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及集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21170发布日期:2019-09-06 22:3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清洁装置及集尘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清洁装置及集尘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动化的清洁装置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使用,例如吸尘器及扫地机器人。一般地,清洁装置中设置有收集灰尘的集尘箱,而集尘箱内装满灰尘后,需要人工取出集尘箱后再将灰尘倒出,清理灰尘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清理灰尘的集尘箱。

一种集尘箱,具有吸尘模式和排尘模式,且所述集尘箱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均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出风口、进出风口及排尘口;

其中,在所述吸尘模式时,所述外壳内形成连通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出风口之间的吸尘通路;

在所述排尘模式时,所述外壳内形成连通于所述进出风口与所述排尘口之间的排尘通路。

上述集尘箱在吸尘模式时,外壳内形成连通于进风口与进出风口之间的吸尘通路,带有灰尘的空气流经吸尘通路,从进风口进入集尘箱,其中的灰尘被阻挡于集尘箱内后,干净的空气从进出风口排出,实现吸尘功能。在排尘模式时,外壳内形成连通于进出风口与排尘口之间的排尘通路。当需要清理集尘箱内的灰尘时,集尘箱切换至排尘模式,外界气流流经排尘通路,从进出风口进入容置腔,并带动内部灰尘从排尘口排出,自动化清理容置腔内的灰尘,不需要人工取出集尘箱后倾倒灰尘,清理集尘箱内的灰尘较为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所述吸尘模式时,所述风机绕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气流流经所述吸尘通路;

在所述排尘模式时,所述风机绕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带动气流流经所述排尘通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排尘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相对所述开口的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对应所述排尘口设置的第一开合件,所述第一开合件在所述吸尘模式时密封所述排尘口,所述第一开合件在所述排尘模式时打开所述排尘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合件具有密封端,所述第一开合件相对所述外壳可移动设置,并带动所述密封端密封或打开所述排尘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的第二开合件,所述第二开合件在所述吸尘模式时打开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开合件在所述排尘模式时密封所述进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合件为设于所述进风口处的球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出风口之间,且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进出风口与所述排尘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出风口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风口和第二子风口;

在所述吸尘模式时,所述外壳内形成连通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子风口之间的吸尘通路;

在所述排尘模式时,所述外壳内形成连通于所述第二子风口与所述排尘口之间的排尘通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所述吸尘模式时,所述第一风机带动气流流经所述吸尘通路;

在所述排尘模式时,所述第二风机带动气流流经所述排尘通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气流由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子风口的路径上,且所述过滤网位于气流由所述第二子风口流向所述排尘口的路径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上述集尘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清洁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清洁装置中集尘箱吸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集尘箱排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清洁装置200,包括清洁部210和集尘箱100,通过清洁部210吸收灰尘并将灰尘传动至集尘箱100,以在集尘箱100内收集灰尘。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清洁装置200为吸尘器,清洁部210为地刷组件,地刷组件与集尘箱100连接,通过地刷组件对准待清洁处时,通过地刷组件上的吸尘口将带有灰尘的空气吸入集尘箱100,最后将灰尘阻挡在集尘箱100内,完成清洁工作。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装置200也可以为扫地机器人,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2-4所示,集尘箱100具有吸尘模式和排尘模式,且集尘箱100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外壳10,外壳10上开设有均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12、进出风口14及排尘口16。其中,如图3所示,在吸尘模式时,外壳10内形成连通于进风口12与进出风口14之间的吸尘通路,带有灰尘的空气流经吸尘通路,从进风口12进入集尘箱100,其中的灰尘被阻挡于集尘箱100内后,干净的空气从进出风口14排出,实现吸尘功能。如图4所示,在排尘模式时,外壳10内形成连通于进出风口14与排尘口16之间的排尘通路。当需要清理集尘箱100内的灰尘时,集尘箱100切换至排尘模式,外界气流流经排尘通路,从进出风口14进入容置腔,并带动内部灰尘从排尘口16排出,自动化清理容置腔内的灰尘,不需要人工取出集尘箱后倾倒灰尘,清理集尘箱100内的灰尘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集尘箱100还包括风机30,风机30设于容置腔内;在吸尘模式时,风机30绕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气流流经吸尘通路;在排尘模式时,风机30绕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带动气流流经排尘通路。如此,在切换集尘箱100的工作模式时,改变电机的转动方向,以改变气流的流动路径。而且,风机30为双向正反转风机30,风机30中的风叶在风机30正反转时都可以吸风机30吹风,都能够带动气流沿一方向流动。

具体地,外壳10具有开口的壳体11和上盖13,上盖13盖设于壳体11的开口处,以在上盖13与壳体11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排尘口16开设于壳体11相对开口的底壁,以在排尘时,灰尘可以借助自身重力排出容置腔,提高集尘箱100的除尘效果。并且,进风口12开设于上盖13上,进出风口14开设于壳体11的侧壁上。

