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通用去蒂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7703发布日期:2019-07-06 11:0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果蔬通用去蒂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去蒂工具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果蔬通用去蒂工具。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果实去蒂装置,专利号:201520003304.3,其技术内容为去蒂口端部的斜面可以快速的插入果实蒂中,去蒂装置内部设有一个内腔,可以有效的储存去除的果实蒂,使用这样的工具后,虽然比纯手工去蒂的方式要效率高一些,但是这样的设计依旧有一些缺陷,如在使用过程中,果实的汁液不容易从内腔里及时排出,这样就会导致果实汁液在内腔里的聚集,容易使最先进入到内腔里的汁液粘黏在内腔里,进而不方便后续的清洗,由于只有当果蒂超过内腔能容纳的数量时,果实蒂才通过出蒂口排出内腔,此时有内腔里已经填满了压在一起的果蒂,想要将果蒂从内腔的出蒂口处排出,其实并不容易,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果蔬通用去蒂工具,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去蒂工具中容易集聚果汁,进而不方便后期清洗的问题,并且能有效解决取下的果蒂后不方便排出、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果蔬通用去蒂工具包括去蒂管,去蒂管的上端口为后高前低的去蒂斜坡口,去蒂管的下端口为排液口,在去蒂斜坡口一侧的去蒂管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去蒂管内腔的限位片,限位片为后高前低的斜平面,限位片的一段外沿与去蒂管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液口,限位片的其余外沿段固定连接在去蒂管内壁上。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限位片所在的斜平面与去蒂管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25°至45°,去蒂斜坡口所在的斜平面与与去蒂管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25°至45°,β始终小于α。

上述去蒂管的外侧壁上缠绕有一段防滑布条。

上述限位片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限位片的内侧设置有凹槽,限位片的外沿固定连接在去蒂管的内壁上,限位片凹槽部的后侧与去蒂管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液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将去蒂斜坡口插入到果实蒂部,然后用力按压并旋转,就可将果实的蒂部快速挖除,挖除的蒂部直接从去蒂管上掉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汁液也会直接经由导液口从排液口处排出,不会在去蒂管内集聚,进而能有效解决不方便后期清洗的问题,产生的果蒂会直接掉出去蒂管,不存在果蒂堆积在去蒂工具内,进而不方便取出的问题,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将限位片设置到距去蒂斜坡口合适的位置处,可以有效地控制插入深度,减少挖蒂过程中的果实损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去蒂管,2为去蒂斜坡口,3为排液口,4为限位片,5为导液口,6为防滑布条,7为凹槽,ɑ为限位片所在的斜平面与去蒂管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去蒂斜坡口所在的斜平面与与去蒂管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一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该果蔬通用去蒂工具包括去蒂管1,去蒂管1的上端口为后高前低的去蒂斜坡口2,去蒂管1的下端口为排液口3,在去蒂斜坡口2一侧的去蒂管1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去蒂管1内腔的限位片4,限位片4为后高前低的斜平面,限位片4的一段外沿与去蒂管1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液口5,限位片4的其余外沿段固定连接在去蒂管1内壁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手拿着果实,另一只手手持去蒂管1,将去蒂斜坡口2插入到果实蒂部,然后用力按压并旋转,就可将果实的蒂部快速挖除,挖除的蒂部直接从去蒂管1上掉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汁液也会直接经由导液口5从排液口3处排出,不会在去蒂管1内集聚,能够有效解决申请号为201520003304.3的所述专利因为设计结构缺陷而导致的容易集聚果汁,进而不方便后期清洗的问题,并且产生的果蒂会直接掉出去蒂管1,不存在果蒂堆积在去蒂工具内,进而不方便取出的问题,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将限位片4设置到距去蒂斜坡口2合适的位置处,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插入深度,减少挖蒂过程中的果实损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果蔬通用去蒂工具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所示,限位片4所在的斜平面与去蒂管1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25°至45°,去蒂斜坡口2所在的斜平面与与去蒂管1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25°至45°,β始终小于α。

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探索得出,将α与β的角度设置在25°至45°之间且β始终小于α的范围内,去蒂效果最好,而且最为省力。

如附图1、2所示,去蒂管1的外侧壁上缠绕有一段防滑布条6。

在去除果蒂的过程中,果子内的汁液难免会流到去蒂管1的外壁上,设置防滑布条6则可以增大手掌与去蒂管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操作过程出现打滑,进而损伤自身手臂的问题。

下面结合实施例二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二:如附图3、4所示,限位片4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限位片4的内侧设置有凹槽7,限位片4的外沿固定连接在去蒂管1的内壁上,凹槽7的后侧与去蒂管1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液口5。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限位片4的不同,实施例二中的限位片4其内侧设置有凹槽7,而实施例一中的限位片4只是一个斜平面,凹槽7设计可以在去蒂过程在对果汁形成更好的导向作用,使果汁沿着凹槽7与导液口5更方便地从排液口3处流出,避免太多的汁液从去蒂斜坡口2这一侧甩出,进而降低果汁甩到操作人员身上、污染衣物的问题。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