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缓冲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5965发布日期:2019-08-03 11:0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复合缓冲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体,特别涉及复合缓冲门。



背景技术:

在各种场合中,我们都会使用到门体,门的结构都比较的单一,一般门都是实心门,门的整体体积较大,质量也比较的重,但是有些人在进出门时,在关闭门体所使用的力比较大,其原因大都是因为控制不了力度或者忘记需要静音关门导致,再配合顺时气流,其关闭时门体承受的冲击力大,声音较大,往往会因为关门声大而吓到其它的人,而且长期以往门体的使用寿命也会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复合缓冲门,能够在用力过大时,抽拉内部的牵拉绳,实现中间门板与上下门体之间的分离,这样在关闭时只有中间门板关闭,上下门体会错位闭合,特别适合一些经常忘记控制关门力度的人群使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复合缓冲门,包括一个拼接而成的门体,门体包括中间门板以及设置于中间门板顶部的第一门板,设置于中间门板底部的第二门板,中间门板上设置有锁体,所述中间门板的两侧各设置一转轴,正对转轴的第一、第二门板端面上设置有转轴孔,中间门板上的转轴转动安装于转轴孔内,第一门板以及第二门板一侧分别通过合页安装于门套上,所述第一门板以及第二门板内嵌入设置有一根以上的静音管,第一门板的顶部以及第二门板的底部均埋设一弹性接触件,弹性接触件与各静音管导通,每根静音管内均装入一密封活塞,密封活塞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一牵拉线,牵拉线的另一端分别与中间门板的端面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静音管内部均设置有一个密封通道,所述弹性接触件内部具有一个储气腔,静音管的顶部穿过弹性接触件伸入于储气腔中,密封通道与储气腔相通,静音管与弹性接触件的接触面上打胶水密封固定,密封活塞密封设置于密封通道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接触件包括一具有弹性回弹能力的主体部,主体部的顶部具有一第一弧形凸部,第一弧形凸部扣入于门体内部开设的弧形凹腔中,主体部的外侧面设置有一个第二弧形凸部,第二弧形凸部呈“一”字形,其向着门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弧形凸部穿过第一、第二门板上的条形通槽并微凸于门板的外侧面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第二门板内部具有一个容纳弹性接触件用的容纳腔,所述主体部外壁面与容纳腔内壁之间打胶水固定粘接,当密封活塞向外抽拉时第一、第二弧形凸部压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静音管均为塑料管,其外壁均包裹有一层吸音棉。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门板的前端面设置一把手,中间门板上下端面分别设置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一门板、第二门板正对限位挡边的位置均开设一凹腔,中间门板与第一、第二门板扣合后其限位挡板扣入于中间门板的凹腔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牵拉线采用金属细丝,其一端插入于密封活塞中心的插孔内并打胶水固定,中间门板的上下端面通过沉孔螺丝分别固定一金属片,金属细丝的伸出端均焊接一限位凸部,所述金属片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沉孔,沉孔底面开设一贯穿的小孔,限位凸部扣入于沉孔内,金属细丝穿过小孔,所述转轴固定焊接在金属片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静音管的外部管口处内壁均粘接套装一o型圈,该o型圈均采用尼龙布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快速关闭时,利用惯性力,使得中间门板与第一、第二门板错位分离,这样在关闭时往往先关闭中间门板,但是由于中间门板体积小,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以及噪声,由于第一、第二门板体积较大,且是错位关闭的方式,又由于第一、第二门上均设置有缓冲的弹性接触件,故在闭合时声音非常的轻,有效解决了因为关门力度大发出的撞击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门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中间门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金属片与牵拉线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复合缓冲门,包括一个拼接而成的门体,门体包括中间门板3以及设置于中间门板3顶部的第一门板2,设置于中间门板3底部的第二门板4,中间门板3上设置有锁体;

中间门板3的两侧各设置一转轴5,正对转轴5的第一、第二门板端面上设置有转轴孔(未图示),中间门板3上的转轴转动安装于转轴孔内,第一门板2以及第二门板4一侧分别通过合页安装于门套上;

