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4750发布日期:2019-11-15 21:2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持续加快,具有搅打功能的料理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其中,随身杯式的料理机由于具有可随身携带的搅拌杯体,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享用饮品。

在现有的随身杯式的料理机中,通常采用直筒型的搅拌杯体,且为方便用户手持和携带,搅拌杯体的直径不宜设置得过大且高度也不宜设置得过高,这样,就会使得搅拌杯体的盛液量普遍较少,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饮用需求,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该搅拌杯组件的杯体不仅具有较大的容积,还能够加速扰流以制得口感细腻的饮品,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杯组件,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杯体和设置于杯体筒腔的底部的搅拌机构,其中,所述杯体包括从顶部至底部沿轴向依次分段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段的第三段筒腔中,所述第一段的第一段筒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段筒腔的直径,所述第二段的内周壁形成为斜坡面。

优选地,所述第三段呈筒状且内径d1满足:90mm≤d1≤110mm,所述第三段的轴向高度h1满足:90mm≤h1≤110mm;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段呈筒状且内径d2不小于60mm且不大于80mm,所述第一段的轴向高度h2不小于70mm且不大于90mm;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一体连接且光滑过渡,所述第二段的第二段筒腔呈截头圆锥状且锥角不小于40°且不大于60°。

优选地,所述杯体的内周壁形成有轴向延伸的扰流凸筋,所述扰流凸筋包括布置于所述第一段上的第一段扰流筋、位于所述第三段的第三段扰流筋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段上且连接所述第一段扰流筋和所述第三段扰流筋的第二段扰流筋,其中,所述第一段扰流筋和所述第三段扰流筋沿周向错位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段扰流筋和所述第三段扰流筋呈长条状,所述第一段扰流筋和所述第三段扰流筋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杯体的中心轴线相平行;并且/或者,

所述扰流凸筋的端部形成有过渡圆弧球面。

优选地,所述扰流凸筋的宽度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20mm;和/或,

所述扰流凸筋与所述第三段的底端之间的最小轴向间距h1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5mm;和/或,

所述扰流凸筋与所述杯体的顶端之间的最小轴向间距h2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30mm。

优选地,所述第二段扰流筋呈条状,所述第二段扰流筋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杯体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β不小于25°且不大于35°。

优选地,所述第三段至少包括沿轴向依次分段设置且内径依次缩小的第三段第一部和第三段第二部,所述第三段第一部相对靠近所述杯体的底端,所述第三段第二部相对远离所述杯体的底端,所述第三段第一部和所述第三段第二部之间连接有第三段过渡段;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段至少包括沿轴向依次分段设置的第一段第一部和第一段第二部,所述第一段第一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段第二部靠近所述杯体的底端布置,所述第一段第一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第二部的内径,所述第一段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段第一部和所述第一段第二部的第一段过渡段。

优选地,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底座,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杯体筒腔包括底端开口,所述杯体能够倒扣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搅拌机构从所述底端开口伸入所述第三段筒腔中。

优选地,所述搅拌杯组件还包括用于替换所述底座封盖所述底端开口的杯盖。

本实用新型另外还提供一种料理机,所述料理机包括搅拌杯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杯组件中,杯体包括从底部至顶部沿周向依次分段设置的第三段、第二段和第一段,第三段的内径大于第一段的内径,且第二段的内周壁形成径向向外的斜坡面,如此设置,通过扩大第三段的内径,能够大幅增加杯体的容积,从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饮用需求。此外,通过将第二段的内周壁设置为斜坡面还可加速扰流,使制得的饮品口感更为细腻可口。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的杯体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整体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分放大图;

图5为杯盖与杯体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杯体200底座

300杯盖400机座

201搅拌机构

1第一段2第二段

3第三段4底端开口

5扰流凸筋

51第一段扰流筋52第二段扰流筋

53第三段扰流筋54过渡圆弧球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杯组件,参照图1和图2,搅拌杯组件包括杯体100和设置于杯体筒腔的底部的搅拌机构201,其中,杯体100包括从顶部至底部沿轴向依次分段设置的第一段1、第二段2和第三段3,搅拌机构201设置于第三段3的第三段筒腔中,第一段1的第一段筒腔的直径小于第三段筒腔的直径,第二段2的内周壁形成为斜坡面。

