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挂壁洁面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0557发布日期:2019-10-13 00:4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挂壁洁面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洗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挂壁洁面仪。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细节领域也越来越注重,对日常使用产品的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在洁面洗漱领域中,用于日常洁面的各种洁面乳、电动多头洁面刷等产品也陆续问世,然而低头弯腰用手洗脸的方式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用户每天需要进行步骤繁琐的洗脸洁面。而传统的洗脸洁面方式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对于行动不便或年纪大的人来说在洗脸时常常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来为自己洗脸,这不仅十分麻烦,并且容易淋湿用户的袖口、领口和头发;对于日常通勤的人来说,每天步骤繁琐的洗脸方式增加了洗漱时间,并且清洗效果较差,降低了通勤效率。

为了克服传统洗脸方式带来的弊端,专利号为CN201410450285.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洗脸器,包括:洗脸器刷头、手柄和充电座,所述的洗脸器刷头与所述的手柄相连接,且所述的洗脸器刷头设置于所述的手柄的顶部,所述的洗脸器刷头包括有清洁刷和身体刷,该技术方案清洗功能单一,并且在使用时需要手持使用,对于不便使用双手的用户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挂壁洁面仪,在使用时可自动为用户进行洁面操作,不仅方便操作并且可显著提高洁面质量和效率,以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挂壁洁面仪,包括洁面壳体、设于洁面壳体上的清洗洁面装置和进水管;所述洁面壳体前侧面开设有洁面槽;所述清洗洁面装置包括设于洁面槽内的喷水组件和洁面清洗组件,所述喷水组件与洁面清洗组件均通过管路与进水管连通,并且洁面清洗组件还通过管路连接有设于洁面壳体内的清洁液存储腔II;所述洁面槽底部设有排放清洗污水的排污组件,所述洁面槽内还设有向洁面槽供风的通风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在洁面壳体上布置有用于洁面的洁面槽,在清洁面部时,用户脸部可伸进洁面槽内;通过设于洁面槽内的清洗洁面装置自动对用户面部进行洁面操作;在清洗时由喷水组件对用户面部进行喷水,面部湿化后通过洁面清洗组件对用户面部进行洁面清洗,清洗所需的清洗水和清洁液由相应管路自动供给;在完成清洗后,洁面槽内清洗污水可通过排污组件快速排出,避免洁面槽内聚集污水;清洗完毕后通过通风组件吹干洁面槽,可确保洁面槽内保持干燥,避免洁面壳体内部潮湿。

通过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在洁面过程中的全自动化操作,在洁面操作中更加舒适和快捷,更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洁面槽内设有充气压力圈,所述充气压力圈沿洁面槽的各个侧壁环绕布置,所述充气压力圈连接有设于洁面壳体内的充气泵,所述充气压力圈内设有与充气泵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这样,压力充气圈可填充用户面部与洁面槽各个侧壁之间的间隙,避免在洗漱清洗水淋湿用户面部以外的地方,提高清洗效果。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组件包括水平并列布置并且相互连通的一对喷头I,两个所述喷头I下方设有呈矩阵布置并且相互连通的多个喷头II;所述喷头I还通过管路与设于洁面壳体内的清洁液存储腔I 相通,清洁液存储腔I内存储有护肤水,所述清洁液存储腔I与喷头I之间设有控制阀I。

这样,喷头I和喷头II可喷出清洗用的清洗水或清洗用的清洁液,喷头I 还连通了清洁液存储腔I,在清洗完成后可通过控制阀I自动向用户面部喷涂护肤水。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洁面清洗组件包括呈菱形布置并且相互连通的多个洁面刷,各个所述洁面刷以可绕轴线周向转动的方式转动安装在设于洁面槽内的洁面支架上,所述洁面支架可绕几何中心转动,在各个所述洁面刷内还设有喷头III,所述喷头III与清洁液存储腔II相通,清洁液存储腔II内存储有洁面乳,所述清洁液存储腔II与喷头III之间设有控制阀II。

这样,由于洁面刷可自转并且可在洁面支架驱动下绕洁面支架的几何中心转动,使洁面刷能够在用户面部移动,安装在洁面刷上的喷头III可通过控制阀II将洁面乳涂敷在用户面部,当洁面刷转动时,涂敷在用户面部的洁面乳经过洁面刷的擦洗可清洗掉用户面部的污垢,实现洁面操作。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上套有电热管,所述进水管输入端设有向进水管泵水的压力泵,在进水管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三个输出端通过管路I、管路II和管路III分别与喷头I、喷头II和喷头III相连通,所述管路I、管路II和管路III与四通管相连的一端分别设有水阀A、水阀B和水阀C。

