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可调温煎饼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5345发布日期:2019-11-08 23:2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式可调温煎饼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煎饼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式可调温煎饼盘。



背景技术:

煎饼是用发酵后的面粉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成圆形而成,旧时多由粗粮制作,现多用细面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延缓衰老,实为绝佳保健食品。

传统的煎饼都是铁锅煎烤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使用煎饼盘制作煎饼,而现有的煎饼盘虽然使用方便,但煎饼温度无法把控,需要人们不停的翻转煎饼,容易造成煎饼的烤焦,增大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可调温煎饼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可调温煎饼盘,包括煲体,所述煲体顶端的中部内嵌有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感温管,所述煲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控器本体,所述温控器本体的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的底端设有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储能弹片,所述储能弹片的底部与第二弹簧片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片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触头,所述动触头的正下方设有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的底端通过导电杆与安装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片的下方设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顶端的一侧通过导电块分别与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活动连接,所述温控器本体内腔另一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感温管连接座,所述感温管连接座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与双金属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温控器本体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母环,所述螺母环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调温开关,所述调温开关的底端贯穿温控器本体的顶端与第一弹簧片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感温管的一端穿插连接有冷针,所述感温管的内腔且与冷针连接间隙处填充有硅胶油,所述感温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硅胶套,所述硅胶套与冷针的外壁固定套接,所述冷针的另一端与感温管连接座的一侧固定穿插连接。

优选的,所述煲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煎盘,所述煎盘的底端活动卡接有盘盖,所述盘盖顶端的一侧开设有泄压口。

优选的,所述煎盘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耳,所述盘盖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盖耳。

优选的,所述煲体底端环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硅胶脚。

优选的,所述发热管通过温控器本体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本体通过调温开关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第一弹簧片、第二弹簧片、储能弹片、动触头、静触头、双金属片感温管连接座、螺母环和调温开关的配合使用能够机械式控制发热管的发热温度,从而实现对煎盘温度的调控,以便于操作者根据煎饼的煎烤需求调节煎烤温度,降低操作者制作煎饼的操作难度;

2、通过设有的冷针、硅胶油和硅胶套能够便于感温管与温控器本体连接的同时防止发热管产生的热量流失,从而提高发热管的发热效率;

3、通过设有的侧耳和盖耳能够便于对操作者搬运煎盘和盘盖,提高煎饼盘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煲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温控器主体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煲体;2、发热管;3、感温管;4、温控器本体;5、安装架;6、第一弹簧片;7、第二弹簧片;8、储能弹片;9、动触头;10、静触头;11、双金属片;12、感温管连接座;13、螺母环;14、调温开关;15、冷针;16、硅胶油;17、硅胶套;18、煎盘;19、盘盖;20、泄压口;21、侧耳;22、盖耳;23、硅胶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机械式可调温煎饼盘,包括煲体1,煲体1顶端的中部内嵌有发热管2,发热管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感温管3,煲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控器本体4,温控器本体4的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5,安装架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片6,第一弹簧片6的底端设有第二弹簧片7,第一弹簧片6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储能弹片8,储能弹片8的底部与第二弹簧片7中部固定穿插连接,第二弹簧片7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触头9,动触头9的正下方设有静触头10,静触头10的底端通过导电杆与安装架5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片7的下方设有双金属片11,双金属片11顶端的一侧通过导电块分别与第一弹簧片6和第二弹簧片7活动连接,温控器本体4内腔另一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感温管连接座12,感温管连接座12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与双金属片11的一端固定连接,温控器本体4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母环13,螺母环1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调温开关14,调温开关14的底端贯穿温控器本体4的顶端与第一弹簧片6的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感温管3的一端穿插连接有冷针15,感温管3的内腔且与冷针15连接间隙处填充有硅胶油16,感温管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硅胶套17,硅胶套17与冷针15的外壁固定套接,冷针15的另一端与感温管连接座12的一侧固定穿插连接,冷针15的设置能够便于感温管3与温控器本体4的连接,硅胶油16和硅胶套17的设置能够提高感温管3与冷针15连接的密封性,防止热量的流失。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煲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煎盘18,煎盘18的底端活动卡接有盘盖19,盘盖19顶端的一侧开设有泄压口20,能够便于煎盘18内的气流排出,防止煎盘18内压力过大导致盘盖19飞起,造成盘盖19的损坏,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煎盘18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耳21,盘盖19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盖耳22,便于操作者搬运煎盘18和拿取盘盖19。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煲体1底端环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硅胶脚23,提供一个隔热绝缘的作用,防止煲体1的热量传递到桌面而造成桌子的损坏。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发热管2通过温控器本体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温控器本体4通过调温开关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用工作原理:

在进行煎饼盘的调温时,转动调温开关14,由于泰文开关与螺母环13螺纹连接,导致调温开关在转动时向下移动,调温开关14的底端与第一弹簧片6接触并解压,第一弹簧片6通过储能弹片8带动第二弹簧片7的一端向下移动,使得动触头9下移与静触头10接触,从而使温控器本体4形成通路,外部电源将电流经过温控器本体4传递给发热管2,发热管2产生热量对煎盘18进行加热;

当发热管2上产生的热量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发热管2通过感温管3和冷针15将热量传递到双金属片11,双金属片11受到发热管2传递的温度产生形变弯曲,双金属片11形变弯曲后带动第二弹簧片7的一端下降,储能弹片8伸张,对第二弹簧片7顶端的一侧提供一个推力,使得第二弹簧片7安装有动触头9的一端抬起,从而使动触头9与静触头10分离,断开温控器本体4的电路连接,阻挡电流进入发热管2,实现对发热管2加热温度的限制;

在控制发热管2温度的高低时,通过转动调温开关14控制调温开关14伸入温控器本体4的长度,由于调温开关14伸入长度的不同通过第一弹簧片6对储能弹片8提供的能量不同,导致储能弹片8对第二弹簧片7的挤压程度不同,当双金属片11受热产生的弯曲型变量与储能弹片8储存的动能相同时,储能弹片8带动第二弹簧片7的转动,使动触头9和静触头10分离,实现对发热管2加热温度的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