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0767发布日期:2019-10-13 00:5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转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



背景技术:

拖把是清洁地板最常用的清洁工具,用清洁湿润的拖把擦洗地板是最环保方便的清洁地板方式,使用过的拖把往往要靠水来清洗,现有技术为了更方便的清洗拖把,发明出一种拖把桶,拖把桶不仅能够对拖把进行清洗,而且拖把桶内还设置有脱水篮,能够将清洗完成的拖把头脱水。所知的,清洗拖把时,通过下压或拉伸拖把杆实现拖把头的旋转,目前的拖把杆内组件较多,装配工序较为复杂,而传动是依靠螺旋杆与螺旋套内的螺牙来配合实现,即采用了螺旋与螺旋的配合,两者的接触面积大,摩擦阻力大,摩擦阻力增加,故下压过程产生的阻力较大,操作较为费力,并且传统的拖把内杆与拖把头之间的连接方式容易发生松动,拉长或压短拖把杆时,内杆与拖把头之间相对转动,拖把头滑脱,拖把头旋转清洗和脱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旋转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省力,并且拖把头清洗以及脱水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拖把包括可拉长和压短的拖把杆和带擦拭物的拖把头,拖把桶包括清洗区和脱水区,所述脱水区内设有可转动的脱水篮,所述脱水篮设置于高出桶底的安装凸座上,该脱水篮在旋转的拖把头带动下旋转,所述清洗区一侧的桶沿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清洗区底部设置有清洗架;所述拖把杆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杆和外杆,所述内、外杆相对转动,且内、外杆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内杆与拖把头之间设置有止转结构,所述止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内杆上的定位部和设置在拖把头上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定位部相配合防止内杆与拖把头相对旋转。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杆件和螺旋套,所述螺旋套内开设有传动杆件于螺旋套内螺旋运动的螺旋槽,所述传动杆件包括旋转导件,所述旋转导件上设置有与螺旋槽相配合的凸部,下压外杆,旋转导件在其凸部与螺旋槽相配合下带动螺旋套旋转。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旋转导件单向止转配合的制动部以及阻挡所述旋转导件脱出的挡部;所述旋转导件可于制动部和挡部之间移动。

优选的,所述旋转导件与挡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一端设置在旋转导件内,相对一端抵触在挡部上。

优选的,所述旋转导件与制动部的配合处分别设置有啮齿,所述旋转导件和所述制动部通过啮齿啮合实现单向止转配合。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为开设在内杆上的止转凹部,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拖把头上的止转凸部;或者所述定位部为设置在内杆边缘面上的定位齿,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拖把头内壁面上的多个凸肋,相邻的所述凸肋之间形成用于止转配合定位齿的安装位。

优选的,所述拖把杆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内杆相对于外杆旋转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操作部和抵触部,所述内杆与抵触部之间设置有挡件,摆动所述操作部将抵触部压靠在挡件上阻挡内杆运动。

