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座椅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8267发布日期:2019-08-16 21:45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座椅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座椅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座椅扶手。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火车站、超市等公共场所都设有固定充电桩,充电桩的体积较大,占用面积大,但是充电插头有限,充电人员较多的时候,还需要排队等待,由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需要较长时间,等候时间很长,效率很低,并且在充电等待时,用户需要站着或者蹲着等待,为了提高充电效率,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充电座椅应运而生,在充电座椅的把手处设有主板,主板连接有电源,在主板上连接有多个充电线,带充电插头的一端伸出座椅把手外,供人们使用,在使用时,充电线可以被拉动,如果拉动的力较大或者有小朋友玩耍,使劲拉扯充电线时,会影响充电线与主板的连接,甚至致充电线与主板断开连接,影响充电,增加维修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座椅扶手,解决上述充电线易被拉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充电座椅扶手,包括扶手本体,在扶手本体一端的底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呈V字形,在扶手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水平的伸出部,在伸出部的顶部设有操作面板,在伸出部的底部设有盖板,在伸出部内设有固定盒,在固定盒内固定有主板,在主板的一侧设有操作按钮,操作按钮穿过固定盒并与操作面板相配合,在主板的另一侧设有多个USB接口,在USB接口上连接有充电线,在固定盒底面设有开口,在此开口处设有压线板,压线板与盖板压紧配合,在压线板上设有第一线孔,在盖板上设有第二线孔,第一线孔与第二线孔错开设置,充电线依次贯穿固定盒、压线板及盖板并延伸至盖板外。

盖板包括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在第一拼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在第一开口的两侧均匀间隔设有突起部,在第二拼接部的对应侧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配合并形成第二线孔,在第二开口的两侧设有与突起部配合的凹槽。

在第一开口内设有弹性的固定环,在固定环的靠近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在第二开口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三开口相配合的凸筋。

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为半圆形开口,二者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

压线板包括压线板本体,第一线孔设置在压线板本体上,在压线板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充电线的放线槽,放线槽与第一线孔连通,在压线板本体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固定充电线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片,在固定片上设有螺钉,在压线板上设有螺钉柱,螺钉与螺钉柱螺纹配合,固定片通过螺钉与压线板本体固定连接。

固定片为长条型,螺钉的数量为两个并沿固定片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固定片的两端部,固定片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放线槽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

在压线板本体上与放线槽背面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走线槽,走线槽延伸至压线板的端部,走线槽的顶面与压线板本体相平。

充电线为螺旋收缩电话充电线。

本实用新型中充电线依次通过固定盒上的开口、压线板上的第一线孔及盖板上的第二线孔延伸至扶手外,因第一线孔与第二线孔错开设置并且压线板与盖板压紧配合,则部分充电线被压紧在压线板与盖板之间,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充电线被拉扯;压线板上的固定装置对充电线进行牢固固定,防止其被拉扯;盖板包括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在装配时,先将充电线设置在第一拼接部的第一开口内,然后再将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拼接在一起,方便装配,提高工作效率;固定环用于对充电线进行初定位,并且保护充电线,减小其与盖板之间的摩擦;充电线为螺旋收缩电话充电线,增加充电线的长度,并减小其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伸出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盖板的第一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盖板的第二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压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充电座椅扶手,包括扶手本体1,在扶手本体1一端的底部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呈V字形,固定板2用于将扶手固定在座椅上,在扶手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水平的伸出部3,在伸出部3的顶部设有操作面板,在伸出部3的底部设有盖板7,在伸出部3内设有固定盒5,在固定盒5内固定有主板,在主板的一侧设有操作按钮,操作按钮穿过固定盒5并与操作面板相配合,在主板的另一侧设有多个USB接口,在USB接口上连接有充电线4,在固定盒5底面设有开口,固定盒5的底面是指固定盒5的靠近盖板的一面,在此开口处设有压线板6,压线板6与盖板7压紧配合,在压线板6上设有第一线孔104,在盖板7上设有第二线孔,第一线孔104与第二线孔错开设置,部分充电线4被压紧在压线板6与盖板7之间,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充电线4被拉扯,充电线4依次贯穿固定盒5、压线板6及盖板7并延伸至盖板7外。

