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8769发布日期:2019-10-23 00:58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清洗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洗碗机作为一种厨房用家电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目前市场上的洗碗机一般分为台式、柜式、槽式三种,其中,台式洗碗机即为整体式独立结构,一般放置在台面上使用;柜式洗碗机也是一种独立结构,但需要嵌入到厨柜中使用;槽式洗碗机则是与水槽结合在一起,一般安装在厨房橱柜中使用。

目前,水槽式洗碗机中,果蔬槽清洗果蔬的过程一般分为三道进水排水过程,每一道洗完后较大的果屑、枝叶以及泥沙会沉淀在果蔬槽槽底。由于果屑较大,每次残渣并不能顺利地随着水流一起流进排水管而排出,而且这些残渣在下一道清洗过程中还会造成二次污染。用户每次在清洗完果蔬后还要清理果蔬槽槽体,既不卫生,用户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因此,对于目前的清洗机,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通过对大体积杂物进行切割及过滤从而将其一次排出、避免形成二次污染的清洗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喷淋臂及叶轮组件,所述箱体内部中空从而形成洗涤腔,所述喷淋臂设于洗涤腔中并具有出水孔,所述叶轮组件用于向喷淋臂中汲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盒及切削刀,所述过滤盒设于喷淋臂下方且具有中空的过滤腔,所述过滤盒的上壁面上开有与喷淋臂的进水口相连接的出水口,所述过滤盒的下壁面上间隔开设若干个孔径小于出水孔的进水孔,所述切削刀能转动地设于过滤盒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喷淋臂的中部具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集水腔,所述叶轮组件的上部位于该集水腔中,所述叶轮组件的下部位于过滤盒中。叶轮组件的下部位于过滤盒中,一方面有利于将过滤盒下方的水流向上汲取,另一方面,能对过滤盒中的水进行搅拌,使其以较大的流速进入喷淋臂,有利于提高出水速度,提高清洗效果。

为了便于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能驱动叶轮组件旋转的动力机构,该动力结构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能转动地穿过过滤盒的底壁与所述叶轮组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局部下凹形成集水区域,所述过滤盒设于该集水区域上方,且所述过滤盒的底壁与集水区域的底壁之间形成切削区,所述切削刀连接于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上并位于该切削区的中部。该结构便于为切削刀提供旋转切割动力,并且,切削刀旋转也能对水流进行搅动,对水流做功,使水流以较高的流速进入喷淋臂中,提高出水流速,提高清洗效果。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叶轮组件包括第一叶轮及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设于集水腔中并具有能将水周向分散的离心结构,所述第二叶轮设于过滤盒中并具有能将水向上汲取的轴流结构。该方案有利于提高出水流速,提高清洗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轮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轴及间隔布置在该第一轴外周的多个第一叶片,所述第一轴的上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为能覆盖在第一叶片上方并与第一叶片的上边缘相衔接的端盖。

优选地,所述端盖上壁面的中部形成有内凹的凹陷区。该结构有利于在第一叶轮顶部形成负压,提高进水动力。

优选地,所述过滤盒的出水口边缘具有周向延伸并能与喷淋臂的进水口相插配连接的凸沿,且该凸沿的内周壁形成沿周向延伸并向出水口中心拱起的弧形面,对应的,所述第一叶片的下部成形有能与该弧形面相匹配的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叶轮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二轴及在该第二轴的外周壁上沿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二叶片。

优选地,所述喷淋臂的端部或在靠近端部的下壁面上开有能使水流冲击洗涤腔的内底壁的扫沙孔。所述集水区域的底壁上开有排水口,所述箱体外侧设置有与该排水口相连接的排水管道及牵引阀。清洗过程中,重量较大的泥沙会沉积在箱体底部,扫沙孔喷出的水流可对箱体底部进行冲刷,使泥沙经排水口排出,从而对箱体进行自动清洁,使用方便。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过滤盒通过支脚架置在箱体的内底壁上,所述过滤盒的顶部边缘具有竖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喷淋臂设于该定位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喷淋臂的下方设置了过滤盒及切削刀,在第一次清洗时,切削刀将沉积在箱体底部的果屑、枝叶等大体积杂物切割并经过滤盒过滤后进入喷淋臂,由于喷淋臂出水孔的孔径大于过滤盒上的进水孔,因此,切割后的杂物碎屑会经出水孔喷出而不会发生堵塞,一次清洗完后带有杂物碎屑的废水排出,再次清洗时,洗涤腔中已经不含有杂物,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机构与切削刀、过滤盒、喷淋臂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1、喷淋臂2及叶轮组件3,箱体1内部中空从而形成洗涤腔11,喷淋臂2设于洗涤腔11中并具有出水孔21,叶轮组件3用于向喷淋臂2中汲水。

