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支撑头部的车载靠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3300发布日期:2019-05-03 21:0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便于支撑头部的车载靠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靠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支撑头部的车载靠枕。

技术背景

在人们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的时候,经常会由于困倦等原因在座位上睡着,由于没有固定,头部会随着交通的颠簸而左右摇摆,除了对颈部的伤害外,在遇到急转弯,紧急刹车等情况时,头部会不受控制的与车内部件相撞,可能会造成受伤。尤其是车内有小孩时,驾驶员可能由于小孩处于睡觉状态,怕其受伤会分心,即使目前有儿童座椅,可以使儿童的身体进行固定,但是头部没有限制,在其入睡后,仍然会发生左右摇晃而损伤其颈部。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支撑头部的车载靠枕,目的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在交通工具上睡着后,由于头部的左右晃动,不舒适甚至对颈部造成伤害,或者与车内部相撞造成受伤等问题进行改进。

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便于支撑头部的车载靠枕,包括靠枕本体,所述靠枕本体的长度参考儿童或者成人头部的平均周长而设定,所述靠枕本体的背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件上连接有活动连接件,所述活动连接件通过限位件与所述限位件进行固定连接,且所述活动连接件可以固定件为轴进行旋转,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尾部位于所述限位件的滑槽中,所述滑槽对活动连接件进行限位,限定其旋转角度;所述活动连接件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可拆卸连接有前额带;所述靠枕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带,用于将所述靠枕本体与其它座椅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连接件的下边缘与所述限位件的最下端相卡接的位置与额头的位置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与前额带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魔术贴或者背包调节带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的结构为一个圆弧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安装有限位堵头,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尾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滑头,所述滑头可以在所述凹槽中进行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的结构为,一个中等硬度的平板,其四周与所述靠枕本体固定连接,中部区域为不连接状态;所述平板的中部设置有圆弧的开口,可将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尾部卡在所述平板与所述靠枕本体之间,利用圆弧开口的位置来限制所述活动连接件的旋转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为倒u型结构,与u型横边所在面上的中部开设置有贯通的槽,所述槽的两边设置有锯齿的结构;所述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连接有连接件,所述滑动块上表面与连接件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连接件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两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上槽两侧的锯齿相卡接的齿,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扣。

作为优选,所述卡块的上表面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安装扣,所述连接板与安装扣之间留有卡接所述前额带布料厚度的距离;所述卡块的底面上还设置有让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靠枕本体与所述前额带均可设置为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填充物可以为棉花、丝绵以及eva。

作为优选,所述靠枕本体外侧的面料可选择珠地网眼。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技术特征,″所述靠枕本体的背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活动连接件通过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进行固定连接,且所述活动连接件可以定位件为轴进行旋转,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尾部位于所述限位件的滑槽中,所述活动连接件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可拆卸连接有前额带″,因此可以实现前额带可以随着使用者的状态而变换位置,例如未入睡时调整至不会遮挡视线的头顶,而需要时旋转至前额部位,使使用者头部保持直立,不会随着车辆行驶左右晃动,可达到车辆行驶中的良好睡眠。由于有限位结构,活动连接部位在可以旋转变换位置的同时,其旋转角度受到控制,保证使用者在特定的位置可以找到前额带,随时切换状态。本产品可以与现有座椅配套使用,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发明整体使用时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使用时另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体展开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主体展开的后视图;

图5为限位件5的另外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固定件7与前额带2连接结构的一种实施例;

图9为图8中c-c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与座椅相连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靠枕本体、2前额带、3上连接带、4下连接带、5限位件、6活动连接件、7固定件、8定位件、9座椅;21卡块、22连接板、23安装扣、71滑动块、72连接杆、73滑槽、7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叙述: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支撑头部的车载靠枕,如图1至图4所示,具体包括靠枕本体1,所述靠枕本体1展开后的主视图如3所示,所述靠枕本体的长度参考儿童或者成人头部的平均周长而设定。如图4所示,所述靠枕本体1的背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上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件5上连接有活动连接件6,所述活动连接件6靠近中部位置通过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5进行固定连接,且所述活动连接件6可以定位件8为轴进行旋转,所述活动连接件6的尾部位于所述限位件5的滑槽中,当所述活动连接件6绕所述固定件旋转时,所述活动连接件6的尾部在所述限位件5的滑槽中进行滑动,所述滑槽对活动连接件6进行限位,限定其旋转角度。所述活动连接件6的下边缘与所述限位件5的最下端相卡接的位置与额头的位置相平行。