这样,进水管可向喷头I、喷头II和喷头III泵入清洗用水,套在进水管上的电热管可提高清洗用水的温度,提高清洗舒适度,流入进水管的清洗用水可通过四通管实现分流,可使清洗用水可通过水阀A、水阀B和水阀C流入各个喷头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组件包括设于洁面槽底部的排污阀,所述排污阀连接有排水管。

这样,排污阀可将洁面槽内的清洗污水经排水管排出洁面壳体外,确保洁面壳体内保持洁净。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设于洁面槽左右两个相对侧壁上的通风口,所述洁面槽内设有向洁面槽的槽口吹风的吹风机。

这样,在洁面过程中,通风口可确保洁面槽内保持正常通风;吹风机还可在清洁后吹干洁面槽各个侧壁,确保洁面槽保持干燥,以备再次使用。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洁面壳体前侧面设有与各部件电连接的触摸控制屏,所述触摸控制屏还通过电路连接有设有控制各部件的控制器。

这样,控制器可控制各个部件运行时间和运行次序,触摸控制屏能够方便用户在洁面过程中采用触摸控制的方式控制各个部件运行。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洁面壳体的后侧面的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竖向布置在安装面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与洁面壳体滑动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竖向布置的传动齿条,所述洁面壳体上设有与传动齿条啮合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设于洁面壳体内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这样,全自动洁面仪可通过高度调节组件实现挂壁安装,安装架上的滑轨可确保洁面壳体沿滑轨在竖向稳定移动,洁面壳体内的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适配后可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洁面壳体的高度,以便用户在使用时根据需要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全自动挂壁洁面仪可高效舒适地完成对用户面部的洁面操作;通过设于洁面槽内的清洗洁面装置自动对用户面部进行洁面;在完成清洗后洁面槽内清洗污水可通过排污组件快速排出;用户面部清洗完毕后可通过通风组件吹干洁面槽内部以备下次使用,实现在洁面过程中的全自动化操作,在洁面过程中更加舒适和快捷,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智能化程度高、适应范围广,可通过控制器选择性地控制各部件运行,并且其使用高度还可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充分展现了现代家居的智能化特点,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可广泛适用于用户日常洁面操作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挂壁洁面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挂壁洁面仪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挂壁洁面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挂壁洁面仪的立体图。各个附图标记含义为:洁面壳体1、洁面槽 101、清洁液存储腔I102、清洁液存储腔II103、通风口104、充气压力圈2、喷头I3、喷头II4、控制阀I5、洁面刷6、喷头III7、控制阀II8、进水管9、电热管10、四通管11、水阀A12、水阀B13、水阀C14、洁面支架15、排污阀 16、排水管17、安装架18、滑轨19、触摸控制屏20。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挂壁洁面仪,包括洁面壳体1、设于洁面壳体1上的清洗洁面装置;洁面壳体1前侧面开设有洁面槽101;在清洁面部时,用户脸部可伸进洁面槽101内,该洁面槽 101形状与人体脸部形状相适应,以更好的适应用户脸部;洁面仪通过设于洁面槽101内的清洗洁面装置自动对用户面部进行洁面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洁面流程包括:湿润面部、洁面清洗、涂敷护肤水等;通过上述洁面流程达到提高洁面效果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清洗洁面装置包括设于洁面槽101内的喷水组件和洁面清洗组件,喷水组件与洁面清洗组件均通过管路与进水管9连通,并且洁面清洗组件还通过管路连接有清洁液存储腔II103;洁面槽101底部设有排放清洗污水的排污组件,洁面槽101内设有向洁面槽101供风的通风组件。