在本实施例中,喷淋臂2的下方还设置有过滤盒4及切削刀5,过滤盒4设于具有中空的过滤腔41,过滤盒4的上壁面上开有与喷淋臂2的进水口22相连接的出水口42,过滤盒4的下壁面上间隔开设若干个孔径小于出水孔21的进水孔43。切削刀5能转动地设于过滤盒4的下方。

具体的,喷淋臂2的中部具有与进水口22相连通的集水腔23,叶轮组件3的上部位于该集水腔23中,叶轮组件3的下部位于过滤盒4中。使叶轮组件3的下部位于过滤盒4中,一方面有利于将过滤盒4下方的水流向上汲取,另一方面,能对过滤盒4中的水进行搅拌,使其以较大的流速进入喷淋臂2,有利于提高出水速度,提高清洗效果。

为了便于连接,箱体1底部设置有能驱动叶轮组件3旋转的动力机构6,该动力结构6的输出轴61向上延伸并能转动地穿过过滤盒4的底壁与叶轮组件3相连接。本实施例箱体1底部局部下凹形成集水区域12,过滤盒4设于该集水区域12上方,且过滤盒4的底壁与集水区域12的底壁之间形成切削区13,切削刀5连接于动力机构6的输出轴61上并位于该切削区13的中部。该结构便于为切削刀5提供旋转切割动力,并且,切削刀5旋转也能对水流进行搅动,对水流做功,使水流以较高的流速进入喷淋臂2中,提高出水流速,提高清洗效果。

本实施例的叶轮组件3包括第一叶轮31及第二叶轮32,第一叶轮31设于集水腔23中并具有能将水周向分散的离心结构,第二叶轮32设于过滤盒4中并具有能将水向上汲取的轴流结构,该结构的叶轮组件3有利于提高出水流速,提高清洗效果。具体的,第一叶轮31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轴311及间隔布置在该第一轴311外周的多个第一叶片312,第一轴311的上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为能覆盖在第一叶片312上方并与第一叶片312的上边缘相衔接的端盖313。端盖313上壁面的中部形成有内凹的凹陷区3131,该结构有利于在第一叶轮31顶部形成负压,提高进水动力。过滤盒4的出水口42边缘具有周向延伸并能与喷淋臂2的进水口22相插配连接的凸沿44,且该凸沿44的内周壁形成沿周向延伸并向出水口42中心拱起的弧形面441,对应的,第一叶片312的下部成形有能与该弧形面441相匹配的缺口3121。第二叶轮32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二轴321及在该第二轴321的外周壁上沿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二叶片322。

在本实施例中,喷淋臂2的端部或在靠近端部的下壁面上开有能使水流冲击洗涤腔22的内底壁的扫沙孔24。集水区域12的底壁上开有排水口121,箱体1外侧设置有与该排水口121相连接的排水管道122及牵引阀123。清洗过程中,重量较大的泥沙会沉积在箱体1底部,扫沙孔24喷出的水流可对箱体1底部进行冲刷,使泥沙经排水口121排出,从而对箱体1进行自动清洁,使用方便。为了便于装配,过滤盒4通过支脚45架置在集水区域12的内底壁上,支脚45底部可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1内底壁上,过滤盒4的顶部边缘具有竖向延伸的定位柱46,喷淋臂2设于该定位柱46上。

使用本实施例的清洗机清洗果蔬,第一次清洗时,切削刀5将沉积在箱体1底部的果屑、枝叶等大体积杂物切割并经过滤盒4过滤后进入喷淋臂2,由于喷淋臂2出水孔21的孔径大于过滤盒4上的进水孔43,因此,切割后的杂物碎屑会经出水孔21喷出而不会发生堵塞,沉积在箱体1底壁上的泥沙被喷淋臂2中喷出的水冲刷,一次清洗完后带有杂物碎屑的废水经排水口121排出;再依次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清洗,再清洗时,洗涤腔11中已经不含有杂物,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