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媒体教学讲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7475发布日期:2019-08-23 22:2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媒体教学讲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教学讲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媒体教学讲桌。



背景技术: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且能够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目前多媒体教学被普遍应用,在教室内放置多媒体教学讲桌,用于放置多媒体教学工具。

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讲桌当教室内部的桌椅变换位置时,不方便移动多媒体教学讲桌,不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教师,电线散乱放置,部方便调节显示屏在承接板上的倾斜角度,且不方便调节话筒的位置,影响教师使用话筒,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媒体教学讲桌,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媒体教学讲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讲桌当教室内部的桌椅变换位置时,不方便移动多媒体教学讲桌,不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教师,电线散乱放置,部方便调节显示屏在承接板上的倾斜角度,且不方便调节话筒的位置,影响教师使用话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媒体教学讲桌,包括主体、显示屏和键盘盒,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固定有刹车轮,且主体的内部左端设置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下表面放置有垫板,且机箱的左端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内部呈网格状结构的箱门,所述主体的顶端左侧等间距开设有第一线孔,所述主体的顶端固定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位于第一线孔的外侧,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固定有承接板,且承接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线孔,所述承接板的内部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的内部安装有转环,且转环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连接孔,并且连接孔与放置孔重合的部分安装有螺钉,所述显示屏固定在转环的顶端,所述键盘盒固定在承接板的上表面,所述承接板的内部左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开设有承接槽,且第二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中间贯穿有转杆,且连接块的右端焊接有第二伸缩杆,并且第二伸缩杆的右端固定有话筒杆,所述主体的内部右端卡槽安装有分割板,且分割板的上方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设置有模型展示盒,且滑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在主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孔的内部中心线与第二线孔的内部中心线相重合,且承接板通过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与机箱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承接板在主体上为升降结构,且显示屏与承接板构成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螺钉固定有转环,且转环的纵截面呈圆弧型结构,并且第一支撑杆关于显示屏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通过转杆与第二支撑杆构成旋转结构,且转杆通过承接槽卡合安装在第二支撑杆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话筒杆的顶端纵截面呈半圆形结构,且话筒杆在承接板上为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媒体教学讲桌,利用刹车轮便于移动主体,方便不同高度的教师使用,便于收纳电线,避免电线散乱放置,方便调节显示屏在承接板上的倾斜角度,便于适应不同教师的使用习惯,通过调节话筒杆的位置,适应不同体型的教师;

1.设置有主体和刹车轮,刹车轮等间距固定在主体的下表面,当教室内部座椅的变动时,利用刹车轮便于移动主体;

2.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承接板,调节第一伸缩杆的高度,从而便于调节承接板的高度,方便不同高度的教师使用;

3.设置有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电脑主机的电线穿过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分别与显示屏和键盘盒内部键盘相连接,便于收纳电线,避免电线散乱放置;

4.设置有第一支撑杆、转环和显示屏,转环与第一支撑杆构成旋转结构,从而与转环固定连接的显示屏在承接板上旋转,方便调节显示屏在承接板上的倾斜角度,便于适应不同教师的使用习惯;