如图1所示,在湿润面部和洁面清洗流程中:先由喷水组件对用户面部进行喷水,用户面部湿化后通过洁面清洗组件对用户面部进行洁面清洗,清洗所需的清洗水和清洁液由相应管路自动供给;在完成清洗后洁面槽101内清洗污水可通过排污组件快速排出,避免洁面槽101内聚集污水;清洗完毕后再通过喷水组件对用户面部涂敷护肤水,实现洁面清洗的最后一步;通风组件在通风过程中还可确保洁面槽101内保持干燥,避免洁面壳体1内部潮湿。整个洁面流程可实现在洁面过程中的全自动化操作,在洁面操作中更加舒适和快捷,更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如图1所示,用户脸部伸进洁面槽101后,由于洁面槽101与用户脸部之间存在间隙,为了避免在洁面过程中,洁面槽101内部的洁面清洗装置将清洗水和清洗液喷出洁面壳体1外,在洁面槽101内设有充气压力圈2,充气压力圈2沿洁面槽101的各个侧壁环绕布置,该充气压力圈2与用户脸型相适应,可环绕在用户脸部,该充气压力圈2连接有设于洁面壳体1内的充气泵,充气压力圈2内设有与充气泵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压力充气圈通过充气泵充气后可填充用户面部与洁面槽101各个侧壁之间的间隙,避免在洗漱清洗水淋湿用户面部以外的地方,而由于充气泵可控制充气压力圈2的膨胀程度,即便用户脸型大小不一,充气压力圈2仍然可填充洁面槽101侧壁与用户脸部之间的间隙,提高洁面仪的适用范围,在向充气压力圈2充气时,充气压力圈2内的压力过小则可能导致洁面槽101侧壁与用户脸部之间存在间隙,压力过大,充气压力圈2则会挤压用户脸部,降低使用的舒适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充气压力圈2内的气压,确保充气压力圈2内的气压适中。

如图1所示,喷水组件包括水平并列布置并且相互连通的一对喷头I3,两个喷头I3下方设有呈矩阵布置并且相互连通的多个喷头II4;喷头I3与设于洁面壳体1内的清洁液存储腔I102相通,清洁液存储腔I102内存储有护肤水,清洁液存储腔I102与喷头I3之间设有控制阀I5。喷头I3和喷头II4可喷出清洗用的清洗水或清洗用的清洁液,喷头I3还连通了清洁液存储腔I102,在清洗完成后可通过控制阀I5自动向用户面部喷涂护肤水,在本实施例中,清洁液存储腔I102内可设置液位传感器,可方便用户查看护肤水余量,以便及时添加护肤水,为了便于添加护肤水,可在洁面壳体1的上端开设护肤水添加口,方便用户向清洁液存储腔I102补充足量的护肤水,控制护肤水使用量的控制阀 I5可采用电磁阀,通过电路控制其开闭,喷头I3可采用喷雾喷头,可将护肤水呈雾状涂敷在用户面部,不仅可提高涂敷更均匀,并且可节约护肤水用量,本实施例中,喷头II4个数优选为4个。

如图1所示,洁面清洗组件包括呈菱形布置并且相互连通的多个洁面刷6,各个洁面刷6以可绕轴线周向转动的方式转动安装在设于洁面槽101内的洁面支架15上,洁面支架15可绕几何中心转动,在各个洁面刷6内还设有喷头III7,喷头III7与设于洁面壳体1内的清洁液存储腔II103相通,清洁液存储腔II103 内存储有洁面乳,清洁液存储腔II103与喷头III7之间设有控制阀II8。由于洁面刷6可自转并且可在洁面支架15驱动下绕洁面支架15的几何中心转动,使洁面刷6能够在用户面部移动,安装在洁面刷6上的喷头III7可通过控制阀 II8将洁面乳涂敷在用户面部,在本实施例中,洁面刷6个数优选为4个,当洁面刷6转动时,涂敷在用户面部的洁面乳经过洁面刷6的擦洗可清洗掉用户面部的污垢,实现洁面操作,控制阀II8可采用电磁阀,通过电路控制其开闭,更方便控制,为了确保洁面刷6的刷洗效果,洁面刷6的刷头部分可在水平方向伸缩,不仅可提高洁面刷6的洁面范围,并且方便用户控制洁面刷6的清洗力度;此外,在洁面支架15内可布置与喷头III7相通的蠕动泵,蠕动泵的输入端与控制阀II8相通,蠕动泵的输出端可将洁面乳一点一点泵出喷头III7 并涂敷在用户面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水管9上套有电热管10,进水管9输入端设有向进水管9泵水的压力泵,在进水管9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四通管11;四通管 11的三个输出端通过管路I、管路II和管路III分别与喷头I3、喷头II4和喷头III7相连通,管路I、管路II和管路III与四通管11相连的一端分别设有水阀A12、水阀B13和水阀C14。进水管9可向喷头I3、喷头II4和喷头III7 泵入清洗用水,套在进水管9上的电热管10可提高清洗用水的温度,提高清洗舒适度,流入进水管9的清洗用水可通过四通管11实现分流,可使清洗用水可通过水阀A12、水阀B13和水阀C14流入各个喷头I3、喷头II4和喷头III7 内。