本实用新型另外还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参照图1,该料理机包括搅拌杯组件。具体地,料理机还包括机座400,搅拌杯组件能够安装于机座400上,且机座400内设有驱动机构(如电机等),这样,将搅拌杯组件安装于机座400上,可使搅拌机构201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这样,当料理机作业时,搅拌机构201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对容置于杯体筒腔内的食物进行搅打。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扩大第三段筒腔的直径,在不增加杯体100的轴向高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增加杯体筒腔的盛液量,如此,当用户所需取用的饮品量较大时,做了扩容设计的杯体100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杯体100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饮用需求,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在现有的料理机中(尤其是随身杯式的料理机),为满足用户对于饮用量的多样化需求,通常一个料理机需配备多个不同容积的搅拌杯体,而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杯体100的容积较大,因此,料理机仅需配备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杯体100就可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饮用需求,这样,不仅能够大幅降低料理机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可降低整机的运输和存储成本。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机构201设置于第三段筒腔中,且第二段2的内周壁形成为径向向内的上坡面,如此设置,在搅拌机构201作业以带动第三段筒腔内的液体旋转时,杯体筒腔内的液体在搅拌机构201的搅打作用下有一个从第三段3朝向第一段1爬升的趋势;当液体爬升至第二段2时,第二段2的内周壁能够阻挡部分液体继续沿杯体100的内周壁朝向杯体100的顶端爬升,即第二段2能够给予顺着杯体100内周壁爬升的液体一个向下且向内的下压力,从而促使部分液体朝向杯体100的中心轴线内翻而形成局部湍流,这样,能够加速扰流,有利于提升搅打效果,使制得的饮品口感更为细腻可口。

具体地,料理机不仅可以为随身杯式料理机,还可以为泡奶机、果汁机或破壁机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此外,搅拌机构201可以有多种适当的可选类型,例如搅拌刀头(参见图1)等。

优选地,为便于用户手持,参照图2和图3,用于用户手持的第一段1呈筒状且内径d2应不小于60mm且不大于80mm,第一段1的轴向高度h2应不小于70mm且不大于90mm。

另外,继续参照图2和图3,第三段3呈筒状且内径d1应不小于90mm且不大于110mm,第三段3的轴向高度h1应不小于90mm且不大于110mm。可以理解地,第三段3的内径d1值和轴向高度h1值越大,则杯体筒腔的盛液量也就越大,越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饮用需求,但若内径d1值和轴向高度h1值设置得过大,不仅会致使得杯体100显得较为臃肿,而且还不便于用户的便携式携带。此外,将第三段3的轴向高度h1设置为介于90mm至110mm之间,可使与第三段3相连的第二段2具有较好地扰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从可制造性和制作成本上考虑,优选地将第三段3和第一段1设置为筒状结构;当然,第三段3和第一段1还可以设置为其它适当的形状,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第三段3和/或第一段1呈筒状,可以为第三段3和/或第一段1的内周壁为直筒壁,也可以为第三段3和/或第一段1的内周壁与杯体100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有夹角(如夹角值≤5°等),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制。

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4,第一段1、第二段2和第三段3一体连接且光滑过渡,第二段2的第二段筒腔呈截头圆锥状,如此,将第二段2的内周壁设置为斜平面,使得从第三段3爬升的部分液体能够克服第二段2给予的向下且向内的下压力,从而顺利地冲过第二段2并朝向杯体100的顶端继续爬升,进而使液体爬升至杯体100的顶端并朝向杯体100的顶壁撞击,也有利于加速扰流。

进一步地,呈截头圆锥状的第二段筒腔的锥角不小于40°且不大于60°。可以理解地,第二段筒腔的锥角过小,则第二段2给予的向下且向内的下压力就不足,致使绝小部分爬升至第二段2的液体朝向杯体100的中心轴线内翻,不利于加速扰流;但若第二段筒腔的锥角过大,则绝大部分或全部的液体在第二段2处内翻,使得仅一小部分或没有液体能够爬升至杯体100的顶端进而撞击杯体100的顶壁,也不利于加速扰流。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4,第二段2的内周壁为斜平壁且与杯体10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第二段筒腔的锥角值即为2倍的α值。

优选地,杯体100的内周壁形成有轴向延伸的扰流凸筋5,扰流凸筋5包括布置于第一段1上的第一段扰流筋51、位于第三段3的第三段扰流筋53以及设置于第二段2上且连接第一段扰流筋51和第三段扰流筋53的第二段扰流筋52,第一段扰流筋51和第三段扰流筋53沿周向错位布置,参照图2和图3,如此,能够有效增加扰流凸筋5的扰流效果,使搅打更加充分,促使制得的饮品具有更为细腻的饮用口感。其中,扰流凸筋5可以为直接形成于杯体100的内周壁上,也可以为杯体100的外周壁径向向内凹陷而形成,但从可制造性和成本考虑,扰流凸筋5优选地采用一体凹陷成型。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2和图3,第一段扰流筋51和第三段扰流筋53均呈长条状,第一段扰流筋51的中心轴线与杯体10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且第三段扰流筋53的中心轴线也与杯体10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当然,第一段扰流筋51和第三段扰流筋53除了可以为长条形,还可以为s形等其它适当的形状等。此外,第一段扰流筋51和第三段扰流筋53沿周向错位布置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段扰流筋51与第三段扰流筋53相平行且第一段扰流筋51靠近第三段3的一端和第三段扰流筋53靠近第一段1的一端错位布置,或第一段扰流筋51与第三段扰流筋53形成有夹角且第一段扰流筋51靠近第三段3的一端和第三段扰流筋53靠近第一段1的一端错位布置等;一般地,从扰流效果考虑,优选第一段扰流筋51与第三段扰流筋53平行布置。