5.设置有第二支撑杆、连接块、第二伸缩杆和话筒杆,连接块通过转杆在第二支撑杆上为旋转结构,且话筒杆通过第二伸缩杆与连接块相连接,使得话筒杆在承接板上旋转,通过调节第二伸缩杆的长度,从而调节话筒杆的位置,适应不同体型的教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刹车轮;3、机箱;4、垫板;5、合页;6、箱门;7、第一线孔;8、第一伸缩杆;9、承接板;10、第一支撑杆;11、放置孔;12、转环;13、连接孔;14、螺钉;15、显示屏;16、第二线孔;17、键盘盒;18、螺纹孔;19、第二支撑杆;20、承接槽;21、连接块;22、转杆;23、第二伸缩杆;24、话筒杆;25、分割板;26、模型展示盒;27、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媒体教学讲桌,包括主体1、刹车轮2、机箱3、垫板4、合页5、箱门6、第一线孔7、第一伸缩杆8、承接板9、第一支撑杆10、放置孔11、转环12、连接孔13、螺钉14、显示屏15、第二线孔16、键盘盒17、螺纹孔18、第二支撑杆19、承接槽20、连接块21、转杆22、第二伸缩杆23、话筒杆24、分割板25、模型展示盒26和滑轨27,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有刹车轮2,且主体1的内部左端设置有机箱3,机箱3的内部下表面放置有垫板4,且机箱3的左端通过合页5转动安装有内部呈网格状结构的箱门6,主体1的顶端左侧等间距开设有第一线孔7,第一线孔7的内部中心线与第二线孔16的内部中心线相重合,且承接板9通过第一线孔7和第二线孔16与机箱3相连通,电线穿过第一线孔7和第二线孔16分别与显示屏15和键盘盒17内部的键盘相连接,便于收纳电线,避免电线散乱放置,主体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伸缩杆8,且第一伸缩杆8位于第一线孔7的外侧,第一伸缩杆8的顶端固定有承接板9,且承接板9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线孔16,承接板9在主体1上为升降结构,且显示屏15与承接板9构成旋转结构,通过调节承接板9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教师使用,且便于调节显示屏15在承接板9上的倾斜角度,承接板9的内部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0,且第一支撑杆10的内部开设有放置孔11,放置孔11的内部安装有转环12,且转环12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连接孔13,并且连接孔13与放置孔11重合的部分安装有螺钉14,显示屏15固定在转环12的顶端,键盘盒17固定在承接板9的上表面,承接板9的内部左端开设有螺纹孔18,且螺纹孔1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9,第二支撑杆19的顶端开设有承接槽20,且第二支撑杆19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通过转杆22与第二支撑杆19构成旋转结构,且转杆22通过承接槽20卡合安装在第二支撑杆19的顶端,连接块21的旋转使得话筒杆24旋转,方便灵活使用话筒杆24内的话筒,连接块21的内部中间贯穿有转杆22,且连接块21的右端焊接有第二伸缩杆23,并且第二伸缩杆23的右端固定有话筒杆24,主体1的内部右端卡槽安装有分割板25,且分割板25的上方设置有滑轨27,滑轨27的内部设置有模型展示盒26,且滑轨27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在主体1的内壁上;

如图1中话筒杆24的顶端纵截面呈半圆形结构,且话筒杆24在承接板9上为伸缩结构,能够将话筒放置在话筒杆24的顶端,调节话筒杆24在承接板9上的位置,方便不同体型的教师使用;

如图4中第一支撑杆10通过螺钉14固定有转环12,且转环12的纵截面呈圆弧型结构,并且第一支撑杆10关于显示屏15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利用2个第一支撑杆10稳定的支撑显示屏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媒体教学讲桌时,首先根据教室的布置情况推动主体1,在刹车轮2的作用下,将主体1移动至目的地,然后根据教师的身高调节第一伸缩杆8的高度,从而调节承接板9的高度,方便教师使用,通过合页5旋转箱门6,将机箱3打开,把电脑主机放置在机箱3内部的垫板4上,将电脑主机上的电线穿过第一线孔7和第二线孔16分别与显示屏15和键盘盒17内的键盘相连接,然后箱门6关闭机箱3,根据教师的使用习惯在放置孔11内调节转环12,将转环12内部的某一个连接孔13与放置孔11重合,然后将螺钉14插在连接孔13与放置孔11重合的内部,从而调节显示屏15的倾斜角度;

根据教师的需要调节第二伸缩杆23的长度,从而调节话筒杆24在承接板9上的位置,然后将话筒放置在话筒杆24的顶端,当教师需要使用话筒时,由于转杆22贯穿连接块21,且转杆22通过承接槽20与第二支撑杆19卡合连接,从而连接块21通过转杆22在第二支撑杆19上旋转,方便教师使用,当需要对教学模型进行展示时,在滑轨27上滑动模型展示盒26,将模型展示盒26从主体1内滑出,然后将模型放置在模型展示盒26上,以上便完成该多媒体教学讲桌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