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及其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647发布日期:2019-06-26 01:0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及其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及其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吸尘器的地刷为了满足最新能耗要求,整个系统设计中密封性都需要做得很好,但同时也使得地刷与地面接触时缝隙小、过于紧密,导致地刷在地板上推动时收到的摩擦阻力大,恶化了用户体验。同时,吸尘的地表也存在不同,比如,在瓷砖上吸尘时,地刷可以尽量贴近地面,即使这样摩擦阻力也较小,当在绒毛地毯上吸尘时,如果地刷与地毯过于贴近则受到的摩擦阻力很大,不便于人员操作,地刷需要适当的抬高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及其吸尘器,人员可以方便得通过踩踏按钮来实现径向板的摆动,推动升降板竖向运动,从而决定滚轮的是否凸出于底板,切换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以适应所吸尘的地表样式,减少吸尘器头移动时所受的阻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及其吸尘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包括:升降板,其下表面具备滚轮;底板,设于升降板的下方,底板上具备供滚轮穿过的孔洞;升降机构,具备设置在升降板上方的转杆,转杆上一体固定有径向板、按钮,径向板与按钮呈固定夹角设置;触动按钮,按钮、径向板绕转杆自身轴线转动,径向板的端头与升降板的上表面接触,弧线运动的径向板端头驱动升降板进行竖向直线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底部与地表是滚动摩擦还是滑动摩擦,以适应不同地表,当需要吸尘的地表为地毯等摩擦因数大的情况时,此时滑动摩擦阻力明显增大,可以将升降板下降,滚轮凸出于底板,滚轮与地表接触,切换为滚动摩擦;当地表为瓷砖等平整光滑的情况时,升降板上抬,滚轮缩入底板内,底板与地表直接接触,变为滑动摩擦,以保证吸尘能力。底板上的孔洞对滚轮起到限位作用,仅不限制滚轮竖向往复的自由度。升降板的升降可以通过人员踩踏按钮实现,按钮被踩踏后转动一定角度,带动转杆上的径向板转动一定角度,径向板转动后其底部的高度位置变化便体现在升降板的高度位置变化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径向板包括相互呈锐角布置的第一径向板、第二径向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径向板的端部是始终与升降板接触的,两块互成锐角夹角的径向板保证了按钮具备两个旋转运动极限值,分别对应升降板的最高与最低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转杆为曲轴,曲轴的中段具备第一段杆,曲轴的两端均具备第二段杆,第一段杆与第二段杆平行设置,曲轴两端的第二段杆上均具备第一径向板、第二径向板,曲轴具备绕第二段杆自身轴线的旋转自由度,按钮与第二段杆垂直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杆的曲轴造型是为了避让吸尘的气路,让出足够的空间,但第二段杆上的第一径向板、第二径向板只会发生摆动,人员可以利用脚直接踏压按钮,按钮的转动角度即转杆、第一径向板、第二径向板的转动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升降板在第一径向板、第二径向板的下方具备向下凹陷的凹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坑为第一径向板、第二径向板的运动让出空间,第一径向板或第二径向板可以位于凹坑内,相对的升降板此时高度就较高,滚轮上缩,此时底板直接与地表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升降板的上表面还具备若干个向上凸起的肋板,若干个肋板间相互平行设置,肋板与凹坑的口部接触,肋板的顶部边沿为凸曲线,肋板的主平面与第二段杆的自身轴线方向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径向板与肋板存在死点接触,升降板在最低位置即滚轮从底板上凸出时,径向板顶部与肋板端部相互接触固定,固定处且不止一处,使得整个固定状态比较稳固,升降板不会随着作业过程中的振动而弹上去。升降板上表面的凸筋,一方面控制了升降板的整体重量、材料用量,提高了升降板的结构强度;一方面便于将径向板的旋转运动轨迹转化为升降板的竖向运动轨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滚轮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升降板的四角,相邻滚轮依次连线构成的图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底与滚轮的自身轴线方向平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四个滚轮使得底座、升降板能够水平布置,底板在前后移动过程中,四个滚轮的轨迹线是四条,不存在重合,减少对地表局部的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升降板的下表面具备相互平行的前唇板和后唇板,前唇板上具备若干个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板前侧的前唇板起到保证一定气密性的作用,前唇板底端与滚轮底端的高度差始终不变。前唇板上的缺口在保证一定气密性的前提下,容许灰尘等从缺口处进入吸口。后唇板起将所有灰尘阻挡在吸尘口之下的作用。滚轮的上升、下移,对吸尘所需的气密性影响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底板的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侧刷毛,升降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压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刷毛与前唇板、后唇板搭配,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吸尘空间,提高吸尘效率。侧刷毛也能提高对地表的灰尘剥离作用。压簧使得升降板始终具备上抬的弹性势能。

一种吸尘器,包括以上提到的任意一种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吸尘器在作业过程中摩擦阻力小,使用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底板上设有吸尘口,吸尘口依次连接有风道组件、弯管组件,风道组件连接有后轮组件,后轮组件具备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灰尘依次经过吸尘口、风道组件、弯管组件被吸走,后轮组件提供了驱动力,无需人力对吸尘器头进行驱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板、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板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B-B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C-C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D-D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1-上盖;2-侧刷毛;3-按钮;4-转杆;4a-第一段杆;4b-第二段杆;4c-通孔;5-底板;6-吸尘口;7-滚轮;8-前唇板;9-缺口;10-后唇板;11-升降板;12-凹坑;13-肋板;14-第一径向板;15-第二径向板;16-孔洞;17-弯管组件;18-风道组件;19-后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包括:升降板11,其下表面具备滚轮7;底板5,设于升降板11的下方,底板5上具备供滚轮7穿过的孔洞16;升降机构,具备设置在升降板11上方的转杆4,转杆4上一体固定有径向板、按钮3,径向板与按钮3呈固定夹角设置;触动按钮3,按钮3、径向板绕转杆4自身轴线转动,径向板的端头与升降板11的上表面接触,将径向板端头的弧线运动转为升降板11的竖向直线运动。

