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机房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7491发布日期:2019-08-23 22:22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VR机房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R机房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IDC数据中心机房为代表的各类型机房、机库迅速发展。一般地,机房作为数据中继、数据流转、数据存储的重要节点,需要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例如,根据相关规定,IDC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备双路同时供电能力,在必要情况下增设第三路独立后备电源。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房,有必要进行针对性优化和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机房监控管理设施较为单一,通常集成管理终端仅设置一个工位。机房的管理人员除对于机房的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定期实地巡查外,需要在集成管理终端同时监视多个保障机房正常运行的指标,例如单个服务器耗电量、机房整体耗电量、单个服务器机柜温湿度、机房整体温湿度等。因此,现有的机房管理设施难以满足综合化、自动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有必要进行针对性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VR机房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VR机房管理系统包括四个相同的工位组件和三个相同的连接组件,其中:

所述工位组件包括第一至第四工位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至第三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至第四工位组件呈放射状且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工位组件和第四工位组件之间具有过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第一工位组件和第二工位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第二工位组件和第三工位组件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位于第三工位组件和第四工位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至第四工位组件和第一至第三连接组件共同合围形成半开放空间,上述过道与半开放空间连通;

所述工位组件包括台面板、位于台面板上方的显示模组和位于台面板下方的机柜模组;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台面连接板和机柜组合体,所述机柜组合体位于台面连接板的下方并且用于承托台面连接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支撑架和用于内嵌显示器的多个显示面板,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立柱、卡接件、横档和面板连接件,所述支撑立柱的下端末端与台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内接于卡接件并且与卡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卡接件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横档固定连接,所述面板连接件同时与横档和显示面板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的数量为6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面板连接件包括连接座和与连接座一体成型的凸出部,所述连接座与显示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凸出部与横档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柜模组包括第一机柜和位于两侧的第二机柜,所述第一机柜和第二机柜之间设有机柜立柱。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柜立柱的下端端部套接有弹性脚垫。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台面板还设有插座罩,所述插座罩包括插座罩底板和与插座罩底板的一侧轴连接的插座罩面板,所述插座罩底板与台面板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台面板还设有插片取放机构,所述插片取放机构具有多个插片格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VR机房管理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巧妙地设置多个工位组件和位于相邻工位组件之间的连接组件,从传统的单人揽总管理转向多人协同,提供多人多端的半开放空间。同时,每个工位组件拥有丰富的基础性配置,涵盖多屏显示的显示面板、存放物料的机柜以及插片取放机构,充分满足管理人员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方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仰视方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包括:10-工位组件;11-第一工位组件;12-第二工位组件;13-第三工位组件;14-第四工位组件;20-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组件;22-第二连接组件;23-第三连接组件;24-过道;25-半开放空间;26-台面连接板;27-机柜组合体;31-台面板;32-插座罩;33-插座罩面板;34-插座罩底板;35-插片取放机构;36-插片格栅;40-显示模组;41-显示面板;42-支撑架;43-支撑立柱;44-卡接件;45-横档;46-面板连接件;47-连接座;48-凸出部;50-机柜模组;51-第一机柜;52-第二机柜;53-机柜立柱;54-弹性脚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R机房管理系统,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5,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所述VR机房管理系统的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图3示出了图1中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图4示出了图2中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图5示出了图1中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优选地,所述VR机房管理系统包括四个相同(具体结构和功能配置均相同)的工位组件10和三个相同(具体结构和功能配置均相同)的连接组件20,其中:

所述工位组件10包括第一至第四工位组件11,12,13,14,所述连接组件20包括第一至第三连接组件21,22,23;

所述第一至第四工位组件11,12,13,14呈放射状且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工位组件11和第四工位组件14之间(不再设置连接组件20)具有(用于管理人员出入通行的)过道24,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1位于第一工位组件11和第二工位组件1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2位于第二工位组件12和第三工位组件13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组件23位于第三工位组件13和第四工位组件14之间(通过设置多个工位组件10,从单人揽总管理转向多人协同管理,从单一单端转向多人多端共同管理/互为备份,从而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避免单一终端故障而导致全局监控失效);

所述第一至第四工位组件11,12,13,14和第一至第三连接组件21,22,23共同合围形成半开放空间25,上述过道24与半开放空间25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工位组件10(第一至第四工位组件11,12,13,14同理)包括台面板31、位于台面板31上方的显示模组40和位于台面板31下方的机柜模组50。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组40包括支撑架42和用于内嵌显示器(图中未示出,不作为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的多个显示面板41,所述支撑架42包括支撑立柱43、卡接件44、横档45和面板连接件46,所述支撑立柱43的下端末端与台面板3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43内接于卡接件44并且与卡接件44固定连接,所述卡接件44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横档45固定连接,所述面板连接件46同时与横档45和显示面板41固定连接。

其中,每个显示模组40的显示面板41的数量优选为6个。

其中,所述面板连接件46包括连接座47和与连接座47一体成型的凸出部48,所述连接座47与显示面板41固定连接,所述凸出部48与横档45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连接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机柜模组50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机柜51和位于两侧的第二机柜52,所述第一机柜51和第二机柜52之间设有机柜立柱53。

其中,所述机柜立柱53的下端端部套接有弹性脚垫54。

进一步地,所述台面板31还设有插座罩32,所述插座罩32包括插座罩底板34和与插座罩底板34的一侧轴连接的插座罩面板33,所述插座罩底板34与台面板3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插座罩底板34和插座罩面板33之间的接合处设有限位机构(图中未示出),使得插座罩面板33相对于插座罩底板34打开到一定的角度时即可被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台面板31还设有插片取放机构35,所述插片取放机构35具有多个插片格栅36,各个插片格栅36用于暂存VR卡片、VR光盘等插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20(第一至第三连接组件21,22,23同理)包括台面连接板26和机柜组合体27,所述机柜组合体27位于台面连接板26的下方并且(所述机柜组合体27)用于承托台面连接板26。

其中,所述台面连接板26设置于位于两侧的台面板31(例如,第二工位组件12的台面板31和第三工位组件13的台面板31)的中间,所述机柜组合体27设置于位于两侧的第一/第二机柜51,52的中间(例如,第二工位组件12的第二机柜52和第三工位组件13的第一机柜51)。

值得一提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注意,上述显示器的具体型号、显示器与内置于机柜的机箱之间的电气接线方式等内容,采用常规的现有技术即可,并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设计要点,也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请求保护的技术范围。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