优选的,所述脱水区内设置有挡水件,所述挡水件包括设置在桶沿上的卡圈和架设在脱水篮一侧的挡水板。

优选的,所述卡圈与拖把桶桶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旋转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内杆与拖把头之间设置有用于止转配合的止转结构,通过内杆上的定位部和设置在拖把头上的配合部配合连接来防止内杆与拖把头发生相对旋转,以及防止拖把头空转,保证内杆能够带动拖把头同步旋转,避免拖把头与内杆之间相对滑脱,增加拖把头旋转清洗和脱水效果;本发明改变传统拖把杆两个螺旋面与螺旋面的传动,通过旋转导件上的凸部沿螺旋槽运动来驱动旋转导件旋转,减小了两传动件之间的接触的面积,减小了摩擦阻力,大大提高了转动速度,脱水效果明显提升,旋转导件的凸部沿螺旋槽内转动的灵活度较高,摩擦阞小,旋转导件于螺旋槽内螺旋移动更加顺畅,即便在没有润滑剂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上拉或下压拖把杆均十分省力轻松,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拖把头空转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旋转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与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拖把头与连接件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拖把头与内杆连接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拖把头与内杆连接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传动杆件与螺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螺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内外杆以及传动杆件组合连接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施例中拖把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拖把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拖把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拖把桶上紧固件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施例图1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拖把桶;100、清洗区;101、脱水区;2、拖把头;200、止转凸部;201、凸肋;202、薄片;203限位槽;204、沉口;3、脱水篮;4、安装凸座;5、把手;6、内杆;600、止转凹部;601、定位齿;7、外杆;8、传动杆件;800、旋转导件;801、凸部;9、螺旋套;900、通口;10、螺旋槽;11、制动部;12、挡部;13、弹性件;14、啮齿;15、操作部;16、抵触部;17、挡件;18、卡圈;19、挡水板;20、紧固件;21、清洗架;22、连接件;23、万向接头;230、抵触件;231、配合位;24、支架;25、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16所示的种旋转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1,拖把包括可拉长和压短的拖把杆和带擦拭物的拖把头2,拖把桶1包括清洗区100和脱水区101,脱水区101内设有可转动的脱水篮3,脱水篮3设置于高出桶底的安装凸座4上,该脱水篮3在旋转的拖把头2带动下旋转,清洗区100一侧的桶沿上设置有把手5;清洗区100底部设置有清洗架21;拖把杆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杆6和外杆7,内、外杆7相对转动,且内、外杆7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杆件8和螺旋套9,螺旋套9内开设有传动杆件8于螺旋套9内螺旋运动的螺旋槽10,传动杆件8包括旋转导件800,旋转导件800上设置有与螺旋槽10相配合的凸部801,下压外杆7,旋转导件800在其凸部801与螺旋槽10相配合下带动螺旋套9旋转;内杆6与拖把头2之间设置有止转结构,止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内杆6上的定位部和设置在拖把头2上的配合部,配合部与定位部相配合防止内杆6与拖把头2相对旋转,拖把杆上连接有塑料握套25,增加用户握持舒适度。。

如图3-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内杆6与拖把头2之间设置有用于止转配合的止转结构,通过内杆6上的定位部和设置在拖把头2上的配合部配合连接来防止内杆6与拖把头2发生相对旋转,以及防止拖把头2空转,保证内杆6能够带动拖把头2同步旋转,避免拖把头2与内杆6之间相对滑脱,增加拖把头2旋转清洗和脱水效果;本方案改变传统拖把杆两个螺旋面与螺旋面的传动,通过旋转导件800上的凸部801沿螺旋槽10运动来驱动旋转导件800旋转,减小了两传动件之间的接触的面积,减小了摩擦阻力,大大提高了转动速度,脱水效果明显提升,旋转导件800的凸部801沿螺旋槽10内转动的灵活度较高,摩擦阻力小,旋转导件800于螺旋槽10内螺旋移动更加顺畅,即便在没有润滑剂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上拉或下压拖把杆均十分省力轻松,本方案中,传动杆件8连接外杆7,螺旋套9设置于内杆6中,拉长和压短拖把杆,外杆7带动内部的传动杆件8在旋转导件800的作用下沿着螺旋套9旋转移动,同时带动与螺旋套9连接的内杆6旋转从使得与内杆6连接的拖把头2旋转清洗或者脱水。

于本实施例中,内杆6与拖把头2之间套接有连接件22,该连接件22为螺套,螺套分别连接于内杆6与拖把头2的外表面上将内杆6与拖把头2锁紧,防止内杆6在旋转移动中晃动,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内杆6与拖把头2的连接强度,并且拖把头2与内杆6的连接处为围合设置的薄片202,且该薄片202受内杆6挤压后向外摆动,防止内杆6与拖把头2连接时发生干涉,螺套锁紧时,挤压薄片202使得薄片202与内杆6表面接触的更加紧密,增加内杆6与拖把头2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2、图3所示,拖把头2上设置有万向接头23能够自由调节拖把头2角度,万向接头23包括抵触在拖把头2上的抵触件230,该抵触件230部分嵌设于万向接头23的配合位231内固连,抵触件230一端压靠在拖把头2表面使得拖把头2与拖把杆直线连接,通过一定作用力掰动万向接头23,使得拖把头2与拖把杆呈一定角度满足空间需求,达到更好的拖地效果。万向接头23与拖把头2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固连,本方案中的万向接头23为塑料件,耐磨性以及耐挤压性提高,转动灵活不易发生形变,增加拖把头2的使用寿命;拖把头2上开设有用于配合连接清洗架21和安装凸座4的限位槽203,限位槽203的接触面为平口,增加拖把头2的连接平稳性,该限位槽203外周上设置多个沉口204,拖把头2通过限位槽203以及沉口204与清洗架21止转配合。

