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内开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655发布日期:2019-10-15 18:1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内开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内开窗。



背景技术:

平开窗包括外开窗和内开窗,两者各有优劣,外开窗由于开启时窗扇向室外转动,窗扇不会占据室内空间,方便在窗台上放置东西,提高了室内使用空间。内开窗由于开启时窗扇向室内转动,非常方便擦窗、换玻璃等维护,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其经常出现大风大雪天气,采用内开窗则能防止窗扇被大风大雪损坏,但是内开窗的水密封性大不如外开窗,大风大雪时,往往会产生雨水沿窗框向室内流入。故内开窗的水密封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防水性能好、美观耐看的防水内开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内开窗,包括窗框以及与窗框活动铰接的内开式窗扇,所述内开式窗扇的底部与窗框的底框的顶部之间设有用于阻挡雨水流向室内的挡墙,所述挡墙与窗框的底框外侧边之间形成储水腔,所述窗框在底框的底边上设置有用于将储水腔的水从底部导流至室外的排水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窗框底框的底边靠室外一侧弯折有高于室内侧底边的出水台阶,所述排水件设置在出水台阶上。

所述出水台阶下方还弯有从室内侧底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出水台阶保持平齐。

所述挡墙成型在窗框底框的顶边上。

所述排水件包括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开设在储水腔的底部和窗框底框的底边上,两个排水孔相通。

所述窗框的排水孔的尺寸不小于储水腔底部的排水孔尺寸。

两个所述排水孔同装有一个防锈蚀导水套,所述防锈蚀导水套连通储水腔和室外。

所述内开式窗扇底框的内侧边处和窗框底框的外侧边处均装设有第一密封胶条。

所述内开式窗扇底框的底边与窗框底框的顶边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胶条,所述第二密封胶条与外侧的第一密封胶条之间形成等压腔,所述第二密封胶条与内侧的第一密封胶条之间形成气密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内开窗,包括窗框以及与窗框活动铰接的内开式窗扇,内开式窗扇的底部与窗框的底框的顶部之间设有用于阻挡雨水流向室内的挡墙,挡墙与窗框的底框外侧边之间形成储水腔,窗框在底框的底边上设置有用于将储水腔的水从底部导流至室外的排水件。该结构中,内开式窗扇铰装在窗框内,当闭合时,内开式窗扇的底部与窗框的底框的顶部之间形成挡墙,外部雨水从内开式窗扇与窗框之间的间隙渗入时,会被挡墙阻挡,被阻挡的雨水流入储水腔,而后由排水件从底部导流至室外。较传统结构而言,该内开窗通过在内开式窗扇和窗框的间隙中设置挡墙和储水腔形成了很好的挡水和储水作用,再通过排水件实现间隙中的排水,其结构简单巧妙,能防止雨水流入室内,彻底解决了其水密封性问题;并且从底部排水使得整体排水件达到隐置的作用,提高了外部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窗框;11、出水台阶;12、延伸段;2、内开式窗扇;3、挡墙;4、储水腔;5、排水件;51、排水孔;52、防锈蚀导水套;6、第一密封胶条;7、第二密封胶条;8、等压腔;9、气密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内开窗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窗框1以及与窗框1活动铰接的内开式窗扇2,内开式窗扇2的底部与窗框1的底框的顶部之间设有用于阻挡雨水流向室内的挡墙3,挡墙3与窗框1的底框外侧边之间形成储水腔4,窗框1在底框的底边上设置有用于将储水腔4的水从底部导流至室外的排水件5。该结构中,内开式窗扇2铰装在窗框1内,当闭合时,内开式窗扇2的底部与窗框1的底框的顶部之间形成挡墙3,外部雨水从内开式窗扇2与窗框1之间的间隙渗入时,会被挡墙3阻挡,被阻挡的雨水流入储水腔4,而后由排水件5从底部导流至室外。较传统结构而言,该内开窗通过在内开式窗扇2和窗框1的间隙中设置挡墙3和储水腔4形成了很好的挡水和储水作用,再通过排水件5实现间隙中的排水,其结构简单巧妙,能防止雨水流入室内,彻底解决了其水密封性问题;并且从底部排水使得整体排水件5达到隐置的作用,提高了外部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中,窗框1底框的底边靠室外一侧弯折有高于室内侧底边的出水台阶11,排水件5设置在出水台阶11上。这样设置,使得出水台阶11会高于窗口的窗沿,形成一个豁口,一方面保证了雨水直接从底部排向室外,另一方面使得整体排水件5达到隐置的作用,提高了外部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中,挡墙3成型在窗框1底框的顶边上。该结构中,挡墙3直接成型在窗框1底框的顶边上,即只需要将窗框1底框的顶边成型斜边,在保证挡水效果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其开合功能,其成本低廉、设计巧妙。

本实施例中,排水件5包括排水孔51,排水孔51开设在储水腔4的底部和窗框1底框的底边上,两个排水孔51相通。该结构中,排水孔51开设在窗框1的底框的外侧边上,储水腔4的雨水可直接从侧部的排水孔51排出,其结构简单实用。

本实施例中,窗框1的排水孔51的尺寸不小于储水腔4底部的排水孔51尺寸。这样设置使得上部的排水孔51滴出的水总能从下部的排水孔51滴出,不会造成雨水流至窗框1底框的内腔。

本实施例中,两个排水孔51同装有一个防锈蚀导水套52,防锈蚀导水套52连通储水腔4和室外。该防锈蚀导水套52的设置能使雨水从防锈蚀导水套52中流出,不会直接与排水孔51边接触,防止窗框1锈蚀。

本实施例中,内开式窗扇2底框的内侧边处和窗框1底框的外侧边处均装设有第一密封胶条6。该第一密封胶条6提高了水密封性。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内开窗的第二种实施例,该内开窗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出水台阶11下方还弯有从室内侧底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段12,所述延伸段12与出水台阶11保持平齐。这样设置,能始终保证豁口上下方向折边保持平齐,利于该窗框1的底边与下一级窗框1顶边尺寸匹配,适用于大尺寸的建筑窗口。

实施例3: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内开窗的第三种实施例,该内开窗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内开式窗扇2底框的底边与窗框1底框的顶边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胶条7,第二密封胶条7与外侧的第一密封胶条6之间形成等压腔8,第二密封胶条7与内侧的第一密封胶条6之间形成气密室9。该等压腔8和气密室9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水密性和气密性,防止水向室内方向流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