第一门板2以及第二门板4内嵌入设置有一根以上的静音管12,第一门板2的顶部以及第二门板4的底部均埋设一弹性接触件,弹性接触件与各静音管12导通,每根静音管12内均装入一密封活塞14,密封活塞1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一牵拉线7,牵拉线7的另一端分别与中间门板3的端面连接固定。

其中,如图3所示,静音管12内部均设置有一个密封通道11,弹性接触件内部具有一个储气腔103,静音管12的顶部穿过弹性接触件伸入于储气腔103中,密封通道11与储气腔103相通,静音管12与弹性接触件的接触面上打胶水密封固定,密封活塞14密封设置于密封通道11内。

本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1包括一具有弹性回弹能力的主体部104,主体部104的顶部具有一第一弧形凸部102,第一弧形凸部102扣入于门体内部开设的弧形凹腔中,主体部的外侧面设置有一个第二弧形凸部101,第二弧形凸部101呈“一”字形,其向着门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弧形凸部101穿过第一、第二门板上的条形通槽并微凸于门板的外侧面上,第一、第二门板内部具有一个容纳弹性接触件1用的容纳腔(未图示),主体部104外壁面与容纳腔内壁之间打胶水固定粘接,当密封活塞14向外抽拉时第一、第二弧形凸部压缩。在第一门体、第二门体与中间门板闭合后,密封活塞位于密封通道的最顶部,此时弹性接触件膨胀,第二弧形凸部凸出于外部,但是,一旦中间门板在惯性力下快速打开时,牵拉线快速抽拉,使得密封活塞在密封通道内活动,此时整个弹性接触件内部的气体会被快速抽入到密封通道内,此时第一、第二弧形凸部在负压力下压缩,以此作为门体快速打开时的缓冲,此时中间门板分别与第一、第二门板错位,即中间门板先关闭,此时由于中间门板体积小,重力不会很大,撞击力较轻,随后第一、第二门板也会在惯性力作用下靠近中间门板,并配合弹性接触件恢复形变,使得密封通道中的气体重新被吸入到弹性接触件内,使得第一、第二弧形凸部膨胀复位,故在第一、第二门板与门套接触时,由于第二弧形凸部恢复形变凸出于外部,故利用凸出的第二弧形凸部来接触门套,声音更小,更加的静音,由于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占的比重大,故对第一门板、第二门板作静音缓冲处理非常的有必要。

其中,静音管12均为塑料管,其外壁均包裹有一层吸音棉13。通过外部包围的吸音棉13,增加密封活塞移动过程中的静音效果。

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中间门板3的前端面设置一把手6,中间门板3上下端面分别设置一限位挡边21,第一门板2、第二门板4正对限位挡边的位置均开设一凹腔22,中间门板3与第一、第二门板扣合后其限位挡板扣入于中间门板的凹腔22内,因此在打开中间门板时,推动中间门板即可相应的推开上下端的门板,使得在推开时门体能够一体式动作。本发明在关闭门体时如果用力小且比较轻,故在这种情况下,中间门板与第一、第二门板之间不会过大的分离,只有在快速关闭时中间门板才会与第一、第二门板错位。

其中,牵拉线7采用金属细丝,其一端插入于密封活塞中心的插孔内并打胶水固定,中间门板3的上下端面通过沉孔螺丝分别固定一金属片72,金属细丝的伸出端均焊接一限位凸部71,金属片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沉孔,如图5所示,沉孔底面开设一贯穿的小孔,限位凸部71扣入于沉孔内,金属细丝穿过小孔,转轴5固定焊接在金属片72上。

其中,静音管的外部管口处内壁均粘接套装一o型圈23,该o型圈23均采用尼龙布料。通过o型圈23使得在抽拉牵拉线时具有更小的摩擦力以及更换的降噪,减少噪音,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的一些静音材料用于接触摩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快速关闭时,利用惯性力,使得中间门板与第一、第二门板错位分离,这样在关闭时往往先关闭中间门板,但是由于中间门板体积小,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以及噪声,由于第一、第二门板体积较大,且是错位关闭的方式,又由于第一、第二门上均设置有缓冲的弹性接触件,故在闭合时声音非常的轻,有效解决了因为关门力度大发出的撞击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