如图7-图10所示,传动杆件8上设置有用于单项止转配合旋转导件800的制动部11以及阻挡旋转导件800脱出的挡部12,旋转导件800可于制动部11和挡部12之间移动,旋转导件800与制动部11的配合处设置有啮齿14,旋转导件800和制动部11通过啮齿14啮合实现单项止转配合;上拉时,旋转导件800在自身重力影响下与制动部11分离,啮齿14脱离,旋转导件800空转的同时不接触制动部11,此时只有旋转导件800在空转,制动部11不会发生转动,避免在上拉中带动拖把头2转动抵消拖把头2的旋转降低擦拭物清洗或者脱水效果。以及减小旋转导件800在螺旋套9内移动的阻力,上拉拖把杆更加的轻松,省力,下压时,旋转导件800与制动部11的啮齿14啮合,旋转导件800带动制动部11于螺旋套9内螺旋移动,进而使得螺旋套9带动内杆6、拖把头2同步旋转,螺旋套9不发生空转,增加拖把头2清洗和脱水效果。

旋转导件800与挡部1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3,该弹性件13一端设置在旋转导件800内,相对一端抵触在挡部12上,能够将旋转导件800与挡部12隔离,避免两者直接接触发生干涉,在拖把杆下压或者上拉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旋转导件800、制动部11、挡部12受力触碰时损坏。

如图5、图6所示,定位部为开设在内杆6上的止转凹部600,配合部为设置在拖把头2上的止转凸部200;通过止转凹部600和止转凸部200之间的凹凸配合连接,防止拖把头2与内杆6发生相对旋转,而且凹、凸结构加工工艺简单,止转效果好。或者定位部为设置在内杆6边缘面上的定位齿601,配合部为设置在拖把头2内壁面上的多个凸肋201,相邻的凸肋201之间形成用于止转配合定位齿601的安装位,定位齿601卡合在安装位内,自然而然,凸肋201与相邻定位齿601之间形成的口连接,此类止转配合方式装拆便捷,不易卡死。

如图11、图12所示,拖把杆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内杆6相对于外杆7旋转的锁紧件,锁紧件包括操作部15和抵触部16以及设置在拖把杆上用于连接操作部15的支架24,操作部15扣合连接于支架24内摆动,内杆6与抵触部16之间设置有挡件17,摆动操作部15将抵触部16压靠在挡件17上阻挡内杆6运动。清洗或者脱水时,按压操作部15,使得操作部15逐渐靠近拖把杆,操作部15上的抵触部16逐步挤压挡件17,挡件17压靠在内杆6上,挡件17与内杆6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挡件17是固定设置的,使得内杆6不易于外杆7发生运动,拉动操作部15远离拖把杆,抵触部16逐渐与挡件17分离,挡件17与内杆6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下压拖把杆,内杆6能够于外杆7发生螺旋移动。

如图2所示,脱水区101内设置有挡水件,挡水件包括设置在桶沿上的卡圈18和架设在脱水篮3一侧的挡水板19;挡水板19防止拖把头2清洗时水流溅出。

如图15、图16所示,卡圈18与拖把桶1桶沿之间通过紧固件20连接;于本实施例中,紧固件20可以为穿过卡圈18与拖把桶1桶沿的螺钉,紧固件20可以为设置在卡圈18上的倒扣件,安装挡水件时,倒扣件扣合在拖把桶1桶沿底部实现两者的固连,倒扣件可为常见的弹簧扣,通过弹簧口的弹性力扣合在拖把桶1桶沿底部。

如图1所示,拖把桶1内且位于拖把桶1底部设置有排水口,且该排水口内填设有塞套,不需要人力倾倒拖把桶1将清洗后的污水排处,拔出塞套,污水能够沿着排水口自然流出,便捷、省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挡水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洗涤瓶的杯口,杯口位于清洗区100内,洗涤更加便捷、便于携带。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