底板5中部具备吸尘口6,升降板11中部也具备洞口,底板5的吸尘口6竖向投影落在升降板11的中部洞口内部。如图1、图13所示,升降板11上方设有上盖1,上盖1与底板5扣合。上盖1与底板5之间具备供升降板11上下移动的空间,图3中隐藏了上盖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底部与地表是滚动摩擦还是滑动摩擦,以适应不同地表,当需要吸尘的地表为地毯等摩擦因数大的情况时,此时滑动摩擦阻力明显增大,可以将升降板下降,滚轮凸出于底板,滚轮与地表接触,切换为滚动摩擦;当地表为瓷砖等平整光滑的情况时,升降板上抬,滚轮缩入底板内,底板与地表直接接触,变为滑动摩擦,以保证吸尘能力。底板上的孔洞对滚轮起到限位作用,仅不限制滚轮竖向往复的自由度。升降板的升降可以通过人员踩踏按钮实现,按钮被踩踏后转动一定角度,带动转杆上的径向板转动一定角度,径向板转动后其底部的高度位置变化便体现在升降板的高度位置变化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径向板包括相互呈锐角布置的第一径向板14、第二径向板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径向板的端部是始终与升降板接触的,两块互成锐角夹角的径向板保证了按钮具备两个旋转运动极限值,分别对应升降板的最高与最低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转杆4为曲轴,曲轴的中段具备第一段杆4a,曲轴的两端均具备第二段杆4b,第一段杆4a与第二段杆4b平行设置,曲轴两端的第二段杆4b上均具备第一径向板14、第二径向板15,曲轴具备绕第二段杆4b自身轴线的旋转自由度,按钮3与第二段杆4b垂直固定。

如图6所示,转杆4上还排列有若干个通孔4c,通孔4c便于气流的通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杆的曲轴造型是为了避让吸尘的气路,让出足够的空间,但第二段杆上的第一径向板、第二径向板只会发生摆动,人员可以利用脚直接踏压按钮,按钮的转动角度即转杆、第一径向板、第二径向板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板11在第一径向板14、第二径向板15的下方具备向下凹陷的凹坑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坑为第一径向板、第二径向板的运动让出空间,第一径向板或第二径向板可以位于凹坑内,相对的升降板此时高度就较高,滚轮上缩,此时底板直接与地表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板11的上表面还具备若干个向上凸起的肋板13,若干个肋板13间相互平行设置,肋板13与凹坑12的口部接触,肋板13的顶部边沿为凸曲线,肋板13的主平面与第二段杆4b的自身轴线方向垂直。

如图8、图9所示,第一径向板14、第二径向板15均不在凹坑12内部,而是与升降板11的上表面或肋板13接触,是升降板11的高度最低的状态,滚轮7凸出于底板5。同时第一径向板14、第二径向板15与升降板11的接触位置不位于凹坑12的同一侧。

如图11、图12所示,第一径向板14位于凹坑12内部,此时升降板11上抬到最高高度,滚轮7缩于底板5内。图7、图10仅显示了升降板11、升降机构、底板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径向板与肋板存在死点接触,升降板在最低位置即滚轮从底板上凸出时,径向板顶部与肋板端部相互接触固定,固定处且不止一处,使得整个固定状态比较稳固,升降板不会随着作业过程中的振动而弹上去。升降板上表面的凸筋,一方面控制了升降板的整体重量、材料用量,提高了升降板的结构强度;一方面便于将径向板的旋转运动轨迹转化为升降板的竖向运动轨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滚轮7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升降板11的四角,相邻滚轮7依次连线构成的图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底与滚轮7的自身轴线方向平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四个滚轮使得底座、升降板能够水平布置,底板在前后移动过程中,四个滚轮的轨迹线是四条,不存在重合,减少对地表局部的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板11的下表面具备相互平行的前唇板8和后唇板10,前唇板8上具备若干个缺口9。

前唇板8、后唇板10与底板5垂直布置,前唇板8、后唇板10的主平面与底板5作业时的前后运动方向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板前侧的前唇板起到保证一定气密性的作用,前唇板底端与滚轮底端的高度差始终不变。前唇板上的缺口在保证一定气密性的前提下,容许灰尘等从缺口处进入吸口。后唇板起将所有灰尘阻挡在吸尘口之下的作用。滚轮的上升、下移,对吸尘所需的气密性影响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5的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侧刷毛2,升降板11的下表面与底板5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压簧。

前唇板8、后唇板10为硅胶材质,可以适度得形变,以适应与地表接触,侧刷毛2组件也具备一定的柔性,均保证了升降板升或降后的气密性,保证一定的吸力。后唇板10的刚度大于前唇板8,保证杂物灰尘易于通过前唇板8,而容易被后唇板10阻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刷毛与前唇板、后唇板搭配,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吸尘空间,提高吸尘效率。侧刷毛也能提高对地表的灰尘剥离作用。压簧使得升降板始终具备上抬的弹性势能。

一种吸尘器,包括以上提到的任意一种吸尘器的升降板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吸尘器在作业过程中摩擦阻力小,使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5上设有吸尘口6,吸尘口6依次连接有风道组件18、弯管组件17,风道组件18连接有后轮组件19,后轮组件19具备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灰尘依次经过吸尘口、风道组件、弯管组件被吸走,后轮组件提供了驱动力,无需人力对吸尘器头进行驱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