盖板7包括第一拼接部70和第二拼接部72,在第一拼接部70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700,在第一开口700的两侧均匀间隔设有突起部701,在第二拼接部72的对应侧设有第二开口721,第二开口721与第一开口700相配合并形成第二线孔,在第二开口721的两侧设有与突起部701配合的凹槽720;在装配时,先将充电线4设置在第一拼接部70的第一开口700内,然后再将第一拼接部70和第二拼接部72拼接在一起,第一拼接部70的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部72的拼接面紧密接触,方便装配,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盖板7为一个整体,在其上设置第二线孔,则在充电线4贯穿盖板7时,需要将充电线4的充电插头穿过第二线孔,当充电线4为螺旋收缩电话充电线4时,需要将充电线4一一拉扯,然后才能通过第二线孔,多次对充电线4进行拉扯费时费力,易损坏充电线4,所以采用上述拼接结构省时省力。

在第一开口700内设有弹性的固定环71,在固定环71的靠近第二开口721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710,在第二开口721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三开口710相配合的凸筋722,固定环71用于对充电线4进行初定位,并且保护充电线4,减小其与盖板7之间的摩擦。

第一开口700和第二开口721为半圆形开口,二者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

压线板,包括压线板本体101,压线板本体101在本实施例的形状是矩形,第一线孔104设置在压线板本体101上,第一线孔104为通孔,充电线通过第一线孔104贯穿压线板,在压线板本体101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充电线的放线槽103,放线槽103与第一线孔104连通,在压线板本体101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固定充电线的固定装置,在压线板的两侧对充电线进行固定,固定牢固,防止充电线被拉扯掉,影响充电,并且增加维修人员的工作量。

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片107,在固定片107上设有螺钉108,在压线板上设有螺钉柱,螺钉108与螺钉柱螺纹配合,固定片107通过螺钉108与压线板本体101固定连接。

固定片107为长条型,螺钉108的数量为两个并沿固定片107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固定片107的两端部,固定片107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放线槽10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即固定片107与放线槽103垂直,固定片107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沿充电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固定片107为U型,螺钉108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设置在固定片107的四个端部,固定片107的中心线与放线槽10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增加固定片107与充电线的接触面积,增加固定的牢固性。

在压线板本体101上与放线槽103背面1030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走线槽105,走线槽105延伸至压线板的端部,走线槽105的顶面与压线板本体101相平,每根充电线放置在走线槽105内,既起到定位作用,又避免多根充电线缠绕在一块,固定不牢固,因此便于走线,便于增加固定的牢固性;放线槽103的正面是指放线槽103的带槽的一面,放线槽103的背面即是与放线槽103的正面相对的一面。

固定片107具有弹性,防止固定片107受的张力较大,影响其寿命。

在每个走线槽105内的两侧面上设有卡线扣106,对充电线进行初步限位,防止固定片107对其固定前,来回窜动,便于工人安装操作。

在放线槽103与第一线孔104的交界处以及第一线孔104与走线槽105的交界处均做倒圆角处理,防止充电线被割破。

在压线板本体101的设有固定装置的一侧设有多个纵横交错的加强筋102,增加压线板的强度。

充电线4为螺旋收缩电话充电线,增加充电线的长度,并减小其占用空间。

在使用时,主板接通电源,充电线4的一端插接在主板上的USB接口处,充电线4的带有充电插头的一端从固定盒5上的开口处伸向压线板6,充电线4穿过第一线孔104,在压线板6的有固定片107的一端,将每根充电线4分别放在对应的走线槽105内,充电线4与走线槽105一一对应,用固定片107压紧在充电线4上,然后用螺钉108将固定片107固定下压线板6上;在压线板6的没有固定片107的一端,将充电线4放置在放线槽103内,然后先将充电线4设置在第一拼接部70的第一开口700内,再将第一拼接部70和第二拼接部72拼接在一起,然后盖上盖板7。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