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杯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0608发布日期:2019-07-13 08:2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杯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杯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水杯是一种盛装液体的容器,其中水杯根据材质又分为易碎材质水杯与不易碎材质水杯,为了保护易碎材质的水杯,现有的水杯防摔装置大多是采用传统保护套作为水杯的防摔装置,这类传统保护套,仅设有一层保护套,保护性能较低,不能够在水杯掉落时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效果。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水杯缓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杯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通过设置双层保护套,在保护套内加装缓冲体育减震胶垫,可以在水杯跌落时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加装与拆卸胶体定型圈可更好适应水杯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水杯缓冲装置,包含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分为内层保护套与外层保护套,所述内层保护套与外层保护套之间设有中空部,内部保护套与外部保护套内均设有缓冲体,内层保护套与中空部的底端固定装配有减震胶垫。

具体而言的,所述外层保护套内侧壁固定装配有子魔术扣,所述内层保护套外侧壁固定装配有与子魔术扣相配合的母魔术扣,内层保护套开设有套口,所述套口内滑动装配有松紧绳,所述松紧绳上滑动装配有调节扣。

优选的,所述中空部可拆卸装配有胶体定型圈。

具体而言的,所述外层保护套的外侧壁上固定装配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保护套,在保护套内加装缓冲体和减震胶垫,可以在水杯摔落时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加装与拆卸胶体定型圈可更好适应水杯的形状。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胶体定型圈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胶体定型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从图1至图5中,包括:

1、水杯;

2、保护套;

21、中空部,22、减震胶垫,23、缓冲体;

3、外层保护套;

31、子魔术扣;

4、内层保护套;

41、母魔术扣,42、套口,43、松紧绳,44、调节扣;

5、胶体定型圈;

6、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保护套2,保护套2分为内层保护套4与外层保护套3,内层保护套4与外层保护套3之间设有中空部21,内部保护套2与外部保护套2内均设有缓冲体23,内层保护套4与中空部21的底端固定装配有减震胶垫22。

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使用此防摔缓冲装置时,将水杯1装在内层防护套内,其中内层防护套为具有弹性材质的保护套2,例如合成橡胶发泡体,内层保护套4与中空部21的底端固定装配有减震胶垫22可以在水杯1掉落时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套2内的缓冲体23可以更好的起到缓冲作用,其中缓冲体23可为锯齿三角形缓冲体23,三角形的结构更加稳定,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如图4所示,外层保护套3内侧壁固定装配有子魔术扣31,内层保护套4外侧壁固定装配有与子魔术扣31相配合的母魔术扣41,内层保护套4开设有套口42,套口42内滑动装配有松紧绳43,松紧绳43上滑动装配有调节扣44。

如图3所示,中空部21用于放置胶体定型圈5,放置胶体定型圈5后在将外层保护套3的子魔术扣31与内层保护套4的母魔术扣41相连接,再将水杯1放入内层保护套4将松紧绳43拉紧,调节调节扣44,就可以随身携带水杯1了。

中空部21可拆卸装配有胶体定型圈5,传统的保护套2只是用于有杯把的水杯1或者无杯把的水杯1其中一种种类的水杯1,通过装卸胶体定型圈5可以使两种水杯1都可装与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摔缓冲装置。

如图2所示,当需要装有杯把水杯1的时候,将胶体定型圈5从中空部21拆卸下来,是中空部21处于空置状态,有杯把的水杯1便可装入保护套2内,并且由于保护套2具有弹性不会对有杯把的水杯1压迫损伤。

如图5所示,当水杯1为无杯把水杯1时将胶体定型圈5装入中空部21,可以使水杯1不会在保护套2内随意滑动,胶体定型圈5又可以在水杯1摔落时提供多一层的缓冲。

如图1所示,外层保护套3的外侧壁上固定装配有防滑套6,装配防滑套6目的在于使使用者在拿装有水杯1的保护套2时增大保护套2的摩擦力,使之不容易从手中滑落。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保护套2,在保护套2内加装缓体和减震胶垫22,可以在水杯1摔落时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加装与拆卸胶体定型圈5可更好适应水杯1的形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