有擦拭物4。

第一支撑部件5为甩干篮,甩干篮的内壁上开有对插入其内的平板拖把头3左右两侧进行约束的限位槽53。第一支撑部件5上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插销52,平板拖把头3 的下侧面设有供插销52插入的插孔31,在平板拖把头3支承在第一支撑部件5上的状态下,插销52插入插孔31。甩干时将平板拖把头3旋转至其长度方向L与拖把杆2的轴线方向相同,甩干状态下,平板拖把头3在甩干区Q1插入并支承在第一支撑部件5上,插销51插入插孔31,通过拖把杆2的下压带动平板拖把头3在甩干区Q1内随第一支撑部件5快速旋转从而将擦拭物13甩干。

第一支撑部件5的底部固定有连接部件6,连接部件6上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轴 10,第一支撑部件5和连接部件6随支撑轴一起摆动和移动,第一支撑部件5的旋转轴线与支撑轴的旋转轴线X同轴,甩干区Q1内设有凹槽71,凹槽71的底面呈内凹的弧面,凹槽7的底面顶部周缘设有环形壁,支撑轴10支撑在凹槽内,支撑轴10的旋转轴线X 不仅能沿凹槽71底面移动,还能使旋转轴线X以支撑轴10的底部与凹槽71底面的接触点为支点进行摆动。

甩干区的底部固定有限位盘7,凹槽71设置在限位盘7的顶部,连接部件6与限位盘7之间设有对连接部件6的移动幅度和摆动幅度进行约束的限位结构,从而实现对旋转轴线X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及对旋转轴线X以其底部为支点进行摆动的幅度进行限位。限位结构包括设于限位盘7上周缘呈环形的限位部72,连接部件6的底部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腔63,限位部72位于容置腔63,限位部72的直径大于容置腔63的底部开口631内径,且限位盘7与容置腔63的底部开口631之间为间距配合,容置腔63的内顶面与限位部72顶面之间具有限位间距D,连接部件6的摆动能使限位盘7与容置腔63 的内顶面触碰形成限位。

连接部件6由基座61和底盖62组成,基座61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插入部611,第一支撑部件5的底部开有凹腔51,插入部611插入并固定在凹腔51内,支撑轴10固定在插入部611上,底盖62固定在基座61的底部,基座61和底盖62之间形成容置腔63,且容置腔63的底部开口631设置在底盖62上。

平板拖把头3的左右侧壁与限位槽53的底面之间设有弹性卡扣结构8,弹性卡扣结构包括弹性卡脚81和卡口82,弹性卡脚81设置在限位槽53的底面,卡口82设置在平板拖把头3的左右侧壁上。限位槽53的底面具有导向筋531,弹性卡脚81位于导向筋 531的底部,平板拖把头3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开口朝下供导向筋531插配的导向槽33,卡口82设置在导向槽33的底面上。

拖把桶1还设有与甩干区Q1彼此独立的清洗区Q2,清洗区Q2内设有清洗装置9,清洗时平板拖把头3旋转至其长度方向L与拖把杆2的轴线方向相同,并将平板拖把头 3在清洗区插入清洗装置9并上下移动从而使清洗装置9对擦拭物4进行清洗。清洗装置 9可参考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的清洗和甩干过程如下:

清洗过程:将平板拖把头3旋转至其长度方向L与拖把杆2的轴线方向相同,让平板拖把头3上下移动通过清洁装置9。

甩干过程:将平板拖把头3旋转至其长度方向L与拖把杆2的轴线方向相同,让平板拖把头3进入第一支撑部件5(甩干篮)内,平板拖把头3的左右两侧插入第一支撑部件5内周壁上的限位槽53,同时,导向筋531插入导向槽33,弹性卡脚81卡入卡口82 内,插销52插入插孔31内,平板拖把头3完成在第一支撑部件5内的约束。下压拖把杆2的上杆,带动拖把杆2的下杆及平板拖把头3、第一支撑部件5、连接部件6和支撑轴10一起快速旋转,平板拖把头3、第一支撑部件5、连接部件6和支撑轴10组成的整体以支撑轴10的旋转轴线X为中心旋转,从而将擦拭物甩干。

因第一支撑部件5的底部固定有连接部件6,连接部件6上固定有支撑轴10,连接部件6随支撑轴10一起摆动和移动,甩干区Q1内设有供支撑轴10支撑的凹槽71,支撑轴10的旋转轴线X不仅能沿凹槽71底面移动,还能使旋转轴线X以支撑轴10的底部与凹槽71底面的接触点为支点进行摆动。故由设有擦拭物4的平板拖把头3、拖把杆 2、第一支撑部件5、连接部件6、支撑轴10组成的整体在旋转过程中,能很快自动找到旋转轴线,并保证其重心处于旋转轴线X上,在甩干操作过程中,即使拖把杆2略微发生倾斜,能自动找到旋转中心,能明显改善平板拖把在甩干过程中的抖动情况,有效提升擦拭物4的甩干效果,提升降低噪音,其工作原理与陀螺旋转类似。操作者可以随意调整到一个舒适的角度握持拖把杆2,哪怕这个角度没有时平板拖把头处于竖直状态,也能有效完成甩干,使用操作更方便及人性化。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支撑部件5的底部具有向上内凹的顶部凹槽54,该凹槽54能随第一支撑部件5一起旋转、摆动和移动,甩干区Q1内设有支撑轴10,支撑轴10支撑在顶部凹槽54内,支撑轴10的中轴线X’不仅能沿顶部凹槽54 底面相对移动,还能使中轴线X’以支撑轴10的顶部与顶部凹槽54底面的接触点为支点相对顶部凹槽54进行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