优选地,扰流凸筋5与第三段3的底端之间的最小轴向间距h1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5mm,参照图2和图3。可以理解地,最小轴向间距h1值若设置得过小,则液体在搅拌机构201的作用下还没旋转起来,扰流凸筋5就给液体施加阻碍,这样,就会减小液体沿杯体100朝向杯体100顶端的爬升力,致使液体出现不能爬升至杯体100的顶端乃至第二段2的情形,不利于加速扰流;最小轴向间距h1值若设置得过大,则在第三段3未设置扰流凸筋5的区域就会出现搅打不充分的情形,也不利于加速扰流。另外,为使爬升至杯体100顶端的液体能够较为顺利地撞击杯体100的顶壁以形成扰流,参照图2和图3,扰流凸筋5与杯体100的顶端之间的最小轴向间距h2应设置为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30mm。

具体地,扰流凸筋5的端部形成有过渡圆弧球面54,参照图2和图3,如此,可使液体较为顺滑地流经扰流凸筋5的端部,有利于降低扰流凸筋5的端部对于扰流的不利影响。此外,为使扰流凸筋5具有较好地扰流效果,参照图2和图3,扰流凸筋5的宽度优选为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20mm。

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4,第二段扰流筋52呈条状,第二段扰流筋52的中心轴线与杯体100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β应不小于25°且不大于35°。具体地,夹角β优选在此范围之内,不仅可使一部分适量的流体在第二段2处朝向杯体100的中心轴线翻转,而且还可使另一部分适量的流体能够越过第二段扰流筋52撞向杯体100的顶壁,有利于加速扰流。

需要说明的是,杯体100除了可以设置为依次变径的用于用户手持的第一段1和用于扩容的第三段3,第一段1和/或第三段3还可以设置为依次变径的多段。具体地,第三段3至少包括沿轴向依次分段设置且内径依次缩小的第三段第一部和第三段第二部,第三段第一部相对靠近杯体100的底端,第三段第二部相对远离杯体100的底端,第三段第一部和第三段第二部之间连接有第三段过渡段。此外,第一段1至少包括沿轴向依次分段设置的第一段第一部和第一段第二部,第一段第一部相对于第一段第二部靠近杯体100的底端布置,第一段第一部的内径大于第一段第二部的内径,第一段1还包括连接第一段第一部和第一段第二部的第一段过渡段。其中,第三段过渡段和第一段过渡段的内周壁为斜坡面,且也能够给予顺着杯体100内周壁爬升的液体一个向下且向内的下压力,有利于加速扰流。

优选地,参照图1,搅拌杯组件包括底座200,搅拌机构201设置于底座200上,杯体筒腔包括底端开口4,杯体100能够倒扣安装于底座200上,搅拌机构201从底端开口4伸入第三段筒腔中。具体地,搅拌杯组件的底座200能够安装于机座400上(即杯体100能够通过底座200安装于机座400上),进而使得搅拌机构201与机座400内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其中,由于在作业时底座200(尤其是设置于底座200上的搅拌机构201)与杯体100内的食物直接接触,为便于用户对底座200进行清洗,将底座200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座400上。此外,杯体100还设有与第三段3相连的底座安装部,底座200可通过螺纹或其它的可拆卸方式安装于杯体100的底座安装部上,但该底座安装部不包含于第三段3内,也即第三段3的轴向高度h1不包含底座安装部的轴向高度。当然,搅拌杯组件也可不包含有底座200(此时杯体100也就不需再增设底座安装部),且杯体筒腔包括顶端开口(也即可不包括底端开口4),这样,杯体100可直接安装于机座400上,通过杯体100的顶端开口,用户可将食物投入杯体筒腔中,而机座400内的驱动机构可通过磁吸等非接触的形式驱动搅拌机构201在杯体筒腔中旋转。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5,搅拌杯组件还包括用于替换底座200封盖底端开口4的杯盖300,如此,当制作完饮品后,用户只需将底座200替换成杯盖300以封盖杯体100的底端开口4,就可将杯体100随身携带,便于用户随时饮用饮品。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料理机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