集尘箱100还包括对应排尘口16设置的第一开合件50,第一开合件50在吸尘模式时密封排尘口16,避免排尘口16影响吸尘通道中气流的流动,保证吸尘功能的可靠实现;第一开合件50在排尘模式时打开排尘口16,以允许聚集于集尘箱100内的灰尘从排尘口16排出。

可选地,第一开合件50具有密封端52,第一开合件50可移动相对外壳10可移动设置,并带动密封端52密封或打开排尘口16。当第一开合件50向靠近排尘口16移动时,可通过密封端52密封排尘口16,当第一开合件50向远离排尘口16移动时,可使密封端52打开排尘口16。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合件50也可以为电磁阀开关或者球阀等开关件,在此不做限定。

集尘箱100还包括对应进风口12设置的第二开合件70,第二开合件70在吸尘模式时打开进风口12,以允许外界空气通过吸尘口进入容置腔,进行吸尘工作;第二开合件70在排尘模式时密封进风口12,防止进风口12影响排尘工作,防止灰尘进入进风口12。可选地,第二开合件70为设于进风口12处的球阀。可以理解地,第二开合件70也可以为其他开关件,在此不做限定。

集尘箱100还包括过滤件90,过滤件90设于进风口12与进出风口14之间。在吸尘模式时,带有灰尘的气流经过过滤件90时,灰尘被过滤件90阻挡于过滤件90靠近进风口12的一侧,进而可以将风机30设于过滤件90靠近进出风口14的一侧,防止吸入的灰尘进入风机30而影响风机30工作。并且,过滤件90位于进出风口14与排尘口16之间;在排尘模式时,空气由进出风口14吹向排尘口16,气流反方向经过过滤件90,吹下吸附于过滤件90上的灰尘,对过滤件90进行清洁。

具体地,外壳10的容置腔被过滤件90分隔为相互连通的集尘腔和风机腔,风机腔与进出风口14连通,且用于容置风机;集尘腔与进风口12及排尘口16连通,用于收集灰尘,如此将灰尘通过过滤件90阻挡于集尘腔内,防止灰尘进入风机腔内的风机30中,保护风机30。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提供一种集尘箱100,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集尘箱100的与上述实施例中集尘箱100的区别在于,进出风口14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风口和第二子风口。即,上述实施例中集尘箱100上的进出风口14仅为一个风口,即可以在吸尘模式下出风,也可以在排尘模式下进风;本具体实施例中,将进出风口14设置为两个独立的第一子风口和第二子风口,在吸尘模式时,外壳10内形成连通于进风口12与第一子风口之间的吸尘通道,气流流经进风口12后从第一子风口流出;在排尘模式时,外壳10内形成连通于第二子风口与除尘口之间的除尘通道,外界空气从第二子风口流入,而非共用吸尘模式时作为出风口得第一子风口,并从排尘口16流出,如此可形成两条相互独立的吸尘通道和排出通道。

进一步地,集尘箱100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在吸尘模式时,第一风机带动气流流经吸尘通路;在排尘模式时,第二风机带动气流流经排尘通路。如此,通过两个风机分别带动气流流动,形成两条相互独立的气流通路。

更进一步地,集尘箱100还包括过滤件90,过滤件90设于气流由进风口12流向第一子风口的路径上,且过滤件90位于气流由第二子风口流向排尘口16的路径外。如此,在吸尘模式时,气流由进风口12流向第一子风口,并途径过滤件90时阻挡灰尘,以过滤出进入容置腔内空气中的灰尘。在排尘模式时,气流由第二子风口流向排尘口16,且第二子风口与排尘口16之间未设置过滤件90,气流可以直接吹向排尘口16,气流不需要经过过滤件90,受到的风阻较小,可以更快地吹向排尘口16进行排尘。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上述集尘箱100。集尘箱100具有吸尘模式和排尘模式,且集尘箱100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外壳10,外壳10上开设有均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12、进出风口14及排尘口16。其中,在吸尘模式时,外壳10内形成连通于进风口12与进出风口14之间的吸尘通路,带有灰尘的空气流经吸尘通路,从进风口12进入集尘箱100,其中的灰尘被阻挡于集尘箱100内后,干净的空气从进出风口14排出,实现吸尘功能。在排尘模式时,外壳10内形成连通于进出风口14与排尘口16之间的排尘通路。当需要清理集尘箱100内的灰尘时,集尘箱100切换至排尘模式,外界气流流经排尘通路,从进出风口14进入容置腔,并带动内部灰尘从排尘口16排出,自动化清理容置腔内的灰尘,不需要人工取出集尘箱后倾倒灰尘,清理集尘箱100内的灰尘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