如图4所示,所述活动连接件6上设置有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可拆卸连接有前额带2,所述前额带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靠枕本体1背侧两端的固定件7相连接,所述前额带2的两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7相配套的连接部件,所述固定件7可以为魔术贴,则所述前额带2的两端设置有魔术贴。当所述固定件7为固定卡扣时,所述前额带2的两端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可调节的插件,如常规使用的书包上的卡扣与插件。

所述固定件7与前额带2可调节连接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固定件7为倒u型结构,与u型横边所在面上的中部开设置有贯通的槽,所述贯通的槽与u型横边相垂直,且槽的两边设置有锯齿的结构。所述固定件7的内部设置有滑槽73,所述滑槽73内设置有滑动块71,所述滑动块71可沿所述滑槽73滑动。所述滑动块71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杆72,所述连接杆72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件74,所述连接杆72与连接件74为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71上表面与连接件74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连接杆72从弹簧的中间穿过。所述连接件74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凸台,用于连接卡块21,所述卡块21的两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73上槽两侧的锯齿相卡接的齿。所述卡块2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扣23,所述连接板22与安装扣23之间留有卡接前额带2布料厚度的距离。所述卡块2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让位孔,防止卡块2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避免与连接杆72相干涉。

使用此连接结构时,将安装在前额带2上的卡块21两边的齿与固定件7上的槽相卡接,并通过卡块21与位于固定件7内的连接件72相插接,由此将前额带2在活动连接件6上位置进行固定,同时将其与连接件72固定连接。当在使用过程中要调整前额带2的空间,则可按压前额带2上的安装扣23,从而压缩弹簧,将卡块21脱离固定件7的锯齿,缩到所述固定件7的内部,并推动其在固定件7内部移动,由于连接杆72的连接,使得卡块21随着滑动块71一起在滑槽73中滑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即可松开安装扣23,由弹簧将卡块21复位,重新卡接在固定件7上的锯齿内,以此来方便快捷的调整前额带2的位置及空间,以适应不同使用者使用。

所述前额带2与所述活动连接件6上的固定件7连接后所述前额带2可以随着所述活动连接件6的旋转而进行位置变换,可旋转至头部,也可向下旋转至额头位置。

所述限位件5的结构可以为,一个柔性适中的平板,如图4所示,可采用缝制的固定方法,将其四周与所述靠枕本体1固定连接,中部区域为不连接状态,所述平板的中部设置有圆弧的开口,可将所述活动连接件6的尾部卡在所述平板与所述靠枕本体1之间,利用圆弧开口的位置来限制所述活动连接件6的旋转范围。

如图5-图7所示,所述限位件5的结构还可以为一个圆弧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安装有限位堵头,所述活动连接件6的尾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滑头,所述滑头可以在所述凹槽中进行滑动,如图5所示。

具体的,所述靠枕本体1与所述前额带2均可设置为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例如棉花、丝绵等,作为优选本发明的填充物使用eva,可以实现防寒,隔音,搞震,隔热,防潮等效果。所述靠枕本体1外侧的面料可选择珠地网眼,具有透气,无汗,不掉色,环保等优势。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靠枕本体1的上部固定有上连接带3,其下部固定有下连接带4,所述上连接带3和下连接带4用于将本发明连接在其它的车座椅上。

在实际使用中,将所述前额带2与所述靠枕本体1上的固定件7相连接,并将前额带2的位置调整到适合使用者头部尺寸的状态,然后将车载靠枕整体通过上连接带3以及下连接带4与使用儿童座椅或者车座椅进行连接,如图8所示。当使用者醒着时,将前额带2旋转至位于头部上方的位置,不会遮挡使用者的视线,以及影响其正常活动。当使用者入睡时,所述前额带2旋转至前额位置,并通过调整固定件7与前额带2的固定位置,使头部在靠枕内部保持舒适直立的状态,车辆在驾驶中,头部也不会随着车子左右摇晃,保护使用者的颈部,避免受伤,同时使路途中的睡眠更加舒适。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