如图1所示,为了对洁面完成后对清洗污水进行清理,确保洁面仪保持洁净,排污组件采用设于洁面槽101底部的排污阀16进行排污,该排污阀16连接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引出洁面壳体1以外,并可与房屋排污系统相连接,排污阀16打开后,洁面槽101内的清洗污水经排水管17排出洁面壳体1外,确保洁面壳体1内保持洁净,在本实施例中,洁面槽101底壁布置为V形,确保清洗污水能流入洁面槽101最低处,排污阀16则布置在洁面槽101最低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洁面槽101最低处还可设置与排水管17相通的抽水泵,当排污阀16打开后,抽水泵可将清洗污水快速排出洁面槽101外。

如图1所示,通风组件包括设于洁面槽101左右两个相对侧壁上的通风口 104,洁面槽101内设有向洁面槽101的槽口吹风的吹风机。在洁面过程中,由于充气压力圈2填充了洁面槽101与用户脸部之间的间隙,在不通风的情况下,会发生用户呼吸不畅的情况,布置在洁面槽101侧壁的通风口104可确保洁面槽101内保持正常空气流通,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口104内可布置风扇,风扇能够将空气通入洁面槽101内,由通风口104和风扇形成通风的新风系统能够提高空气的流动性,避免洁面槽101内空气流动不畅;在完成洁面所有的流程后,吹风机还可吹干洁面槽101的各个侧壁,确保洁面槽101保持干燥,进而避免洁面仪内部潮湿。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用户对洁面仪内的各个部件进行控制,在洁面壳体1前侧面设有与各部件电连接的触摸控制屏20,触摸控制屏20还通过电路连接有设有控制各部件的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行时间和运行次序,触摸控制屏20方便用户在洁面过程中采用触摸控制的方式控制各个部件运行,控制器可采用plc控制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洁面仪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用户使用高度不同,为了提高洁面仪的适用范围,便于用户调节,在洁面壳体1上布置了高度调节组件,该高度调节组件设于洁面壳体1后侧面,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竖向布置在安装面的安装架18,安装架18上设有与洁面壳体1滑动配合的滑轨19,滑轨 19上设有竖向布置的传动齿条,洁面壳体1上设有与传动齿条啮合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设于洁面壳体1内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全自动洁面仪可通过高度调节组件实现挂壁安装,安装架18上的滑轨19可确保洁面壳体1沿滑轨19 在竖向稳定移动,洁面壳体1内的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适配后可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洁面壳体1的高度,以便用户在使用时根据需要调节。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采用实施例1提供全自动挂壁洁面仪的洁面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面部伸进洁面壳体1的洁面槽101内,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向充气压力圈2内充气,使充气压力圈2紧贴在用户面部;步骤1中,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充气压力圈2内的气压,确保充气压力圈2内的气压适中。

步骤2.控制器控制电热管10发热,加热流入进水管9内的水,控制器控制水阀A12打开,通过喷头I3将加热后的喷洒至用户面部,使用户面部保持湿润;电热管10将清洗水加热后能够提高使用舒适度,并且可根据需要调节适宜的温度。

步骤3.控制器控制水阀C14和控制阀II8打开,使热水和洁面乳混合后通过喷头III7涂敷至用户面部,喷头III7将洁面乳混合液主要涂敷用户额头、鼻翼两侧、面部两侧、下颚等部位,控制器同时控制洁面支架15和洁面刷6 转动,使洁面刷6在用户面部移动清洗;洁面刷6的刷头在洁面支架15带动下做公转和自转,实现高效洁面,洁面刷6在清洁时,可根据用户需求调节刷洗时间,以提高清洁效果。

步骤4.控制器控制水阀B13打开,使热水从喷头II4中喷出,实现对用户的清洗;清洗部位包括用户额头、鼻翼两侧、面部两侧、下颚等,喷头II4能够将用户面部洁面乳和污垢冲入洁面槽101底部,以便通过排污组件将清洗污水排出。

步骤5.控制器驱动控制阀I5打开,喷头I3可将清洁液存储腔I102内存储的护肤水喷至用户面部;护肤水喷量通过控制阀I5控制,可将护肤水均匀涂敷在用户面部。

步骤6.控制器控制充气泵泄压,使充气压力圈2内的气体放出;充气压力圈2泄压后可方便用户面部伸出洁面槽101。

步骤7.控制器再次控制水阀C14打开并驱动洁面刷6转动进行自洁,同时控制排污阀16打开,使洁面槽101内的清洗废水通过排水管17排出,最后控制器控制吹风机打开,吹风机可吹干洁面槽以备再次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操作能够实现对用户面部深度清洗,在洁面过程中更加舒适和快捷。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